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之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之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西方文明之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篇教材,以讲述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系列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
本文课程设计针对该教材,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介绍古希腊时期的生活与文化,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西方文明的基础元素;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明元素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前预热1.以画廊的形式展示一些古希腊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2.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些文物的名称、用途以及历史背景,并引导他们探究这些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部分:教学主体1.介绍希腊城邦制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制度;2.让学生了解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他们理解希腊神话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介绍古希腊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希腊戏剧对西方戏剧文化的贡献。
第三部分:课后练习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和阅读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资料,并撰写读后感;2.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学习和总结关于西方文明元素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互动交流式教学: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和组织讨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案例式教学: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以及介绍希腊城邦制、希腊神话、古希腊戏剧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演讲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帮助他们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实施效果比较好,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明元素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但是,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具体如下:1.课前预热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虽然通过展示古希腊文物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需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预热效果。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2、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适时组织、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始终处在积极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状态中,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对比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历史的内在含义。
3、情感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三、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评价;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的把握。
作业:一、选择题:A层1.爱琴文明发祥于() A.迈锡尼 B.克里特岛 C.斯巴达D.雅典2.繁雅典荣主要体现在()①商业兴盛②手工业发达③广泛使用奴隶劳动④全体居民都能参加政治生活⑤文化兴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3.雅典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伯利克里时期 B.斯巴达克时期 C.屋大维时期 D.凯撒时期4.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是()A.斯巴达B.罗马C.雅典 D.迦太基5.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前2世纪D.公元2世纪6.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罗马展开长期争夺战的是()A.埃及B.希腊 C.波斯D迦太基8.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 A.屋大维B.凯撒 C.斯巴达克 D.伯利克里9.与古希腊文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地理因素是()A.山川 B.河流 C.湖泊 D.海洋10.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具有这些特征的国家是()A.埃及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11.罗马共和国存在了()A .近200年 B.近300年C .近400年 D .近500年12.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 )A.古代埃及B.古代罗马 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13.古罗马城在当时世界上是个规模大的城市,下列哪个是与它同时的城市( ) A.汉朝长安B.唐朝长安 C.美国华盛顿 D.日本东京14.标志奴录制在西欧崩溃的历史事件是( )A.斯巴达克起义爆发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D.东罗马帝国灭亡15. 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摇篮,这里是指()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希腊D、古罗马16.斯巴达与雅典的共同点是()A、手工业发达B、广泛使用奴隶C、尚武善战D、公民参政二、材料题:17. 阅读下列材料: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学内容西方文明之源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授课课时1课时总课时第3课时授课形式新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学习方法自主、互动、探究的教学法教学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课本板书设计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爱琴文明→希腊文明(前8世纪)→雅典城邦→伯里克利时代的繁盛(前5世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纪后半期)→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具体教学目标或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复习提问:在亚洲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文明古国(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探讨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回答问题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爱琴文明出示《古代希腊》地图,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小字内容,点明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的渊源关看地图,思考亚非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之处。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教案 新人教版(I)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国家名称
发源地
国家出现时间
主要特点
古代埃及
非洲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
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二、设问导读 :
(一)、雅典城邦的 繁荣: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人物:伯利克里
措施:①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1)结合所学概述伯利克里的施政方针。
(2)结合材料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评价伯利克里的民主政治制度?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文明之源,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古希腊和罗马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而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七、巩固训练:见《课时掌控》P5—P6
②伯利克 里鼓励学术研究 ,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这是一课富有人文素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大河流域的亚非古代文明后,再来接触具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希腊、罗马文明,有利于学生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学会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
而雅典、斯巴达两个各具特色的希腊城邦,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认识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是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是让学生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掌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板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西方文明之源,对今天的民主政治的影响,认识到奴隶制文明代替原始文明是历史的进步。
3、说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他是今天民主政治的源头,学习后有利于同学认识今天的世界。
4、说教学难点: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初中生具有一定思维的难度。
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时空跨度大,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教难。
二、说学生情况虽然是城郊中学的学生基础不好,但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他们思考一定难度的问题。
三、说教法1、问题探究法的应用通过不断的设置问题,引起同学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环环相扣,加强知识的联系。
2、创设情境法的应用假如你是伯克利里时期的一个奴隶主,你的家庭成员谁有权参与公民大会并行使公民权利的。
通过这一情境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伯克利里的改革,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3、比较法的应用希腊城邦的文明代表除了雅典以外,还有一个斯巴达城邦,但它是作为一个阅读内容,不必详解,但老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思考题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斯巴达的文明,也进一步理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历史九年级上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
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教学方法
课题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课题研究
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A类作业:让学生整理罗马发展的历史线索
B类作业:古代希腊文明和亚非古代文明有何不同?
学生回忆并回答
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大家想一想: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他在哪一年开始独揽大权?
教师接着指出: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公元前475年-公元-公元476年
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点较多,讲述完之后,让学生整理罗马发展的历史线索,出示图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教案新人教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
一、民主的典范——古希腊
教师:展现《古代希腊》地图,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
(设计用意:学生直观的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熟悉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培育学生,通过读地图,讲义,寻求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这就说明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阻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教师:请问,你明白古希腊最闻名的城邦有哪些吗?
学生:斯巴达、雅典。
展现:
斯巴达人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斯巴达婴儿诞生后,就由父亲送交长老们去审查;若是体魄端正强健,就带回家里去养育,不然,就被扔进一个山脚下的陷坑。男孩七岁以前在家里生活,除使其健康成长之外,还要培育他们斗胆,不怕黑暗,不怕独处,不计较食物的精神。七岁被送进国家开办的军事学校,编入连队同意训练。还要自己做饭,乃至要做点苦工,从而培育服从指挥、勇敢善战的气质。妇女尽管不入军事学校,但在婚前也要练习竞走、赛跑、搏斗、抛掷铁饼和标枪等训练。
教师:谁在什么时刻成立了罗马帝国?
学生:公元前27年,屋大维。
展现:
屋大维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版图扩展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其内湖连昔时的亚历山大帝国也只是他的几个行省。罗马帝国成为名不虚传的空前大帝国。
——《世界通史》上卷贾娟、黎娜编著第130页。
教师: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的皇帝,但他坚决不要皇帝的称号,只称自己是“第一公民”。至此,罗马进入到帝国时期。到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重)
展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导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兴起(1)时间:公元前8世纪。
(2)性质: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2.繁荣(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2)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原因:①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扩张:罗马共和国先征服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前2世纪,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3.衰亡(1)原因: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2)结果:经过激烈的较量,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4.帝国的强盛: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
【问题1】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探究:(1)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2)这种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广大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真正掌权的仍然是那些上层分子。
【问题2】罗马共和国为什么被罗马帝国取代了?探究:(1)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以斯巴达克为代表的奴隶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制社会,罗马奴隶主统治者要求有一个保护他们利益的强有力的统治机构,共和制已经显得软弱无力了。
(2)另一方面,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产生了一批独裁者,他们拥有武力和财富。
凯撒虽然实行独裁统治,但元老院里仍有共和派集团强力反抗,以致凯撒最终被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希腊的两个文明中心发源地。
2、过程与发法:理解应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兴衰的原因。
教学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教学难点:对罗马帝国兴衰的理解
板书设计:
一、自学展示:
1、教师检查练习册第5页的课前预习情况,并进行评价。
2、教师提问:通过预习,大家知道第2课、第3课讲的都是文明,最大区别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
1、本课重点讲了雅典的繁荣、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内容较繁琐,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师要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讲述:一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二是罗马的发展史,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文中小字部分还介绍了斯巴达这个城邦,让学生比较斯巴达与雅典有哪些不同?
3、通过学习,学生合作解答:雅典的民主政治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哪儿?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5-6页的练习。
三、质疑导学: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取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诺战争。
帝国强盛时地垮亚、非、欧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内湖。
境内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流入帝国,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
①_x0001_材料反映的信息判断此帝国名称是什么?其西部强国是哪一个?
②帝国的初期相当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
③中国同该国的贸易通道是什么?今天我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叫什么?说说它的起点和终点城市。
四、学习检测: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
A、古代希腊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与古代希腊文明发展有关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是:()
A、河流
B、山川
C、海洋
D、森林
3、下列古代国家中男性公民普遍参政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波斯
D、巴比伦
4、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的是:()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罗马
5、下列历史人物与古罗马无关的是:()
①伯利克里②汉谟拉比③屋大维④亚历山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文明中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7、下列标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A、金字塔的国度
B、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C、种姓制度的产生
D、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8、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的火种采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的发祥地这个发祥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