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全站仪进行滑坡监测的精度分析

合集下载

基坑监测方案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时监测基坑边坡变形情况

基坑监测方案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时监测基坑边坡变形情况

基坑监测方案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时监测基坑边坡变形情况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站等需要在地下开挖基坑。

然而,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土质和水文条件的不同,会引发基坑边坡的变形问题,严重威胁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为了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我们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实时监测基坑边坡变形。

一、选用高精度全站仪的原因高精度全站仪是目前基坑监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其具有以下优点:1. 高精度:高精度全站仪能够测量较小的径向和切向位移,能够满足基坑监测对精确数据的要求。

2. 实时监测:高精度全站仪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为相关人员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

3. 数据处理方便:高精度全站仪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高精度全站仪监测基坑边坡变形的步骤1. 基坑边坡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基坑边坡划分成若干个监测区域,以便更好地掌握边坡变形的分布情况。

2. 安装测量点:在每个监测区域内,按照一定的密度选择测量点,并在地面或者建筑物上安装测点板,以便固定基坑边坡的测量点。

3. 进行测量: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各测量点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保存。

三、高精度全站仪监测基坑边坡变形的数据处理1. 数据导入: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中。

2. 数据处理: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坑边坡是否存在较大的变形,以及变形的形态和趋势。

四、基于高精度全站仪监测数据的应对措施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及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增加基坑支护措施:对于有较大变形的区域,可以增加支撑结构或者加固地基,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2. 加强监测频率:对于变形较快的区域,可以增加监测频率,及时掌握边坡变形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 调整施工计划:根据监测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基坑施工计划,避免由于地下水位变动等因素引起的边坡变形。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是地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相关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从仪器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应用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仪器设备的选择在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仪器设备包括全站仪、地震仪、地质雷达和无人机等。

全站仪是一种精确测量坐标和角度的仪器,适用于测量较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地震仪是一种测量地面振动的仪器,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强度,从而估计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地质雷达可以探测山体下方的地下构造,对岩体稳定性的评估有较大帮助;无人机则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测量,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非常重要。

二、测量方法的应用在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时,采用合适的方法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遥感测量。

地面测量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直接对山体或岩体进行测量,可以获取局部点位的坐标和角度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较为细致的地质构造,可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地面测量需要仪器操作人员在实际场地进行测量工作,需要考虑到安全和工作效率等问题。

遥感测量则是通过航拍或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整个山体或岩体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更大范围的数据,对地质构造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

遥感测量可以通过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投入。

在具体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范围、成本、时间和数据需求等因素。

三、数据分析进行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测量后,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得出相关结论。

数据分析包括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释,通常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方法。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误差估计,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排除。

在解释数据时,需要结合地质构造和岩体稳定性的理论知识,从而分析山体滑坡和岩体稳定性的潜在问题。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山体滑坡调查的技巧与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山体滑坡调查的技巧与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山体滑坡调查的技巧与步骤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的影响,测绘技术在山体滑坡调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技巧和步骤两个方面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山体滑坡调查,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技巧1.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在山体滑坡调查中,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对于获得准确的数据尤为重要。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NSS接收机和地形雷达等。

在选择仪器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成本等因素,并结合具体调查任务进行选择。

2.合理设计测量网络山体滑坡调查通常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为了提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需要合理设计测量网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距离大、密度低的测量点布置方式,或者采用距离小、密度高的方式。

同时,需考虑地形、坡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观测点的位置。

3.合适的数据融合方法在山体滑坡调查中,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获取多源数据,这些数据往往需要进行融合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数据融合方法有多种,包括大地测量数据与遥感数据的融合、多仪器数据的融合等。

因此,选择合适的数据融合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提高调查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步骤1.资料搜集在进行山体滑坡调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资料搜集工作。

这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历史滑坡事件记录、卫星遥感图像等。

资料搜集的目的是了解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历史发生的滑坡事件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依据。

2.现场实地调查现场实地调查是山体滑坡调查的核心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获取详细的地貌、地质、地下水等信息。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需要安全第一,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路径、工具和装备,对滑坡区域进行综合测量。

3.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实地调查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测量误差分析、数据拟合等工作。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反映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演化等特征,为进一步的灾害评估和预测提供依据。

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第41卷第7期2018年7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1ꎬNo.7Jul.ꎬ2018收稿日期:2017-12-05作者简介:宋文强(1988-)ꎬ男ꎬ重庆人ꎬ助理工程师ꎬ本科学历ꎬ主要从事遥感数据处理与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ꎮ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宋文强(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ꎬ四川成都610042)摘要: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山区ꎬ地形起伏变化大ꎬ垂直位移监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工作量大ꎬ且效率不高ꎬ监测实施起来费时费力ꎮ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是将仪器架设在待测点中间位置附近进行测量ꎬ通过测站点与待测点高差相减得到两点间的间接高差ꎬ该方法避免了量测仪器误差ꎬ且通过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减弱了大气折光的影响ꎮ经过实地利用精密水准仪实测验证ꎬ该方法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ꎬ效率较几何水准测量高ꎬ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ꎮ关键词:滑坡ꎻ垂直位移监测ꎻ全站仪ꎻ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ꎻ二等水准测量中图分类号:P22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8)07-0198-03InvestigationintotheLandSlideDeformationMonitoringBasedonTotalStationTrigonalHeightMeasurementUsingtheMidwayMethodSONGWenqiang(Chengdu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StationꎬChengdu610042ꎬChina)Abstract:Landslidehazardislocatedinmountainousareaꎬandtheterrainfluctuatesgreatly.Verticaldisplacementmonitoringusinggeometriclevelingmethodisheavyworkloadandinefficientꎬandmonitoringimplementationistime-consumingandlabor-intensive.Thetotalstationtrigonometricheightmeasurementusingthemidwaymethodistomeasurethependingpointsbysettinguptheinstru ̄mentnearthemiddlepositionbetweenthependingpointsꎬtheindirectheightdifferencebetweenthependingpointsisobtainedbysubtractingtheheightdifferencebetweenthemeasuredstationandthependingpoint.Thismethodavoidsthemeasuringinstrumentꎬandthelineofforesightandbacksightapproximatelyequaltoweakentheinfluenceofatmosphericrefraction.Afterverifyingtheaccu ̄racywiththelevelinginstrumentinthelandslideꎬthismethodmeetstherequirementofsecondorderleveling.Theefficiencyishigherthanthatofthegeometriclevelingꎬanditcanbeusedforlandslidedeformationmonitoring.Keywords:landslideꎻverticaldisplacementmonitoringꎻtotalstationꎻtrigonalheightmeasurementusingthemidwaymethodꎻ2thor ̄derleveling0㊀引㊀言受 5∙12 汶川地震和 4∙20 芦山地震双重影响ꎬ我市西部山区地质灾害情况较为严重ꎬ仅滑坡隐患点就达上千处ꎬ时刻威胁着附近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ꎮ为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信息ꎬ掌握其形变规律及变化速率ꎬ评价滑坡长期整体的稳定性ꎬ预报安全和减灾防灾ꎬ收集预警数据[1]ꎬ近年来我市国土㊁交通㊁水利㊁电力等部门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监测工作ꎮ但由于隐患点大部分位于山区ꎬ地形起伏大ꎬ且交通不便ꎬ常规监测方法实施起来十分困难ꎬ且工作量较大ꎬ尤其对于垂直位移监测ꎬ几何水准测量虽然精度高ꎬ但在丘陵山区则受到限制[2]ꎮ当前ꎬ全站仪技术发展较快ꎬ测角㊁测距精度不断提高ꎬ对观测环境依赖性减弱ꎬ且自动化程度较高ꎮ本文以我市西部山区某滑坡隐患点垂直位移监测为例ꎬ采用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滑坡监测点高程测量ꎬ并利用水准仪对同一路线进行水准测量ꎬ探讨利用全站仪监测的精度与效率ꎮ1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基本原理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将全站仪尽可能架设在两待测点中间位置分别对其进行观测ꎬ通过测站点与观测点的高差相减得到两点间的间接高差ꎬ如图1所示ꎮ图1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示意图Fig.1㊀Totalstationtrigonalheightmeasurement㊀㊀㊀㊀usingthemidwaymethod根据三角高程测量[3-4]原理可知:hOA=HA-HO=SAsinαA+iO-vA+f1hOB=HB-HO=SBsinαB+iO-vB+f2hAB=HB-HAìîíïïï(1)由式(1)可得:hAB=SBsinαB-SAsinαA+vA-vB+f2-f1(2)式中ꎬh指两点间高差ꎬH指某点高程ꎬS指测量斜距ꎬα指竖直角ꎬi指仪器高ꎬv指觇标高ꎬf指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之和ꎮ由于A㊁B两点距离相较于地球半径很小ꎬ在实际数据处理时可忽略地球曲率影响ꎮ同时ꎬ实际观测时尽量选择较佳观测时段如中午前后ꎬ且将全站仪架设在A㊁B两点中间位置附近ꎬ可有效减弱或消除大气折光影响ꎬ最㊀㊀终f值可近似取0ꎬ由式(2)可得到:hAB=SBsinαB-SAsinαA+vA-vB(3)由式(3)可知ꎬ在忽略或减弱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后ꎬA㊁B两点间高差仅与S㊁v有关ꎬ与全站仪高无关ꎬ这样可有效避免因量测仪器高度误差带来的影响ꎮ同时ꎬ实际观测时调节A㊁B两点觇标使其高度保持一致ꎬ即vA=vBꎬ可得:hAB=SBsinαB-SAsinαA(4)即测段间高差最终仅与全站仪所测距离和角度有关ꎬ与仪器高㊁觇标高无关ꎮ2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基本流程在待测点连线中间位置附近架设全站仪并精确整平(不需要对中)ꎬ两待测点位置架设三角对中杆ꎬ对中杆须严格对中整平ꎬ且摆放稳定ꎮ调节两对中杆高度ꎬ使其保持一致ꎮ开机前读取现场温度与气压ꎬ温度读至1ħꎬ气压读至100Paꎬ以便对测量距离进行温度与气压改正ꎮ同时ꎬ每一测站按照 后 前 前 后 观测顺序进行读数ꎬ具体观测流程如下:①使用仪器盘左照准后视点Aꎬ测量并记录斜距与竖直角(或者读取斜距㊁平距㊁竖直角中的任意两个数即可ꎬ后续同)ꎻ②使用仪器盘左照准前视点Bꎬ测量并记录斜距与竖直角ꎻ③使用仪器盘右照准前视点Bꎬ测量并记录斜距与竖直角ꎻ④使用仪器盘右照准后视点Aꎬ测量并记录斜距与竖直角ꎮ其中ꎬ距离读至0.1mmꎬ角度读至0.5ᵡꎬ具体观测技术要求见表1ꎮ表1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Tab.1㊀Totalstationtrigonalheightmeasurementusingthemidwaymethodskillsrequirement竖直角测量距离测量测回数两次读数差(ᵡ)测回间指标差互差(ᵡ)测回差(ᵡ)测回数每测回读数次数四次读数差(mm)测回差(mm)45.05.05.0442.02.03㊀工程实例选取我市西部山区一处滑坡监测隐患点为例ꎬ该滑坡坡度约20ʎꎬ属于土质滑坡ꎬ实例选取各点分布如图2所示ꎮ图2㊀选取监测点分布示意图Fig.2㊀Selectthedistributionofmonitoringpoints实例采用拓普康ES-101(1ᵡ级)全站仪及天宝DINI03(0.3mm级)电子水准仪两种精密仪器分别采用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及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对图2所示水准路线进行测量ꎬ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开展情况来验证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与效率ꎮ3.1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每一测段采取两次不同测站方式进行双测站观测ꎬ取两站观测平均值作为测段最终观测结果ꎮ最终ꎬ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闭合路线观测长度2450.7636m(双测站累计长度)ꎬ具体测量结果统计见表2ꎮ从表2可知ꎬ闭合路线高差闭合差f测=+2.1mmꎬ根据工程测量规范[5]规定ꎬ一般地区二等水准测量理论高差闭合差限差f理=ʃ4L=ʃ4.4mm(L为双测站路线总长度ꎬ以千米为单位ꎬ此处Lʈð双测站长度2ꎬ即Lʈ1.2253km)ꎬf实<f理ꎬ结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ꎮ991第7期宋文强: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表2㊀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结果统计表Tab.2㊀Totalstationtrigonalheightmeasurementusingthemidwaymethodresultsstatistics序号测段测段长度(m)双测站高差(m)测站1测站2平均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1T05-Y01492.43105.29715.29605.2966-0.00045.29622Y01-Y02666.42727.50747.50647.5069-0.00067.50633Y02-Y03353.3084-0.4347-0.4333-0.4340-0.0003-0.43434Y03-Y04424.6596-6.1750-6.1744-6.1747-0.0004-6.17515Y04-T05513.9374-6.1933-6.1921-6.1927-0.0004-6.19316ð2450.76360.00150.00260.0021-0.00210.00003.2㊀几何水准测量几何水准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等级ꎬ对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观测ꎮ其中ꎬ观测顺序㊁前后视距㊁前后视距差㊁视距累计差㊁往返测高差限差等均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相应规定执行ꎮ最终ꎬ几何水准闭合路线观测长度3004.4510m(往返测累计长度)ꎬ具体测量结果统计见表3ꎮ表3㊀几何水准测量数据统计情况Tab.3㊀Geometriclevelmeasurementdatastatistics序号测段测段长度(m)往返测高差(m)往测返测平均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1T05-Y01646.50425.29795.29715.2975-0.00025.29732Y01-Y02822.42067.50607.50557.5058-0.00037.50553Y02-Y03431.3978-0.4333-0.4329-0.4331-0.0001-0.43324Y03-Y04504.7394-6.1742-6.1752-6.1747-0.0002-6.17495Y04-T05599.389-6.1940-6.1949-6.1945-0.0002-6.19476ð3004.45100.0024-0.00040.0010-0.00100.0000㊀㊀从表3可知ꎬ闭合路线高差闭合差f测=+1.0mmꎬ同理可知二等水准测量理论高差闭合差限差f理=ʃ4L=ʃ4.9mm(L为闭合路线往返测总长度ꎬ以千米为单位ꎬ此处LʈΣ往返测长度2ꎬ即Lʈ1.5022km)ꎬf实<f理ꎬ结果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ꎮ3.3㊀两种方法对比结果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与几何水准测量各测段高差及作业效率比较结果见表4㊁表5ꎮ表4㊀各测段高差比较统计表Tab.4㊀Statisticalcomparisontableofheight㊀㊀㊀㊀differenceofeachsection序号测段测段高差(m)全站仪普通几何水准差值1T05-Y015.29625.2973-0.00112Y01-Y027.50637.50550.00083Y02-Y03-0.4343-0.4332-0.00114Y03-Y04-6.1751-6.1749-0.00025Y04-T05-6.1931-6.19470.0016表5㊀作业效率比较统计表Tab.5㊀Operatingefficiencycomparisonstatistics序号监测方法测站数路线长度参与人数作业耗时1全站仪24站2.4km4人6.5h2普通几何水准40站3.0km4人11h从表4可知ꎬ两种方法获取的各测段高差之差均较小ꎬ最大仅1.6mmꎬ两者符合性较好ꎮ从表5可以看出ꎬ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在测站数㊁观测路线长度及作业耗时等方面均较普通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有一定优势ꎮ4㊀结束语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可知ꎬ全站仪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在滑坡变形监测中效率较高ꎬ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ꎮ同时ꎬ此方法还具有以下优势:①无须量测仪器高度ꎬ消除了量测误差对高差的影响ꎻ②全站仪架设在待测点中间未知点处ꎬ整个过程无须对中过程ꎬ消除了仪器对中误差ꎬ简化了测站操作流程ꎻ③前后觇标高度一㊀㊀(下转第204页)载量ꎬ只能进行抽象概括[6]ꎮ当然ꎬ理想的地形图应该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最佳ꎬ方便实用才是核心[7]ꎮ因此ꎬ地形图«图式»和地图符号在修订完善时ꎬ应该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ꎬ需向民政㊁交通㊁水利㊁农业㊁林业㊁设计院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ꎬ进行协商ꎬ使以后地形图能够真正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ꎬ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ꎬ全面反映客观世界ꎬ更好地服务社会ꎮ参考文献:[1]㊀祝国瑞ꎬ苗先荣ꎬ陈丽珍.地图学原理[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ꎬ2004.[2]㊀张勇.中国退耕还林政策研究[M].哈尔滨:中国林业出版社ꎬ2013.[3]㊀段永亮.现代数字化地形图图式探析[J].山西建筑ꎬ2012ꎬ38(28):217-218.[4]㊀周丽珠ꎬ刘富东ꎬ何珺.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符号表达的探讨[J].城市勘测ꎬ2013(6):36-39.[5]㊀马晓萍ꎬ马聪丽ꎬ张静ꎬ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ʒ5001ʒ10001ʒ2000地形图图式»修订说明[J].测绘标准化ꎬ2016ꎬ32(3):4-8.[6]㊀马晓萍ꎬ肖国雄ꎬ兀伟ꎬ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ʒ50001ʒ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6.[7]㊀廖希亮ꎬ张敏.计算机制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ꎬ2011.[编辑:张㊀曦](上接第197页)4.2㊀支持网络协同运算可以支持多台机器或多CPU服务器同时运行㊁共同分担负载ꎬ进行海量三维数据集的创建ꎮ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通过使用代理服务器都可以随时参与三维场景数据的快速运算ꎮ实现对多种格式的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操作ꎬ不限分辨率和大小ꎬ创建一个单一的优化压缩文件ꎬ便于以流方式对三维数据集进行发布ꎮ代理服务器可以在本地网络中使用多CPU服务器和多台服务器创建地形数据集ꎮ模块可以安装在有网络连接的电脑上ꎬ当一个地形创建过程开始运行的时候ꎬ地形创建模块便会自动搜索网络上所有的可用计算单元参与计算ꎮ实现了可以根据量级顺序减少运行的时间ꎬ这样就可以快速处理TB级的数据了ꎮ4.3㊀强大的网络发布技术三维海量数据网络发布是Skyline特有的专利技术ꎬ其中的场景建立模块可以高效㊁快速地融合不同数据量㊁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和管线数据ꎬ并通过TerraGate高效网络发布ꎮ同时在不需要数据预处理情况下ꎬ通过独特的DirectConnect模块ꎬ实时链接分布式源数据ꎬ快速创建三维交互式环境并进行网络发布ꎮ从Skyline平台推出至今ꎬ其网络发布的技术在不断的升级ꎬ为管网数据的共享提供了重要保障ꎮ5㊀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基于Skyline三维管线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ꎬ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及数据库结构ꎬ实现了系统的全部功能ꎬ并给出了实际的应用案例[6]ꎮ结果表明ꎬ通过建立城市三维管线管理系统ꎬ实现了管线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ꎬ满足了不同部门对管线数据的需要ꎬ并借助系统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及时准确地为泰安城市规划㊁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全面㊁高质量的服务ꎬ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ꎮ参考文献:[1]㊀丁孝冰ꎬ王礼江ꎬ杨传勇.浅谈佛山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J].北京测绘ꎬ2011(4):69-71.[2]㊀马鸿财.基于AnGeo的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ꎬ2015(1):87-90.[3]㊀潘立ꎬ张旭ꎬ任东风.基于Skyline的阜新市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建立[J].矿山测量ꎬ2016ꎬ44(2):86-91. [4]㊀冯成武ꎬ林燕秀.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ꎬ2016ꎬ39(11):195-197.[5]㊀房玉龙ꎬ方允治ꎬ殷骁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6ꎬ20(2):164-166.[6]㊀祝玉华ꎬ邓勇.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ꎬ2008(10):123-125.[编辑:刘莉鑫](上接第200页)致ꎬ消除或减弱了大气折光影响ꎻ④全站仪测量视距比利用水准仪观测相同等级水准测量要长ꎬ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设站数ꎬ提高工作效率ꎮ⑤尤其对距离短㊁高差变化较大的测段ꎬ全站仪测量高程设站更少㊁速度更快ꎮ参考文献:[1]㊀刘德军.杨家槽滑坡防治工程变形监测设计与观测[J].人民长江ꎬ2001ꎬ32(2):37-39.[2]㊀陶元洲ꎬ王凤艳ꎬ庞贺民ꎬ等.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㊁三㊁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ꎬ2004ꎬ34(2):314-317.[3]㊀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ꎬ1998.[4]㊀顾孝烈ꎬ鲍峰ꎬ程孝军.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ꎬ1999.[5]㊀王百发ꎬ牛卓立ꎬ郭渭明ꎬ等.GB50026 2007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ꎬ2008.[编辑:张㊀曦]。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坡度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坡度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坡度监测与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越来越重要。

而在建筑工程中,坡度监测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监测和分析各种坡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坡度监测与分析,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和示例操作。

一、什么是全站仪及其原理全站仪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量仪器,可用于角度测量、定位测量和高程测量等。

它由电子测距仪、电子高度计、自动水平仪以及垂直角度测量仪等组成。

在坡度监测和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全站仪的自动水平仪和垂直角度测量仪。

全站仪的原理是利用自动水平仪和垂直角度测量仪来确定水平面和垂直面。

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自动水平仪来平衡仪器水平,并利用垂直角度测量仪来确定测量点的垂直角度。

通过这两个仪器的组合,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各种坡度的数据。

二、全站仪的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坡度监测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全站仪进行基本设置和校准。

确保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度都达到要求,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 设定坡度测量模式全站仪一般有多种测量模式可供选择,包括水平测量模式、垂直测量模式和坡度测量模式等。

在坡度监测和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坡度测量模式。

3. 安装仪器将全站仪放置在测量点上,并保持水平。

使用三角架或其他辅助工具来稳定全站仪的位置。

4. 进行测量在仪器安装好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测量了。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和测量样点。

通过观察全站仪的显示屏,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测量的坡度数据。

5. 数据记录和分析测量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更详细的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并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

三、使用全站仪进行坡度监测与分析的注意事项1. 仪器操作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小人为误差,确保仪器稳定并且垂直度准确。

如何利用测绘仪器进行边坡监测与分析

如何利用测绘仪器进行边坡监测与分析

如何利用测绘仪器进行边坡监测与分析引言:边坡是自然地质环境中非常常见的地形,但是由于其地质构造和土壤特性的不稳定性,边坡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因此,在边坡的监测和分析方面,科学的测绘仪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测绘仪器进行边坡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一、激光扫描仪的应用:激光扫描仪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边坡监测设备之一。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记录返回信号的时间,从而测量地表与测量仪之间的距离。

利用激光扫描仪可以获取边坡地表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地表的形态和变形信息。

其中,激光扫描仪的核心技术是激光雷达,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远距离对象的三维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边坡的监测和分析工作中。

二、GPS测量技术的应用: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利用卫星和地面测量设备相互配合的方法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

在边坡监测和分析方面,GPS测量技术可以用于获取边坡不同部位的精确坐标,并实时监测坐标的变化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坐标数据,可以推断边坡的位移、变形等情况,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估和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三、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边坡监测和分析。

无人机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如摄像机、红外传感器等,通过定期飞行,获取边坡地表的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

通过对这些图像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获得边坡的精确地理信息、地形特征,以及变形情况等。

无人机遥感技术无需人工进入危险区域,大大提高了边坡监测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地面测量仪器的应用:除了以上提到的激光扫描仪和GPS测量技术,还有许多其他常用的地面测量仪器。

例如,经典的全站仪能够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进而计算出坐标。

全站仪在边坡监测中可以用于获取地表控制点的坐标,从而实现边坡形态和变形的测量。

此外,地面测量仪器还包括水准仪、测量车等,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方法,获取边坡的高程、位移等数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与评价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滑坡成为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针对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与评价方法,本文将从地质勘查、监测手段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中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及地质图测绘。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了解滑坡的规模、形态、运动特征等,以便为后续的监测和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需重点关注滑坡发生的地质背景与机理,对滑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应进行地质图测绘,绘制滑坡体与滑坡周边区域的地质图,以便于对滑坡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2.监测手段滑坡防治工程中的监测手段多样,可以根据滑坡的规模、形态和运动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以下几种常见的监测手段可供参考:2.1 高精度全站仪监测法高精度全站仪监测法可以通过对滑坡区域的测量,获得滑坡体的形变情况,进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数据处理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滑坡面的形变监测。

2.2 GPS监测法GPS监测法可通过安装在滑坡体或附近的GPS接收器,实时获取滑坡体的位置信息,判断滑坡的运动情况。

该方法具有监测范围广、无人操作等优点,适用于滑坡体整体的运动监测。

2.3 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通过获取滑坡区域的卫星遥感图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滑坡的稳定性。

该方法具有监测范围广、快速获取数据等优点,适用于大范围滑坡的监测。

3.评价方法滑坡防治工程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稳定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

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滑坡体的稳定状态以及必要的防治措施。

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滑坡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警戒线。

3.1 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智能型全站仪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智能型全站仪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测 网布置见 图 1 。
智 能全 站仪是世界上测量精度最高 的仪器之一 , 标称测 角精度 ± .”测距精度 ±( p 05, 1+1p m×D) m。根 据有关规 m
范并结 合工程实际 , 测精度 指标 初步确定 为 : 监 水平 位移 观
变形 监测预警 值的确定 是变形 监测技术 设 计的重要 内 容, 根据滑坡 的变形情 况 , 设计人员参考有 关资料 , 针对性地 制定 了以下预警值 , 为该项 目滑坡 监测 和预报应 急预案依 作 据 : I级预警 ( ① 红色 ) 3个 月的地 表监测 累计位 移量 超过 :
5 m或单次监测位移增 加量超 过 3 m; Ⅱ级预警 ( 0m 0m ② 橙 色 ) 3个月的地表监测 累计位移 量超 过 4 : 0mm或单 次监测
样, 首先在各观测墩上安置整平仪器 , 进行测 站设置 , 首次
观测需人工参 与 , 只需 按顺 序 瞄准 各个 观测 点棱 镜 大概 位 置 , 能全站仪会 自动精 确照准 , 智 输人 点号 、 高等 , 镜 完成 第

安全 。业主单位于 2 0 0 8年 1 1月 1 日建立并启动 了滑坡 变 7
1 概 况
点, 多余观测值少 , 测量 的精度随着距 离的增长 而显著 降低 ,
且不易检查发现误差 , 而且固定仪器设配的投入很大。 移动式半 自动变形 监测 系统的作业 与传统 的观测方 法

某镇是个移 民新镇 , 20 在 0 8年 1 1月之后 , 由于强降雨 、 地下水 等原 因, 部分地 区陆续 出现大范 围变 形 , 地面 、 道路 、 桥涵 、 房屋 等变形 开裂 明显 , 已严重危 及 当地居 民生命财 产
人 民珠江
21 0 2年第 1 ・ E R I E 期 P A LRV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9卷 第 1 2期

G EO MAT I C S& S P AT I AL I NF o RMA T I oN T E C HNOL OGY
Vo 1 . 3 9, No . 1 2 D e c . ,2 0 1 6
r a c y o f t h e s i t e nd a mo n i t o r i n g oi p n t s o f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nd a t h e m a i n s l i p d i r e c t i o n a n l g e , h o i r z o n t l a ng a l e m e a s u r e me n t a c c u r a c y , r n・ a
m a i n l y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v e t r i c l a ng a le m e su a r e me n t a c c u r a c y , r a n g i n g a c c u r a c y 。 i n s t r u m e n t h e i g h t .T he e r r o r f o r m u l a s a r e d e i r v e d r e —
To t a l S t a t i o n I n s t r u me n t
W ANG Xi a n g—we n
(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 Y u n c h e n g 0 4 4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y u s i n g t o t a l s t a t i o n o f l a n d s l i d e mo n i t o in r g i s a s i mp l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me t h o d,t h i s p a p e r t h e me ho t d i s i n t r o d u c e d,a n d a l a n d s l i d e mo n i t o in r g p o i n t s a p e i r o d a s a n e x a mp l e ,a na ly s i s o f t h e h o i r z o n t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r r o r nd a v e r t i c l a d i s p l a c e me n t o f t h e e l c v a — t i o n e r r o r p r e c i s i o n .T h e ma i n oi p n t s o f he t h o i r z o n t l a d i s p l a c e me n t o f t h e l a n d s l i d e mo n i t o i r n g p o i n t o f t h e ma i n s l i d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a c c u —
关键词 : 滑坡 ; 主 滑方向; 水平 位 移 ; 垂 直位 移 : 精 度 分 析
中图分类号 : P 2 0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5 8 6 7 ( 2 0 1 6 ) l 2~ 0 2 1 8一 o 4
Ac c ur a c y An a l y s i s o f La n d s l i d e Mo n i t o r i n g Us i n g
g i n g a c c u r a c y,me a s u i r n g t h e d i s t nc a e b e t w e e n t h e s t a t i o n a n d t h e mo n i t o i r n g oi p n t ,e t c . .Ve t r i c l a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l e v a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i s
使 用 全 站 仪 进 行 滑 坡 监 测 的精 度分 析
王 湘 文
( 山西省地 质测绘院 ,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要: 使用全站仪对滑坡监测是一种 简捷 有效的方法 , 本文对该 方法做 了简要介 绍 , 以一 个滑坡监测 点某一期
为例 , 分析 了其水平位移点位 中误差与垂直位移 高程 中误差 的精度情 况。滑坡 监测点水 平位移主 滑方向精度主 要 受测站点与监测点的连线和主滑反方 向夹 角、 水平 角测 量精 度、 测距精度 、 测站点与监 测点 的距 离等影响 。垂 直位移 高程精度主要受垂直 角测量精度 、 测站 点与监测 点的距 离、 测距精度 、 仪 器高测量精度 影响 , 分别推 导 了 误 差公式 , 并进行 了量化计算 , 验证 了各项 因素的影响程度 , 可为相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