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201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下文言文(共53张PPT)

合集下载

优秀课件201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下古诗词(共35张PPT)

优秀课件201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下古诗词(共35张PPT)

近六年未考 本诗主旨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出诗人的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第4首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开篇设问,破空而来,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 气魄,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和对明月的向往之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恐”字把作者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 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 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离别之痛和思亲之情。
第7首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 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 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 沧海扬帆的勇气。抒发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 情,并吐露了他的理想和愿望。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 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抱负,不断追求的乐 观积极心态。 2017年考查诗词理解 本诗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 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首
近六年未考 本诗主旨这首散曲通过写景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朝兴亡带给百姓的总是疾苦的伤感之 情,表现出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第6首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 陶醉于自然的恬淡愉悦的心情。三四句运用设问的修辞, 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一词, 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见” 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 遇。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 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考点五:文言文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记住五个字:留、补、换、删、调
四、2018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文言文整体阅读:
通览全文,把握文意, 决一个“为什么”的问 题。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 的思想感情。还应当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
四、试题常用素材
(一)以课内学过的诗歌为主,兼及课外浅 显易懂的诗歌。 (二)唐宋诗词,非名诗人,稳中求变,蕴 含哲理,重视审美,脍炙人口。 (三)诗歌题材多是爱国、离愁、送别以及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方面的。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一)赏析写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表现手法:动静、大小、虚实的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等。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四、2018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考点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文言虚词:掌握15个 之 以 其 而 于 然 者 且
则 乃 焉 乎 为 也 虽
四、2018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考点四:了解文言句式
3.文言特殊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被动句
四、2018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
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
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 章的中心。
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 体会文章主旨 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 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 鉴赏
2017中考试题回顾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复习 (共12张PPT)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复习 (共12张PPT)

无论是考查课外还是课内文言文阅读,都必须是 以课内文言文为出题依据。平时积累的基础知识和方 法,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等 类型的试题,靠的是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 信息提炼和概括能力。这些与现代文的阅读方法是相 通的。 说评价、谈看法等拓展开放性试题比较灵活,首 先需要积极地多方面的思考,尤其要读懂文言文;其 次还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能够把自己的 想法或是思考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流畅而又优美的表 达出来;最后,答案要切中要害、切忌泛泛而谈。
给你一个撬动地球的支 点
--文言文复习方法探讨
学习目标: 一、读准文言文句读,掌握朗读节奏划分的规律;积 累常见文言实词;抓住关键词语疏通文言语句;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二、通过自己命制试题,摸清中考试题设计的一般规 律,做到复习中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探索中考命题的一般规律。
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1分,按理应该只划 分一下,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淆,也有利 于试卷评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 译成现代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遵循 “整体语意原则”的朗读规律,读顺句子;最 后,依据句式句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一 下。 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1、倒装句 式(状语前置或后置等)2、主谓句式 3、动 宾句式 4、并列句式
学习难点: 学会自主命题的方法与技巧。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 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至勃, 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 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 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 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 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 谓勃为腹稿。 《新唐书· 王勃传》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ppt课件(53张)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ppt课件(53张)
1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文章最后一段写坚冰之下的流水,议论抒情。各拉丹冬这 片雪域高原辽阔寒冷,但是在坚硬的冰面下却有汩汩的流水, 这水从这里流出,源源不断,汇聚成了长江,给这人迹罕至的 地方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思路?请简要分析。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 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海拔五千四百米的冰雪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AT THE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DANDONG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 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壮美山河的赞美,增强热爱祖 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有野牛、野驴、藏羊羚、雪鸡等珍禽异兽和水晶石,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探险旅游、 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 26.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常误用为见到不好的事物。
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荣. 第二部分(3--4):写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的艰难情景。 第三部分(5--13):写近观冰塔林看到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13):写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
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晶莹连绵 的冰峰
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8.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 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共66张PPT).ppt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技巧二:组词推断法 技巧三:对偶揣摩法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技巧五:通假字法
理解 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考文言虚词: 之、而、于、以、为、 其、则、虽、乃、何、、与
理解 文言虚词的 含义和用法
技巧一:借助语意断句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技巧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技巧五:借助关联词标志断句 技巧六:借助古今不同断句 巧七:借助文学常识断句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 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 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 句”何……之有?”
划分句子节奏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先通读文章,再仔细理 解需断句的句子意思,看上下文有没有提示。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 乡竟无一人逃散
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 一人逃散
技巧二:借助句子成分断句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技巧三: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中考真题: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对偶揣摩: “殚”与“竭”相对, “竭”,竭尽。
得出答案: “殚”,尽,竭尽 。
技巧四:词类活用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课本溯源: 无安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劳”是劳累,不能带动 词,所以活用为动词。
得出答案: “劳”,使劳累 。
题型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句子划分节奏

中考复习: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

中考复习: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稿文定P学PT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新,,上借千款鉴模其板选中择的总有写一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 款适合你
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 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三、理解填空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 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 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 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 此。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
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稿课定内PPT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
一般在8-16分。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2024中考语文一轮Fra bibliotek习讲练测网

构 建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篇目1:《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沿着,顺着。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3.数:几。4. 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优秀课件201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上文言文(共44张PPT)

优秀课件201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上文言文(共44张PPT)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惟吾德馨 惟:__只__ 馨:__香气,这里指品德高 尚__ 2.可以调素琴 __调弄,文中指弹(琴)__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__博学的人__ 白丁: __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__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公事文书__ 形:__形体、身体__ 5.无丝竹之乱耳 __琴瑟、箫管等乐器,文中指奏乐的 声音__ 6.可爱者甚蕃 __(草木)茂盛,文中指繁多__ 7.濯清涟而不妖 濯:__洗__ 妖:__美丽而不端庄__ 8.亭亭净植 __立__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亲近而不庄重__ 1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少__ 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应当__
八、翻译重点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 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 魏、晋两朝了。
四、一词多义
寻向所志 寻找 随即,不久 舍弃,放下
1.寻
寻病终 便舍船
2.舍
屋舍俨然 房舍
处处志之
做标记
3.志
寻向所志
标记
五、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缘溪行 __沿着,顺着__ 2.仿佛若有光 __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__ 3.落英缤纷 __落花__ 4.屋舍俨然 __整齐的样子__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类__ 6.阡陌交通 __田间小路__ 7.黄发垂髫 __指老人和小孩__ 8.便扶向路 扶:__沿、顺着__ 向:__从前的、旧的__ 9.诣太守 __到,指到尊长那里去__ 10.及郡下 __到__ 11.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__高兴的样子__ 规:__计划__ 12.后遂无问津者 __问路,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__ 13.此中人语云 __告诉__ 14.一一为具言所闻 __详细__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俶尔(chù) 寂寥(liáo) 幽邃(suì)
珮环(pèi) 佁然(yǐ) 为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龚(gōng)
朗读停顿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包围 寂静寥落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深 因为 凄清
寒骨, 悄怆幽 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
停留 而,连词,表顺承 离开
久居,乃记之而
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 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 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凄 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 下来便离去了。
导入新课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刘备 三顾茅庐更是广为传颂……良臣逢明君,可 遇不可求。更多的人中翘楚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比干剖心、屈原放逐、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去感受他被贬到永 州后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整体把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氛围→ 交代同游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考情检索:2013年考查背诵默写。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__肢__”,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__披__”,穿) 二、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__腰间挂着__) 2.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__每天__)(名词作动词,__ 给……吃__) 3.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__鲜鱼和肥肉) 4.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__用手__)
第2篇 五柳先生传 考情检索:2014年考查对比阅读。 一、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 (形容词用作动词,__知道__) 2.以乐其志 (意动用法,__以……为乐__) 二、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__处所__ 2.每有会意 __体会、领会__ 3.亲旧知其如此 __亲戚朋友__ 4.造饮辄尽 造:__往、到__ 辄:__就__ 5.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__竟不__ 吝情:__舍不得__ 6.箪瓢屡空,晏如也 __安然自若的样子__ 7.不戚戚于贫贱 __忧愁的样子__ 8.不汲汲于富贵 __心情急切的样子__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辈、同类__ 10.环堵萧然 __空寂__ 11.衔觞赋诗 __酒杯__ 12.性嗜酒 __喜欢,特别爱好__
文言文
第1篇 与朱元思书 考情检索:近六年未考。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通“__啭__”,鸟叫声) 2.窥谷忘反 (通“__返__”,返回) 二、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__飞奔的马__) 2.互相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__向高处和远处伸展__) 3.负势竞上 (名词作动词,__向上__) 4.任意东西 (名词作状语,__向东向西__)
五、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好读书,__不求甚解__;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闲静少言,__不慕荣利__。 3.__环堵萧然__,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__箪瓢屡空__,晏如也。 5.赞曰:黔娄之妻有言:“__不戚戚于贫贱__,不汲汲于富 贵。”
第3篇 马说 考情检索:2017年考查文言虚词“其”。 一、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__饲__”,喂养) 2.才美不外见 (通“__现__”,显示) 3.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__才__”,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通“__耶__”,表疑问,相当于“吗”) 二、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__用鞭子打__)
三、一词多义
四、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__只是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__两马并驾__ 3.不以千里称也 __著称__ 4.执策而临之 执:__拿__ 临:__面对__ 5.一食或尽粟一石 __吃__ 6.策之不以其道 __正确的方法__ 五、解释重点文言虚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犹,尚且__ 六、判断特殊文言句式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倒装句。应为“祇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 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 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 若。
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 (作者)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 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 1.尝趋百里外 (古义:__跑向__;今义:快走)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__这__;今义:常用 作判断词) 3.走送之 (古义:__跑__;今义:行走)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热水__;今义:食物煮 熟后的汁水) 5.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__取得,文中指买到__; 今义:达到,实现)
2.马之千里者。 倒装句。应为“千里之马者”,定语后置。
七、翻译重点句子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能屈辱在奴役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的 才能全部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马呀。 八、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__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骈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__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__。 3.食不饱,力不足,__才美不外见__。 4._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安求其能千里也?
三、一词多义
四、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风烟俱净 __指烟雾__ 2.天山共色 __同样的颜色__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__附于数词之后, 表约数__ 4.天下独绝 __独一无二,到了极点__ 5.水皆缥碧 __青白色__ 6.鸢飞戾天者 __至__ 7.横柯上蔽 __树木的枝干__
五、判断特殊文言句式 急湍甚箭。 省略句。应为“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六、翻译重点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因以为号焉。 省略句。应为“因以(之)为号焉”,省略宾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倒装句。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状语后 置。
四、翻译重点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 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都忘了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 静下来了;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 忘返。
七、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__风烟俱净__,天山共色。 2.__水皆缥碧__,千丈见底。 3.__急湍甚箭__,猛浪若奔。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__互相轩邈__。 5.泉水激石,__泠泠作响__。 6.__蝉则千转不穷__,猿则百叫无绝。 7.__鸢飞戾天者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窥谷忘反__。 8.__横柯上蔽__,在昼犹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