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实验报告2011年五月26日

合集下载

EDA设计实验报告

EDA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EDA设计实验报告教材名称:Multisim 9 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指导教师:付文红实验室:4401EDA实验室学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8电信(Z)姓名:苏州;韦庆阳学号:0802560136;0802560143实验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总评成绩:教师签字:目录实验一晶体管单级放大电路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实验三功率放大电路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实验五组合逻辑电路的验证及应用实验六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1)实验七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2)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3)实验九触发器、寄存器功能测试实验十综合设计--双向流动彩灯控制器的设计实验一晶体管单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基本原理2、学会用虚拟仪器测试电路3、学会用仿真分析方法求电路的频率特性二、实验要求1、对电路进行静态分析2、用示波器给出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不失真的输出电压波形3、测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三、实验内容原电路输出波形测试电路正常的波形输出(无失真的正弦波)饱和失真(将电阻Rp的值调整为100%得到)截止失真(将Rp的阻值调整为0%得到)静态工作点测试:选择万用表的直流电流档将其串接三极管的基极来测量基极电流IBQ=4.965uA;串联在三极管的发射极来测量集电极电流ICQ=1.037mA;选择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将其并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来测量UCEQ=4.589V.放大倍数的测试:选择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分别并接在输入信号端和输出信号端,测得ui=3mV uo=304.328mV Au=uo/ui=101.4输入电阻:选择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将其并接在信号源上测得ui=3mV,选择万用表的交流电流档串接在信号源所在的支路测得i=748.222nA,输入电阻Ri=ui/i=4.01KΩ。

输出电阻测试(开关断开)输出电阻测试(开关闭合)选择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将其并接在负载R5上,当开关断开时测得uo=593.848mV,开关闭合时测得u=304.329mV,则输出电阻Ro=(uo/u-1)*R5=4.94KΩ。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实验一五人表决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路理论概念的理解3 加深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设计的概念4 了解及初步掌握对电路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过程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五人表决器,共五个输入信号,一个输出信号。

若输入信号高电平数目多于低电平数目,则输出为高,否则为低。

三、实验原理根据设计要求可知,输入信号共有2^5=32种可能,然而输出为高则有15种可能。

对于本设计,只需一个模块就能完成任务,并采用列写真值表是最简单易懂的方法。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设A,B,C,D,E引脚为输入引脚,F为输出引脚。

则原理图如1所示图1.1 五人表决器原理图实验程序清单如下:MODULE VOTEA,B,C,D,E PIN;F PIN ISTYPE 'COM';TRUTH_TABLE([A,B,C,D,E]->[F])[0,0,1,1,1]->[1];[0,1,1,1,0]->[1];[0,1,0,1,1]->[1];[0,1,1,0,1]->[1];[1,0,1,1,1]->[1];[1,1,0,1,1]->[1];[1,1,1,0,1]->[1];[1,1,1,1,0]->[1];[1,1,1,0,0]->[1];[1,1,0,1,0]->[1];[1,1,1,1,1]->[1];[1,1,0,0,1]->[1];[1,0,0,1,1]->[1];[1,0,1,0,1]->[1];[1,0,1,1,0]->[1];END五、实验测试与仿真根据题目要求,可设输入分别为:0,0,0,0,0;1,1,1,1,1;1,0,1,0,0;0,1,0,1,1。

其测试程序如下所示:MODULE fivevoteA,B,C,D,E,F PIN;X=.X.;TEST_VECTORS([A,B,C,D,E]->[F])[0,0,0,0,0]->[X];[1,1,1,1,1]->[X];[1,0,1,0,0]->[X];[0,1,0,1,1]->[X];END测试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图1.2 五人表决器设计仿真图可知,设计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1. 背景介绍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指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EDA技术,我们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结构,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提供指导。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技术来分析一个给定的数据集,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实践,我们将深入了解EDA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3. 实验步骤步骤1:导入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将实验所需的数据导入到Python的数据分析库中。

我们可以使用pandas库读取数据集,并将其存储为DataFrame对象,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import pandas as pd# 读取数据集data = pd.read_csv('data.csv')步骤2:数据概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先要对数据进行整体的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获取数据的概览信息:1.查看数据的前几行,了解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data.head()2.查看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

data.describe()3.检查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data.isnull().sum()步骤3:数据可视化EDA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数据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数据,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1.直方图: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data['column'].plot.hist()2.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数值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相关性。

data.plot.scatter(x='column1', y='column2')3.条形图:用于展示类别型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数据探索性分析)技术,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所研究数据的特征、分布、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值等,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建模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二、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与加载从数据源中获取所需数据集,并使用相应的数据加载工具将数据集导入到实验环境中。

多种数据源包括文件、数据库、API请求等方式均可。

2. 数据检查与预处理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数据类型、缺失值、异常值等方面的处理。

根据具体需求,对缺失值可以进行填充或删除操作,对异常值可以通过替换、删除或者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3. 数据探索性分析a)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异程度。

b) 单变量分析对每个变量进行分析和探索,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图等,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的分布情况、异常值等。

c) 多变量分析使用散点图、柱状图、热力图等方式,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相关性分析、协方差矩阵等方法来探索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 结果可视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可视化方法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如绘制折线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5. 异常检测与处理在探索性分析过程中,发现异常值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决定如何处理它们。

可以采用剔除、修复等方式,使得数据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6. 相关性分析对于关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来衡量它们的相关程度。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问题或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所研究数据集的EDA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数据集的缺失值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因缺失数据引起的结果不准确或失真的问题。

2. 变量A和变量B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当A增加时,B 也会相应地增加;变量C则与变量A和B之间的关系较弱。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实验一:QUARTUS II 软件使用及组合电路设计仿真页脚内容1实验目的:学习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建立,VHDL源文件的设计和波形仿真等基本内容。

实验内容:1.四选一多路选择器的设计基本功能及原理:选择器常用于信号的切换,四选一选择器常用于信号的切换,四选一选择器可以用于4路信号的切换。

四选一选择器有四个输入端a,b,c,d,两个信号选择端s(0)和s(1)及一个信号输出端y。

当s输入不同的选择信号时,就可以使a,b,c,d中某一个相应的输入信号与输出y端接通。

逻辑符号如下:页脚内容2程序设计:软件编译: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四选一选择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

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页脚内容3分析:由仿真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s=0(00)时y=a;当s=1(01)时y=b;当s=2(10)时y=c;当s=3(11)时y=d。

符合我们最开始设想的功能设计,这说明源程序正确。

2.七段译码器程序设计基本功能及原理:七段译码器是用来显示数字的,7段数码是纯组合电路,通常的小规模专用IC,如74或4000系列的器件只能作十进制BCD码译码,然而数字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和运算都是2进制的,所以输出表达都是16进制的,为了满足16进制数的译码显示,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VHDL译码程序在FPGA或CPLD 中实现。

本项实验很容易实现这一目的。

输出信号的7位分别接到数码管的7个段,本实验中用的数码管为共阳极的,接有低电平的段发亮。

数码管的图形如下页脚内容4七段译码器的逻辑符号:程序设计:页脚内容5软件编译:在编辑器中输入并保存了以上七段译码器的VHDL源程序后就可以对它进行编译了,编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可以进行仿真、定时分析及下载到可编程器件的相关文件。

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页脚内容6分析:由仿真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a=0(0000)时led7=100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0;当a=1(0001)时led7=1111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1;当a=2(0010)时led7=0100100 此时数码管显示2;当a=3(0011)时led7=011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3;当a=4(0100)时led7=0011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4;当a=5(0101)时led7=0010010 此时数码管显示5;当a=6(0110)时led7=0000010 此时数码管显示6;当a=7(0111)时led7=1111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7;当a=8(1000)时led7=000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8;页脚内容7当a=9(1001)时led7=0010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9;当a=10(1010)时led7=0001000 此时数码管显示A;当a=11(1011)时led7=0000011 此时数码管显示B;当a=12(1100)时led7=1000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C;当a=13(1101)时led7=0100001 此时数码管显示D;当a=14(1110)时led7=0000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E;当a=15(1111)时led7=0001110 此时数码管显示F;这完全符合我们最开始的功能设计,所以可以说明源VHDL程序是正确的。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模式,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2. 实验原理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电子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自动化。

常用的EDA工具有电路仿真、电路布局、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等。

3. 实验步骤
3.1 电路仿真
首先,我们需打开EDA工具,并导入所需的仿真器和电路元件库。

其次,我们需绘制电路图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改进电路设计。

3.2 电路布局
在电路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进行电路布局,以便更精确地计算
电路性能和参数。

在布局过程中,我们需根据电路设计需求进行
元件排布,并考虑布局紧凑性和功耗等因素。

3.3 原理图设计
电路图设计是EDA工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
我们全面了解电路设计的各个细节,确定电路元件的类型和参数,以及进一步优化电路性能。

3.4 印刷电路板设计
在进行电路仿真、布局、原理图设计后,我们需将电路设计转
化为印刷电路板(PCB)的形式。

在进行印刷电路板设计前,我
们需考虑各个细节,在选择印刷方式、器件布局、线路距离、阻
抗匹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

4.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EDA工具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和重要性,并掌握了EDA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流程。

此外,我
了解了EDA工具在电子设计和生产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对于今后
电子设计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

EDA实验报告一、引言EDA(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可视化和统计方法探索数据集的潜在模式、特征和异常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EDA技术,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揭示数据集中的有意义信息。

二、数据集介绍本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关于某公司员工的绩效评估数据。

数据集包含几个重要变量,如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绩效评估得分、月均工作小时数等,共计有10个变量。

其中,工作满意度(satisfaction_level)和绩效评估得分(last_evaluation)为连续变量,而其他变量为离散变量。

三、数据预处理在进行EDA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集进行了预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 查看缺失值:通过使用缺失值检测方法,我们发现数据集中没有任何缺失值。

2. 删除重复值:通过检查数据集中的重复值,我们删除了其中的重复数据。

3. 处理异常值:通过使用离群值检测方法,我们发现某些变量存在异常值。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决定剔除这些异常值。

四、数据探索在进行EDA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集中的各个变量进行了分布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其中,我们计算了各个变量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并绘制了直方图、箱线图和相关系数矩阵等图形。

1. 工作满意度分布通过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该变量呈现近似正态分布的趋势,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集中在0.6-0.8之间。

2. 绩效评估得分分布通过对绩效评估得分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该变量呈现双峰分布的特点,大部分员工的绩效评估得分集中在0.5-0.7和0.8-1.0之间。

3. 员工离职情况分析通过对离职率进行可视化,我们发现离职率大约为24%。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不同离职情况下的其他变量的分布情况,发现离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未离职员工。

4. 关键变量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我们发现工作满意度与绩效评估得分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

《EDA技术》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报告是关于EDA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EDA技术全称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能
够实现电子设计的自动化和优化。

首先,我们讨论了EDA技术的应用范围。

EDA技术主要应用于现代集成电路的设计和
制造,目的是提高电路的性能,并减少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和时间。

EDA技术可用于设计各
种电路,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混合信号电路和射频电路等。

其次,我们介绍了EDA技术的主要工具。

EDA技术工具包括原理图编辑器、电路模拟器、布局编辑器和综合工具等。

这些工具可以协同工作,在电路设计的不同阶段对电路进
行分析和优化。

接着,我们描述了EDA技术的设计流程。

EDA技术的设计流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设计,模拟,综合和布局。

在设计阶段,设计师使用原理图编辑器和其他工具来设计电路。

在模拟阶段,设计师将电路模型装入电路模拟器中,并进行仿真以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在综合阶段,设计师使用综合工具将电路转换为特定的逻辑网表文件。

在布局阶段,设计
人员使用布局编辑器来设置电路的物理布局。

最后,我们讨论了EDA技术的优缺点。

EDA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
准确性,并减少了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和时间。

然而,EDA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设
计人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和知识,否则可能出现算法错误或设计缺陷。

综上所述,EDA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的发展
将会极大程度上促进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频率合成器设计实验报告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一章引言 (5)第二章实验总述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要求 (6)三.实验流程分析 (6)四.实验模块分析 (7)第三章各子模块分析 (8)1.频率及相位控制字产生模块 (8)2.LPM_ROM的定制 (9)2.1ROM宏单元初始化文件*.mif (10)2.2设定LPM-ROM (10)2.3ROM地址产生模块 (10)2.4ROM各模块组合 (10)2.5ROM波形仿真结果 (11)2.6示波器输出波形 (11)3频率测量电路模块 (12)3.1频率测量原理分析 (12)3.2频率测量实现 (12)3.3频率计输出显示部分 (13)4AM调制模块的实现 (14)4.1AM调制原理分析 (14)4.2AM 调制VHDL实现代码如下: (14)4.3AM调制电路 (14)4.4AM调制示波器波形输出 (15)第四章实验总电路图 (16)第五章编译下载 (17)第六章实验思考与总结 (19)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9)2.实验感想与体会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摘要本实验利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开发平台,对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的EP1C12Q240C8芯片进行开发,实现基于DDS的AM调制器电路的设计。

整个电路要求能够产生数字的音频信号和载波信号,再将这两个信号进行AM调制,最后通过D/A转换器经示波器观察波形,同时设计一频率计测量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的频率。

文章分析了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分别说明了各子模块的设计原理和调试、仿真、编程下载的过程,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关键字:DDS、VHDL、AM调制、频率计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 of the design of the DDS based AM modulator with FPGA , which is designed and programmed on QUARTUSII with EP1C12Q240C8 of Cyclone , Altera. The whole design include the production of the audio signal and carrier signal, the modulation of the two signal, waveform observation of the modulation effect with oscilloscope after D/A and the design of a frequency counter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audio signal and the carrier signal frequency.It has also analyzed the principle of all work and explained the designing principle of different parts separately. By debugging, simulating, compiling, programm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problems fac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gives a settling plan.KEYWORDS: DDS 、VHDL、AM MODULATION、FREQUENCY MEASURE第一章引言随着数字技术在仪表和通信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一种从参考频率源生成多种频率的数字控制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技术被称为直接数字合成(DDS)。

DDS 技术是一种从相位概念出发直接合成所需波形的一种新的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DDS方式是利用高速存储器作查找表,然后输出已经用数字形式存入的波形。

DDS技术具有频率切换时间短(<20ns),频率分辨率高(0.01Hz),频率稳定度高,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可以快速程控切换,输出相位可连续,可编程以及灵活性大等额点,它以有别于其他频率合成方法的优越性能和特点成为现代频率合成技术中的佼佼者。

DDS被广泛用于信号发生器、仪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等,尤其适合跳频无线通信系统。

本设计在介绍DDS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EDA技术,来设计实现一个DDS,并对DDS产生的正弦波进行AM调制。

第二章实验总述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FPGA实现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

2. 学习使用FPGA测量输出正弦波频率。

3. 学习使用FPGA 实现标准调幅波。

二.实验要求本实验的内容是使用DDS的方法设计一个任意频率的正弦信号发生器,要求可以任意设定正弦波初相位,测量出所产生正弦波的频率,并用本系统产生调制信号,实现标准幅度调制。

1.利用Visual C++软件产生ROM宏单元初始化文件*.mif。

2.DDS中的波形存储器模块ROM实现,设计数据个数为2048,数据宽度为10位。

3.设计基于DDS的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产生电路,要求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的频率分别显示并可调。

4.设计测频电路,要求可以测试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的频率。

5.利用实验箱上的D/A转换器将最后乘法运算电路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能够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波形。

6.对AM调制电路进行仿真,记录AM仿真波形。

7.利用示波器观察m A改变时的波形。

8.尝试通过存储四分之一波形进入ROM而同样能生成完整的正弦波。

三.实验流程分析四.实验模块分析针对本实验要求,我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法。

先利用电路图或VHDL 语言对各个子模块分别设计并封装各子模块,再将各子模块级联组成完整的音频产生、AM调制及频率测量系统。

各子模块示意图如下:据,并通过频率及相位控制字控制输出频率;频率测量模块可以测出实际输出的频率大小,并通过动态显示电路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出具体数值;AM调制电路实现对音频信号的AM调制,通过调制度调节电路可以控制调制度;D/A转换模块将调制好的AM波形输出到示波器显示。

第三章各子模块分析1.频率及相位控制字产生模块图表 3 频率及相位控制字模块示意图正如图中仿真结果所示,本模块可产生0-299之间的任意频率或相位控制字。

2.LPM_ROM的定制LPM_ROM宏功能模块用于存放正弦波的波形数据。

通过频率控制字和相位控制字、高速时钟产生控制ROM波形数据表的地址,输出信号的频率由ROM 地址的变化速率决定。

变化越快,输出频率越高。

2.1 ROM 宏单元初始化文件*.mif通过VC 程序产生sine.mif 文件,该文件用记事本打开如下图所示: 利用得到的mif 文件,可通过quartusII软件轻松完成ROM 的生成。

ROM 中存储的数据范围为:0000000000~1111111111,其中0000000000代表sin 函数的最大值,111111111代表sin 函数的最大值。

2.2 设定LPM-ROM在元器库中选取LPM-ROM ,设置ROM 的信息,数据宽度为10bits ,数据个数为2048;设置ROM 为寄存器输出,不需要时钟和异步清零信号;指定ROM 的初始化数据来源,选择刚刚所生成的mif 文件。

然后点击“finish ”即可生成ROM 单元了。

2.3 ROM 地址产生模块ROM 地址就是把产生的频率控制字与相位控制字相加即可。

具体代码如下:2.4 ROM 各模块组合将ROM 地址产生模块及LPM_ROM 模块组合后就成为了DDS 正弦波发生器的主体部分,电路图如下:图表 5 mif 文件截图2.6.1相位字为0时正弦波的输出Array图表8 频率为351.569KHz的正弦波输出2.6.2改变相位字后正弦波输出效果图图表9 两路正弦波同相波形图表10 两路正弦波初相一定角度波形3频率测量电路模块3.1频率测量原理分析由ROM中存储的数据范围可知,在sin函数的一个周期内,数据最高位先由0变为1,再由1变为0变化两次。

因此通过统计在一个时基信号(选为1s)的范围内,数据最高位上升沿到来的次数f,即为所测正弦波的频率。

我可以在0.5Hz为“1”时,统计次数f,在0.5Hz为“0”时,将f清零以备下一周期重新统计。

将测得的频率二进制值连接到动态显示电路即可显示出此时的频率值。

3.2频率测量实现频率计我采用VHDL编码实现,具体代码及说明如下:图表 12 频率计代码部分代码主要分为三部分:① 统计波形输出下降沿的个数② 在0.5Hz 波形为“0”时对前一次计数清零 ③ 在0.5Hz 下降沿到来时对测量的频率值输出显示 3.3 频率计输出显示部分对测得的频率数据的显示我采用动态显示电路实现,由于前一个数字钟设计时已经有封装好的动态显示模块,这里我只是略微修改一下便可以继续使用。

封装后的元件如下:图表 13 动态显示模块4 AM 调制模块的实现4.1 AM 调制原理分析t t U U tt U U t U c M cm c f cm AM ωωcos ]cos [cos )]([)(•Ω+=•+=Ω上式为标准振幅调制的公式。

为实现标准幅度调制,需要产生)(t U C 和)(t U f 两个余弦信号。

4.2AM 调制VHDL 实现代码如下:图表 14 AM 调制代码其中,m_am 为调制度m A 。

该程序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其一,AM调制过程中的量化值1的值是由m A cos Ωt 来决定的。

我们的实验中,m A 为四位二进制数,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故其最大值为7,而根据我们制作mif 文件可知,cosΩt 的最大值为511。

因此,我们应将1量化取值为7*511=3577。

其二,调制度m A 我采用模8计数器得到,通过控制键key3_m_am 可以实现八种(0~7)不同的调制深度,示意图如下。

4.3 AM 调制电路图表 15 AM 调制电路4.4AM调制示波器波形输出图表16 调制度小于1时输出波形图表17 调制度为1时输出波形上面两幅图为AM调制正弦波的输出,第一幅调制度小于1,第二幅调制度恰为1。

第四章实验总电路图实验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包括频率及相位控制字产生模块、模型存储及产生模块、AM调制模块、频率测量模块和时钟频率产生模块。

由这五个模块,可以完成音频及载波信号的产生、AM调制及频率测量三种功能。

实验用到三个开关,其功能分别是:Key1_fword: 频率控制字调节Key2_pword: 频率控制字调节Key3_m_am: 调制度调节第五章编译下载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芯片之前要进行管脚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