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回掘进工作面生产计划表

合集下载

(工作规范)回采工作面规程

(工作规范)回采工作面规程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回采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10604回采工作面工作面编号:采2015-002号矿长:总工程师:编制:朱伯荣编制日期:2014年12月13日修改日期:2015年11月1日织金县苦李树煤矿回采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第二节煤层及顶底板 (2)第三节地质构造 (3)第四节水文地质 (3)第五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7)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8)第一节巷道布置 (8)第二节采煤工艺 (9)第三节采面设备配置 (13)第四节工艺流程及落煤方式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7)第一节支护形式的选择 (17)第二节工作面支护设计 (17)第三节工作面支护管理办法 (21)第四节工作面上、下两巷及安全出口管理 (21)第五节矿压观测 (23)第四章主要生产系统 (25)第一节运输系统 (25)第二节通风系统 (26)第三节综合防尘系统 (28)第四节供电 (29)第五节通信与照明系统 (30)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0)第一节劳动组织及循环作业组织形式 (30)第二节劳动组织配备 (32)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34)第一节一般规定 (34)第二节顶板管理安全措施 (36)第三节移输送机安全技术措施 (38)第四节防止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40)第五节回柱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40)第六节上、下两巷超前维护及回撤支架安全技术措施 (42)第七节采面过断层、褶曲带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43)第八节防治水安全措施 (44)第九节爆破管理 (44)第十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47)第十一节运输管理 (51)第十二节机电管理 (54)第十三节文明生产要求 (57)第七章灾害预防措施及避灾路线 (57)1织金县苦李树煤矿回采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工作面位置:10604采面位于一采区西南翼,其北翼靠近10602采空区,南、西翼靠近矿区边界、东翼为6号煤进风上山。

铁矿生产能力核实表(企业填报)

铁矿生产能力核实表(企业填报)

总进风量 (m3/min)
总回风量 (m3/min)
有效率(%)

可满足生产 能力(万吨/年)


提升 系统
绞车型号
一次提升量
日提升量
可满足生产 能力(万吨/年)


各 平巷运 生 输系统 产
运输车辆
运输方式
运输距离
可满足生产 能力(万吨/年)


系 统 供电
主变型号
主电缆型号
工作容量(kW)
可满足生产 能力(万吨/年)
铁矿石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实表(企业填报)
矿 名
矿 井 基
原生产证 设计能力 (万吨/年)
本 上年度 情 原铁 况 产 量
(万吨)
矿井年末 保有储量 (万吨)
矿 长
联系电话
上年度核定能力

(万吨/年)

矿井年末 可采储量 (万吨)
年末“三量”(万吨)/可采期 开拓量/年 准备量/年 回采量/月
通风 系统
备注
30

掘进工 作 面
个 数
采掘进比
备注
30


(环 系 统
节)
现 状 及 核
排水 系统
主排水泵型号/ 台数
排水能力(m3/h) 正常/最大
涌水量(m3/h) 可满足生产 正常/最大 能力(万吨/年)



能 力 通讯
程控机 型号
台数
可满足生产能 力(万吨/年)


系统
采 铁 工作面
个数
倾向长 度(m)
走向长度(m)
平均厚度 (m)
日 产 (吨)

19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903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2)第一节编写依据 (2)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第三节煤层 (4)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4)第五节地质构造 (4)第六节水文地质 (5)第七节瓦斯、煤尘爆炸性、地温情况 (5)第八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5)第二章采煤方法 (6)第一节巷道布置 (6)第二节采煤工艺 (6)第三章顶板管理 (10)第一节支护设计 (10)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2)第四节排水 (24)第五章劳动组织、循环图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27)第七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52)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编写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安全操作规程》3、《煤矿防治水规定》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5、《贵州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工作面位置与范围:1903工作面位于一采区9#煤层中。

工作面运输巷标高为:+1256m,回风巷标高:+1272m,总垂高为16m。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0米,倾向长度为48m,平均煤厚2.8m,平均坡度19°。

1903工作面上部为实体煤,北部为1901采空区,南部为实体煤,西部为实体煤,东部为M1皮带运输巷。

工作面对应地面标高:+1510~+1636m,地表为高山、旱地,无特殊建筑。

附图1: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工作面参数: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Array附:煤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井田内其厚度最大,局部含2层夹石,上距B3一般为15米,黑色、快状、粒状为主,粉状次之,历青光泽;参差状断口,硬度大,性脆,层状及快状构造。

平均2.8m,属较稳定煤层。

顶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炭质泥岩。

底板岩性:直接底板一般为一层泥岩,厚度一般0.20m,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平均倾角19°。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第五节地质构造根据该工作面上下顺槽已揭露的情况分析,该工作面整体属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坡度19°左右;煤层地质构造简单,在上下顺槽掘进过程中遇到了小型断层、小型褶曲,但对工作面进行炮采无影响。

28410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

28410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官地矿中四采区28410工作面设计说明书官地矿2008年1月5日目录第一章28410工作面概况 (1)第二章地质概况 (1)第三章工作面设计 (6)一、工作面设计参数 (6)二、巷道布置层位 (6)三、巷道断面设计 (6)四、巷道支护 (7)五、采煤方法 (13)六、劳动组织表: (16)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7)第四章机电系统设计 (17)一、设备选型: (17)二、设备安装顺序: (18)三、供电系统设计: (18)四、供排水系统 (29)第五章通风系统设计 (31)一、概况 (31)二、风量计算 (31)三、风量验算 (32)四、系统通风阻力验算 (32)五、28410工作面综合防尘系统设计 (33)七、监测监控系统 (39)八、通风、瓦斯管理 (40)九、避灾路线 (40)28410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第一章28410工作面概况28410工作面地面位于南华沟右侧山梁上,植被发育,灌木丛生,官12、官37号钻孔位于工作面内。

工作面井下跨越中四、南四采区,工作面两侧均为未采区,上部为16401、16403、26408工作面采空区。

6#与8#煤层间距为22.22米。

工作面由正巷、副巷、及切眼组成。

该工作面走向1563-1345m,倾斜长230m,煤(矿)层厚度5.81m,可采储量1734812t。

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三章工作面设计一、工作面设计参数28410工作面巷道由正巷、副巷、切眼组成。

二、巷道布置层位本工作面巷道布置在8#煤层内,8#煤层高度5.81m,设计巷高3.0m,故巷道掘送:1、夹石厚度大于600㎜时采用托夹石留底掘送。

2、夹石厚度小于600㎜时采用跟顶留底掘送。

三、巷道断面设计1、巷道断面形式及几何尺寸:2、满足设备安装的最小几何尺寸工作面设备中支架长、宽、高尺寸最大,故副巷、切眼按支架外形尺寸计算。

ZY-5600/20/42D型外形尺寸:长×宽×高= 6500×1430×2000,平板车高度0.3m,故最低高度2.30 m工作面正巷自移机尾外形尺寸宽、高最大,故正巷按自移机尾外形尺寸计算,宽×高=2.42×1.85m故满足设备安装的最小几何尺寸:正巷:净高1.9m,净宽2.5m;副巷:净高2.3m,净宽1.6m,切眼:净高2.0m,净宽6.5m 该工作面正/副巷:净高3.0m,净宽4.2/3.8m,切眼:净高3.0m,净宽6.5m,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措施作业规程

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措施作业规程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施工单位:编写人员:负责人:编制时间:《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栏会审日期会审地点主持人组织单位编写人员参加会审人员技术部采掘副总生产部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矿长安健环部掘开矿长机电部安全矿长物资部计划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会审意见栏1.风量计算取系数应更改,通风断面计算方式不正确;风速验算时验算最小风速按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验算最大风速时按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

2.新鲜风流通风路线和反风通风系统路线不全,应增加内容。

3.消防水用量未考虑防灭火液压泵站,应补全。

4.自然发火措施增加防止碎煤遗留采空区并及时构筑一般防火密闭的内容。

5.甲烷传感器工作技术数据一览表内容要改正。

6.增加综采队防尘职责范围:31303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至31303胶运顺槽移变列车尾部所有防尘工作。

采煤机内、外喷雾水压必须达到要求,支架移设时必须喷雾。

7.工作面回风隅角导风帘维护由综采队负责。

8.供电设计内容比较乱,应重新设计验算。

9.生产系统缺压风系统。

10.各系统图应使用彩色打印,且系统图范围应包括主副井在内。

11.专项措施应单独编制审批。

12.缩面事宜没有说明。

13.阻化剂使用说明不详。

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 《313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3.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修订版)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5.《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6.《察哈素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7.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06版)8. 《煤矿开采设计手册》(2003版)9. 《察哈素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0.《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11.《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13.《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4.《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及检查评分办法》15.《察哈素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管理办法》附图目录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图幅01 31303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CHSJS-313-0301 1:500002 313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CHSJS-313-0302 A303 31303顺槽地质素描图CHSJS-313-0303 1:5000/1:50004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CHSJS-313-0304 1:500005 31303工作面巷道断面图CHSJS-313-0305 A306 31303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设计图CHSJS-313-0306 A307 31303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CHSJS-313-0307 A408 31303工作面端头顶三角煤回收正视图CHSJS-313-0308 A309 31303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CHSJS-313-0309 A310 31303工作面设备布置及超前支护设计图CHSJS-313-0310 A311 31303工作面通风系统图CHSJS-313-0311 A312 31303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图CHSJS-313-0312 A313 31303工作面监控系统图CHSJS-313-0313 A314 31303工作面供电系统图CHSJS-313-0314 A315 31303工作面排水系统图CHSJS-313-0315 A316 31303工作面运输系统图CHSJS-313-0316 A317 31303工作面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图CHSJS-313-0317 A318 3130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标CHSJS-313-0318 A319 31303工作面避灾路线图CHSJS-313-0319 A3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采煤方法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4)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4)第三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5)第四节设备配置 (8)第五节回采要求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6)第一节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和液压泵站选型 (16)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9)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矿压观测 (25)第四章生产系统 (30)第一节通风系统 (30)第二节压风系统 (32)第三节防尘供水系统 (33)第四节防灭火系统 (36)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9)第六节工作面供电系统 (42)第七节排水系统 (64)第八节运输系统 (66)第九节照明、通讯及控制系统 (66)第五章工作面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第一节劳动组织 (68)第二节作业循环 (68)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9)第六章工程质量管理和煤质管理 (70)第一节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70)第二节煤质管理 (72)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 (75)第一节瓦斯事故预防措施 (75)第二节煤尘引燃爆炸的预防措施 (77)第三节外因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79)第四节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80)第五节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84)第六节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85)第七节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87)第八节避灾路线 (91)第八章六大安全生产保障系统 (92)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92)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94)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95)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101)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 (104)第六节通信联络系统 (106)第七节六大系统的联合运行 (107)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108)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顶板煤壁及巷帮管理 (112)第三节油脂管理 (123)第四节防治水 (123)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 (124)第六节运输管理 (132)第七节机电管理 (136)第八节回采主要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143)第九节液压支架操作安全措施 (161)第十节单体液压支柱安全管理 (171)第十一节胶带输送机的回缩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73)第十二节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177)第十三节其它 (179)第一章概况一、井上下对照位置31303工作面南西为31301工作面采空区,北东为正在掘进的31305工作面,北西为主斜井井底,南东为井田南边界。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工作面地质情况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位于+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

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

在向南延伸时需要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

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m2,工业储量吨,设计可采储量吨。

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

位于煤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

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煤层赋存情况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场分岔,走向为193°。

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

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构造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

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

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

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平均8.59m。

煤厚~3.70m,平均1.76m。

2#煤层灰分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偶含黄铁矿晶粒,间夹粉砂岩条带,厚度为5.6m。

124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24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观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观文煤矿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2403工作面为观文煤矿C24煤层第三块工作面,位于一采区C24煤层第二区段,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口坐标:X=3081246.1131、Y=35589061.2096、Z=+1013.2769m,设计长度约706m,设计方位a=299°2’11"和a=266°33’59",工作面具体布置详见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图。

12403工作面地标对应位置位于路坎上~湾园子~梁子上一带,主要为第四系风化堆积物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的泥灰岩、灰岩、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形成的中高山坡地及陡崖、沟壑,地表最高标高1350m,最低标高1175m(西边界露头带)。

12403工作面对应地表有少量民房,多为陡崖及山坡地,地表有植被及农田地覆盖,工作面西北区域为煤层露头线,并存在废弃老窑(居民自采,资料不明),其他无大型水体及大型建筑设施。

二、地质情况主要资料来源于观文勘查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12403工作面机、风巷及开切眼工程主要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C24煤层中施工。

岩层以缓倾斜为主,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

岩层产状160~180°∠24~30°,一般170°∠28°,倾角从上到下、从东向西有变缓的趋势。

在一采区+1150m轨道石门掘进过程中揭露了断层F正:230~240°∠65~70°,H=1.5m以及数条落差大于0.5m的小断层;在+1079运输石门揭露断层F正:170~190°∠70~85°,H≥2m;在+1013进、回风联巷揭露断层F正:125°∠70~85°,H≥10m及F正:300°∠65~75°,H≥10m。

根据+1013轨道石门揭煤情况分析,推测在1240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煤层将主要受到断层F正:125°∠70~85°,H≥10m影响,导致揭露煤层预计位置发生变化,煤层紊乱或断失,甚至揭露多层煤线等情况发生。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

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YMGC-CM-TSGK-2013-01规程批准时间:年月日规程执行时间:年月日大有能源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目录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 - 6 -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6 - 第二节煤层.................................... - 6 -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 7 - 第四节地质构造................................ - 7 - 第五节水文地质................................ - 7 -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 7 -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 8 -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 - 9 - 第一节采煤方法................................ - 9 - 第二节回采工艺................................ - 9 -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支护与管理 ..................... - 11 - 第一节支护设计............................... - 11 - 第二节顶板管理............................... - 11 - 第三节矿压观测............................... - 13 - 第四章生产系统及工作面配备 ..................... - 14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14 - 第二节通风系统及风量计算................... - 14 - 第三节供排水系统........................... - 16 - 第四节供电系统............................. - 16 - 第五节压风自救系统.......................... - 17 - 第六节瓦斯防治及抽放系统.................... - 17 - 第七节防尘系统.............................. - 18 - 第八节防灭火系统............................ - 19 - 第九节安全监控系统.......................... - 20 - 第十节液压系统.............................. - 21 - 第十一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 21 -第十二节工作面设备配备...................... - 22 - 第五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 ................... - 25 - 第一节正规循环作业........................... - 25 - 第二节劳动组织............................... - 27 -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28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 29 - 第一节总则................................... - 29 - 第二节现场管理制度........................... - 30 - 第三节风镐落煤安全技术措施................... - 31 - 第四节悬移液压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 32 - 第五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 35 - 第六节“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 36 - 第七节放顶煤安全技术措施..................... - 37 - 第八节移溜安全技术措施....................... - 38 - 第九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39 - 第十节煤质管理措施........................... - 40 - 第十一节端头支护管理......................... - 40 - 第十二节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 41 - 第十三节修棚措施............................ - 42 - 第十四节预防瓦斯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 43 - 第十五节单体柱及π型梁管理................. - 44 - 第十六节收尾回收措施........................ - 44 - 第十七节处理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 45 - 第八章六大避险系统 ............................ - 46 - 第九章灾害防治与避灾路线 ....................... - 48 - 第一节灾害预防措施.......................... - 48 - 第二节避灾路线............................... - 49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1:表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1-2:表1-2 煤层情况第三节煤层顶底板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3及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柱状图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第四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12°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产主巷
1
掘进十一 七区段255-1#石门
2
综一队 七区段290-1#运输巷
3 掘进四队 五区段385-1#运输巷
4
掘进二队 九区段250-28#运输巷
5
综五队 六区段410-1#运输巷
6
掘进九队 九区段250-1#底巷
7
综三队 三区段550-2#运输巷
8
综三队 三区段600-1#运输巷
9
综一队 五区段385-3#底巷
m3
பைடு நூலகம்
kg/m
kg
发/m

10
综大队 五区段435-1#运输巷
(三)地质探巷
(四)安措
(五)采准巷道
1
掘进四队 五区段385-1#上山
2
掘进九队 九区段250-1#上山
3
综大队 五区段435-1#上山
4
综三队 三区段600-1#上山
5
掘进二队 九区段250-28#上山
作面生产计划表
材 料 消耗
坑木(m3)
炸药(kg)
雷管(发)
铁矿石生产矿井回掘进工作面生产计划表

序 号
单位及工作面名称
断面 (m2) 岩性
支护 形式
进尺 (米)
坑木(m3)
m3/m
**矿
(一)开拓巷道
1 掘进九队 七区段技改+172总回风巷
2 掘进六队 北区段+330~+485轨道上山
3 掘进九队 北区段+485集中运输巷
4
掘进九队 北区段+485上部车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