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之刺灸法指导:隔姜灸

合集下载

艾灸保健————隔姜灸

艾灸保健————隔姜灸

隔姜灸【概述】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

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

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

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近年来,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

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主治病证】呕吐、泄泻、脘腹隐痛、遗精、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注意事项】1.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

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临床应用】1.咳喘取穴:主穴:共分三组。

①肺俞;②膏肓、中府;③百劳、天突。

配穴:①足三里(双);②丰隆(双)。

治法:灸药制备:取扑尔敏(4mg/片)、氨茶硷(0.1g/片)、强的松(5mg/片),比例(以”片”为单位)为1:10:10;百部、白芥子、甘遂,三者比例(以“克”为单位)为7:2:1,中西药粉分别研成极细粉末,然后再将中西药粉按10:1比例(以“克”为单位)均匀混合。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督脉隔姜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相应的病症。

下面是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材料:一块鲜姜、适量的盐和干净的毛巾。

2. 将鲜姜去皮,切成薄片或碎片。

3. 将切好的姜片或姜碎放入容器中,加入少量盐进行腌制。

4. 在治疗前,将腌好的姜片或姜碎取出,用热水温热。

5. 将温热的姜片或姜碎敷在督脉穴位上。

督脉穴位位于督脉的正中线上,从百会穴(头顶的凹陷处)起,依次向下至腰骶部。

6. 用干净的毛巾包裹住姜片或姜碎,保持温热。

7. 忍受适度的灸热感,一般保持10-15分钟,根据个人承受能力适当调整时间。

在进行督脉隔姜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使用新鲜的、干净的姜片或姜碎。

2. 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3. 灸热感过强或不适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4. 在进行灸疗时,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或操作。

以上是督脉隔姜灸的操作方法,但请注意,此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

隔姜灸

隔姜灸

隔姜灸定义及适应症:隔姜灸就是将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姜片而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借助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效果。

隔姜灸疗法的特点是用姜,利用姜的药性,加上灸的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腹痛、风寒湿痹、痛经等。

姜的性味及功效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心、脾、胃之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

一、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服装、鞋帽整齐,态度和蔼,,护士洗手,戴口罩。

二、评估: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评估室内环境。

三、用物准备:弯盘艾炷(炷底直径为,炷高1cm) 姜片(新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的薄片,厚薄均匀,中间以针刺数孔)棉签火机洗手液艾香治疗巾纱布两块小口瓶镊子刮板四、施灸:1、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旁2、核对床号、姓名,核对腕带3、关闭门窗,遮挡窗幔4、取穴同身寸,取合适体位5、取穴(酸麻胀痛最明显处)6、施灸时,将其放在相应的穴位上,点燃,患者感觉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潮湿红润为度7、施灸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8、施灸结束,将艾灰投入小口玻璃瓶,清洁局部皮肤9、整理用物、床单位并交待注意事项10、记录并签名五、注意事项:1、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2、姜片的厚薄,若为面部较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点,而急性的,姜片可适当薄一点3、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应注意防止感染4、艾灸前关闭门窗,避免冷风吹,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艾灸是不可过饱或过饥,饭后1小时才可以灸,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5、艾灸结束后多饮温开水,利于排毒6、艾灸结束后3小时内,不可以洗澡,避免冷风吹,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风寒7、注意休息,不必劳累。

间接灸之隔姜灸

间接灸之隔姜灸

艾堂:间接灸—隔姜灸
上篇文章讲述的的灸法中的:瘢痕灸与非瘢痕灸。

我们来说一说隔物灸,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间接灸或者隔物灸。

隔物灸又能延伸出很多种灸法(如下图),每一种隔物灸的治疗效果又不一样,今天就先来说说隔姜灸。

定义:
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隔物灸的临床运用特点
1、操作安全系数高,不易发生烫伤
2、因施灸时作用部位小而精确,有利于提高效果
3、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酌情添加辅助药物,以便达到治疗的效果
实用工具:
艾绒、线香、镊子、灭火桶、姜块
具体操作:
1、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2、将艾绒揉成锥形艾炷,每次准备的数量根据施灸的时间和长短来自行决定
3、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4、将时先准备好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用线香点燃艾炷的顶端,进行施灸
5、艾炷燃尽,移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注意:为了保证施灸温度的持续性,在患者身上的艾炷将要燃尽的时候,提前把预备艾炷点燃,等患者身上的艾炷燃尽后,立即将时先点燃好的艾炷放到姜片上即可。

隔姜灸使用病症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

注意事项:
1、面部、五官、阴部和大血管处不宜用本灸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本灸法
3、有严重高血压和糖尿病者慎灸
4、过饥过饱、醉酒、精神不正常着慎灸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

隔姜灸申脉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申脉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申脉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申脉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使用姜片和灸炉对身体的申脉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以下是隔姜灸申脉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姜片和灸炉:选择新鲜姜片,切成薄片;选择合适的灸炉,确保灸炉能够稳定地放置。

2. 温热申脉穴位:用温热的手掌轻轻按摩申脉穴位,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3. 隔姜放置:将姜片放在申脉穴位上方,并用纱布或火罐进行盖住,使姜片与穴位有一定的距离。

4. 灸炉点燃:点燃灸炉,并将其放在姜片上,让姜的温热气息透过纱布或火罐传导到穴位上。

5. 控制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和舒适感,控制灸炉的时间。

一般来说,每次应该控制在5分钟左右。

6. 注意保护: 进行隔姜灸申脉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避免灼伤。

可在申脉穴位上方涂抹一层凡士林或其他保护霜,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注:隔姜灸申脉只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操作时应注意个人的体质和舒适感。


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确保灸疗对个体的安全和有效性。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隔姜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缓解风寒感冒、肌肉酸痛等症状。

下面是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材料:新鲜生姜、灸条(也可用雪灸贴代替)、点火器。

2. 将生姜切成碎片,并将其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如背部、肩膀、腰部等。

3. 使用点火器点燃灸条,注意要点燃离姜片一定距离的位置,避免直接烧伤肌肤。

4. 将点燃的灸条放在灸盒或其他类似容器中,然后将灸盒放在生姜片上。

5. 灸痧时,用手指轻按姜片上方,将姜片贴紧皮肤,避免灸灼。

6. 灸烧时,保持姜片离皮肤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接触肌肤。

7. 灸烧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适量增减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来决定。

8. 使用完毕后,将灸条彻底熄灭,注意不要在室内吹灭火苗,以免引起火灾。

请注意,隔姜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疗法,操作过程中需谨慎,并遵循专业人士的
建议和操作要求,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隔姜灸名词解释

隔姜灸名词解释

隔姜灸名词解释
隔姜灸是一种中医艾灸疗法,利用艾炷和生姜间隔施灸的方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隔姜灸的名词解释:
1. 隔姜灸:将艾炷与生姜片间隔施灸的一种方法。

生姜具有辛辣、温阳、祛寒的功效,能够增强艾炷的温热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施灸时,可以将切好的姜片放在艾炷的上面或下面,使姜片与艾炷形成一层隔热层,防止艾炷直接接触皮肤,从而避免烫伤。

2. 艾灸:采用艾炷熏烤穴位或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阳散寒、调和气血、止痛等功效。

隔姜灸是艾灸的一种形式,利用艾炷的温热作用和生姜的辛辣功效,加强治疗效果。

3. 疾病治疗:隔姜灸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等。

在施灸时,可以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部位进行隔姜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姜片:生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辛辣、解表、祛寒等功效。

在施灸时,可以使用切好的姜片放在艾炷的上面或下面,以增加隔姜灸的效果。

5. 艾灸盒:艾灸盒是一种常用的艾灸工具,可以将艾炷和生姜片放在艾灸盒中施灸。

艾灸盒具有方便、实用、灵活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艾灸治疗。

隔姜灸是一种中医艾灸疗法,利用艾炷和生姜间隔施灸的方法,具有温阳散寒、调和气血、止痛等功效。

在施灸时,可以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部位进行隔姜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使用好的艾灸盒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艾炷燃烧的时间,避免烫伤。

隔姜灸的方法分解课件

隔姜灸的方法分解课件

创新灸法的研究
研究新的隔姜灸方法和技 术,提高治疗效率和安全 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扩大适应症范围
深入研究隔姜灸在更多疾病领域的应用,拓展其 适应症范围。
跨学科融合
将隔姜灸与其他中医疗法或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国际化推广
推动隔姜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其推广到全球 更多地区,造福更多患者。
操作难度
隔姜灸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因为生姜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可以更好地适应穴位的 形状和位置;而传统艾灸则需要更高的技巧和经验来掌握火候和灸感。
安全性
隔姜灸由于生姜的隔离作用,可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火焰,从而减少烫伤的风险;传统艾 灸则需要更高的注意力来避免烫伤。
功效与作用的比较
功效
隔姜灸和传统艾灸都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等功效,但隔姜灸由于 生姜的辛温作用,更加强调散寒止痛的作用;传统艾灸则更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孔。
第二步
将艾绒捏成小圆锥形,放置在 姜片上,然后用镊子或筷子夹 住姜片和艾绒,放置在需要灸 治的穴位上。
第三步
点燃艾绒,待其自然燃烧至熄 灭。
第四步
燃烧结束后,用纸巾清理灰烬 ,观察灸斑情况,判断灸效。
注意事项与技巧
注意安全
隔姜灸虽然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防止烫伤和火灾。在操作过程中要 远离易燃物品,避免在有易燃气体或粉尘的环境中使用。
调理脏腑功能
平衡阴阳
隔姜灸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调 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达
到和谐的状态。
促进消化
隔姜灸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增 强脾胃功能,缓解胃肠道不适症
状,改善消化功能。
调理月经
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隔 姜灸能够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的作 用,调节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姜灸,在明。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

之后在明。

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

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