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艺术家巡礼(之五十八) 郭玉山

合集下载

岭南画派-画家-大师

岭南画派-画家-大师

岭南派书画家三雕一彩一绣代表大师岭南画派:一、陈金章人物简介1929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化州县杨梅镇。

1947年入学广州市立艺专攻读中国画专业。

在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名师指导下学习中国画。

1953年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本科绘画系。

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专当即留校任教。

三十多年来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中国画系副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

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品有《春园初雪》、《南方的森林》等。

作品《长江的黎明》获中南各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龙腾虎跃》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枣园》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娄山关》获全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1987年应邀访问加拿大讲学并举行个人作品展。

1988年随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并有作品随团举行画展。

1982年第一次于广州文化公园展厅举行个人作品展。

1990年第二次于广州美术学院展厅举行个人作品展。

1994年5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作品展。

1989年在台湾举行个人作品展,由艺福艺术中心出版《陈金章山水画集》。

1992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金章画选集》。

1992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金章写生画稿集》。

作品先后在东欧诸国、日本、美国、南韩、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展出。

在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陈永锵三、李劲堃五、方土人物简介国画家方土,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

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大学生艺术顾问、广州北岸码头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总监。

国画家方土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方面成绩显著,同时着力于当代实验水墨的探索,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和国内外大型美展,并多次获奖。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画展心得体会范文这次参观艺术展览,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体现了艺术的魅力,知道了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真是:艺术,无处不在!参观画展心得体会范文一中国科技馆游记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科技馆参观,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兴奋极了,我心想:听说科技馆建了一个比以前更大的新展览馆,还添了许多新科技设施,有的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这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我们来到科技馆,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新展览馆前,老师一宣布解散,我们就叫着喊着往里冲去。

我没有盲目地参观,而是先看了看游览简介,了解了各层都有什么,再去参观。

首先,我参观一层。

一层主要有机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四大展区。

我们在一层知道了纳纳米技术和排列原子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来到二层。

二层有现代通信技术、虚拟人现实、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后来,我到了三层。

三层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层了。

我对三层很感兴趣,因为三层有环境、生命、高压放电,声、光、电磁学、脑科学与数学几大展区,这跟我们课本上讲的知识有些相似,所以我对它们很感兴趣。

其中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

我觉得它很好。

它属光学现象。

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在一边参观的科学老师。

科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一块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学系统。

前面是一块半透半反镜,后面是一块全反光镜,两块镜子处于平行位置时,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点,如在它们中间放一物体,就可以反射出许许多多的影像,当转动镜框改变两镜的夹角时,由于光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听了科学老师的解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为自己有明白了一个物理现象而高兴。

我接着往前走,看见一块牌子上写着“倾斜小屋”四个字。

我的好奇感引我往那儿走去,见一个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东倒西歪,晕头转向的。

浅论石湾“山公”的艺术特色

浅论石湾“山公”的艺术特色

3 微 塑 的演 变
江 缔 塑造 了不 少 文 “ 山公 ” 的尺 寸有 从小 的 三分 、 分 、 五 七分 、 寸 到二 大物 博 , 山如 画 , 造 了无数 英 雄豪 杰 , 一
人墨客 ,所有 这些都 给 了我们无 尽 的创作 素材 和创 作灵 十三步 级 , 为“ 称 九 十 三归 ” 据说 是希望 后人 有 丰厚 的 , 行通 济 , 百翳 ” 无 的美 好传 说 , 以每年 正 所 感 。但 要创作 出好作 品就 要 了解历 史 ,对 其进 行分 析研 回报 。他 有着 “ 究 , 中得 到 启迪 和 体会 ; 通 过深 入 生 活 , 从 要 观察 社会 各 月十六 。佛 山人就 会举 家行通 济 .祈求新 的一 年风 调雨
人 寻 味
《 通 济》 品的 艺 术处 理 行 作
为 了 向世 人 展示 “ 通 济 , 百翳 ” 具 有 影 响力 的 行 无 这 佛 山文化 .表 现作 品 内容 的历史 悠久 和石 湾微 塑 的精 湛
浅论石湾 “ 山公 " 的艺术特色
霍 秀 银
( 石 湾 美 术 陶瓷 厂 有 限公 司 , 山 5 8 3 ) 新 佛 20 1

要 : 文 着 重 论 述 了 石 湾 山公 的地 方 特 色 及 其 创 作 技 法 、 本 素材 的传 承 与 演 绎 。
关键词 : 山公 ; 塑 盆 景 ; 塑 场 景 微 微
还有 亭 台楼 阁 、 桥流 水 、 草 树 木 、 船小 艇 、 特 点是纯 手工操 作 , 印模 。它 利用泥 无
寮、 草芦 等等都是微 塑类要表 现的对象 和品种
土 的可塑性 , 用搓 、 、 、 、 捏 贴 捺 塑等 技巧 。 以最 短 的时间 ,

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5篇

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5篇

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5篇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1这篇参观画展心得体会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2今天又去了市里看了萨尔瓦多·达利的画展——《达利的派对》上个星期只大概了一遍,从中留有许多的疑问,回来之后又查了资料与问了相关的朋友,对其中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答案.从中得到的知识与感悟还是增加了许多.真有种看不够的感觉啊.整场的作品主要由版画与雕塑组成.首先,解决上次第一个问题,〝这些都是他的画吗,是什么画,是版画吗?〝上次还在怀疑是不是原画复制呢.这里给大家解说一下,原画复制的现象.如果,艺术家自己制作的版画,通过制版与创作做出的版画,这种方式的都是有非常高的价值的作品.还有一种就是版画工人通过艺术家的授权把艺术家的作品复制做成版画,这个在收藏上来讲就比较廉价,但是也是授权收藏.而美术馆这次的这些墙上的作品,都是达利的原创版画作品在每个作品下面都有铅笔签名与一串数字在那个水彩版画系列里,我们看到每幅画下面都有一个签名和一个数字.签名是他的个人签名(大概是名字吧,我没看出来,)41/100这个数字的意思,在上版画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过,意思就是这幅画一共制作了100幅,这个是其中第41幅.所以,我们在以后去看展的时候,要是看见了这样的数字,那就是这个版画的印制数量与顺序那么,我们会想去看展,要做那些准备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画家,或者你可以简单的了解,简单到知道他是哪个时期的人,哪国的人,他都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这些已经可以了!或者,我们只是很随意的去看展,根本没顾忌看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那么也可以,不必给自己很大压力,我们到底有没有看懂,因为美术馆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没有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等等有吸引力了,因为美术馆里的东西对于孩子来互动太少.在介绍画家的作品时我想与孩子的作品一起比较,一起讲,因为画家我们不了解,但是孩子我们了解.是的,或许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成为了画家,那么这些人小时候有怎么样的童年经历,让他们那么相似.本以为去看展,会看见我平时在网络上,或者某些杂志或者书上看到的那么著名的作品,然而常见的一个也没有.开始有点失落,可最后发现收获太大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来说我觉得我收获很大,因为我看到了达利的日常状态,他的这些画就像孩子平时画的自由绘画,这是主题都是他在意的事情,他日常的内心是如何,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才理解了他的那么些典型的著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是画家的心路历程,而这些正是我研究的课题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的自由绘画作品,知道孩子们关注的是什么,所以才对他们有所了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活动时,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画的更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所以就像达利,他的画里总有自己的绘画主角符号,他画大龙虾,细长腿的大象,嘴唇,撑杆,软软的时钟.那么看看咱们的小朋友,他们是不是画画的时候总是爱画如〝爱心〞〝小公主〞〝钻石〞〝猫咪〞〝电车线〞〝地铁线〞〝公交车〞等等那么这就是属于孩子们的绘画符号,他们那么喜欢画,所以我们是不是不必焦虑了,不必担心他总是画这个不画那些呢,画吧,让他们把一个主题研究的更透彻一些吧,不要打扰了他们的专注研究某个主题的潜力.达利太疯狂了,在哪个没电脑没PS的年代,把艺术当玩,就哪个胡子都玩出那么多的花样,摆拍了那么多造型让别人给他拍照.这样的神人的作品当然疯狂了,当然他不是无法无天的胡乱想象.要求自己的画技法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创作思路却超越现实,甚至是批判讽刺这个世界,也是他想达到的境界吧.20世界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如何在回到_世界,我们没有办法看到他的作品,而如果你想去看他的画展得去趟西班牙,现在他就来到了家门口,去看看吧,从开车去到看完回来,很快只需要三个小时,我们需要带着孩子去开开眼界.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3新年伊始,大地春回.历史文化名城威远楼隆重举办〝原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泉州团队战友书画展〞,它是一朵鲜艳的报春花,又是一组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在驱走长夜.迎来光明的革命斗争年代,他们一手握着武装斗争的枪杆子,一手握着文化斗争的笔杆子,与反动派作血与火的抗争.笔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详细参观了这个不平常的展览.参加这次展出的作者有33人,其中_人有的为革命牺牲,有的已经辞世,作品60幅.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备,还有金石篆刻;国画花鸟.山水.人物俱全,以及版画.素描.实用美术等,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时间跨越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品不乏名家,也有业余爱好者,但他们都是出生入死的革命者,故此次展览有别于一般的书画展,在欣赏佳作的同时,也得到一次革命教育的机会.许集美老先生为此展书写〝刺桐花红〞,署款幸存者;还有〝晋水滔滔〞及陈毅元帅的诗作〝大雪压青松……〞等三件作品,寓意甚深,以革命者的笔墨写革命者大无畏的胸襟,书作浑厚,凛然有一股刚烈正气.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老人吴文楚先生〝应泉州诗协之邀有感而作〞的七律行楷书作,章法严谨,笔力沉雄,诗文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卅年奋斗山河壮,万里长征日月光.旷代奇功谁比拟,兆民齐唱红东方〞.诗文精妙,书作不凡,是件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佳作.革命烈士郑家玄能书善画.素描自画像显其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夫,一个温饱无着的穷苦孩子能够如此,足见其聪慧而好学.时年十六岁的他〝自序文稿〞,分明的爱与憎:爱的是穷苦的亲人,憎的是旧社会的贪官污吏及所造成的民生凋敝.年少的他,思想深度与笔力功底,已是不凡.还有一封洋溢着浓烈亲情的家信,观后使人肃然起敬,思绪万端.书法佳作,不求工而自工,家玄烈士是也,此尤弥足珍贵也.许霏先生的金石.篆刻.书法,早已名驰遐迩.展示的作品中为数众多的名人治印,其中有赵朴初.梁披云.黄胄.吴作人.邓琳等.笔者探访朱义斌先生得知,许先生在解放战争中为游击队镌刻关防及许集美.郑种植.朱义斌的名字印;还仿刻白区的〝身份证〞.〝通行证〞,几乎以假乱真,从未被敌人所发觉,保护了革命战友的安全.足见其篆刻技艺的高超与文化人一颗赤诚而炽烈的心,实在难能可贵.许先生的书法.金石源于深厚的传统功力,而又有自家风采,先生尤精篆书.磅礴大气,秦汉之风存焉.史其敏先生多才多艺,吾辈只知其善摄影,少知其善木刻.善国画.木刻一艺除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外,再需以纯熟.细腻.精准.凌厉的刀法取胜.展出的数件作品都源于对生活有认真的体察,故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名画家洪世清先生的指代笔入画蜚声艺坛.此次参展四尺金宣朱色指画劲松尤为醒目,枝叶繁茂,干粗如柱,刚强.不屈.生机,乃至顶天立地,是革命者形象的化身.还有常见他入画的苍鹰.熊猫,都是上乘佳作.画家李硕卿先生以国画山水见长而名扬画坛,以小品山水参展.还有少年贫苦而自学成才的书.画.篆刻家张人希老先生,参展作品国画花鸟,笔墨清新.施能鹤先生行书,笔墨淋漓.曾杰先生自作〝迎澳门回归诗〞老辣苍茫,陈登标先生的人物画以传神见长,线条简约,落笔大胆,笔者尤其欣喜他的戏曲人物画,善于捕捉神情的瞬间,妙趣横生,自成一家风格.黄福海老先生年轻时与弘一大师有缘,精习弘公书体,几可乱真.笔者综观今人研弘公书体者,黄老先生居其上.弘公书体以篆法入书,中锋行笔,藏头护尾,玉润珠圆,欹正相生,简约中而见丰富,此书体难习,形神兼备,诚属不易.张毓昆先生有才气,以诗文见长,也善笔墨.朱义斌老先生的柳体楷书作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出规入矩,形准神融,古稀之年,治学求艺犹能如此专精,是吾辈之风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革命者的书画作品,跨越的时空很长,在那硝烟与烽火的年代能以笔代戈,讨伐敌人,今者应更加珍视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或许是挂一而漏百了.参观此战友书画展既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也应该是再一次接受革命教育.愿艺术之花与革命火花永远盛开.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4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5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关看画展后的心得体会。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泥塑制作方法陶艺技法:捏塑法之小泥片叠加法2月10日起,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回顾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展出,共有郭琳山大师生前创作的陶瓷作品75件,绘画作品13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较完整地展现了其从艺几十年的创作风貌。

展厅内貌郭琳山(1939—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优秀佳作,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擅长陶瓷艺术雕塑,作品以材质与釉色的运用见长,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创作。

他将南宋官窑釉和越窑釉与瓷塑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地域风格的陶瓷雕塑作品。

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及陶瓷艺术展览并屡获大奖。

《花釉卧虎》获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作品《婴戏》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弘一法师——李叔同》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唐女系列》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鹅韵》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展出作品:《李时珍》白瓷1975年作《唐女舞(之二)》青花斗彩2002年作《妞妞》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佛缘》越窑青瓷捏塑2005年作《禅》陶捏塑2001年作《弹琵琶少女》南宋官窑釉瓷雕1998年作《唐女舞》陶塑1996年作《捧桃女娃》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梳妆少女》高温白瓷雕1983年作《躲》(之十)青花斗彩婴戏瓷雕2006年作《论剑》陶捏塑2005年作《卧虎》高温花釉1980年作《回头豹》陶花釉1986年作《向往》陶捏塑2005年作《鹅韵》陶捏塑2005年作《卧猫》南宋官窑釉瓷雕2000年作《游鱼》青釉捏塑2001年作《放牧》高温釉装饰瓷雕1979年作《伏虎罗汉》南宋官窑釉瓷雕1997年作《斗牛》黑釉陶塑2001年作《白天鹅》白釉瓷雕1990年作《豹》(之一)高温兰花釉瓷雕2004年作《卧虎》陶塑1994年作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

观展心得体会

观展心得体会

观展心得体会观展心得体会1一、开头段(引入主题+简述济南美术馆)。

济南美术馆是一座集艺术展览、研究、收藏、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机构,其丰富多彩的展览和精湛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最近我去参观了济南美术馆,并深有所感,想把我的观赏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主体段一(展厅氛围和主题解析)。

首先,我感受到的是济南美术馆展厅的氛围非常舒适和专业。

整个展览过程没有过激的音乐或灯光,让人更能专注地欣赏艺术品。

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一场“山水·掌声——20__山东省美术界社会实践成果展”正在展览,这里聚集了省内各地的优秀艺术家,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类别。

每位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的理念和风格,让人们对美的理解更黑或广阔一些。

三、主体段二(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背景、风格和艺术品的创作过程,这对我而言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旅程。

比如展厅里的一件山水画,描述了一处鱼池两侧的山脉和波光粼粼的水面,画中颜色层次分明,画家将风景的优美和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

据介绍,该画家曾经游历过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影响,此画所呈现的画风也大大受到了这些旅途的'影响。

我想这也是艺术家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对不同的文化和风格拥有敏感的感受力,并能将这些感知融入到画作中。

四、主体段三(个人体验和感受)。

在济南美术馆的展厅里,我有着很多的感受。

首先是对于艺术家有一种更深刻的敬意,他们创作的过程和思路让我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还有,我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平静和宁静,一种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美。

艺术品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它们可以让人们从繁杂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沉浸于一种独特的境界中。

五、结尾段(总结+对未来的展望)。

总的来说,济南美术馆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它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精湛的艺术品,而且让人深切体验到了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我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并欣赏美术和艺术,未来的美术馆将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画展观后感

画展观后感

画展观后感画展观后感1近年来看过两次印象派油画展;一次是在4月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一次是3月于东京上野公园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19世纪艺术家们的乐园》。

两者相加也算看了不少,其中印象较深刻的有:梵高的《画家的卧室》,德加的《舞蹈课》,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莫奈的《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嬉戏》,莫奈的《七面鸟》,雷诺阿的《抱猫的女孩》等等;这些佳作均与此前看到的印刷品有极大的出入,无论颜色的偏差,层次感,笔触痕迹以及色调效果均有很大的区别。

且看塞尚的《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就可知此公的画果真名不虚传了;一笔笔点染的绿色树叶,是那样的有条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狂野的成分,斯斯文文的,把那巴黎郊外阳光底下的蓬图瓦兹小景写得那样的温婉,那样的幽悄和绚,其笔触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整齐有序,雅致大方,色调浓重而和谐,给人予一种很舒坦的感觉.莫奈的《七面鸟》,极尽树荫以外的阳光感,其光与暗的对比,更显外面阳光的明媚,不是通过画家当时现场的观察是难以刻画得如此唯妙唯俏的。

高更的《金黄色的收获》,粗中见细,动中显静,小小的变形而不显怪,仍觉厚重稚拙可爱,色彩调配和谐悦目,不失为其早期的杰作。

德加的《舞蹈课》,写的是芭蕾舞教师于勤-佩罗的课徒情景;佩罗的神态,女演员的动作都充分显示了德加写实工夫的独到之处,此幅画无论用色,用笔,构图及人物的神态都堪称一绝。

还有比利时点彩画家提奥-范-里斯伯格的《掌舵的男人》值得一提,此画以点彩形式写海浪可谓一绝,给人一种从印刷品中所不能感受到的视觉冲击感觉,每笔都浓浓重重,整整齐齐的,绿与蓝的搭配,把那海水写得很透亮,很有动感。

(此前我最不喜欢点彩派绘画)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梵高的《画家的卧室》,色彩在喧闹中见自然,用笔显闲熟老练,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真情故事 吸引三代石湾大师的目光】广州日报数字报今日

【一个真情故事 吸引三代石湾大师的目光】广州日报数字报今日

【一个真情故事吸引三代石湾大师的目光】广州日报数字报今日博物馆寻珍录广东石湾,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素有“陶都”的美誉,当地人普遍以制陶为业。

石湾出产的人物陶塑,造型生动活泼,追求形神俱佳的艺术效果,被称为“石湾公仔”,名闻两广,声名远及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也是各大博物馆的珍爱收藏。

广州本地各大收藏机构,收藏的石湾公仔各有特色。

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中,有一件陶塑大师庄稼的代表作——《弃官寻母》。

它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内涵丰富,此外还是一件与三代石湾名家都有关联的作品。

关于它,到底有怎么样的故事呢?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通讯员:李偲毓图:广州艺术博物院(除署名外)弃官寻母是真情也是恒念庄稼大师的这件《弃官寻母》作于1994年,高36厘米。

庄稼(1931—2006年)是广东普宁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53年起师从著名陶塑家刘传学艺,献身陶艺创作五十多年。

他的作品以人物为主,善于塑造文人、仕女形象,作品风格以人物形象典雅传神、衣纹流畅、结构严谨著称。

代表作有《塔吉克姑娘》《唐太宗》《弃官寻母》等。

说到“弃官寻母”,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名列“二十四孝”的朱寿昌。

这个故事,最早是一位唐代无名作者所记,全文如下:“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

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是北宋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出身名门。

同州也就是今天陕西大荔县一带。

五十年寻母,真情感天动地。

文人、画师以它做创作题材的极多,苏轼、王安石等人还专门作诗文赞颂。

苏轼诗曰:“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亲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意蕴非同一般,历来为人传诵,石湾匠人们也很喜欢这个题材,于是就有了三代名手,先后同题施艺的佳话。

潘玉书、刘传、庄稼是清末以来的三代“石湾公仔”著名艺人。

庄稼是刘传的高徒,而刘传又曾通过“窥师习艺”的方法潜心钻研潘玉书的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