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合集下载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文字的发明,国家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从人类学上看,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由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的最终标志,并不是因为有了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而是因为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

正是由于有了政治共同体和政治生活,人类才需要去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建立一定的权威和秩序,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

从发生学讲,政治的产生与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一致的,乃至可以说,正是政治的产生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

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导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文字的起源、演变、象形意义、文化符号等方面探讨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描绘和模仿,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更加便于人们的书写和交流。

二、文字的象形意义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代表语言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每个文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形意义。

例如,汉字中的“山”字,形状就像一座山,它代表着高大、稳固和坚定的意义。

而“水”字则像水流的形态,寓意着流动、柔和和变化。

通过文字的形状和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所代表的事物的特点和意义,进而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文字的文化符号文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

不同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例如,汉字中的“福”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مكيلع”则是伊斯兰教中的常见问幸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而阿拉伯字母中的“ملاسلا候语,代表着和平和祝福。

通过学习不同文字所代表的文化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四、文字的文化传承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学习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例如,学习汉字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拉丁字母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通过文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够增进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结语: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文字的起源、演变、象形意义、文化符号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字的来历

文字的来历

文字的来历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演进。

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文字的诞生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面将从人类认知能力的进化和文字的起源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字的来历。

人类的认知能力的进化是文字产生的前提。

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的生物,具备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人类最早的演化阶段,语言还未成熟,并且只能用来面对面的传递信息,这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时间。

随着大脑的进化,人类的思维逐渐发展出抽象、符号化的能力,这就为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通过将语言用符号形式记录下来,人类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古代文明。

最早的文字系统被称为象形文字,即以物象形或类比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这些象形文字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然后将其绘制成符号形式传达给他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复杂信息的需求,象形文字逐渐演化成表意文字,采用的是更加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意义。

例如,日语中的汉字就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代表一个含义,而不是一个音节。

文字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文字的出现使人们能够记录和传承知识。

在没有文字之前,知识只能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递。

然而,口头传统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知识和经验可能会因为传承者的缺失而失传。

有了文字,人们可以将知识记录下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知识可以被更多人共享。

其次,文字的出现使得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更加便利。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统治者需要通过口头命令来统一和管理社会。

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也不利于政府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有了文字,统治者可以将政策和法律以文字的形式制定并记录下来,使得统治者的命令能够一目了然地传达给人民,从而加强了统治的效果和稳定性。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副本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两河流域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

在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文明成就中,文字、宗教、文学、法律、科学、艺术等显然最为引人注目和影响深远。

文字成千上万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刻有成文文字符号的泥版表明两河流域人民(具体指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创造出了一种文字系统。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从没有记录历史的朦胧年代过渡到有史可据的较为光明的年代。

因此,文字成了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

尽管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得人们不再仅仅依靠记忆,用口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信息知识的传递。

通过文字,人的经验、知识和思想就不再因个体的记忆衰退或死亡而散失,而是具有了永久性,知识和经验由此可以得到保存、积累和传递。

鉴于此,我们将文字的发明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成就显然是恰如其分的。

由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广泛地称作“楔形文字”(图4),因为当时的文字是由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在泥版上刻画出的符号的外形酷似楔子。

①英国人是最初使用这一名称称呼苏美尔文字的,因此,该词的英文为(cuneifo丌n),由楔子(cuneus)加形状(form)组成。

苏美尔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最初也是由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实物证明苏美尔最早也是图形文字,由一系列平面图画组成。

一个图画构成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其意义与所画的物质基本一致或相近。

如用波浪线表示水,用动物的头像代表该动物,画一岩石表示铁石心肠的情感。

不过,苏美尔文字既不像汉文字那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而是由表意和表音符号混合组成;也不同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仔细刻划或精心绘制的图形,而是一些图示性的、线条式的图形,象征性地表现符号所代表的实物。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早出现的图形最终完全失去其象形特征,成为表音符号。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后由阿卡德人继承和发扬光大。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阅读题及其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文字的出现,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 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 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 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

新中国成立 以后, 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 目前, 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 即甲骨学、 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

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 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 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 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

著录有关材料的书 籍也多是价格昂贵, 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 种材料困难,上世纪 50 年代,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 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

《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 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材 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③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

建国后,随 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 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 涌现。

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 的发展, 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 材料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④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战国文字研究 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

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 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做综合考察。

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末,才有论著将 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 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之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文字的起源和演变的角度,探讨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文字的起源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和古埃及。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开始利用图画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经验。

这些图画符号逐渐演化成表意文字,即通过形状来表示所描绘事物的基本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展,表意文字逐渐发展成表音文字,即通过符号来表示语音的基本含义。

二、文字的演变1. 图画文字阶段早期的文字以图画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来描绘事物的外观。

这种文字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记录历史事件、制作艺术品和传达信息。

2. 表意文字阶段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人们开始将图画符号演化成表意文字。

这些文字符号与具体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有关,如水的文字符号就是类似水波的形状。

表意文字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3. 表音文字阶段随着表意文字的日益增多,人们逐渐发现使用表意文字非常繁琐,于是发明了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通过符号来表示语音的基本含义,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交流。

最早的表音文字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4. 字母文字阶段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演变形式,它以更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特定的语音。

字母文字最早出现在古代闪米特人的楔形文字中,后来传播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地。

字母文字的出现使得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变得更加普遍,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传承知识与文化文字使得人们能够将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后代,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持续发展。

通过书写和阅读,人们能够沉淀下来的智慧和见解得以保留和发扬。

2. 形成思维方式文字不仅仅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和使用文字,人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想,推动了人类思维的进步。

文字产生的意义

文字产生的意义

一.文字产生的意义?文字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对于文明的传承和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文字出现后,一些与之相关的艺术门类也随之诞生,极大丰富了精神文明的宝库。

二.汉字的特点与汉语方言的存在有什么关系三.汉字为什么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首先,汉语的语素大部分都是单音节的。

其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数量有限,词素的数量要比音节多好多倍,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词。

通常一个音节能够记录不同的词,如ji 个音节可表示机、箕、讥、叽等意义不同的词。

若实现拼音化,这些原用字形区别的不同的词素将无法识别,势必给语言文字的使用带来混乱。

其次,汉字中有大量形声字。

文字毕竟是记录语言中词的, 象形、指事、会意这些纯表意字, 不仅不能满足汉语词汇日益增长的需要, 而且还与所记录语言的联系也不如形声字紧密。

形声字也正是因为有了示音成分,不仅使它能产性强、区别性大而且还使它与语言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声旁提示了这一文字是记录语言中哪一个词的, 可与词相对应。

所以, 甲骨文中形声字才占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汉代以后就已发展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从那时起它就成为一种占绝对优势的形体结构方式, 一直延续到现在。

再次,汉字的超方言性和超时空性特征决定了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利用这一书面语进行交际交流,汉语使用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并且同一方言区内的发音也大有不同。

若使用拼音文字,不但方言区之间,就是同一方言内的人也难以辨认。

如此一来,各方言区如何交流,又如何维护全国统一呢?同时, 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除此之外,汉字的符号性和视觉性特征决定了它比拼音文字的阅读效率要高, 有人做实验证明为1. 6倍, 所以汉字更容易扫读, 阅读速度快。

四.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

(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文字与文明的关系

文字与文明的关系

文字与文明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它具有使人类社会得以记录、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的历史上,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无文明”向“有文明”的过渡,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不仅可以记录人类的历史,还能够记录人类的思想、文化以及科技的进步。

它的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知识传承和文化交流,使人类文明得以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记录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绘画等,这些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另外,文字还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可以以更加正式的方式记录和传承政治制度、法律和法规等,为政治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文字的使用推动了商业、贸易和货币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繁荣。

在科技方面,文字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文字与文明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引领了人类社会从“无文明”向“有文明”的演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王庆Abstract: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is a great progress in human civilizations. In Archeology, writing is usually taken as one of the criterions for an advanced culture. Writing can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memory, it also opens a new dimension of language expression, helps to make the thinking more exact and delicate, changes the manner of human knowledge storage, gives new channel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rengthen the normalization of our society. And what is more, new form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be generated on the base of writing.中文提要: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考古学上通常将文字的出现作为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字可以加强记忆,开辟语言表达的新维度,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细密、准确。

文字也改变了人类知识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加强了人类社的规范性。

一些其他形式的交际模式在文字的基础上也得以建立。

周有光(2003:1)晚年经常说一句话:“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12005年2月26日,时年100岁的周有光先生为新加坡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学与汉语拼音正词法》一书题词,也写了这句话2(冯志伟,2005)。

对于语言和教育的问题在这里暂且不谈,只是有关“文字”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字”的重要意义——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一个苏美尔神话《伊楠娜与恩基》,“讲述的是乌鲁克的保护神伊楠娜(Inanna)前往埃利都(Eridu)、从智慧神恩基(Enki)那里‘骗取’‘文化财产’(苏美尔语:me),然后把它们运往乌鲁克的故事。

”(拱玉书等,2009:9)在智慧之神恩基所持有的一百多种文化财产(或称文明要素)中,其中就有书写工艺(苏美尔语:nam-dub-sar)或称书写术,它与刨木、制革、编席、锻金等诸般手艺相提并论(拱玉书,2001: 156)。

可见,在苏美尔文明中,文字或书写被看作文明的要素之一。

现在世界上很多语言还没有发展出文字,这说明文字对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来说并非必须,不过,文字却是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文字的出现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大事,现在人们一般都这样主张:有了文字便标志着人类便进入了文明社会。

这似乎成了人们的共识。

文字,已被作为判断人类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尺。

可是,到底是谁最先认识到文字的重要并将文字同文明与野蛮的划分联系起来的呢?这其中又有什么理由呢?美国学者Gelb(1952/1974:221)提到康德(Kant)、卡莱尔(Carlyle)、勒南(Renan)等都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

之后,许多学者都相承这种说法。

1877年,摩尔根出版《古代社会》(Ancient Society)一书,把文字作为文明社会区别于野蛮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主张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使用和文献记载的出现”(摩尔根,2012:12),“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种最准确的标志,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1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1990:1)作“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

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

教育使进步别于落后。

”略有差异。

刘大白(1933/2011)也有类似的表述:“人类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自然有许多原因;但能够用语言,是最要的原因之一。

文明人所以不同于野蛮人,自然也有许多原因;但能够用文字,也是最要的原因之一。

”22005年百岁周有光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报告,也说过这句话。

等的意义。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摩尔根,2012:35)摩尔根之后,人类学和文化史的研究者一般都接受摩尔根的观点,将文字作为文明的标志。

例如,美国人类学者路威(1992:63)说:“西部欧洲的牛,马,绵羊,山羊,小麦,高粱,大麦,全都得之于近东;而且除马外,都在那个区域尚未‘文明’时——即文字与金属器具尚未发明时——就传播过去。

”除了人类学者的观点之外,将文字作为文明社会的标志的,中国学者最熟悉的莫过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名文。

恩格斯是在肯定并汲取了摩尔根的观点之后才写成这篇名文的,他在这篇文章中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恩格斯,1977:21)考古学也大致接受了摩尔根的说法,一般把文字作为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国家的认定条件之一3。

“从考古学角度看,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进入文明阶段,可以从一些物质要素去考察。

目前,学术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文字的形成、金属的使用、城市的出现、礼仪中心的产生,标志了文明的起源。

有学者指出,在这四项文明要素中,以文字的形成最为重要。

”(江林昌2011:268)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这四个文明发达最早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字体系,即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河谷文字,中国的汉字。

只有古印度的文字至今还没有解读成功。

美国近代史名家布莱克(1992)曾提到世界上七大人类文明地区,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克里特岛,中美洲,安第斯山脉。

这七大地区中,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外,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的爱琴海地区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也有其独特的古老的图画式文字,后来逐渐发展出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linear A and B);中美洲地区的玛雅文明也创制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印加地区至今还没有发现文字,但其结绳记事的方法大致上也起到了文字的功能4,故有人也将印加看作是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之一。

“文字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这个标尺,剑桥大学丹尼尔(G. Daniel)教授在1968年提出,全世界最古老的、独立起源的文明发祥地有六个,也即所谓‘六大文明’。

其中,旧大陆有四大文明,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和印度;而新大陆只有两大文明,包括墨西哥和秘鲁。

”(林梅村,2007:23;夏鼐,1985:85)不过在有些人看来,虽然文字对于文明很重要,可是文字并非一定要跟国家和文明挂钩5。

是否将文字作为判断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尺可以由考古学者和文化学者持续讨论,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伟大进步,并进而被很多人看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有了文字就可以有成文的历史。

其实,并不3文字、铜器、城市、礼仪祭祀中心等被作为文明起源的要素(夏鼐,1985:80-96);当然,人们也注意到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没有文字,只有结绳;中国的匈奴也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势力,可是也没有文字。

这也使人们思考文字和文明的关系。

4“The South America empire of the Incas managed its administration without writing.”(Robinson, 2009: 1)5拱玉书(2001:88)认为,“就楔形文字而言,它的产生并不标志着国家的诞生,它可能是在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

在文字产生之前,滚印、陶筹和陶印泥板(或称数字泥板)发挥着后来文字发挥的作用。

”之后拱玉书、颜海英、葛英会(2009:301-305)给出了更详细的阐述:“文字不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从摩尔根到现在,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早期人类发展的材料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尤其是古代西亚地区的材料,但文明、国家、文字这个问题上却似乎没有多大进展,转来转去似乎仍然没有离开起点。

印加的例子已经证明,国家可以没有文字,传递公文、记述日历、历史和统计资料可以通过结绳来实现。

乌鲁克的例子也完全可以表明,国家形成于文字出现之前,文字滞后于国家、文字在国家形成后200至300年才姗姗来迟的情况是完全可能的。

在文字产生之前,充当贮藏信息、传递信息、记数、记事的媒介、帮助商人进行交易、国家进行管理的工具可以是陶筹、装陶筹的封球、封球上的陶筹印纹、滚印以及数字泥版。

印加和乌鲁克的例子告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文明、国家、文字的关系,应该抛开文字的限制和束缚,注重文字以外的其他文明成就(如建筑、冶金、制陶、纺织、雕刻、绘画、陶筹、印章和数字泥版等等)与国家起源的关系,即注重这些方面发生的量变及蕴藏其后的驱动力与国家起源的关系,因为所有这些成就的起点都与国家的起源不同步,都早于国家的起源。

……只要我们摘掉文字这个阻碍观察文字之前的人类文明史的眼镜,就能看得更深、更广、更全面、更真实。

”完全是这样。

文字的发明可能并不是为了记录历史,只是后来文字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语言记录系统之后,才用于记录历史。

文字除了记录语言这一本质功能之外,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涉及文字的出现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需要从文字与思维的关系,文字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文字与古典文明的重建等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文字能加强记忆。

将语言用文字写下来后,使人们看到后,能从另一个渠道,即视觉途径,加强记忆。

有时候,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东西听一遍似乎并没有真正进入内心,可是看一遍印象则能深刻得多。

汉语中经常说的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即是说耳闻不如目睹,似乎可以用来表示文字的强化记忆的功能。

文字除了加强记忆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增强记忆的精确度。

有声语言有传达信息快速的特点,但也有短处,话音已落,踪迹全无,如要精确,需反复言说方能奏效。

文字记录语言从过程上说虽然相对比较慢,但能持久,可以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咀嚼文本,强化记忆,在文本较长的时候尤显重要。

这里需要指出,有些人习惯于视觉记忆,而有些人则更擅长听觉记忆。

有时候需要两者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个明显的好例就是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仅仅从书面上学习语言的效果,不如在学习书面语之外再加上听力重复。

从后世来看,文字将前世的语言记录下来,能使人们有机会学习并温习前人的语言,这也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