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节日大家谈

合集下载

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

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

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解读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的意义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从中找到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意义展开讨论,探索其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每逢传统节日,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会通过举办庆祝活动、进行特定仪式和习俗等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促进了文化传统在家庭、社会之中的延续和弘扬。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道德教育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是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全家团聚、亲朋好友互访等活动,体现了传统中的“亲情”和“和睦”。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重视家庭和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美德的传承。

又如端午节,其习俗体现了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主义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参与和体验传统节日和习俗,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诚信、友爱、勤劳等美德,培养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三、生活方式的意义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以其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和特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节日期间的传统食品、民俗游戏等都是人们追寻生活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还给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灵感。

另外,传统节日还能够调动社会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和经济机会。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节日和习俗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

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1. 中国传统节日啊,那可真是咱老百姓生活中的宝啊!就说春节吧,一到这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那热闹劲儿,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你想想,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可春节一到,都往家里奔,这是多大的吸引力呀!春节不就是咱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嘛!2. 端午节也很有意思呀!包粽子、赛龙舟,多有乐趣。

每年端午节,看着那一艘艘龙舟在水面上飞驰,就好像是一群勇士在冲锋陷阵,这场景多震撼啊!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吗?端午节就是那根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线。

3. 中秋节呀,那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多温馨啊!这就像是一个甜蜜的约定,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不会失约。

你说,这样美好的节日能不让人喜欢吗?中秋节就是幸福的象征。

4. 清明节呢,虽然带着点淡淡的忧伤,但也是我们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呀!我们去扫墓、祭奠,这是对逝去亲人的敬重和怀念。

就好像我们在和他们对话,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清明节难道不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吗?5. 元宵节呀,满街的花灯亮堂堂的,真好看!大家都出来赏灯、猜灯谜,欢声笑语不断。

那场面,就跟童话里的世界似的。

你能说元宵节不是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节日吗?6. 七夕节呢,是属于情人们的节日。

传说中牛郎织女在这天相会,多浪漫啊!这一天,情侣们互诉衷肠,就像那牛郎织女一样坚定地爱着对方。

难道七夕节不是爱情的最好见证吗?7. 重阳节也很棒啊!人们登高远眺,祈求平安健康。

这就像是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活力。

你不觉得重阳节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珍视吗?8. 小年也很有特色呀!大家开始打扫房屋、准备年货,为春节做准备。

这时候的忙碌都是幸福的呀!就好像是在为一个盛大的派对做准备。

小年不就是春节的前奏吗?9. 冬至呢,要吃饺子呀!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多温暖。

这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们的心。

你说冬至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家的味道?10. 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呀,它们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少数民族交流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少数民族交流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少数民族交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

本文将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少数民族交流展开探讨。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它在汉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在过去的几千年间,春节一直是中国人团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重要节日。

少数民族在春节期间也有自己的庆祝方式。

例如,藏族过年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舞蹈表演、唱藏戏、祭祖等活动。

彝族则会穿戴传统服饰,举行竞技比赛,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通过春节这一共同的传统节日,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得以相互了解和交流。

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参观、互赠礼物,增进友谊,促进各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交流的重要时机。

在中秋节期间,中国人民以赏月、吃月饼、赋诗等方式庆祝丰收的日子。

对于汉族来说,中秋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而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中秋节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朝鲜族过中秋节时会上演篝火舞、唱民歌,纳西族则会在夜晚发起大规模的篝火晚会。

通过中秋节的庆祝,不同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与了解。

民族的饮食、音乐、舞蹈、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汉族,端午节也是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例如,壮族在端午节期间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摆龙舟比赛、举行歌仔戏表演等。

藏族则将端午节与自己的传统民俗活动结合,丰富了节日庆祝的内容。

通过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促进。

各民族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对方的传统节庆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对传统节日的感悟和体会

对传统节日的感悟和体会

对传统节日的感悟和体会传统节日啊,那可是咱中国人心中的宝啊!就像那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

你想想看,春节一到,那家伙,到处都是红彤彤的一片,春联贴上了,灯笼挂上了,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这热闹劲儿,就像咱中国人的热情一下子全爆发出来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那温馨的场面,能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大人们给小孩子发红包,小孩子欢天喜地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这春节啊,不就是咱中国人对团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嘛!再说说端午节,那可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啊。

一到这个时候,大家就忙着包粽子。

那糯米的香气,那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的,多有意思呀!而且,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亮点。

那一艘艘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上飞驰,那场面,多壮观啊!这端午节,不就是咱中国人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嘛!中秋节呢,那圆圆的月亮就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照亮了咱中国人回家的路。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聊聊家常,多惬意啊!那月饼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豆沙的、蛋黄的、五仁的,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这中秋节,不就是咱中国人对亲情、对温暖的一种渴望嘛!传统节日可不只是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它们背后蕴含着咱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情感呐!它们就像一条纽带,把咱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咱中国人过传统节日,那可真是过出了花样,过出了感情。

这要是没有了传统节日,那生活该多无趣呀!它们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给我们的日子增添了许多色彩和乐趣。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传统节日,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咱中国人的这份独特情感和文化魅力。

你说是不是呢?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传统节日就是咱中国人的宝贝,谁也不能把它们夺走!。

春节前谈心谈话发言

春节前谈心谈话发言

春节前谈心谈话发言
尊敬的各位同事,春节即将来临,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谈谈心。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情交流
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彼此,更加
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尊重。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尊重
彼此的文化差异和个人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节日庆祝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这些选择。

其次,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心身边的人。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人的情感和需求。

春节是一个团聚的时刻,让我们抽出时间和家人朋友坐下来,聊聊天,倾听彼此的心声,分
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感恩。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感恩身
边的人和所拥有的一切。

无论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支持,还是工
作上的帮助,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感恩和珍惜。

在这个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谈心谈话,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节日氛围。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对传统节日的态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对传统节日的态度篇一: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组员:郭黄成,彭斌,包朱信,师倓,孙月娣,杨家亮背景情况:现代中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接触是越来越少,而相反,对于外国的节日却有着不可抵挡的趋势.中学生到底是怎么看待中国传统节日的呢?研究目的: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必须真实了解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手段方法:通过在各种途径比如网络,调查问卷,自身感受,直接访问。

实际价值: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

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

主要研究内容关键字:中学生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思想道德建设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然而,中华儿女对待中华传统的文化节日只有麻木和冷漠。

这将是我们文化危机的所在,身至于此的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学校是主要的教育机构,既然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中国的传统节应首重视。

中学生对传统节的看法,为了解中学生对此的态度。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经过我们的整理发现90%左右的同学都有过洋节的经历,对中国节有持降温态度的有40%。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映消极,他们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其能否接受、吸收中华传统文化。

现今我们存在的问题:圣诞节是西方人最重要的节日。

近些年,不知是因为在中国的外国人多了,还是中国人嫌自己的节日太少了,“洋节”也成了中国人特别是都市青年的重要节日。

据一项数据调查表明,在中国有70%的38岁以下人群有过“洋节”的经历,而且,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已是愈演愈烈。

“洋节”在一些民俗学家和学者的眼中是“节日殖民主义侵略”,他们呼吁大家要抵制圣诞;还有部分人认为过圣诞节是“崇洋媚外,十足的媚俗”。

传统节日的意义

传统节日的意义

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内举行的并具有独特意义的重要庆典活动。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扮演着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的意义,从其文化传承、亲情交流和社会凝聚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和传统的延续。

通过庆祝和参与传统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代表着人们迎接新年、祈求幸福和团圆。

这些活动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祖先的敬意和欣赏。

传统节日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文化和价值观念代代相传,让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有着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二、亲情交流传统节日是人们彼此之间加强感情交流的机会。

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

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能通过共同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共进晚餐、唱圣诞歌等。

这些亲情交流的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温馨和快乐,还加深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传统节日成为了家庭和亲友之间深化感情的桥梁。

三、社会凝聚传统节日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

在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会积极参与庆祝活动,共同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

通过合作和协作,大家一起筹备和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印度的排灯节(Diwali)中,人们会互相送祝福、闪灯笼以庆祝节日。

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让人们彼此之间有一种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在文化传承、亲情交流和社会凝聚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加强家人和亲友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节日的感悟

传统节日的感悟

传统节日的感悟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

在喧嚣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些传统节日,从中汲取智慧和感悟,以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文将通过探索传统节日的底蕴,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体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感悟。

一、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传统节日是民族的记忆,是我们与前人的纽带,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这些节日往往与农业相关,如春节代表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中秋节代表着秋收的喜悦。

同时,传统节日也具有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是亲人团聚、友情升华的时间。

再加上其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得传统节日成为了一座座文化的宝库。

二、传统节日的智慧传统节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这些智慧与人生的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等,寓意着迎接新年、驱逐霉气、辞旧迎新。

这些活动提醒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放下过去的烦恼,积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样地,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彰显了中国人崇尚勇气和团队精神的特点。

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也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要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三、在我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中,传统节日给予了我许多深刻的感悟。

首先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性,尤其是春节这个重要的时刻,父母远离工作和繁忙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中与我共度团圆时光。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亲情的可贵与珍重。

其次是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活动,如中秋节时与朋友一起赏月、吃月饼,让我感受到友情的真挚与厚爱。

这些活动让我明白,友谊就如同中秋的月亮,明亮而皎洁,时刻照亮我们的心灵。

最后,传统节日也教会了我珍惜时间和感恩生活。

每次过完一个传统节日,我都会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这让我明白,生命短暂而珍贵,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并充实每一天。

四、传统节日的启示传统节日是我们文化的瑰宝,而我们则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节日,传承和发扬下去。

同时,我们也要在传统节日中找到智慧和感悟,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 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 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 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 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 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 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 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 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 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 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 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 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 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 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 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 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 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 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 节”。每到节日,他们清扫屋院,穿起盛 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在“哈亭”听“哈”。
30 黎族 Lizu 32 毛南族 Maonanzu 34 蒙古族 Mengguzu 36 仫佬族 Mulaozu 38 怒族 Nuzu 40 羌族 Qiangzu 42 畲族 Shezu 44 塔吉克族 Tajikezu 46 土家族 Tujiazu 48 佤族 Wazu 50 乌孜别克族 Wuzibiekezu 52 瑶族 Yaozu 54 裕固族 Yuguzu 56 壮族 Zhuangzu
苗族的“芦笙节” 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 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 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 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 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 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 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 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 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 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 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 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 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 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 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 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 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 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 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 “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 赛等。
毛难族的“庙节” 庙节是毛难族人 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到庙 节,毛难山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 米饭和粉蒸肉,在中堂插上柳枝, 上面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米饭 团,象征硕果累累,五谷丰登。 这一天,男女老少新装艳服,提 着用一种叫“发多”树叶包着的五 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去走亲访友, 妇女们也欢天喜地带着儿女回娘 家。毛难节的来由,一是向天神 乞求风调雨顺;二是祭奠传说中 毛难山乡饲养耕牛和菜牛的创始 人——三界公。过节时,各家各 户还要给自己的耕牛吃一团糯米 饭和一块粉蒸肉,表示对牛一年 辛苦的慰劳。
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街”又 名“观音节”,是白族人民盛大 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农历三 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大理城 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 “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色彩, 后来逐渐变成一个盛大的物 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 西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 此贸易。它不仅是交易市场, 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 竞技的园地。解放后,三月 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 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 族体育、文艺的大会,对加 强各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 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回族的开斋节
满族的虫王节
藏族的雪顿节
藏族的望果节
壮族的歌婆节
朝鲜族的流头节
苗族的花山节
傣族泼水节
彝族 火把节
壮族的铜鼓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彝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 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 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 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 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 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 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 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 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 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 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 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 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 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 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 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名称一览表 序 民族名称 汉语拼音 序 民族名称 汉语拼音 1 阿昌族 Achangzu 2 白族 Baizu 3 保安族 Bao'anzu 4 布朗族 Bulangzu 5 布依族 Buyizu 6 朝鲜族 Chaoxianzu 7 达斡尔族 Dawo'erzu 8 傣族 Daizu 9 德昂族 De'angzu 10 东乡族 Dongxiangzu 11 侗族 Dongzu 12 独龙族 Dulongzu 13 鄂伦春族 Elunchunzu 14 俄罗斯族 Eluosizu 15 鄂温克族 Ewenkezu 16 高山族 Gaoshanzu 17 仡佬族 Gelaozu 18 汉族 Hanzu 19 哈尼族 Hanizu 20 哈萨克族 Hasakezu 21 赫哲族 Hezhezu 22 回族 Huizu 23 基诺族 Jinuozu 24 景颇族 Jingpozu 25 京族 Jingzu 26 柯尔克孜族 Ke'erkezizu 27 拉祜族 Lahuzu 28 珞巴族 Luobazu
傣族的“泼水节” 我国傣族和中 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也 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傣历六、七月举行。节日的头 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 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 顺。原俗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 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全寨妇女为 佛像泼水“洗尘”。然后青年男女 泼水为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 病。下午举行“丢包”,是青年男 女借以求爱的一种活动。在节日 里,还举行公众放高升、赛龙船 活动,使整个泼水节达到高潮。 解放后,破除了陈规陋习,增加 了健康的内容,如第一天开欢庆 大会,各族军民同贺傣历佳节, 会后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 活动;次日各村寨举行欢快的泼 水活动,第三日赶摆。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傈僳族 Lisuzu 满族 Manzu 门巴族 Menbazu 苗族 Miaozu 纳西族 Naxizu 普米族 Pumizu 撒拉族 Salazu 水族 Shuizu 塔塔尔族 Tata'erzu 土族 Tuzu 维吾尔族 Weiwu'erzu 锡伯族 Xibozu 彝族 Yizu 藏族 Zangz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