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古诗词鉴赏(选择题)》压轴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二十八、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2、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C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1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4、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报答太守深恩,全城百姓跟随着太守,一起着孙郎射虎。
B、满城的人都跟着我这位太守出来观看打猎,为了答谢百姓的情意,我可要像孙郎样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C.为了报答满城的百姓,太守随百姓一起亲自射虎,同时还看孙郎射杀猛虎。
D、向满城的人报告、要跟随太守,一起观看孙郎射杀猛虎。
2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名著阅读》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语文中考考点之名著阅读训练1.名著阅读。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
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人物)。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答案:(1)尼摩(1分)(2)头脑冷静,沉着智慧,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者,是有勇有谋的工程师,海的隐者。
(意思接近即可,写对两点才给1分)2.阅读名著片断,回答问题。
(3分)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
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1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
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1)此文段中“他”是(人名),该小说的作者是。
(2)结合整部小说内容,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词语将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命运补充完整。
积极向上——不甘失败——()(梦想成真坚持奋斗自甘堕落)答案:祥子老舍(舒庆春)自甘堕落3.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甲】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乙】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2(1)选文【甲】和选文【乙】划波浪线处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2分)(2)请任选一个人物说出其主要性格特征,并结合一个情节简单说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标点符号用法辨析(选择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标点符号(四)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天下雨,我是骑车子去学校呢?还是乘公共汽车去学校呢?B、教室里有四、五十个学生。
C、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D、“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A.细数一年的忙忙碌碌,有多少成为了我们岁月的珍藏?回顾一年的点点滴滴,又有几何镶上了人性的金边?我们是为这黑夜的绵长击鼓欢呼,还是为明天的曙光呐喊助威?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即使在艰难困顿之中,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C.这大概就是懦弱者和坚强者的区别:前者在困难面前不战自退,后者总是直面困难,并勇敢地跨越一道道樊篱。
D.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就在老人的关爱、提携下慢慢开花、结果,终于进入了那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小,全校大概有一两千名学生。
B.“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C.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D.我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B.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獏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
C.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自己都忘记了。
D.鲁迅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西游记名著导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八回~第十二回):主要写唐僧。写如来说法、观音访 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起 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第一百回):主要讲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 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一部分是小说 故事的主体。
(一)取经路线图
(二)唐僧 外貌描写: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 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选自第五十四回 使用法器:九环锡杖 称谓变化:江流儿(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 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 佛(佛祖册封)
3.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 取经的决心。唐僧、孙悟空、沙僧三人经受住了考验。猪八戒贪恋女色, 没能经受住考验,最后被吊在树上教训。 4.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四~第二十六回) 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山上有座五庄观,观里有树结人参果,吃了能 长生不死。镇元大仙交代徒弟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夜里,悟空和八戒偷了 金击子,来到人参园内,偷摘了人参果。事情败露后,悟空又把人参果树 连根拔起。镇元大仙震怒,两次把他们师徒抓回万寿山。最后是悟空请来 观音菩萨把净瓶里的甘露水洒在人参果树上,让树恢复了原来的模样。镇 元大仙与唐僧师徒和好如初。
2.在小说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中,都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 影。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 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 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而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贪婪凶残,或阴险狡
诈,正是封建社会里黑暗势力的代表;至于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 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 动作,有“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有“贵干”“贵 庚”。
【解析】A 项,七十岁应称“古稀”,“始龀”是指七八岁换牙的年纪。
6.礼仪——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们常讲的“孝悌之义”就是要孝敬父母。 B.古代女子出嫁曰“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被夫家抛弃回归娘家 叫“遣归”。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 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叩头。今 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解析】D 项,“甲、戊、辛”是“天干”,“午、戌、亥”为“地支”。
9.时间相关——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用十二地支表示。 B.我们说的午时是指当天的 11 点到 13 点,而子时就是晚上的 23 点到次 日凌晨 1 点。 C.古人将一夜从 19 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 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D.宋代文学家周密的写景名篇《观潮》中有“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胜” 一句,意思是“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壮观的”。
【解析】B 项,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12.音乐文娱——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B.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旦、净、末四种角 色行当扮演。 C.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这“五音”就是宫、 商、角、徵、羽。 D.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转注、假借。
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一(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冲刺练习一(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B.“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C.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D.科举制度创自隋唐,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贡员,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习俗。
B.《海燕》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故事。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著名当代女诗人。
3.【常识研判】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汉字经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
C.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B.《诗经》中的诗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C.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参加了会试,中举后喜极而疯的。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例,根据历史地位和功绩,刘邦在《史记》中应该列入“本纪”。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的作品源远流长:《诫子书》谆谆告诫儿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师表》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三顾茅庐》表达了对刘备赏识的感激之情。
B.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和周敦颐,他们皆属“唐宋八大家”,题中的“铭”与“说”在古代都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
C. 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第五幕,屈原就用了大量的独白表达了对风、雷、电的赞颂。
D. 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与德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表现手法异曲同工,都是通过人物前后态度行为的转变折射社会现实,前者反映人情冷暖,后者体现家国情怀。
【答案】 C【解析】【分析】A.《三顾茅庐》表现刘备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B.刘禹锡和周敦颐都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法国作家都德。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语文中考考点专题之文学常识(三)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B【解析】B项,《鲁山山行》是一首五言律诗,不是歌行体。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1C 【解析】C项,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苏轼对词的功绩: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而不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D.《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D【解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的代表作,所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表述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考点专题之文学常识(四)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
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
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
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A 【解析】A项正确。
B项,《屈原》是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
不是老舍的作品。
C项,《骆驼祥子》第十五章,虎妞不让祥子拉车,她要让祥子继承
刘四爷的产业。
祥子不肯,坚持出去拉车。
并不是“让他放高利贷。
祥子直诚
1
,认为太危险了”。
D项,简·爱最终与罗彻斯特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而罗彻斯特的眼睛则恢复到可以见到儿子。
所以选项中所说的“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的说法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A。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A【解析】A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雎》《期行》是其中的两篇。
C.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2
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B【解析】B项,《期行》选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故《期行》选自《诗经》的说法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C 【解析】C项错误,没有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这一说法。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热烈欢迎”属于偏正短语,“雄伟壮丽”属于并列短语。
3
C.史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其编写体例较多。
其中,《资治通鉴》为纪传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编年体。
D.《马说》这篇议论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借千里马被埋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解析】C.错误,《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A【解析】B项,普希金:俄国;C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项,《木兰诗》是乐府古诗。
故选A。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B.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4
C.“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自古是坚贞高洁的象征,荷花、芙蕖等为莲花的别称。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D【解析】D项,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
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
”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C 【解析】C项,《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D.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
A【解析】A项,“家母”是称自己的母亲,是谦词,不是敬称。
故答案为A。
10.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下层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于勒。
B.阅读游记,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
余秋雨的《阳关雪》,记录阳关文化苦旅,抒发历史沧桑感;谢大光借《鼎湖山听泉》,表达于游山听泉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之思。
C.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
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
D.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
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战国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6
A【解析】A项错误,《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是菲利普夫妇,而不是于勒。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B【解析】B项,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7
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
戈代指战争。
D 【解析】“垂髫”代指小孩;“黄发”代指老人。
故答案为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