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案(鲁教版必修3)
2013年鲁教版必修三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word教案

2013年鲁教版必修三3教材结构:一、进展背景(条件)——初期时期二、进展中遇到的咨询题——成长时期三、可连续进展策略——-转型与再生时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爱好。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都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讲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推测该工业区在进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显现的环境咨询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判摸索咨询题的广度、深度。
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查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现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咨询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忆世界工业进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显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缘故。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点。
2.了解鲁尔区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咨询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点。
2.学会探讨区域可连续进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连续进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体会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查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可连续进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咨询题。
【教具预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现)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进展十分重要,近代专门多闻名的都市和地区差不多上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
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显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咨询题,阻碍了这类都市和地区的可连续进展。
鲁教版地理必修三3.2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三 3.2源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课题:资源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获得与描绘★阅读教材P57-P60,联合下边文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记,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的德国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
19世纪70年月,以电气化为标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由“蒸汽时代”带入“电气时代”,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式工业部门。
20世纪中期,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新技术革命的盛行使石油的地位获得提高,同时技术的不停进步,高新技术家产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1、19世纪初,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可能有哪些?其发展的有益条件是什么?2、“电气时代”鲁尔区会出现哪些新的工业部门?3、二战后的鲁尔区,发展高新技术家产有哪些不利要素?4、从“关”、“改”、“转”的角度概括鲁尔区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有哪些?鲁尔区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迪?★论证与商讨★1/6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2011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信息:日前从山西省政府召开的推动全省能源家产发展专题会议上获悉,为推动新式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山西省将加速转变能源工业发展方式,着力建立以集约、绿色、多元、低碳为特点的新式能源家产系统,把山西省建设成为拥有特点的、可连续的国家新式能源基地。
1)山西省是我国21世纪要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请联合地图册P75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益区位条件。
2)以下图为山西省能源基地某家产链表示图,写出E、F代表的工业部门。
试剖析此家产链是怎样表现可连续发展思想的。
3)与20世纪早期的鲁尔区对比,山西省能源基地所在地域面对哪些不一样的主要生态问题?简要回答致使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要素。
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4分)资料一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特别规天然气资源,其开采主要采纳水平井和岩层压裂技术(马上大批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周边的岩石结构,扩充裂口,使天然气能流入井中得以采集)。
高中地理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学案2 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资料分析资源型工业(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与不足。
2.依据资料分析资源开发利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明确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鲁尔区为例,从区域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特征,探寻能源和矿产资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分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难点】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基础梳理】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处于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环境恶化:(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高二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一课时 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第一课时鲁尔区的发展历程【目标导航】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典例感悟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资源(本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一。
(2)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
(3)开发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4)资源型企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造成很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产业转移、外迁现象。
资源型地区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但伴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品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会导致区域的衰落。
“矿竭城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自我评价】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
据此回答1—3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C.交通D.煤炭资源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不利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4—5题。
4.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5.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6.辽宁某地有大型煤矿和铜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粉煤灰水泥厂,下面“生产联系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7.2004年,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有关东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②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1915年前后汽车工业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主要原因是()1-1915年前后 2-1970年前后 3-1985年前后①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②美国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③欧洲钢铁、机械工业技术水平低,限制了汽车工业的发展④欧洲汽车工业区位优势下降,生产成本升高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9.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鲁教版必修3_第三单元_第二节_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两课时全)

2、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 典、俄罗斯等国的 铁矿石到荷兰鹿特 丹,再经过莱茵河 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 就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
3、充沛的水源
利珀河 区内有莱 茵河、鲁尔河、 利珀河及4条运 河,提供了充 沛的水源。
鲁尔河 莱茵河
思考: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一说鲁尔 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从业人员减少,工业环境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欧 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下降
2、生态环境恶化
项目 原因 内容
类 型
危害
2、生态环境恶化
项目 内容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经济发 展迅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垃圾污染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 类 型 大气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 水污染 水污染了河流 热污染 危害 热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据图描述鲁尔区的 大致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 西部,处于莱茵河, 利珀河和鲁尔河之 间,有欧洲“十字 路口”之称。 (1)位置优越
为什么说鲁尔 区地处欧洲的 十字路口?
发达的河运使 之成为东、西 欧往来的必经 之地,也是北 欧通向中欧、 南欧的捷径。
(2)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南北; 铁路、公路密布 水陆交通便利, 便于区内和区联系。
知识迁移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 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 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问 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交通 D煤炭资源 (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区位优势)
高中地理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
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
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新的崛起的过程探究,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知识构建】本节知识点因果联系紧密,如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建议用因果关系记忆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探讨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通过讨论比较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异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①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教学难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重点。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2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重点) 2.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重点) 3.掌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鲁尔区发展背景(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西北部,欧洲的十字路口。
②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煤炭和水资源丰富。
④离铁矿区近。
(2)鲁尔区的发展概况①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
②地位: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1)传统产业的衰落①原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表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热污染。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①改造传统产业: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①整治河流,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
②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为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绿色空间,鲁尔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自主诊断](1)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之上。
( )(2)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内部因素。
( )(3)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 )(4)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 )(5)关停传统产业是治理鲁尔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 )【提示】(1)×鲁尔区只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铁矿石一是通过陆上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二是从海外进口铁矿石到荷兰鹿特丹港,再经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3.2德国鲁尔区教案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让学生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鲁尔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以鲁尔区为例,探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个。
这些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开发,目前普遍面临因资源衰竭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课件展示:图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师:那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成功的案例—德国鲁尔区。
通过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目标)生:一起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板书)一、鲁尔区发展条件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师:检查一下预习状况,找三名同学上黑板默写教材主干知识;并同时布置学生互查学案自主预习(观察学生的填写情况)稍后,填写补充血案的基础梳理部分,并互查生:互查学案自主预习;(稍后)填写补充血案的基础梳理部分,并互查师:点评三名同学黑板默写情况,并引导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评价某区域的开发条件?(课件展示:规律小结-—从哪些方面评价区域的开发条件?)师:既然德国鲁尔区有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假如你是鲁尔区一名投资者,你会投资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生: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等师:点拨—-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
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
师: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今天我们就要以鲁尔区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师:大家看图,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欧洲地图、德国地图、鲁尔区地图)
(板书)1、地理位置
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生: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板书)2、交通条件
师:鲁尔区的交通条件如何?
生: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板书)3、资源优势
师:鲁尔区的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
生:鲁尔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以上。
鲁尔区的煤炭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
(板书)4、鲁尔区的地位
师: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人口和城市最为稠密的地区。
19世纪初期,克虏伯和蒂森公司开始大规模开采煤和生产钢铁后,鲁尔区才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工业增长加快,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
鲁尔区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小结)师:根据前面的分析,说一说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生: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有广阔的市场
师:(补充)可以方便的从周边国家——法国,输入铁矿。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其发展的优势在于:鲁尔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课件展示:1958年的魯尔区)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
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
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
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板书)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读课文,看课件,填写下表:
师:(小结)由于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鲁尔区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工厂烟囱林立,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莱茵河污染严重,河水的含氧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板书)1、环境恶化
2、传统产业的衰落
师: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走下坡路。
大家思考鲁尔区如何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读书回答。
生:一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师: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课件展示:表格3)
生: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板书)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师:阅读教材,填空。
(课件展示:填空)
【板书设计】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地理位置
2.交通条件
3.资源优势
4.鲁尔区的地位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2.传统产业的衰落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鲁尔区的图片导入,其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自己分析鲁尔区的发展背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学习效果反映良好。
还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资源型地区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整治经验。
在课后还要督促学生背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