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大坝中学刘万杰《沁园春·雪》课后作业
2024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课课练(含解析)

2024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课课练(含解析)1.沁园春·雪同步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 园春分fèn 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一、选择题1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
1《沁园春雪》课时作业

1《沁园春雪》课时作业《沁园春雪》课时作业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 ) 今朝.( ) 折.腰( )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 红装素guǒ( ) 谦xùn( ) 妖ráo(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惟:只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宽广的河流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输:差、失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称得上3.根据原文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雪”是_________。
(2)总写北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描写诗人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 B.欲/与天公试/比高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数/风流人物5.下列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B.“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上。
C.描写群山、高原的两句话中诗人运用了对偶、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方法。
D.本词上片在表达方式上是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二、文本提升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原创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原创练习(含答案)教育专区初中教育语【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原创练习(含答案)精品语文资料1.沁园春雪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
2填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上片主要是,下片主要是,全词将、、三种表达方式自然地结合起来。
3根据提示,用词中的原句填空。
(1)《沁园春·雪》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上片中以动写静,气势奔放的句子是:。
(3)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4)点明诗歌主旨的句子是:。
4作者在词中巧借修辞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请你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3)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5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正确把握节奏是关键,请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1)望长城内外(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倍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7请写出两句古诗词中有关“雪”的句子。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8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9“欲与天公试比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10文段中想象的内容是11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文段最后三句扩展成一段景物描写。
100字左右。
(二)对比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12~15题。
第11课《沁园春·雪》教案(冀教版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第11课《沁园春·雪》教案(冀教版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3.感受诗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导,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决信心。
4.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把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明白得〝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1.明白得〝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明白得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投影闻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今天我们就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这位伟人的豪情壮志。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画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学生自由朗诵。
三、精读课文,咨询题探究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然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
2.品读前三句:⑴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要点:总写了—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⑵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明确:先总写,后分写。
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3.品读分写部分:⑴〝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也确实是讲,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眺望北国大地,观赏北国壮美雪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沁园春 雪》学案2 冀教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1.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助读预习·学前热身资料背景1.背景回望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同志在陕北的清涧县,登某某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同志亲赴某某与国民党谈判。
期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
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沁.()园春(2)分.()外 (3)妖娆.() (4)风骚.()(5)可汗.() (6)莽莽.() (7) 数.()风流人物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驰蜡象(3)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外妖娆(5)略输文采..__________(6)欲.与天公试比高_______(7)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8)惜.秦皇汉武_________(9)略输.文采__________(10)稍逊.风骚_________(1)《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是题目。
(2)“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的《》和《》,课文指___________。
(3)《沁园春·雪》中的想象句是______________;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习《沁园春·雪》,说说“望”“惜”领起的内容分别是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提示]要从上阕、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角度去思考。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 沁园春·雪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词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山河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惜秦皇汉武A、爱惜B、吝惜C、可惜D、舍不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读诗要从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中去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
B、读诗要紧紧抓住诗的字面含义去理解诗歌内容,不要进行过深的研究。
C、读诗要有一种“猜测”的穿透力,要通过意象的表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D、读诗要学习诗歌精辟的语言。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长髯飘扬梦魂萦绕潸然泪下B、义侠心肠悬涯断壁怅然凝望C、残阳如血若无其事悲欢离合D、稍逊风骚孤陋寡闻盲目崇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今朝(zhāo) 一代天骄(jiāo)B、稍逊(xùn) 莽莽(mǎnɡ) 成吉思汗(hàn)C、略输(shū) 折腰(shé) 原驰蜡象(chí)D、风骚(sào) 滔滔(tāo) 红装素裹(ɡuǒ)【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诗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译:我国的北方(的冬天),方圆一千里的大地被坚冰封冻,雪花在万里平原的上空飞舞。
赏壮美雪景 悟伟人情怀——沁园春 雪(分层作业)(原卷版)

赏壮美雪景悟伟人情怀——《沁园春·雪》分层作业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人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雪景,饱览红zhuāng素裹、分.外妖ráo的北国风光,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抒发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报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外( ) 红zhuāng( ) 妖ráo(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各组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g)分外妖娆原驰蜡象B.成吉思汗.(hán)江山多骄山舞银蛇C.还看今朝.(cháo)略输文彩竞折腰D.稍逊风骚.(sāo)风流人物红装素裹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情文并茂。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父母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沁园春·雪》中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沁园春·雪》中描写作者想象中的景色的句子是“,,”。
(3)词一般上阕叙事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用“,”两句在词的内容上做巧妙的转换。
(4)《沁园春·雪》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运用对偶、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辽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宽广。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作业(含解析)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作业(含解析)第一单元沁园春·雪(第一课时)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今朝(cháo) 滔滔(tāo) 原驰蜡象(chí)B. 莽莽(mǎng) 折腰(shé) 银装素裹(guǒ)C.略输(shū)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àn)D.稍逊(xùn) 风骚(sāo) 天骄(jiāo)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B.他可是文坛上的风流人物,他的散文影响了一代人。
C.霁的高原,好一派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象。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欲/与天公试比/高C.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D.江山/如此多娇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沁园春·雪》作者_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_____。
(2)“风骚"本指_________ ,后来泛指_________ 。
本词中与它同义的还有“______”一词。
二、课内阅读理解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词的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望长城内外,惟余粹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请赏析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的妙处。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三、课外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