送别诗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送别诗PPT1[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送别诗PPT1[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993d81f121dd36a32d82f9.png)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
形象(景物意象) 表达技巧 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诗常见的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 •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 、明月、
夕阳、孤舟、流水
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修辞手法:比喻、双关 • 描写手法:想象(虚与实)、景物描写角度顺序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分)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2 分)。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2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掌握答思想感情题的一般模式
示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江苏卷)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 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2010·江苏卷)
07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 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制作人:阜宁县明达中学 邵亚利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
诗的相关知识。 • 2、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
送别诗进行鉴赏。 •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 4、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的文化底蕴。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 课件24张

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 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 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 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 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22全国卷乙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 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高考题特点:不良问题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照以上读诗示范,完成诗歌鉴赏。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 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 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 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 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 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 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 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2022全国卷乙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 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高考题特点:不良问题结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照以上读诗示范,完成诗歌鉴赏。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 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 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古诗词基本知识的积累——送别诗 PPT课件

•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柳絮 表达好友 送别的 离愁别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曲>>王维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送别>> 王之涣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若春风。 《柳》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
春草
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精选演示课件.ppt

一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二又令人想见友人妻 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⑵请分析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精选文摘
30
精选文摘
31
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芳草、阳关等 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 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高 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 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1分) ,流露着对友人一路
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情感,2分)。
想象(1分)。
精选文摘
29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住。 ⑴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 试作简要分析。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⑵请分析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精选文摘
30
精选文摘
31
赠友送别诗鉴赏要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芳草、阳关等 情感——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艺术手法——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 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2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高 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 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
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1分) ,流露着对友人一路
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情感,2分)。
想象(1分)。
精选文摘
29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住。 ⑴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 试作简要分析。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高考送别诗专题 PPT优秀课件

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送别诗常见意象
❖月
❖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 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 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 显得动人深长。
❖ 长亭
❖ 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 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
见情见性的佳作。 ❖ 王昌龄的《别刘谞》 ❖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 间接抒情
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借物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借景抒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内容及主题倾向
❖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依恋, 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 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送别诗常见意象
❖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 杨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 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 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
送别诗课件ppt

留白手法
适当运用留白手法,给 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
强诗歌的审美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送别诗中常常使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 对比离别前后的场景、情感差异等方式,强 化离别的哀婉之情。同时,反衬手法的运用 也能够突出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使读者
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04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
离别文化与传统
离别是人生中的常见经历,送别诗是表达离别情感的一种文 学形式。在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常常意味着长时 间的分别,甚至是永别,因此送别诗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 感。
送别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诗经》时期。随着诗歌的发展,送别诗的形式和内容也逐 渐丰富,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别诗中的文化符号
柳树
柳树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离别的悲伤和不舍。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此 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结合诗人与时代背景
在鉴赏送别诗时,还应结合诗人所处 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深入了解 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心境。同时,了解 诗人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追求,也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别诗。
VS
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 辛渐》中,通过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个人经历,可以深入体会诗中 表达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 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艺 术效果。
平仄与韵律
遵循平仄规律,注重押韵 ,使诗歌更具音韵之美。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直接抒情
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达离别的情感。
借景抒情
借助景物描写,寓情于 景,使情感更为含蓄深
高中语文 聚散总关情—送别诗鉴赏课件

•
【送别诗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古道、渡 口、阳关等
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等
自然物象:杨柳、 春草(萋萋)、秋 月、 夕阳,孤舟(兰舟)、流水、 远山、浊 酒等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 衬托、虚实结合等
【常用写景的思
路】
眼前景(实 写)——途中景 (虚写)——目的
堂 (2012山东卷)
演 练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 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第二首诗借“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 对社会的感慨。
(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了作 者对时光易逝、岁月蹉跎、历史变迁的 感慨。)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送别诗常用意象 】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古道、渡 口、阳关等
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等
自然物象:杨柳、 春草(萋萋)、秋 月、 夕阳,孤舟(兰舟)、流水、 远山、浊 酒等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 衬托、虚实结合等
【常用写景的思
路】
眼前景(实 写)——途中景 (虚写)——目的
堂 (2012山东卷)
演 练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 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第二首诗借“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 对社会的感慨。
(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抒发了作 者对时光易逝、岁月蹉跎、历史变迁的 感慨。)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送别课件ppt

在送别时,应注意拥抱的时机和场合 ,避免过于亲密或尴尬的场面。同时 ,应根据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采 取适当的拥抱方式。
鞠躬告别
鞠躬告别是一种传统的送别方式,表达了敬意和感激之情。在鞠躬时,应保持身 体挺直,低头致敬,幅度适中。
在送别时,应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因素,采取不同的鞠躬方式,以示 尊重和谦逊。同时,应注意鞠躬的时机和场合,避免过于夸张或失礼的举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送别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送别主题介绍 • 送别诗歌欣赏 • 送别散文欣赏 • 送别电影和电视剧片段欣赏 • 送别音乐欣赏 • 送别礼仪和习俗 • 送别的意义和影响
01 送别主题介绍
送别的含义和重要性
送别的含义
送别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达 方式,通常在亲友离开时举行, 以表达对离别之人的不舍和祝福 。
03 送别散文欣赏
《背影》
总结词:情感深沉
详细描述:《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 到浦口火车站的情形,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全文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 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
《再别康桥》
总结词:情感真挚
详细描述:《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 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 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 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 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 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 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 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鞠躬告别
鞠躬告别是一种传统的送别方式,表达了敬意和感激之情。在鞠躬时,应保持身 体挺直,低头致敬,幅度适中。
在送别时,应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因素,采取不同的鞠躬方式,以示 尊重和谦逊。同时,应注意鞠躬的时机和场合,避免过于夸张或失礼的举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送别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送别主题介绍 • 送别诗歌欣赏 • 送别散文欣赏 • 送别电影和电视剧片段欣赏 • 送别音乐欣赏 • 送别礼仪和习俗 • 送别的意义和影响
01 送别主题介绍
送别的含义和重要性
送别的含义
送别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达 方式,通常在亲友离开时举行, 以表达对离别之人的不舍和祝福 。
03 送别散文欣赏
《背影》
总结词:情感深沉
详细描述:《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 到浦口火车站的情形,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全文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 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
《再别康桥》
总结词:情感真挚
详细描述:《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 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 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 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 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 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 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 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是灵魂的吟唱 热爱诗歌之心
体味诗歌之情 欣赏诗歌之美
课后作业
1、各组收集、整理的送别诗交给语文课 代表,装订成册,全班传阅,资源共享。 2、巩固练习,做资料《金太阳卷》送别 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真题演练
淇上送赵仙舟 (2)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 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 达了作者感伤之情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 离”、“愁”的情感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 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 的不舍。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比喻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常见意象:柳、酒、日暮、月亮、长亭、 南浦等。
送 别 诗
内容及主题:伤感离别、劝勉安慰、表 明心志等(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劝慰勉励
之情,兼抒别情。借送别言志,借送别表达自己 的志向或怀抱 )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直抒胸臆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 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
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长亭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无名氏《送别》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艺术手法
(3)三、四两句诗,明 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 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 深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猿 啼 客 散 暮 江 头 , 人 自 伤 《 重心 送水 裴 郎自 中流
贬 吉 州 》 —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 歌中,南浦是 水边送别的场 所。 屈原《九歌 河伯》:与子 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 水绿波,送君 南浦,伤如之 何。
景物: “寒蝉” 、“春草”、猿啼 等
自然景象:(秋)雨、西风、(愁)云、雪等 地点:阳关、谢亭、古道、灞陵、南浦等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情感
(2)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 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 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真题演练
淇上送赵仙舟 (1)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 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相逢时的欢愉, 分别时的愁苦, 分别后的惆怅。
常见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比喻等
送别诗鉴赏三部曲
抓意象 析情感 明手法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意象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 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 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2分) 参考答案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以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想象)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 • • •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⑵, 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多情自古伤离别
—— 送 别 诗 鉴 赏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 的重要题材……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课堂交流
课前要求每位学生搜集二、三首送别诗,分小组 研究下列问题之一: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哪些? 送别诗中常用哪些艺术手法? 送别诗主要有哪些内容及主题倾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是灵魂的吟唱 热爱诗歌之心
体味诗歌之情 欣赏诗歌之美
课后作业
1、各组收集、整理的送别诗交给语文课 代表,装订成册,全班传阅,资源共享。 2、巩固练习,做资料《金太阳卷》送别 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真题演练
淇上送赵仙舟 (2)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 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 达了作者感伤之情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 离”、“愁”的情感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 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 的不舍。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比喻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常见意象:柳、酒、日暮、月亮、长亭、 南浦等。
送 别 诗
内容及主题:伤感离别、劝勉安慰、表 明心志等(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劝慰勉励
之情,兼抒别情。借送别言志,借送别表达自己 的志向或怀抱 )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直抒胸臆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 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
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长亭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无名氏《送别》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艺术手法
(3)三、四两句诗,明 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 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 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 深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猿 啼 客 散 暮 江 头 , 人 自 伤 《 重心 送水 裴 郎自 中流
贬 吉 州 》 —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 歌中,南浦是 水边送别的场 所。 屈原《九歌 河伯》:与子 交手兮东行, 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 水绿波,送君 南浦,伤如之 何。
景物: “寒蝉” 、“春草”、猿啼 等
自然景象:(秋)雨、西风、(愁)云、雪等 地点:阳关、谢亭、古道、灞陵、南浦等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别诗的主要内容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情感
(2)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 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 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真题演练
淇上送赵仙舟 (1)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 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相逢时的欢愉, 分别时的愁苦, 分别后的惆怅。
常见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比喻等
送别诗鉴赏三部曲
抓意象 析情感 明手法
高考链接(20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设题角度:意象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 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 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2分) 参考答案 橘柚香。“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以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别诗中常用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想象)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 • • •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⑵, 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多情自古伤离别
—— 送 别 诗 鉴 赏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 的重要题材……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课堂交流
课前要求每位学生搜集二、三首送别诗,分小组 研究下列问题之一: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哪些? 送别诗中常用哪些艺术手法? 送别诗主要有哪些内容及主题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