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及同步练习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材料旨在说明(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2.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
“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4.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 领导“百日维新”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 发起新文化运动D. 建立中国同盟会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 《时务报》B. 《新青年》C. 《民报》D. 《申报》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爱国运动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与“科学”B. “自强”与“求富”C. “民主”与“共和”D. “扶清灭洋”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
”“他”指的是()A. 李大钊B. 胡适C. 陈独秀D. 鲁迅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
”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2.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3.某学者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
”“她”字的创造反映了()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7.“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8.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练习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3.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A.民主、科学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D.三民主义4.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6.“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语。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胡适B.梁启超C.李大钊D.陈独秀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8.右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1.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2.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是()A.《文学改良刍议》B.《阿Q正传》C.《海国图志》D.《文学革命论》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5.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在向近代文明过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二者相同之处的是()A.都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B.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C.都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D.都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7.“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教学文档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3.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7.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10.回答问题。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练习题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填空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
3.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________、、 _____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4.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是《新青年》和__________。
5.新文化运动抨击______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____;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倡导新文学,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_________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选择题7.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8.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鲁迅B.李大钊C.胡适D.陈独秀9.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10.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节目,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据此回答,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戊戌变法11.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12.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测试题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测试题河北胡雄英一、单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2.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3. 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
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鲁迅④梁启超⑤孙中山⑥李大钊⑦胡适A.①③⑤⑦B.②③⑥⑦C.②④⑤⑥D.①②⑥⑦4. 右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供民主,反对专制C.提供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5. 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6.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B.宣传维新变法C.宣传推翻清王朝D.宣传民主、科学7. 新文化运动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
下次关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二、非选择题8. 阅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张汪二中第一学期章节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单选题
1.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2.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阿Q正传》
C.《海国图志》
D.《文学革命论》
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5.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在向近代文明过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二者相同之处的是()
A.都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
B.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
C.都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D.都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7.“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这里的“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董必武, D.鲁迅
8.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民生
9.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
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A., B., C., D.
11.下侧这本杂志发行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
他是()
A., B., C., D.
13.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这位历史人物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15.新文化运动中,借“狂人”之口,控诉封建专制统治,号召人们推翻“吃人”社会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6.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
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且看得仔细
C.估计成书于新中国之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
17.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先进技术, D.风俗习惯
18.“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聂耳
19.2019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7周年纪念日。
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发表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是
A.《敬告青年》, B.《孔子与宪法》, C.《文学改良诌议》, D.《狂人日记》
20.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是指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新文学运动发展
C.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D.创办《新青年》
, 二、综合题未命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李大钊和《庶民的胜利》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时期。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有哪些?
(2)李大钊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的发表说明当时中
国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什么新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有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材料二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对文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主张以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
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1)那些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哪一本杂志中?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并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出该历史事件的内容。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那些年他们一起所发表的文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