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GQN系列旋耕机使用说明1

1GQN系列旋耕机使用说明1

1GQN系列旋耕机使用说明书2警示标识4、警示标识5 粘贴在右罩板上部正中位置2、拖拉机必须与旋耕机所需动力匹配。

拖拉机必须按《拖拉机使用说明书》检查,验证合格后方可悬挂旋耕机作业。

1GQN系列旋耕机配套动力为100-120马力。

3、工作或运输机具时,旋耕机上严禁堆放重物和搭载人员;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应拆除与拖拉机连接的万向节,并将旋耕机升起到最高位臵并锁定。

4、试运转和工作时严禁拆下罩板及防护罩;工作时,旋耕机正后方禁止站人,以防止飞物伤人。

5、机具工作前应调整拖拉机上、下拉杆,使机架保持水平或前梁略高于后梁,禁止前梁低于后梁作业!6、检查旋耕机万向节、刀片及齿轮箱时必须切断动力。

如需更换零、部件时,应将旋耕机垫稳,然后熄灭发动机。

严禁发动机未熄火时更换零、部件。

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7、应经常检查万向节插销及十字节,已损坏或技术状态不良的万向节要马上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8、停车时,应将旋耕机降落着地,不得悬挂停放。

二、机具的结构及用途特点1、结构与工作原理1GQN系列旋耕机主要是由变速箱总成、机架总成、旋耕部件等组成,具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1GQN系列旋耕机使用说明书31、机架总成2、变速箱总成3、旋耕部件1GQN系列旋耕机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耕、整地机械。

使用时将机具与拖拉机悬挂机构挂接,用传动轴(万向节)将拖拉机的动力与机具的动力相联接。

拖拉机动力经动力输出轴、万向节总成传至传动箱主动轴,经变速箱减速并改变方向,再通过一组圆柱齿轮减速,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通过花键轴与刀轴连接,最终把动力传出,驱动旋耕刀轴旋转工作。

2、用途特点1GQN系列旋耕机是为80-12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新型耕作机械,主要用于农田耕整作业。

1GQN系列旋耕机在作业过程中一次可完成旋耕旱田作业,还可以用于水田耕整地作业,并且还能达到根茬粉碎还田、培肥地力,增强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三、主要技术参数1、外型尺寸(mm):2180×1060×11302、配套动力(hp):100-1203、工作幅宽(cm):2004、生产效率(ha/h):1.2-1.85、深松深度(cm):18-221GQN系列旋耕机使用说明书4四、机器的安装1GQN系列旋耕机以部件状态出厂,在装配前应对照所购买机型的《装箱清单》,检查部件是否齐全。

正文

正文

1 引言:旋耕机是指由动力驱动刀轴旋转,对田间土壤实施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

旋耕机与其他耕作机相比,具有碎土充分,耕后地表平整,减少机组下地次数及充分发挥拖拉机功率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大田和保护地作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深入,功能齐全,机动性好,操作性好,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旋耕机成为了必要需求。

2 设计要求:1)负责总体设计,完成机架及刀轴系统设计。

2)要求使用三维CAD软件进行设计并完成模拟装配,完成必要的装配图及零件图。

3)技术参数:旋耕轴转速200-260 r/min 灭茬轴转速450-500 r/min3 设计说明书3.1 按工作部件的配置和作业方式,旋耕机可分为下列几类:3.1.1工作部件绕与机具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轴旋转切削土壤,如卧式旋耕机图(3-1)。

图3-1 卧式旋耕机1- 侧边传动箱;2-刀轴;3-罩壳;4- 拖板3.1.2工作部件除绕水平轴旋转切土外,同时又绕它自身的轴线旋转,又称旋转锹图(3-2)。

3-2 旋转锹工作图3.1.3 工作部件绕与地面垂直或倾斜的轴线旋转切土,如立式旋耕机图(3-3)。

3-3 立式旋耕机工作图卧式和立式旋耕机具有良好的碎土性能和拌和能力,旋转锹适合原行翻垄。

根据设计要求和适合的土地情况,以及采取的折叠方式,选取旋耕机为卧式旋耕机。

3.1.4 卧式旋耕机分类卧式旋耕机又分为正卧式旋耕机和反转卧式旋耕机,为了适应自己设计的要求,和考虑到工作条件,最后定为正转卧式旋耕机。

3.2 卧式旋耕机的总体设计3.2.1 旋耕机与拖拉机的连接旋耕机与拖拉机有三点悬挂,直接连接二种连接方式。

三点悬挂式旋耕机如图(3-4),拖拉机的三点悬挂装置与旋耕机的悬挂连接。

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伸缩传动轴传递至旋耕机第一轴,驱动旋耕机工作。

旋耕机的悬挂架设计参数主要根据拖拉机的三点悬挂装置参数,万向伸缩轴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旋耕机第一轴之间的夹角和机组的田间通过性等约束条件绘制机动图来确定。

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含CAD图论文】

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机械毕业设计全套含CAD图论文】

目录1前言 (1)2总体设计 (2)2.1设计的内容 (2)2.2设计依据 (2)3总体方案论证 (4)3.1中间链传动结构发案的设计 (4)3.2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与选择计算 (4)3.2.1耕深H和刀滚半径Rmax (4)V (4)3.2.2机组前进速度Tn (4)3.2.3刀片运动参数S、λ和刀3.2.4功率及耕幅宽度的计算 (5)3.3旋耕刀滚的设计 (6)3.4双油封和挡草圈的设置 (8)3.51G-100旋耕机主要技术规格及基本参数 (8)4总体结构的布置与设计 (9)4.1传动结构的设计 (9)4.2主要结构的分析设计 (9)5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11)5.1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1)5.2链轮设计计算 (12)6主要零部件强度计算 (13)6.1链传动的强度的磨损核算 (13)6.2传动轴的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校核 (13)6.3滚动轴承的计算和选择 (16)6.3.1轴承假定载荷Q值的计算 (16)6.3.2轴承工作能力系数C的计算 (16)6.3.3轴承选用 (16)7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附录 (20)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08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1前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

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学院:姓名:学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二○一二年五月目录摘要 (3)1 前言 (5)2 旋耕机的研究意义与发展趋势 (6)2.1 开发旋耕机的目的和意义 (6)2.2 国内外旋耕机的发展现状 (7)2.3 旋耕机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8)3 总体方案确定及主要参数的选择 (9)3.1 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9)4 旋耕机类型、耕幅、刀轴转速和传动形式的选择 (10)4.1 旋耕机类型的选择 (11)4.2 旋耕机耕幅的确定 (11)4.3 旋耕机的传动型式的选择 (11)4.4 旋耕机的刀轴转速选定 (11)5 耕深装置的设计 (12)6 最优传动方案的确定 (13)6.1 齿轮箱传动方式的确定 (13)6.2 传动系数参数的确定 (14)6.3 各档传动路线的确定 (14)6.4 各对齿数的确定 (14)7 轴的计算 (14)7.1 变速箱输出轴的设计 (15)7.2变速箱输入轴的设计 (16)8齿轮的设计 (19)8.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9)8.2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9)8.3 计算 (20)8.4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20)8.5几何尺寸计算 (22)8.6 验算 (23)9 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的零件图 (23)10刀辊轴的强度计算 (23)10.1 旋耕机负荷最大的部件就是刀辊轴 (23)10.2 刀辊轴的设计计算说明 (24)11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5)11.1 皮带设计 (25)11.2 选择带型 (25)11.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1和dd2 (25)11.4带轮设计 (28)12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28)设计总结 (30)参考文献 (32)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作者:夏明普指导老师: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型步旋耕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介绍说明了小型步旋旋耕机的设计远着和设计步骤。

1G-160型旋耕灭茬机总体及侧边传动装置设计

1G-160型旋耕灭茬机总体及侧边传动装置设计
4.2.4第二轴功率轨迹和扭矩为:…………………………………………………11
4.2.5第二轴Z3齿轮功率、转速和扭矩为:………………………………………11
4.2.6第Ⅲ轴Z4齿轮功率……………………………………………………………11
4.2.7第Ⅲ轴(随轮轴)不传递扭矩,故不校核:…………………………………11
2方案的拟定…………………………………………………………………………4
1.1设计参数要求……………………………………………………………………5
1.2方案的选择………………………………………………………………………5
1.2.1方案1……………………………………………………………………………6
1.2.2方案2…………………………………………………………………………7
摘要
设计课题为1G-160型旋耕灭茬机总体及侧边传动装置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本设计主要是在普通卧式旋耕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使之既能旋耕又能灭荐,以实现一机多用。设计的主要内容为:总体方案设计、绘制灭茬状态工作总图,设计侧边或中间齿轮传动装置及刀辊轴。
通过改进设计,增加刀辊轴的转速和转向。在工作时,通过适当的拆卸和改装,就可实现不同功能的作业,以达到一机多能的目的。
本课题的实现解决了现有旋耕机只能旋耕不能灭茬而灭茬机又只能灭茬不能旋耕的问题。本课题新颖实用,技术上有较大改进,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旋耕灭茬机;侧边传动装置;刀辊轴。
The rotary tillage stubble cleaner of Model1G-160 is overall and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is designed by the side
Keywords:Rotary tillage stubble cleaner ;Transmission device by the side;Axle of one one hundred sheets of rollers.

1GQN型旋耕机的安装与使用

1GQN型旋耕机的安装与使用

1GQN型旋耕机的安装与使用作者:郑红霞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1年第2期郑红霞1GQN—100/110/125/140/150/160型旋耕机是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耕作机具,工作原理是利用刀轴上的弯刀旋转和前进的复合运动对未耕地或已梨耕的田地进行碎土作业。

其性能特点是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的效果。

既能适用于农田的旱耕和水耕,也能适用于盐碱地浅层耕作覆盖(已抑制盐分上升)、灭茬除草、翻压酸辣绿肥、蔬菜田地平整等作业。

已成为水、旱地机械化整地的主要配套农具之一。

近几年,由于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我镇购买大型农机具的农民越来越多,1GQN型旋耕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有些农机手没有掌握正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坏,下面就1GQN型旋耕机的安装和使用作简单介绍。

一、1GQN型旋耕机的安装1.弯刀的安装方法为适用农业技术的要求,不同的弯刀安装方法可得到不同的耕作效果。

常用的弯刀安装方法见下图,这种排列耕后地面平整,适用于平耕。

2.旋耕机与拖拉机的悬挂连接1GQN型旋耕机与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以三点连接方式连接,安装十分简便。

其安装步骤如下:1)拆去拖拉机牵引挂钩,卸下动力输出轴盖;2)对准旋耕机悬挂架中部倒车,提升下拉杆至适当高度,各部位螺母后方可下地作业。

3.耕作前的调整1)旋耕机左右水平的调整。

拖拉机停放在平地上,将旋耕机降下使刀尖接近地表,视其左右刀尖离地高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调整斜拉杆长度,使旋耕机处于水平状态,以保证左右耕深一致。

另外,旋耕机左右耕深不一也是造成旋耕机工作中偏挂的原因之一。

2)万向节前后夹角的调整。

将旋耕机下降至要求耕深时,视其万向节总成前后夹叉是否水平,夹角是否最小,前后夹角是否相等。

若否可调节上拉杆长度,保持万向节夹角最小,使之处于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同时保证万向节方轴,方套有合适的配长。

4.旋耕机组的起步在旋耕机升起状态下,接合动力输出轴,变速箱挂上工作档,要柔和地松放离合器踏板,同时操纵液压工作手柄,旋耕机逐步入土,同时加大油门,直至正常耕深为止。

旋耕机设计说明书

旋耕机设计说明书

旋耕机设计说明书旋耕机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旋耕机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构造、功能、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

1.2 背景旋耕机是一种农业机械设备,用于耕种土地和改良土壤的工具。

本文档将介绍旋耕机的设计概念和主要特点。

2.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旋耕机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并提供可靠性和耐用性。

2.2 设计原则旋耕机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结构简单可靠:确保机器的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保养。

●高效能耗: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用户友好:方便操作、安全可靠,减少用户的劳动强度。

●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的浪费。

3.构造设计3.1 车体结构旋耕机的车体结构应包括机架、车轮、传动系统等组成部分。

机架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车轮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2 刀具系统刀具系统是旋耕机的核心部分,用于实现耕作功能。

刀具系统应设计成可调节刀深度和刀角度,以适应不同的耕作需求。

3.3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驱动旋耕机运转的关键。

传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同时注意降低能源消耗。

4.功能设计4.1 耕作功能旋耕机的主要功能是耕作土地,改善土壤条件。

旋耕机应能够实现深度耕作和松土等操作,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4.2 操作便捷性旋耕机的操作应简单方便,并提供舒适的操作体验。

设计上应考虑防止用户疲劳和提高工作效率。

5.使用方法5.1 前期准备使用旋耕机前,应确保工作区域清晰没有障碍物,并检查机器和刀具的工作状况。

5.2 操作步骤●将旋耕机移动到工作区域,并根据需要调整刀具的深度和角度。

●启动发动机,并小心推动旋耕机前进。

●在耕作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应停止前进,及时修复或更换刀具。

●完成耕作后,关闭发动机,及时清理和保养旋耕机。

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旋耕机设计图纸●旋耕机使用说明书●刀具维护保养手册7.法律名词及注释●旋耕机:一种用于耕作土地的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刀具旋转翻动土壤,以改良土壤条件。

1G-280型传动旋耕机设计

1G-280型传动旋耕机设计

1 前言四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但大学的四年我想对每个人都是难以忘怀,至关重要的。

本次的毕业设计也是对自己这四年的一次综合考察,作为一名学机械的本科生来说,设计一项关于机械方面的东西,也许是最适合的“考卷”。

随着国力的发展,人民的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口的增长,使得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以往的耕作以难以满足,大型的,机械化的随之而来,取代以往的犁,小型旋耕机,等耕作方式。

近年来,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年产3万台系列轮式拖拉机和8万台手扶拖拉机,销往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60个多国家和地区。

经调查,配套农机具跟不上主机迅速发展的要求。

其中包括15马力的手拖仍配置12马力的旋耕机。

对于轮式系列拖拉机,特别是100马力以上的大型轮式拖拉机,目前相合适的配套农具更少。

因此,研制配套旋耕机与拖拉机同步销售,会使拖拉机、旋耕机两旺.本次毕业设计就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一台旋耕机,与黄海金马1250拖拉机相匹配,用于农田旋耕作业,在此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老师编写的资料,以及多位老师的指导,在此感谢,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指证。

2总体设计2.1设计课题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的土壤耕作机具,其耕作能力强,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耙几次的效果,耕后地表平整,疏密均匀,能满足各种情况耕作的需求。

而在农忙的时候更是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旋耕机按普通的分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卧式和立式,由于卧式的使用比较普遍,所以本次课题的旋耕机选择卧式。

2.2技术要求与125马力黄海金马牌四轮拖拉机相匹配,三点悬挂浮动连接,中间传动。

要求设计悬挂连接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部件等。

各项性能指标对照国家标准优于目前同类产品。

主要零件应进行强度计算,以保证使用可靠性,并要求结构、工艺性好,具有可生产性。

2.3设计步骤内容及方法本次毕业设计的步骤按照毕业设计进度执行3月10日~3月22日.毕业实习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前言 (1)2 总体设计方案 (2)2.1设计内容 (2)2.2设计依据 (2)2.3设计要求 (2)2.4 设计方案 (3)2.4.1方案确定 (3)2.4.2与主机的联结方式 (3)2.4.3工作原理 (4)2.4.4零部件设计 (4)3.设计计算 (7)3.1 锥齿轮和链轮的运动计算 (7)3.2 各轴和锥齿轮、链轮的动力计算 (8)3.3 圆锥齿轮强度计算 (9)4双侧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12)4.1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2)4.2 大小链轮设计计算 (13)4.2.1小链轮的计算 (13)4.2.2大链轮的计算 (14)5主要零部件的选择 (15)5.1最小轴径的估算 (15)5.1.1第一轴最小轴径的估算 (15)5.1.2传动轴最小轴径的估算 (16)5.2 轴承的选用 (16)5.3旋耕机刀片的选择 (16)6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附录 (21)1前言旋耕机于19 世纪中叶问世, 但直到本世纪20 年代欧洲研制成功直角旋耕刀后,旋耕机才在欧洲旱地得到推广使用, 日本二战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 决定从欧美引进旋耕机用于农业生产。

由于日本大多为水田, 直角形旋耕刀不适宜于进行水田耕作。

一大批日本学者开始致力于水田用旋耕刀的研究, 如吉田富穗、松尾昌树、坂井纯等人研制出了旋耕弯刀, 成功地解决了刀轴缠草等问题。

我国农机研究主要分为四块, 吉林工业大学主要研究铧式犁; 中国农业大学主要研究水稻插秧机;南京农业大学主要研究旋耕刀; 江苏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旋耕机, 分别提出了反转、潜土反转、斜置旋耕机。

现在旋耕机的研究有两个热点, 一个是国家今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降低污染和资源重用已成为当前农业机械设计的最终目的。

秸杆还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中已出现了反转灭茬旋耕机等新的旋耕机机型。

另一个热点是随着温室技术的发展, 农村已大力推广大棚的使用, 如太原北郊蔬菜办已提出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菜农使用大棚。

这样, 小型大棚机械的研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

目前,在国内成型的旋耕机械产品中,以卧式旋耕机为主流,该种旋耕机对土壤适应性强、混土效果好,一次性作业可达到翻土、碎土和平整地表的要求。

但一般耕深较浅,漏耕严重,工作部件易缠草堵泥且作业时消耗功率较大。

为此,近几年推出了立式和斜置式旋耕机。

立式旋耕机主要适用于灭茬作业,斜置式旋耕机是一种综合了犁耕与旋耕的特点,功耗低,耕作质量好的新型耕作机具。

近年来,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年产3万台系列轮式拖拉机和8万台手扶拖拉机,销往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60个多国家和地区。

经调查,配套农机具跟不上主机迅速发展的要求。

其中包括15马力的手拖仍配置12马力的旋耕机,轮式250、700型拖拉机是新产品,也没有合适农具。

因此,研制配套旋耕机与拖拉机同步销售,会使拖拉机、旋耕机两旺。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台双侧传动旋耕机,与黄海金马-500型拖拉机相匹配,用于农田旋耕或破垡作业。

现有的旋耕机是都为单侧传动,而本课题设计的旋耕机为双侧传动。

现有的1G-150型旋耕机的耕宽为1米5,而本台旋耕机的耕宽为1米6。

因为采用双侧传动,其受力平均分配于两侧,可增大耕深,既经济又方便设计。

本产品只是在原有的技术上稍作改动,因此多采用通用件。

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2总体设计方案2.1设计内容本课题设计的是一台双侧传动耕整机,为达到双侧传动旋耕机效率高,性能好,操作容易,转动方便,适应性广泛,价格合理的要求,设计主要内容有:1.总体设计1)设计总体方案,采用双侧齿轮或链条传动,而本课题采用的是双侧链轮传动。

2)绘制机动原理图、总装图、田间作业状态图。

3)有关设计计算、校核。

2.零部件设计(a) 绘制旋耕部件图,(b) 绘制开沟部件图,(c) 绘制传动轴、齿轮、齿轮箱体、支臂等零件图,(d) 有关计算、校核等。

2.2设计依据a、设计相配套的黄海金马-500型拖拉机有关技术数据;动力输出轴传速:540/720(1000)转/分;输出齿轮模数:6mm;齿数:14;轴距(mm):1944 mm;前轮距:1250-1500 mm; 后轮距:1300-1600 mm;前轮胎:8.3-24 mm,后轮胎:14.9-30 mm;动力输出轴离地高度:615mm;行驶速度(km/h):0.32-30.2;b、耕耘机械国家标准:GB/T 5668.1-1995 旋耕机;c、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主要技术参数刀辊转速:180r/min,240r/min左右;最大设计耕深:14 cm;旋耕幅宽:160cm;d、产品寿命:按5年,每年工作800小时计算。

2.3设计要求a、该机的性能应能满足农艺耕作要求,符合国家标准;b、与主机的联接:采用后置式三点悬挂;c、传动方式:双侧边传动,对称配置。

要求旋耕机的耕幅能覆盖拖拉机轮辙;d、设计总图时应注意重心位置,与主机联接后尽可能达到前后平衡。

要求刀轴转速与机组前进速度配置合理。

犁刀的入土角以及刀座排列采用优化设计,以达到节能的效果;e、旋耕机与拖拉机联接作业时,万向传动轴偏置角度不得大于15°。

田间过埂时,刀端离地高度在150~250mm之间,此时万向传动轴角度不得大于30°。

切断动力后,旋耕机最大提升高度达刀端离地250mm以上;f、设计时考虑加工和装配工艺性,尽可能使用标准件、通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

2.4设计方案2.4.1 方案确定旋耕机采用两级或多级减速,其最后一级传动装置的配置,有侧边传动和中间传动两种如图2-1所示:a)中间传动 b)双侧传动1-万向节 2-旋耕刀轴图2-1旋耕机的传动中间传动都用于正配置的旋耕机,动力从中央传至刀轴,整机受力均匀,刚性好。

但需另设工作部件或采用特殊结构的刀轴,耕中间传动箱下的漏耕土壤。

一般的侧边传动多用于偏配置的旋耕机,作业时不漏耕,质量好。

但耕宽过大时整机的刚性较差。

而本课题设计的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综合了这两种旋耕机的优缺点,整合成一台耕宽增大时刚性不会变差,中间漏耕较小,不需另设工作部件的旋耕机。

2.4.2 与主机的联结方式按与拖拉机联结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联结式和三点悬挂式两种,前者用于手扶拖拉机上,后者用于大中型拖拉机上。

与直接联结式相比悬挂式优点是:(1).机动性高旋耕机在悬起后,由于机器本身不与地面接触,因而拖拉机不因带有农具而影响它的原有的机动性,转向方便灵活,回转半径小,空行时间少,道路行驶速度高,机组的通过性能好。

(2).结构简单,重量轻悬挂式旋耕机因系直接与拖拉机结成一体,不需设置行走轮、牵引装置和工作部件提升机构。

故结构紧凑,可节约钢材,减轻机器重量,减低制造成本。

(3).可以改善拖拉机的牵引性能由于悬挂式旋耕机是和拖拉机结成一体,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因此旋耕机的重量以及工作阻力的铅垂分力,都有可能转移到拖拉机上,增加拖拉机后轮的载荷,从而提高拖拉机轮胎与土壤附着力。

2.4.3 工作原理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的主要结构:旋耕部分是由齿轮箱体、左右支臂壳体、两侧边链条箱体和刀轴组合件等部件组成。

其传递动力为50马力。

其工作原理是从拖拉机内的动力输出轴传出动力,通过齿轮箱将动力传输给下一轴,齿轮箱内一对是固定啮合的锥齿轮,动力从齿轮箱内传出,到达两侧边的链传动机构,由链传动机构将动力传输给刀轴,从而带动刀辊转动。

如下图所示:1-第一轴2-小锥齿轮3-大锥齿轮4-传动轴5-链轮6-犁刀轴图2-2 总装配图2.4.4 部件设计如图2-3为锥齿轮箱示意图[]4:1-轴承盖,2-油封,3-圆螺母,4-轴承座,5-大锥齿轮,6-螺栓,7-滚子轴承8-螺栓,9-小锥齿轮,10-螺钉图2-3齿轮箱示意图如图2-4为刀辊结构图:刀轴由无缝钢管制成,轴的两端焊有轴头,刀轴上焊有刀座,刀座按螺旋线排列焊在刀轴上,以供安装刀片。

[]101—左轴头,2--拦板,3—刀座,4—刀轴套,5—右轴头图2-4刀辊结构示意图如图2-5为刀轴的截面示意图: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图2-5刀轴截面示意图如图2-6为刀座中心位置图:图2-6刀座中心位置图3设计计算3.1锥齿轮和链轮的运动计算1G-160双侧传动旋耕机配套动力为50马力,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过齿轮箱的一对锥齿轮组,两侧边链传动传动路线图见图3-1,有关设计依据见表3-1。

表3-1锥齿轮和链轮的传动比齿数模数传动比锥齿轮传动Z1 14 62.14Z2 30 6链轮Z3 121.17Z4 14Z5 121.17Z6 14图3-1传动结构图根据已有参数,选择齿轮的个数以及齿轮的齿数如下表3-2表3-2轴的传动比和转速轴次Ⅰ轴Ⅱ轴刀轴Ⅱ轴刀轴齿数Z1 Z2 Z3 Z4 Z5 Z614 30 12 14 12 14传动比 2.14 1.17 1.17总传动比 2.93转速(转/分) 540 252 215 252 2151G —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3.2各轴和齿轮、链轮的动力计算a.各运动副的效率:圆柱齿轮传动 1η=0.96链轮传动 2η=0.96滚珠轴承 3η=0.98球轴承 4η=0.99万向节 5η=0.96b.动力分配(a)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额定输出功率: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估算,其额定输出功率为:N 额=0.8 N 发=50×0.8=40(马力)取最大N 额=40马力,作为旋耕机的功率。

(b)算第一轴及小锥齿轮z1的功率、转速和扭矩:I N =40×0.96×0.99=37.632(马力)I n =540(转/分)I M =716.2I N ÷I n =37.632×716.2÷540=49.91(千克/米)1Z N =I N ×3η=37.632×0.98=36.879(马力)1Z n =540(转/分)1Z M =716.21Z N ÷1Z n =716.2×36.879÷540= 48.91(千克/米)(c)第二轴及大锥齿轮2Z 的功率、转速、扭矩:2Z N =1Z N ×2η=36.632×0.96=35.1667(马力)2Z n =252(转/分)2Z M =716.22Z N ÷2Z n =716.2×35.16672÷252=99.9461(千克/米) ∏N =2Z N ×3η=35.16672×0.98=34.4634(马力)∏n =2Z n =252(转/分)∏M =716.2∏N ÷∏n =716.2×34.4634÷252=97.9472(千克/米) (d)第二轴3Z 链轮的功率、转速、扭矩:3Z N =∏N =34.4634(马力)3Z n =∏n =252(转/分)3Z M =∏M =94.9472 (千克/米)(e)刀轴上4Z 链轮的功率、转速、扭矩:4Z N =3Z N ×2η=34.4634×0.96=33.0849(转/分)4Z n =216(转/分)4Z M =716.24Z N ÷4Z n =716.2×33.0849÷216=109.7010(千克/米) (f)第二轴5Z 链轮的功率、转速、扭矩:5Z N =3Z N =34.4634(马力)5Z n =3Z n =252(转/分)5Z M =3Z M =94.9472 (千克/米)(g )刀轴上6Z 链轮的功率、转速、扭矩:6Z N =4Z N =33.0849(转/分)6Z n =4Z n =216(转/分)6Z M =716.24Z N ÷4Z n =716.2×33.0849÷216=109.7010(千克/米) 各轴与齿轮考虑传动效率后相应功率、转速和扭矩汇总于下表:3.3圆锥齿轮强度计算1G—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1G —160型双侧传动旋耕机设计4双侧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链传动张紧力小,故对轴的压力小;传动效率高,可达0.98;结构较紧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