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动中国相关人物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创办于2002年,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
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人物不仅仅有光彩照人的明星,科学界的泰斗,更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百姓。
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让观众动容的精神力量,而《感动中国》这一栏目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感动中国人物】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获得“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1.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2.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3.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4.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5.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6.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7.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8.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10.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11.此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敬。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2015

企业“化缘”而得。
莫振高生前用自己的微薄工资以及陆续
筹集而来的 3000 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
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当地
人尊称为“化缘校长”。
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 吾买尔
买买提江 •吾买尔,男,维吾尔族, 64 岁,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
布里开村共有6000多人,由5个民族构成。自
17年栉风沐雨, 5个孤儿都已长大成人,有了稳定
的工作,最小的老六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在王宽
夫妇的带领下,学习了乐器的孩子经常上街义演, 据统计,10余年来,靠“卖唱”养育孤儿的王宽夫
妇通过各种形式向各类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万元。
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官东
官东,男, 25 岁,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中
1981 年起,买买提江便担任布里开村党支部
书记,2001年他因病离任。2006年6月,在村
民的请求下,买买提江重新担任村支书。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畏恐吓,规范管理
宗教事务,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配合政法 部门打击分裂势力,使布里开村成功创建平安 村。他注重民族团结,带头照顾和资助汉族群 众,带头学习汉语,开办“双语”幼儿园和中
莫振高,男,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
中学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5年 3月 9日, 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
15 日,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千 人自发前来祭奠。人们抹着眼泪送别莫 振高,他们心中的“化缘校长”。
上世纪 80 年代,都安高中校舍破旧,莫
振高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建校。学校 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莫振高四处到工地、
官东再次下水,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1.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2.郎平——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3.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4.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5.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6.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7.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8.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9.官东——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10.张宝艳秦艳友——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11.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屠呦呦——春草鹿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
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郎平——雄心志四海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郎平,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2016)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辞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辞一、吴锦泉:高节卓不群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男,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吴锦泉老人今年86岁,靠磨刀为生,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
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时,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红十字会捐出千枚硬币;2010年,当吴锦泉夫妇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
吴锦泉带着几个月磨刀挣得几百元硬币,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
2013年,他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零钱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
经工作人员清点,共计1966.2元。
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37148.4元。
老两口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着三间破旧的瓦房。
除了磨刀,吴锦泉老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把刀一块钱,一千元几乎是老人三个月的磨刀收入!颁奖辞: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二、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张宝艳、秦艳友: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秦艳友夫妇,吉林省通化市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创办者。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体会到了走失儿童家长的心情,此后她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提供帮助。
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立一个寻亲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
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了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寻子网管理。
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
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
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附名单、图)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附名单、图)“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
2015年12月22开始网络投票。
2016年2月14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名单如下:吴锦泉:高节卓不群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
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郎平:雄心志四海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下图为郎平: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阎肃: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高考作文素材: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

高考作文素材: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1、马怀兰:癌症村长(女,60岁,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主任)2002年,对于马怀兰夫妇来说是极不寻常、多灾多难的年。
前半年马怀兰不幸患乳腺癌,后来丈夫周银柱又出现血尿,经查患了肾盂癌,做了左肾切除术,夫妻俩决定回山区老家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养病。
而病还没好,夫妇俩就投入到家乡脱贫致富的建设中,2005年马怀兰高票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上任伊始,她和丈夫周银柱着手在发展生产和改变村容村貌上寻找突破口。
当听说市政建设要拆迁东关村的大片旧房子,夫妇俩认为这些破砖烂瓦对井沟村来说可是好东西。
于是,在大批拆迁那几天,马怀兰带领村里的青壮年和妇女劳力,天不亮就到拆迁工地捡砖捡瓦。
就这样,为村里捡了8万块砖3万块瓦,用这些砖瓦修起2000方的大水窑和10间花灯库房,节省了三万元。
2006年,夫妇两还出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股份制企农合作社。
公司出资金出技术,村民以土地、牲畜、农机具等入股。
企农合作,互利共赢。
几年来,他们为井沟的新农村建设投入了360万元。
回乡10多年来,村民收入从人均700多元增长到5000多元,马怀兰夫妇几乎捐出了所有的积蓄。
马怀兰说:“目前我们的身体还行,我们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乡亲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2、木拉提·西日甫江:大漠“猎鹰”(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
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
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感动中国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大爱深沉:张纪清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以后的
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5、同桌妈妈:陶艳波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12年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
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
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
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
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
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
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7、不惧麻风:肖卿福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党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
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
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
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
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
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8、最孝女儿:朱晓晖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
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
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
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
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
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9、光耀人间:师昌绪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技术,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颁奖词】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
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
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
两院元勋,三世书香。
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10、爱意满园:"陇海大院"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当不幸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颁奖词】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家,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这是2015"感动中国"给予"陇海大院"的颁奖词。
提问者评价
谢谢,也为所有需要这份材料的学生们谢谢你
杭兰英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浙江省劳动模范。
28年来,杭兰英以承诺取信于民,
以实干成就事业,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村庄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吸引农业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前来调研
张杰倾尽一生的积蓄为资助上虞的教育事业,张杰是上虞的骄傲,是捐资助学的明星。
张杰精神将同曹娥江一样,长流不息,永远润泽家乡人民。
7•5”公交车放火事件救援群体这是一个最为普通的群体,他们用最平凡的义举,
向杭州这座最美城市彰显出人间最美的爱,是继“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等之后涌现的又一群“最美杭州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大爱情怀。
事件发生后,浙江省和杭州市及时以此为契机,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大力宣传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尽职奉献等凡人义举,有力地赞美了人间真善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浙江省和杭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上了新的台阶。
阮林根,是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海门派出所副所长兼衙门巷社区民警。
2006年3月到海
门派出所以来,他潜心研究防范技法,并通过深入社区宣讲等方式,普及防范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