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文学作品探究题
2015语文中考真题之名著阅读解析

1.(2015届浙江义乌中考)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A.第一次买车后,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是孙排长。
这个孙排长就是后来把样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敲诈走的孙侦探。
B.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
原来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
C.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关在笼子里。
恰巧三个徒弟都不在他身边,白龙马就变成宫女去刺杀黄袍怪,自己因此身负重伤。
D.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
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D错,杨志被劫生辰纲后没有马上投梁山,而是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
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
2.(2015届辽宁锦州中考)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由照夜玉狮子马引出祸端,晁盖怒而发兵,被诱骗进了陷阱,中箭而亡。
于是宋江聚众商议,想替晁盖报仇,兴兵攻打祝家庄。
B.《繁星》和《春水》收录了冰心一些“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其主题。
C.《鲁滨逊漂流记》中介绍鲁滨逊登岛之初,先用刀子在木桩上刻上记号,当做日历,记录他在荒岛上的艰苦岁月。
然后又回到大船上,运回很多有用的东西。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起步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015届福建福州中考)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不符的一项是()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强盗,却被唐僧赶走。
内容探究题答题指要

失误类型及答题指津
• 常见失误 • 忽视整体,臆断生成;脱离文本,任意发挥。 举例说明(略) • 答题指津 • 指津一: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思想倾向、 观点态度、情感基调),准确提炼基本信息。
例题一:
16.如果你打算将此文推荐给你的父母,你 觉得 文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关爱有哪些可取 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武汉市2014年元月调考《放学》阅读试题 •
参考答案:
• 此题围绕 “冷静了解孩子的生活”、“理解 尊重孩子的心理”两方面回答即可。共6分,每个 方面3分,评价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 【示例】文中的妈妈很善于爱孩子。具体而言: • 1.能够冷静了解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晚归,虽然 她也着急,但是她知道需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 所以他跟着孩子走了一遍放学路,安静地跟随着 孩子,不急于作判断和处理。 • 2. 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需要。如妈妈理解孩子爬短 墙、逗狼狗、观察蚂蚁时的冒险的天性、好奇的 心理、探索的愿望,妈妈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尊 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爱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成长 的空间。
内容探究题答题指要
毛以斌整理
认清题型
题型:内容探究题 能力要求层级:F(最高) 1.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意蕴。 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5年武汉市中考说明》
题目要求
• • • • • • • •
此题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更加 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要求: 1.考生在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中,能表达自己 的阅读心得; 2.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能够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象 未知内容; 4.能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的思想内容作出辩证的 分析与评价。 5.能够揣摩写作意图。
指津二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

2015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_答案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A. 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B. “零度状态”的叙述C. 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D. 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正确答案:A2.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A. 黄遵宪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正确答案:A3.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A. 刘恒B. 方方C. 刘震云D. 池莉正确答案:C4. 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A. 胡适B. 梁实秋C. 黄遵宪D. 李叔同正确答案:C5. 《迷舟》的作者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A6. 《枣树的故事》的作者是:A. 孙甘露B. 格非C. 叶兆言D. 苏童正确答案:C7. 新创办的()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又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这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障。
A. 《小说林》B. 《热风》C. 《大众文艺丛刊》D. 《文学杂志》正确答案:A8. 先锋小说家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模式的最初动因是:A. 革命B. 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C. 赚钱D. 迎合读者正确答案:B9. ()首先提出,“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声器也”,文字的作用是沟通思想、传授知识,因此文字一定要为群众所懂得。
A. 梁启超B. 黄遵宪C. 裘廷梁D. 陈荣衮正确答案:C10. 拥有最多的读者的“先锋作家”是:A. 格非B. 苏童C. 余华D. 莫言正确答案:B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选项中是《团圆》中的人物的是:A. 王芳B. 王复标C. 王东D. 小虎正确答案:ABC2. 下列作品中,作者是苏童的是:A. 《妻妾成群》B. 《褐色鸟群》C. 《米》D. 《我的帝王生涯》正确答案:ACD3. 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等宣传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新传奇剧本。
2015年1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

2015年1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下列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角度的作品是()A. 《伤逝》B. 《家》C. 《荷花淀》D. 《山峡中》【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情节主要围绕着()A. 税捐问题B. 小镇领导权问题C. 兵役问题D. 开矿问题【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属于现代派诗人的是()A. 闻一多B. 胡适C. 田间D. 戴望舒【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周作人曾参加的文学社是()A. 沉钟社B. 创造社C. 语丝社D. 浅草社【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收录《我是一条小河》的冯至诗集是()A. 《昨日之歌》B. 《我是一条小河》C. 《北游及其他》D. 《旷野》【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引用过“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的文章是()A. 《论市侩主义》B. 《祝土匪》C. 《春末闲谈》D. 《雅舍》【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鲁迅的杂文分前后两期,下列属于其前期杂文集的一部是()A. 《华盖集》B. 《三闲集》C. 《二心集》D. 《花边文学》【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收有《一种云》的瞿秋白的集子是()A. 《赤都心史》B. 《一种云》C. 《饿乡纪程》D. 《乱弹及其他》【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鲁迅论证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的文章是()A. 《春末闲谈》B. 《秋夜》C. 《“友邦惊诧”论》D. 《拿来主义》【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富有鲜明的()特色。
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古典主义【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一点雨声的幽凉淌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盖我自己。
2015年1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一)(1)

2015年1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元好问成就最高的是下列文学体裁中的()A. 诗B. 词C. 曲D. 散文【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王西楼乐府》中“乐府”指的是()A. 诗B. 词C. 杂剧D. 散曲【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下列哪位作家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A. 严复B. 梁启超C. 龚自珍D. 黄遵宪【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尘满面,鬓如霜”是写()A. 父亲B. 自己C. 亡妻王弗D. 自己与王弗【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李清照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慨叹“人比黄花瘦”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灭亡B. 颠沛流离C. 夫妻分离D. 丈夫去世【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儒林外史》的作者是()A. 曹雪芹B. 吴敬梓C. 蒲松龄D. 孔尚任【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南丰先生指()A. 梅尧臣B. 曾巩C. 苏辙D. 陈师道【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桂枝香》(登临送目)作于现在的()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开封【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于()A. 王世贞《登太白楼》B. 陈子龙《小车行》C. 夏完淳《别云间》D. 于谦《咏煤炭》【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下列作家与词集之间,其归属正确的一组是()A. 贺铸《珠玉词》B. 柳永《乐章集》C. 贺铸《片玉集》D. 柳永《六一词》【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下列诗歌中,句句比喻,语语双关的一首诗是()A. 王世贞《登太白楼》B. 于谦《咏煤炭》C. 陈子龙《小车行》D. 夏完淳《别云间》【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在《老残游记》中,老残的身份是()A. 算命先生B. 商人C. 江湖医生D. 官员幕僚【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3题自称“奉旨填词”的作家是()A. 晏殊B. 柳永C. 秦观D. 周邦彦【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下列哪篇作品以“养气”一意贯穿首尾()A. 《上枢密韩太尉书》B. 《答司马谏议书》C. 《墨池记》D. 《登西台恸哭记》【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5题黄庭坚《登快阁》的主题是()A. 反映诗人厌恶官场,渴望隐逸的思想B. 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C. 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D. 抒发自己渴望济世报国的理想【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6题下列哪首曲子采用了代言体形式()A. 《山坡羊》(潼关怀古)B. 《夜行船》(秋思)C. 《山坡羊》(闺思)D. 《哨遍》(高祖还乡)【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7题“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万马齐喑”语出()A. 李白诗句B. 杜甫诗句C. 苏轼文句D. 陆游文句【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8题下列作品中,属文言小说的是()A. 《错斩崔宁》B.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C. 《婴宁》D. 《马二先生游西湖》【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9题《东山词》是下列谁的词集()A. 晏几道B. 张先C. 贺铸D. 吴文英【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0题下列诗作为古体诗的是()A. 黄庭坚《登快阁》B. 王禹《村行》C. 欧阳修《戏答元珍》D. 苏轼《游金山寺》【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1题在下列词作中,化用苏轼《前赤壁赋》的作品是()A. 《念奴娇》(洞庭青草)B.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C.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D. 《解连环》(楚江空晚)【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2题《己亥杂诗》组诗315首都是()A. 七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七言歌行D. 乐府诗【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3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化的人物依次为()A. 少妇、老公公、老妇人B. 老妇人、老公公、少妇C. 老妇人、少妇、老公公D. 少妇、老妇人、老公公【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4题下列各诗中形式为七律的一首是()A. 《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B. 《圆圆曲》C. 《哀旅顺》D.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5题下列词集中不是以作者字号命名的是()GA. 《张子野词》B. 《小山词》C. 《东山词》D. 《清真词》【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6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于()A. 《卖柑者言》B. 《报刘一丈书》C. 《徐文长传》D. 《浣花溪记》【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7题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主要描写了()A. 凄切悲凉的秋景B. 游子思妇的彼此怀念C. 恋人分别的离愁别恨D. .赏春伤春的凄凉心情【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8题组诗《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A. 陈与义B. 杨万里C. 陆游D. 范成大【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9题《错斩崔宁》选自()A. 《喻世名言》B. 《醒世恒言》C. 《警世通言》D. 《清平山堂话本》【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0题纳兰性德的词风接近()A. 柳永B. 温庭筠C. 南唐后主李煜D. 晏几道【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小说意蕴探究题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2018南通一模拿枪的人:
15.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 达效果 (4 分) ①可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增强了 故事的真实感; ②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光辉, 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③可突。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 分)
①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明对此感到欣慰;
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 想提升的快乐;
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 更加立体。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1)士兵没有在六月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怀希望、充满爱心,就能够越过情感 的冬天。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140 BUSINESS & FINANCE ICONS
生活
图标元素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 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 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①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②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强;
2015年1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2015年1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A. 语言B. 修辞C. 形象D. 意义【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以“艺术直觉”这一概念为核心创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艺术即直觉”著名观点的人是()A. 康德B. 黑格尔C. 克罗齐D. 柏格森【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 伊瑟尔B. 姚斯C. 英加登D. 哈贝马斯【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A. 再现说B. 表现说C. 实用说D. 客观说【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原型是一些联想群,与符号不同,它们是复杂可变化的。
在既定的语境之中,它们常常有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都是可交际传播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们。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A. 苏珊·朗格B. 韦勒克C. 弗莱D. 雪莱【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下列不属于文学语言组织特征的一项是()A. 具有整体性B. 具有表现性目的C. 具有想象性D. 具有个性特征【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A. 意境B. 意蕴C. 象征意象D. 典型【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A. 表现手段B. 审美特征C. 形象特征D. 本质特征【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A. 康有为B. 刘熙载C. 王国维D. 梁启超【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 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理论是()A. 表现论B. 传达论C. 移情论D. 投射论【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提出“节奏是声音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里所生的起伏”的理论家是()A. 朱光潜B. 汪曾祺C. 李东阳D. 沈德潜【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文学意境是()文学形态的高级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考答案: • 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 的寄托。 • 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 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 的人。 • ③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 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 写作意图。角度有三:何容、朋友、北平。
19. 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 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8 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 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 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 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 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 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 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 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 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 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角度
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
19.罗曼· 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 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答案】 (8分)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 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 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 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 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 “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 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 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 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 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 现实略。)
【答题建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的创意解读题目。首先 必须明确: 其一,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 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 次的,是多层次的,可以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多元解 读和多层理解。 其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 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 深层意义。 其三,由于高考的选拔性特点,试题将不可能 是全开放性的,应该是半开放性——多角度,但不 是漫无边际。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 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 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 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 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 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 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 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 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杜鹃鸟的角度
典题精练
典题精练1 2013年四川卷《负重的河流》
典题精练2 2012年安徽卷《往事》
典题精练3
2013年江苏卷《何容何许人也》
典题精练4 2013年湖北卷《罗曼· 罗兰》
方法指导
对象分析法和关系分析法 详见《全品》P292
答案示例: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 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 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 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 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 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示例(二)河流具有 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里木河的率真坦 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 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 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 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 的文化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这类探究题一 般包含四个要点:①文本中的人是怎样做 的,②结合文本,对①进行说明;③现实 中我们应该如何向文本中的人学习(做 法);④得出结论,只有这样做,才能像 文本中的人一样,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 应以文本为基础。“结合原文”就是要求, 你提到的做法或观点,文本中一定有依据, 甚至题干中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如本题); 你所联系的现实,也一定是文本中包含的, 而且与你前文相适应的。
答题注意点 一、紧扣题干,尊重文本 二、全面作答,注意角度 三、分点作答,体现层次
19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 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 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 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 要。(2)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 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3)便于叙事场景的 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 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4)本文段落 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 “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文学作品探究性阅读
【考纲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 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 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
【考点阐释】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作品的意蕴”考点有以下三层意思:(1)“从 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 多侧面的认知解读。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 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 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 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语 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 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 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 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 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 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 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 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 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 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 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杜宇望帝 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 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 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 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 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是:(1)勤劳俭 朴,自强不息;(2)求同务实,谦和持 中;(3)家庭为重,亲疏有别;(4)尊 君爱国,尊父爱家,尊师重道,尊长爱幼。 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是:(1)爱 国爱家,关心社会;(2)义利兼顾,礼 貌文明;(3)勤奋朴实,勇敢谦和;(4) 标新立异,敬业乐群
在我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 它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 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 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 的追求与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 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其次, 要找准探究的切入口,一部作品所蕴藏的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一般通过人物形象、 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 达等方面得以暗示。
(3)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 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 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 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 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 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 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 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 审美的意义。
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特质 的总括,它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 尚、生活习俗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 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来表现本民族的爱好、 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 而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 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 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 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答题要点和步骤:
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1、用一句话表述自已的观点。 2、解读作者在文中的相关观点,并进行简要 分析。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经历、阅 读经验等,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个性理解和 创意发挥。
• 探究题答题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 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表述观点:我认为……;我的看 法是…… 分析论证:结合文本与相关知识, 联系自身的经历、阅读经验等,谈 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个性理解和创意 发挥。 总结点题:最后总结陈词,使论说 更具逻辑性。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 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 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 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 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 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 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 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 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 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19.罗曼· 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 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答案】 (8分)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 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 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 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 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 “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 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 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 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 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联系 现实略。)
答题要求——“三须两读懂”探究题考查的核心是 说理的能力。它要求“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 阐释”观点正确,阐发评价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 说,言之成理。 三须:1.须结合文本,找准角度;2.须观点鲜 明,分析有理有据;3.须挖掘内涵,厘清关系。 两读懂:读懂作者——了解作者创作与表达的 深层意图。要求考生准确地掌握文本的主旨、内容、 情感及表现形式,具备理解、体察、鉴赏、阐发与 评价能力。读懂自己——谈出具有个性化的体会、 认识、感悟。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主旨、内涵, 调动自身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 做出领悟、探究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