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ppt课件2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姹紫嫣红》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姹紫嫣红》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姹紫嫣红》
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一、欣赏《姹紫嫣红》唱段,感受和体验昆曲一唱三叹的唱腔风格,认识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

二、知道昆曲主要的伴奏乐器及与唱腔的关系;并能通过音响对京剧和昆曲两个不同的剧种加以区分。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京剧了解不是很多,小学接触过,但只知道行当。

更具体的还不了解。

3重点难点
《姹紫嫣红》片段的学唱,演唱韵味的把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情景导入
(一)新课导入。

欣赏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

师: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本民族的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
剧,意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
人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二)师生交流。

昆曲艺术——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一字一句上,几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凝固在一唱一和中,让我们一起去追溯昆曲
的艺术魅力。

2【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高雅的昆曲艺术
(一)新课导入。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可提示详细出处或加附页)




特点 京剧 昆曲
唱腔 高亢、委婉、深沉 幽怨、婉转
伴奏乐器 京胡 曲笛
表演 唱而不舞、舞而不唱 逢唱必舞、载歌载舞




师:这样方式的念白语言有什么特点?,你头脑中的园林是怎样的?
生:不是普通话,繁花似锦.美
师:很好,这一段念白用的是苏州话,我们昆曲分为南曲和北曲,PPT介绍南曲北曲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猜主人公她高兴吗?
生:高兴
《姹紫嫣红》是昆曲《牡丹亭。游园》的选段。讲述的是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的故事,表现了郁郁寡欢的杜丽娘看到花园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如此和的春色却无人欣赏,由此联想到自己在深闺中的无奈,不禁悲从中来。
生:像
师:像这样一唱三叹的戏曲风格指的就是昆曲
2.’简介昆曲
师:昆曲又名昆腔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属曲牌体,其音乐分为南曲和北曲,昆曲属是我国历史最长的剧种许多剧种都受到她的哺育,如:京剧/越剧/等所以被称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曲的世界,感受昆曲的美。
3.二、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体验昆曲唱腔,对戏曲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昆曲与京剧的对比感受不同
四、教材分析:
《姹紫嫣红》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模块,本课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该唱段为南曲,五声羽调式,节奏缓慢,曲调婉转,唱腔由[皂罗袍][好姐姐]两种曲牌组成,唱出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课堂就有戏剧的氛围】
【感知歌曲的旋律,了解昆曲】
【再次深入探讨昆曲了解昆曲的美】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姹紫嫣红教学设计☆姹紫嫣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昆曲的的基础知识,知道昆曲对其它艺术的深远影响。

2:体会昆曲的清雅、优雅和典雅之美,培养学生对昆曲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通过对昆曲中唱、念、演三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昆曲缠绵婉转、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4:通过了解昆曲的伴奏乐器,能够区别京剧和昆曲。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己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在前面京剧学习中己初步掌握戏剧的基本知识点。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讨并总结昆曲在唱、念、演等方面的特点。

体会昆曲一唱三叹、载歌载舞的优雅之美。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回顾京剧的基本知识2:观看视频引出课题(《牡丹亭》开场的《蝶恋花》)。

活动2【讲授】二:简单介绍昆曲提问:昆曲起源?历史多久?有什么美誉?什么时候获得“非遗”称号?活动3【活动】三:新课教学(1)出示《牡丹亭》剧照,引出《姹紫嫣红》唱段。

简单介绍《牡丹亭》的故事大概与作者汤显祖。

(2)欣赏视频,请学生思考一下昆曲的曲调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缠绵婉转,柔曼悠远)学唱第一句念唱词,体会杜丽娘当时比较复杂的情绪注意:“原来”这个词唱的时候往下叹的感觉。

(3)再次欣赏《姹紫嫣红》视频,思考问题昆曲的表演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载歌载舞)并一起来简单学做昆曲中的手势。

(女生兰花指,男生剑指。

)(4)欣赏昆曲中的两段念白(苏白)和(韵白),请大家说说这两段念白有什么不一样? 简单学一下韵白(5)欣赏念白,介绍昆曲的语言。

(6)听伴奏,了解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7)总结昆曲的艺术特点活动4【作业】四、小结完成课后习题,小结课堂。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游园》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戏曲语言。

教学过程:一、介绍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

又叫“玉茗堂四梦”。

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那么,《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

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娘到后花园游玩(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柳)。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描画自己的容颜后伤情而死(写真)。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拾画叫画),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夜走京城(婚走)。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做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团圆)。

三、文本赏析。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姹紫嫣红》——民族音乐文化欣赏与表现”。

我们将通过欣赏和表现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华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姹紫嫣红》音乐作品背景,熟悉民族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掌握基本音乐欣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以及表现力。

2. 音乐作品理解: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姹紫嫣红》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掌握:通过演唱和演奏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本课相关的民族乐器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姹紫嫣红》。

2. 背景介绍:教师介绍《姹紫嫣红》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等。

3. 作品欣赏:学生聆听《姹紫嫣红》全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教师可分段播放,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乐器介绍:教师介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表现力。

5. 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技巧,学生跟学并练习。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姹紫嫣红》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7. 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8.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收集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记录感受等。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姹紫嫣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姹紫嫣红》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习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

2.歌曲的情感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姹紫嫣红》,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歌曲分析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姹紫嫣红》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旋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重点学习歌曲中的旋律。

在跟唱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4.节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5.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把握歌曲的情感。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准和情感表达。

6.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和表情。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姹紫嫣红》的熟悉程度。

2.学生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歌曲表演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春天、大自然的美歌曲,进行欣赏和学唱。

2.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歌曲《姹紫嫣红》为灵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姹紫嫣红》,还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或者想象过姹紫嫣红的景象?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姹紫嫣红》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人音版

《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游园》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戏曲语言。

教学过程:一、介绍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

又叫“玉茗堂四梦”。

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

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

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那么,《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

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娘到后花园游玩(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柳)。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描画自己的容颜后伤情而死(写真)。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拾画叫画),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夜走京城(婚走)。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做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团圆)。

三、文本赏析。

《游园》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重点讲析《游园》部分。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姹紫嫣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1. 深入理解《姹紫嫣红》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

2. 通过学习花儿的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了解花儿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作业内容1. 欣赏并演唱《姹紫嫣红》这首音乐作品,尝试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进行演绎。

2. 搜集有关“花儿”的相关资料,包括歌曲、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以“姹紫嫣红”为主题的短诗或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4.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花(如玫瑰、牡丹等),设计并表演一个以花儿为主题的音乐短剧或舞蹈。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充分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和课外拓展,注重实践和体验。

2. 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应注重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和夸大的信息。

3. 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应注重音乐性和艺术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4. 按时提交作业,并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5. 鼓励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应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音乐性、团队合作等。

2. 评价方式将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总体评价,对表现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鼓励。

4.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相互学习和交流。

3. 教师将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姹紫嫣红》这首音乐作品,还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明代伟大戏剧家。生 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卒于明神 宗万历四十四年。 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 《邯郸梦》《南柯记》

玉茗堂四梦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故事情节梗概:
南宋时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 在梦中见一书生手持柳枝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 亭畔幽会。从此之后,她便为相思所苦,伤情而 死。此时,杜宝转官淮安,乃葬杜丽娘于牡丹亭 畔。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 南安,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丽 娘幽魂出现,又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 复活后,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见 了大怒,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正好 梦梅得中状元,乃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 终于得到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四、思想文化价值
杜丽娘形象
丽质天生,聪慧过人; 热爱自然,热爱自由; 情感丰富,追求个性解放。
《牡丹亭》的文化价值
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 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倡扬以情抗理,反对程朱理 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透露出崇尚 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兴起的 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写真 婚走 梦柳 拾画 团圆
三、文本赏析:
【皂罗袍】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由叹转怨的情怀。 姹紫嫣红的鲜花满园开遍,却像这样交给了干枯的水井坍塌 的墙垣。大好辰光、美妙景色,却是令我无可奈何的时光,使人 心欢愉的事又落在谁家的庭院?朝飞入云的画栋,暮卷山雨的朱 帘,云霞来去碧瓦亭台边,雨细风轻,浩淼烟波中浮动着画船。 深闺中人却把这美好的春光看得特别微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