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之欧阳治创编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
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其特征见表4-5。
野外土的鉴别方法

干 燥 时 状 态
湿 润 时 用 手 拍 击 状 态
表面无变化 表面无变化
粘 着 程 度
无粘着感觉 无粘着感觉
颗粒完全分散 颗粒完全分散
圆(角)砾 一半以上颗粒超过2mm(小高
砾砂
约有1/4以上的颗粒超过2mm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觉
(小高粱粒大小)
粗砂 约有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 0.5mm(细小米粒大小) 中砂 约有一半以上颗粒超0.25mm (白菜籽或砂糖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胶 结在一起 颗粒基本分散,局部胶结,但一 表面偶有水印 无粘着感觉 碰即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觉
3. 塑性搓条试验—韧性
将做完剪胀性试验的土样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 然后将 土条折迭成团再滚搓, 至3mm 时如不断裂则继续折迭成团后 再滚搓, 直到土团碎裂, 记下滚搓时的压力大小和土条软硬 的手感。ASTM规定的韧性评价标准见表3。
综合上述结果, ASTM 标准用目力鉴别的结果 划分土类的鉴别标准见表4。
1.干强度试验
塑制一个立方体或球形的土样, 在太阳下或空气中风干, 也可以在不超过110 ℃的烘箱内烘干, 用手指捏压的方法试 验土的干强度。如果土中有干的团块, 有经验的人员也可以 用以确定干强度而不必专门塑制土样。ASTM 规定的干强度 的评价标准见表1。
2.剪胀性—摇震反应
制备很软但不粘手的土膏, 做成饼状, 放在手掌中, 手 掌作水平摇动,并用这只手的手背有力地敲击另一只手, 记 下土膏的反应, 然后用手指侧向挤压土样并记下其反应。 ASTM规定的摇震反应的快慢评价标准见表2。
池沼中半腐朽的细小的 动植物遗体,如草根、 小螺壳等。
4、新近沉积粘性土的鉴别方法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
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其特征见表4-5。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一般情况下要分开描述)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十四、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五、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 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十六、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十七、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八、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1)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公路)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 松散、N63.5 在5~10 为稍密、N63.5 在10~20 为中密、N63.5>20 为密实。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野外鉴别与描述的重要性
准确鉴别与描述地基土,有助于确保 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了解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压缩性、渗 透性等参数,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 降低工程风险。
02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灰色、棕 色等。
观察地基土的粒度,可以初步判 断土的名称和工程性质,如砂土 、粘性土等。
含水量可以通过手感和实验来测定, 如将土块轻轻挤压后观察水分渗出情 况,或使用含水率测定仪进行测量。
孔隙比
孔隙比是指地基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它是评价地基土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孔隙比越大,表示土的密实 度越差。
孔隙比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如使用孔隙比计进行测量。
粒度成分
粒度成分是指地基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它决定了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和分类。不同粒度的 颗粒组成对土的承载能力、压缩性和透水性等都有影响。
适应性评估
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工程 要求,评估各种地基处理 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方案比较与选择
在综合考虑地质勘察结果 、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的 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地 基处理方法。
地基稳定性分析
土压力计算
根据土压力理论,计算作用于建 筑物或构筑物的土压力,评估地
基的稳定性。
滑坡分析
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基进行滑坡分 析,包括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类型 和滑坡稳定性评估。
评价方法
工程性质评价
根据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如承载能力、稳 定性、变形特性等,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考虑地基土的环境影响,如污染程度、地 下水条件等,进行评价。
经济性评价
结合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和环境影响,综合 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价。
05
地基土的野外工程应用
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土的野外鉴别方法工程地质勘察时,土的野外鉴别方法!整理编辑 By ccit kc1041 swiffer土的野外的目力/野外鉴别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野外勘探工作的组成部分。
在国外通用的技术标准中,通常都有目力鉴别的规定;在国内,《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给出了简易目力鉴别方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一2001)则规定了对黏性土和粉土目力鉴别的内容。
野外的目力鉴别方法要求简单易行,不需复杂的备就可仪器设以对土进行定性的分析。
野外观察和简易试验主要有下列内容。
(1)肉眼观察:用肉眼观察土的颜色、砂粒的多少、有无结核体及其他包含物。
(2)手指揉搓:将小土块在手中用手指揉搓,根据手感分辨土中砂粒、粉粒及翻粒的多少。
(3)光泽反应:用小刀切开稍湿的土,并用小刀抹过土面,观察土面有无光泽以及粗糙程度。
(4)摇震反应: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该手掌,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的快慢,来判断土中粉粒和勃粒含量的多少。
(5)韧性试验:将土调成含水率略高于塑限、柔软而不粘手的土膏,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3mm的土条,然后将土条揉成土团再进行滚搓,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区分为低韧性、中等韧性和高韧性三种。
(6)干强度试验:将土捏成小土块,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捏碎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干强度。
根据上述六个方面的观察和简易试验结果,按表1-1进行土类鉴别。
对土类的鉴别有助于判断土的性质,从而预估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试验、评价方法或合适的工程措施。
例如,对于鉴别为粉土又处在水下时,可以预料在地震时可能会产生液化现象,在水力坡降作用下容易发生流砂,在冻结线附近容易积聚水分,形成冻胀翻浆。
因此需要采用标准贯人试验以评价液化势,在开挖基坑或处理临水工程时要验算水力稳定性,作为道路路基时要采取防冻胀的措施。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 且小于或等于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法: 1 . 图解法 : 将不同应力条件下测得的指标 如抗剪强度) 求得算术平均值, 值 ( 如抗剪强度 ) 求得算术平均值 , 然 后以不同应力为横坐标, 后以不同应力为横坐标 , 指标平均值为 纵坐标作图, 并求得关系曲线, 纵坐标作图 , 并求得关系曲线 , 确定其 参数(如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参数(如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最小二乘方分析法: 2. 最小二乘方分析法:根据各测定值同关 系曲线的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原理求 取参数值。 取参数值。
1.7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1.7.1地基土野外鉴别 地基土野外鉴别 钻探法在钻探过程中, 钻探法在钻探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钻孔记 这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录,这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从钻机定位到 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 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鉴别与描述 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 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并立刻写在 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 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 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 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 主要凭感觉和经验。 主要凭感觉和经验。
1.颜色 土的颜色取决于组成该土的矿物成分和含 从色在前, 有的其它成分 ,从色在前,主色在后 . 从色在前 黄褐色,以褐色为主,带黄色; 黄褐色 , 以褐色为主 , 带黄色 ; 若土中含 氧化铁, 则土呈红色或棕色; 氧化铁 , 则土呈红色或棕色 ; 土中含有 大量有机质, 则土呈黑色, 大量有机质 , 则土呈黑色 , 表明此土层 不良; 土中含较多的碳酸钙、 高岭土, 不良 ; 土中含较多的碳酸钙 、 高岭土 , 则土呈白色。 则土呈白色。
试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2 . 试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 试验方案的简 要说明( 工程概况, 要说明 ( 工程概况 , 所需解决的问题以 及由此对试样的采制, 及由此对试样的采制 , 试验项目和试验 条件提出的要求) 条件提出的要求 ) , 试验数据和基本结 论; 3.试验报告中一律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 试验报告中一律采用国家颁布、砾石含量、 碎石土与砂土应描述级配 、 砾石含量 、 最 大粒径、 主要矿物成分。 大粒径 、 主要矿物成分 。 粘性土应描述 断面形状、 孔隙大小、 粗糙程度、 断面形状 、 孔隙大小 、 粗糙程度 、 是否 有层理等。 土中若有特殊气味, 有层理等 。 土中若有特殊气味 , 如海滨 有鱼腥味等, 易应加以注明。 有鱼腥味等 , 易应加以注明 。 临近设施 对土质的影响, 对土质的影响 , 如管道漏水则使粘性土 稠度变软、地下水位抬高。 稠度变软、地下水位抬高。
1.8 室内土工试验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取 取舍试验数据时, 取舍试验数据时 , 应根据误差分析或 概率的概念, 按三倍标准差( 概率的概念 , 按三倍标准差 ( 即 ± 3 s) 作为舍弃标准, 作为舍弃标准 , 即在资料分析中应舍弃 那些在( 为算术平均值) 那些在 ( 为算术平均值 ) 范围以外的测 定值,然后重新计算整理。 定值,然后重新计算整理。
3.当设计计算几个土体单元土性参数的综 当设计计算几个土体单元土性参数的综 合值时, 合值时,可按土体单元在设计计算中的 实际影响,采用加权平均值 . 实际影响, 1.8.3试验报告的编写和审核 试验报告的编写和审核应符合以下要求: 试验报告的编写和审核应符合以下要求: 试验报告所提供的依据, 1 . 试验报告所提供的依据 , 一般应包括根 据不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 所拟试验的全部土性指标; 所拟试验的全部土性指标;
工程设计中的实际作用分为一般特性指标 和主要计算指标。 和主要计算指标。 前者如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 前者如土的天然密度 、 天然含水量 、 土粒 比重、 颗粒组成、 液限、 塑限、 有机质、 比重 、 颗粒组成 、 液限 、 塑限 、 有机质 、 水溶盐等, 水溶盐等 , 是指作为对土分类定名和阐 述其物理化学特性的土性指标; 述其物理化学特性的土性指标; 后者如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 后者如土的粘聚力 、 内摩擦角 、 压缩系数 、 压缩模量、 渗透系数等, 压缩模量 、 渗透系数等 , 是指在设计计 算中直接用以确定土体的强度、 算中直接用以确定土体的强度 、 变形和 稳定性等力学性质土性指标。 稳定性等力学性质土性指标。
2.密度 在野外描述时可根据钻进的速度和难易来 判别土的密实程度。 判别土的密实程度。同时可在钻头提起 后,在钻侧面窗口部位用刀切出一个新 鲜面来观察, 鲜面来观察,并用大拇指加压的感觉来 判定松密。 判定松密。在钻孔记录表上注明每一层 土属于密实、中密或稍密状态。 土属于密实、中密或稍密状态。
3.湿度 土的湿度分为干的、稍湿的、 土的湿度分为干的、稍湿的、湿的与饱和的 4种。通常如地下水位埋藏深,在旱季地 种 通常如地下水位埋藏深, 表土层往往是干的; 表土层往往是干的;接近地下水位的粘性 土或粉土因毛细水上升,往往是湿的; 土或粉土因毛细水上升,往往是湿的;在 地下水位以下,一般是饱和的。 地下水位以下,一般是饱和的。
4.粘性土的稠度 粘性土的稠度是决定该土工程性质好坏的 一个重要指标,分为坚硬、硬塑、可塑、 一个重要指标,分为坚硬、硬塑、可塑、 软塑、流塑5种 软塑、流塑 种。 5.含有物 5.含有物 土中含有非本层土成分的其它物质称为含 有物, 例如: 碎砖、 炉碴、 植物根、 有物 , 例如 : 碎砖 、 炉碴 、 植物根 、 有 机物、 贝壳、 氧化铁等。 机物 、 贝壳 、 氧化铁等 。 有些地区有粉 质粘土或粉土中含坚硬的姜石, 质粘土或粉土中含坚硬的姜石 , 海滨或 古池塘往往含贝壳。 古池塘往往含贝壳 。 记录表中应注明含 有物的大小和数量。 有物的大小和数量。
1.8.1一般特性指标的成果整理 对一般特性指标的成果整理,通常可用多次测定, 对一般特性指标的成果整理,通常可用多次测定, 每层土不应少于6组 每层土不应少于 组 . 1.8.2主要计算指标的成果整理 对于主要计算指标的成果整理, 对于主要计算指标的成果整理,如果测定的组数 较多, 较多,此时指标的最佳值接近于诸测值的算术 平均值, 平均值,仍可按一般特性指标的方法确定其设 计计算值,即采用算术平均值。 计计算值,即采用算术平均值。但通常由于试 验的数据较少,考虑到测定误差、 验的数据较少,考虑到测定误差、土体本身不 均匀性和施工质量的影响等,为安全考虑, 均匀性和施工质量的影响等,为安全考虑,对 初步设计和次要建筑物易采用标准差平均值, 初步设计和次要建筑物易采用标准差平均值, 即对算术平均值加(或减) 即对算术平均值加(或减)一个标准差的绝对 值
4.试验报告应按以下方面审查: 试验报告应按以下方面审查: 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 (1) 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 检查试验项目是否按照《 ( 2 ) 检查试验项目是否按照 《 土工试验 方法标准》进行; 方法标准》进行; ( 3 ) 综合分析检查各指标间的关系是否 合理; 合理; ( 4 ) 对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试验报 告应检查选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告应检查选用的方法是否合理 , 结果是 否正确; 否正确; 检查土的定义是否与相关规范标准相符。 检查土的定义是否与相关规范标准相符。
。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 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 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 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玉米 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比鉴别, 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比鉴别, 对粘性土和粉土的鉴别方法, 对粘性土和粉土的鉴别方法,根据手搓滑 腻感或砂粒感等感觉, 腻感或砂粒感等感觉,加以区分和鉴别 1.7.2土的野外描述 钻探法的钻孔记录中, 钻探法的钻孔记录中,除了记录钻孔的孔 口高程、 口高程、鉴定各土层的名称和埋藏深度 以及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以外, 以及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以外,还需要 对每一土层进行详细描述, 对每一土层进行详细描述,作为评价各 土层工程性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土层工程性质好坏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