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营养及喂养指导流程图.doc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课件)

• 4)正确的喂哺技巧 •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
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 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 的射乳反射。
二、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 1.纯母乳喂养
•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二、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 1.纯母乳喂养
• (2)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 4)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健康足 月儿或近足月儿生后2周后发生的黄疸。母乳性黄疸婴儿 一般体格生长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治疗,黄疸可 自然消退,应继续母乳喂养。若黄疸明显,累及四肢及手 足心,应及时就医。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5-20mg/ml ,且无其它病理情况,建议停喂母乳3天,待黄疸减轻后 ,可恢复母乳喂养。停喂母乳期间,母亲应定时挤奶,维 持泌乳,婴儿可暂时用配方奶替代喂养。再次喂母乳时, 黄疸可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二、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 1.纯母乳喂养
•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 3)促进乳汁分泌
•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
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 可使婴儿短时
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
二、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 1.纯母乳喂养
•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
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 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 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 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 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社区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服务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基本项目 1、建立健康档案:给每个儿童及其监护人 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填写儿童迁入、 迁出、转诊、死亡报告,掌握辖区儿童变 动情况,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明 确社区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
二、服务内容
(一)基本项目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负责儿童保健系统 管理首诊建卡(立案)与结案,收集各次服务 (包括其他机构提供的)情况,定期分析辖区儿 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并形成报告。 3、实施新生儿家庭访视。 4、实施儿童健康检查和发育评价,发现儿童的 健康问题,重点关注包括小儿贫血、佝偻病、营 养不良、肥胖、肺炎、严重腹泻、肢体残疾等健 康问题,及时矫治或转诊。
二、服务内容
7、预防接种 (4)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或电子档案,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 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 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可采用书面或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 的情况。 (5)接种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 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 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三、服务流程
(二)社区预防接种流程图 社区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社 区 服 务 中 心
建档-服 务对象 管理 预约
登记
接种
观察
查漏
补种 处理及 转诊
医 院
CDC/
培训
指导监督支持三、服务流程 1、服务对象管理:动态掌握社区儿童基本 资料,建立儿童及家庭健康档案,预约接 种对象。 2、按照黑龙江省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的要求, 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3、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最新版)

附件3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一)婴儿期喂养指导()1.纯母乳喂养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
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
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
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一)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儿童保健完整ppt课件

04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采取紧急 治疗措施。
06
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干预
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儿童的行为、情绪 、社交互动等,评估其心理行为
发育水平。
问卷法
利用标准化问卷,收集儿童家长或 教师对其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价信息 。
测验法
采用心理测验工具,对儿童进行认 知、情感、运动等方面的测试。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而冷漠、紧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孩 子出现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而溺爱、放任或 严厉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自身素质
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因此,家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但服务质量参 差不齐,部分地区和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不专 业等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01
随着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将持续增
长,对服务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服务模式创新
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不断创新,如远
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儿童免疫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预防接种的种类
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免疫规划程序及注意事项
免疫规划程序
按照国家和地方免疫规划要求,为儿童提供全面的预防接种服务,确保儿童及时接种疫 苗。
儿童保健ppt课件

关注心理健康
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 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影响
居住条件
住房面积、通风、采光等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生活习惯
家长的饮食、作息等习惯对儿童健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
如何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加强亲子沟通
多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 。
建立家庭规则
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图书、音乐等刺 激,促进感知觉和认知发展。
鼓励探索与尝试
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自信心。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多与孩子互动、交流,关注孩子情感需求, 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树立榜样作用
家长自身要树立良好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模 仿学习积极行为。
07
家庭环境与儿童保健关系
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增加辅食的种类和 数量。
注意事项
在添加辅食时,应注意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避免添加任何调味品和添加剂。同时,应保证婴 儿每天摄入足够的奶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 求。
04
预防接种与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种类及程序
一类疫苗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 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与处理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01
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睡眠障碍等
。
问题识别方法
婴幼儿喂养指南PPT课件

喂养原则
每天保持一致的进餐时间,孩子不能不停地喂养
一般一天三餐,2~3次点心
有固定的座位(婴儿餐椅),能自己取食 允许孩子自喂食物 中性的喂养态度
不要太兴奋, 或威胁, 呵斥,贿赂、哄骗 先给予固体食物 限制果汁、水 尽可能和宝宝一起进餐,让他享受进餐的乐趣 良好的进食规律和行为不是一朝一日形成
缺乏进食动力
牛乳3-4h 母乳 2-3h 水1-1.5h
混合食物 4-5h
脂肪、蛋白质 可延长排空时间
进食量、温度、 年龄、全身状况
进食无规律、频繁, 胃排空不足, 无饥饿 感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宝宝和大人一样,当感到饿的时候,会主动张嘴要吃
喂养原则
避免分散注意力(包括电视 ) 规律的进餐时间, 等待孩子有胃口(2-3小时) 限制进餐时间(15分钟等待, 30分钟进餐) 提供与年龄相适应的食物 对新食物至少体验15次,添加新食物时,最好配上一 种他喜欢吃的食物 鼓励孩子进餐,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学会忍受不同年龄孩子进餐时的一塌糊涂,不要太多 干预, 对过分行为要制止
进食时活动增加,很好的用杯和勺,等待食物能力增强,玩、扔食物引 起父母反应 用手和餐具自喂,自己要求食物
什么决定了早期食物偏好?
内在因素 基因组成和性格 保护机制 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原因 胃口
外部影响 克服“新事物恐惧”的机会 早期的接触 角色示范- 家庭成员和其他人,包括电视节目 条件作用-贿赂或者威胁vs.表扬
泥状食 品
7~9月 末状食 品
10~12月 碎食品
种类
第一阶段食物:谷类及蔬菜 类:米糊、菜泥、水果 泥
每天2~3小勺开始,逐渐增加 至50ml(2~3汤勺)
谷类、鱼、蛋、肉:稀饭、 烂面条、鱼泥、蛋、肉 末、菜末、豆腐、动物 血、水果泥
0-6岁儿童分阶营养指南

9个月开始添加全脂牛乳和乳制品
0~6岁儿童分阶营养指南
第9页
预警信号
连续生长测量值意外出现2个或2个以上百分位数下降 纯母乳喂养儿或个别母乳喂养儿(配方奶<1L)没有补充维生素
D 未正确冲调婴儿配方奶 7月龄时没有添加富含铁食物 用牛乳代替母乳或婴儿配方奶 天天饮用果汁量>125ml 喂哺时将奶瓶依靠在物体上而非用手握住 用奶瓶喂养谷物 强迫喂养
用餐时,孩子对吃饭没兴趣是正常, 假如饿了,会专心进食,假如饱了, 注意力就会转移
0~6岁儿童分阶营养指南
第20页
3~6岁 饮食指南
喂养食物 —提供多样化、有营养食物 —供给细小、富含营养膳食 和点心 —不提议果汁饮料和汽水
进食技能 —防止使用外部信号与喂养相关联 —让孩子自己决定饮食量
喂养环境 —父母与孩子一起进食,提供舒适环境,远离电视 —父母要耐心 —勉励孩子食物准备和制作,勉励他们尝试食品 —限制天天看电视1~2小时或更短
喂养技能 —允许孩子要求添菜,让孩子选择吃多少 —饮食规律、结构合理:限制正餐之间不停吃零食 —让孩子自己决定食量 —不用食物作为奖励
喂养环境 —父母要耐心 —父母与孩子一起进食,提供舒适环境 —远离电视
0~6岁儿童分阶营养指南
第18页
预警信号
连续生长测量值意外出现2个或2个以上百分位数下降
适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儿科营养指南 针对儿童不一样阶段给出详细指导意见
特色 —明确标识各年纪阶段与营养亲密相关发育技能里程碑 —对各年纪阶段进食技能,进食时间和进食环境有了明确条例 —扼要列出各年纪阶段警示信号,可防患于未然
可供我国基层卫生保健工作者参考
0~6岁儿童分阶营养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 岁儿童营养及喂养指导流程图
产科新生儿新生儿科出院新生儿高危儿健康儿童
记录孕产期健康状况
记录喂养现状
正常喂养不当
喂养规划营养及喂
养指导
蛋白质 - 能量
营养不良
喂养指导
监测管理
生长评估
相关辅助检查膳食行为
实验实检查
营养性疾病消化、内分泌、
遗传代谢等
其他疾病建立专案管理
转科、转院
治疗
营养性缺铁维生素 D缺乏超重/肥胖性贫血性佝偻病
铁剂治疗维生素 D治疗
监测管理喂养指导喂养指导
喂养指导结案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