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懂得关切他人的生命,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知识目标:1、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2、知道平凡的生命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可以时时创造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正确理解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

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

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设计
课时计划
课题
10.2让生命更精彩
课时
1
二次备课
班别
7.3
授课人
张金凤
时间
11.14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知识目标: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请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思考、分析和回答幻灯片出示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完善。
齐读学习目标
5
随机指名回答3道题中的某一道,不按顺序,最后问第1题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二次备课
2、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1、贫乏与充盈
(1)什么原因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
(3)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会有什么后果?
重点
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时间
1、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幻灯片导入:复习提问
2、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旧知识导入法
出示思考题:
1、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2、如何认识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3、为什么说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


1.整理本节知识点
2.选做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二、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学生分析: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

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在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活出生命的精彩。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活出生命的精彩。

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知识目标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如何让生面变得充盈,为什么要关切他人生命,怎样消除冷漠,温暖社会和他人?伟大的意义,平凡的价值,平凡也可以创造伟大。
重点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如何让生面变得充盈
为什么要关切他人生命
怎样消除冷漠,温暖社会和他人?
伟大的意义
平凡的价值
平凡也可以创造伟大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欣赏视频
活动三:平凡与伟大
这些人!谁平凡?谁伟大?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有时候,我们不甘心湮没在人群中,希望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烂。
伟大有何意义平凡价值何在
保尔·柯察金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是这样来理解生命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主人公的姓名:——————————————————
主人公的重要事迹:————————————————
对我生命的启示:—————————————————
贫乏与充盈
别人的十六岁16岁的时候,河北、湖南等地多名中学生的小发明家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16岁的时候,山西中学生小丽已经扛起一个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奶奶和生病的养父。16岁的时候,安徽某县木工学校的学生已经做得一手好活儿,立志传承中国传统木雕工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能够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认识逐渐加深,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命价值。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独特性2.生命的价值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案例: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题: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独特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活出生命的精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3.操练(10分钟)小组内讨论: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明确活出生命精彩的方法和途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教学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常用的一些应急电话。

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模仿、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难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小组表演法。

五、教学步骤与过程1、导入新课:即兴演讲《责任与尊严》,讲述自己安心任教的故事。

提出思考: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即使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在面临自己生命的结束时,也会感到恐惧、后悔。

所以,我国的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不受侵害。

对于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那么,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2、讲故事:《马列西耶夫——无脚飞将军》和《打游戏挨家人批评的海口一15岁中学生自缢身亡》。

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种行为的看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学生采取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或正方反方辩论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

)最后总结出:生命是可贵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3、探究: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吗?如:你知道火灾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吗?你知道煤气泄露时怎么办吗?你了解游泳方面的安全知识吗?你知道有人溺水时,该如何救助吗?(教师选取一到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学生讲完之后,教师用相关视频进行补充,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生意识,还要有一定的求生能力。

)4、学生活动:画一幅网络图,即在自己人生过程中,会与自己的生命、生活发生联系的人物图,说一说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于对方的意义。

(教师可以参考下图,并做补充修改。

)5、探究: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呢?怎样才能使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呢?教师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的故事后提问:他们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出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受到人们的崇敬。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教学目的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关注和蔼待其他生命。

2.难点:理解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呈现: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

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答复。

第一个工人答复:“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答复:“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答复:“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那么成了这个城市的指导者。

设问:请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生:考虑答复。

总结: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二、教学建议1.贫乏与充盈活动一:说一说话题一: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话题二:寒假快到了,应该怎么过呢?生:考虑并展示。

老师归纳: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我们要远离贫乏,热爱学习,乐于理论,在探究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充盈自己的生命。

2.冷漠与关切活动二:画里有话展示图片:讨论并考虑:(1)遇到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为什么?(2)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3)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生:小组讨论并答复。

老师总结:人与人在互相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开展,而且要关切别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考虑并善待别人。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别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别人、照亮别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别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平凡与伟大活动三:故事会(一)说一说:古往今来,消失的生命不知有多少,但是千百年之后,我们还能记住他们名字和事迹的有哪些?为什么他们永远都会被人们记住,名垂史册?生:讨论后答复。

老师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奉献。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可以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案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充盈自己,坚守平凡岗位,活出自我的精彩。

2.我与他人方面:关切他人生命,设身处地思考并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懂得我是国家、社会的一份子,承担应当担负的责任,生命之花须绽放在祖国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从自己平凡生命中闪耀出伟大。

教学目标1.热爱生命,以积极得心态接纳自己,增强对于生命的感受力,勇于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教学重点:充盈自己的生命,平凡的生命能够创造伟大教学难点平凡的生命能够创造伟大。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电子相册: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授奖仪式2.袁隆平、董卿的事例及照片3.班级学生的活动衔接语:用视频和照片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他人精彩的人生,精彩的校园生活,导入本节课教学他们的生命是精彩的。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活出生命的精彩。

内容。

环节一:众说纷纭话精彩1.展示课前调查和问卷,不同的人对于精彩的认识。

老师代表:家长代表:词典释义:衔接语:通过这些展示,我们知道了不同的人对精彩的认识是不同的。

课堂采访:你觉得目前的生命精彩吗? A.精彩 B .不精彩 C.不确定提问:(1)觉得不精彩、不确定的同学a.是什么让你觉得现在不精彩?拓宽学生看待精彩生命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维。

呈现问题探求原因b.你的小学阶段精彩吗?c.为什么不确定现在是否精彩呢?(2)觉得精彩的同学:现在的生活精彩在哪里呢?衔接:不知道这些同学的回答,有没有给前面的同学以启发呢?(3)展示:看到的朋友圈截图,一个老师感慨学生岁月美好,羡慕正值青春的学生。

总结:你眼中的不精彩恰恰是别人眼中的精彩,我们要转变态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衔接语:现在我们知道了学生时代的生命其实是精彩的,那么我想问大家—是不是只有青春年少的生命才是精彩的?衔接语:既然每个年龄阶段都可以拥有精彩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2.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2016年5月27日,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在驾驶着载有12人的公交车途中,突然被迎面飞来的一只巨大的货车车轮击中了头部和胸口。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毕怀彬忍着剧痛踩住刹车,乘客全部获救,而自己倒在方向盘上没有再醒过来。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毕怀彬的行为的?
(借助毕怀彬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出毕怀彬实现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出本框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1.贫乏与充盈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115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

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进行小结: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

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师生共同学习案例:男子“宅”死家中大学毕业10余年不工作,疑饿死(教师可问学生看了材料后的感受,并做好引导)
教师提醒: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最终,甚至走向生命的完结)
师生共同学习尼克·胡哲案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但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小组讨论: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反馈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阅读好书。

(2)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

(3)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

(4)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5)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帮助孤寡老人,扶助老弱病残,为灾区捐款。

2.冷漠与关切
播放“老人跌倒后没人扶”与“老人跌倒无助,热心学生相扶”两个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到底扶不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学生独立学习课本11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学生反馈思考的结果,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传递温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我想帮助有困难的人。

(2)我想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

(3)我想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

(4)我要找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5)我想为灾区小朋友捐款。

(6)我想为生病耽误课的同学补课。

(7)我要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那里帮他们干家务。

3.平凡与伟大
师生共同学习杨善洲的例子。

师生共同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杨善洲创造了奇迹,称得上伟大人物。

而从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接着引导提问:你能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吗?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为社会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推动社会的发展。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自己职责的人,他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学生阅读课本119页铁路巡守员的材料,同时回顾本节课一开始我们介绍的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的事迹,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师生总结: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环境和生活得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自己的职责,为他人幸福、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教师引导:通过的探究,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识到了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绚烂。

教师小结: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三)师生依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师寄语: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

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平凡与伟大都能创造人生的价值。

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承担起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将来重大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优点:课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活动探究较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个活动的开展,学生思维一定能够拓展,对教材内容一定有更好的理解。

(2)不足: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上完教学任务恐难完成难。

(3)改正:建议分为两课时上。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