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掌握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历史发展3. 鲁尔区的经济发展4. 鲁尔区的文化特色5. 鲁尔区的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2. 难点: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鲁尔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具体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德国和鲁尔区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图,讲解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及其周边地区。

(2)鲁尔区的历史发展:介绍鲁尔区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3)鲁尔区的经济发展:分析鲁尔区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原因,讲解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4)鲁尔区的文化特色:介绍鲁尔区的文化背景、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

(5)鲁尔区的环境保护:讲解鲁尔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尔区的看法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2)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检验他们对鲁尔区的了解程度。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2. 评价内容:学生对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德国鲁尔区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工业设施等。

2. 视频: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3. 案例资料:鲁尔区的经济发展报告、环境保护项目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作者:加入日期:06-08-04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学目的: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
曼彻斯特和利兹的发展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城市,特别是资源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开发的后期),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

类似的城市:大同。

——鲁尔区,是一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但经过调整,基本已完成转化,为实现区域或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节对应的论题是: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分析这个问题,一般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思路: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
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1煤炭资源丰富
2离铁矿较近
3水源充足:鲁尔河、利珀河、莱茵河
4交通便利:水路、陆路
5市场广阔:德国、西欧
思考、分析
1鲁尔区支柱产业为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还可派生出机械工业等部门
2产业结构单一
思考、讨论
煤炭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在能源构成中主导地位下降
2炼钢技术使耗煤量下降(新兴技术的冲击)
3煤炭开采成本提高
方法:对比分析
问题: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②辽中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③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工业基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下岗工人明显增加,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与鲁尔区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有何启示?
练习、概括、整理
教师总结
倾听、思考
思考、分析得出:
七、评价量规
例: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1957年
2005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业衰退原因:
1煤炭工业衰退
2世界性钢铁过剩
3替代钢产品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工业衰落
3钢铁工业衰落
4新技术的冲击
5环境问题
分析、讨论
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高校和科Biblioteka 就够推动产业转型3改善环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说课稿设计

各位老师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负责的课题是: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教学背景分析,二是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是形成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首先是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本节课对应的课标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们对这条课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理解:1、明确主题名词是“区域”而不是“某区域”,以某区域为例,目的是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分析,最终获取一般的方法和规律。

2、细化课标:课标的表述就是一句话,我们首先应该对课标进行解读使目标细化这样才能便于操作。

(也就是说要明确这节课学生到底达到那些要求才算是落实了课标),从过程目标来看:就是要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过程如读图、读资料、探究等等;从方法来看:最终提取出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从知识目标来看:可分为至少两个层次,一是说出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二是说明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

通过本国案例的分析渗透爱国情感或是一种优患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的第二个方面:学情分析,因为是小组合作制定教学设计,所以学情分析只能是一般性、普遍性的分析,不太可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一节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在“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因而可以将必修二中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本节,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本章前三节,已经学习了三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能力上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各种地理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定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开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主要的工业部门:________、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开展的区位条件:12.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开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反思归纳鲁尔区产业开展条件与类型读“世界某著名工业区图〞和“该工业区工业开展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甲中阴影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工业区。

(2)A 、B、C为该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本区内河航运兴旺,D、E为莱茵河的两大支流,其中D为________河,E为________河。

除内河航运外,本地区其他主要运输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A.煤炭B.铁矿石C.钢材D.机械(5)写出图乙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

F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工业区开展的优势资源条件和主导工业部门分别是什么?二、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结构单一,以________为主。

2.煤炭工业:(1)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________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2)煤炭__________,劳动力本钱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教学设计《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知识结构分析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教材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在区域发展中寻找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可以用多媒体,也可用直观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动手实践操作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3、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4、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教学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预习课文环节l 导入课题,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l:展示德国图片引入:1. 该国历史上经过多次分裂与统一。

1990年10月3日,分裂了41年后再次统一。

这一天,被确定为该国的国庆日。

背景中“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其首都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统一的象征。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了解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查阅、资料搜集,分析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特点;(2)鲁尔区的主要产业、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3)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教学难点:(1)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2)鲁尔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效果;(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情况;(2)制作PPT课件,展示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特点;(3)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基本概念;(2)搜集鲁尔区的相关图片、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德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鲁尔区所在地;(2)简要介绍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尔区的经济发展特点;(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鲁尔区相关资料,介绍鲁尔区的产业、资源、交通等情况。

3. 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鲁尔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2)探讨鲁尔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影响;(3)分析鲁尔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鲁尔区的环境保护案例,如治理污染、生态恢复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5. 总结拓展:(1)总结鲁尔区的地理、经济、环境等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的教学教案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2)使学生了解鲁尔区在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地位。

(3)使学生了解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地理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2.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4.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5.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鲁尔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德国鲁尔区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尔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讨论:根据自主学习成果,分组讨论鲁尔区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享研究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尔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鲁尔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欧洲地位、工业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商洛中学叶福胜726100【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教材说明】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

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第1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

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

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

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

(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⑵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

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⑶让学生学会分析任意一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造,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分析所在的工业区区位优势就行了⑷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并能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

(这就是所要达到的要求)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一般方法,以及鲁尔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非认知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资源型区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会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区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鲁尔区学习,能够分析本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献技献策,促进区域的发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鲁尔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2、教学难点学生读图、识图获取信息以及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归纳鲁尔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自制ppt课件和相关的案例材料●同步练习参考资料----金版高效速练【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探究学习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强化等环节的关系和节奏,调节学生脑力活动的张驰度。

课时结束前,通过有一定思维难度训练题,激活学生的脑力,总结本堂课的相关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环节l教师活动l:课件展示、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节所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提问。

导学探究题:1、鲁尔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2、机械、纺织工业属于传统工业吗?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工业结构有什么区别?4、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炼焦、电力、煤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部门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吗?5、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发展最早,因而是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吗?6、鲁尔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7、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内、外因是什么?8、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布局方式与鲁尔区相同吗?学生思考回答:课件展示: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讲授新课、板书: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的发展有利的条件学生活动l:读教材第58、59页探究、分析、思考问题:鲁尔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水陆交通②、丰富的煤炭资源③、广阔的市场④、充沛的水源⑤、离铁矿区较近教师活动2:课件展示:二、衰退的主要原因经过100年的工业辉煌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开始衰落。

学生活动2:读教材第58、59页探究、分析、思考问题:衰退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用地紧张。

③环境污染严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鲁尔区的区位分析以及衰退的原因的理解,为学习第二个标题“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埋下伏笔。

环节2教师活动3:教师提问: 鲁尔变了?!课件展示:1、鲁尔区工业的变化2、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3、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4、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情况5、发达的交通网络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探究、分析、思考问题:变化:1.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数量变少了;2.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3.多了石油的输油管道;4.很多城市的工业部门发生了变化。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教师活动4:讲授: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新技术的发展使耗煤量逐渐降低70年代以来,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危机的困扰以及替代钢产品的广泛应用使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

20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又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和新兴产业,推动社会向信息时代发展。

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对于大学生来说,鲁尔区还是德国地图上的一块空白。

随着好几所大学的兴建,开始了一股赶超浪潮。

结果是今天鲁尔区成了德国大学最密集的地方。

教师总结尾声:不同的社会体制相似的经济问题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凡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地区走向相对衰退,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较为不利的经济结构。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虽然相距万里,但由于具有同样的资源优势,所以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即:由资源开发到经济繁荣,再由资源枯竭到经济衰退。

问题的关键是衰退后的鲁尔工业区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们生活和谐宁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蔚蓝色的天空下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该地区的经济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环节3(教师引导)你还能举出我国或外国的哪些例子,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发散点】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学生活动4:探究、分析、思考: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发散点】教师活动5: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其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5:探究、分析、思考:(1)资源丰富。

山西各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等储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

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本省的煤矿星罗棋布,遍布全省。

(2)水源较为充足。

本省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注入黄河;东北部和东部的河流注入海河。

汾河是本省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

山西省地下水相当丰富.据统计,全省大于0.01立方米/秒的泉水有几百个。

(3)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铁路是本省交通运输网的基本骨架。

主要有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太焦线、大秦线以及新建的朔黄线等。

公路运输网中。

有多条国道线穿过,新建有高速公路。

如太旧线、长邯线、晋阳线等。

【拓展提高】下图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联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见课件)(1)请在图上①~④中,填写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的名称。

(2)据图分析,东北工业区优势的区位条件。

(3)请分析东北工业百年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问题。

(4)东北工业区的发展道路给我们有哪些启示?【拓展提高】下面三图中●表示大型钢铁企业,读图回答。

(图见课件)(1)指出图中A一带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

(2)20世纪50年代以后,B所在地区开始衰落,该地区衰落的原因与世界钢铁产销有密切的关系,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产销的状况。

(3)D企业的原料来自①、②;C企业是较早建成的,D企业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建的。

由C企业到D企业的区位选择,说明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4)D企业的钢材已出口到美国,D企业的产品能够打入美国市场,主要是因为()A.技术设备较先进B.工资成本较低C.产品质量超过美国 D.我国能源、原料价格较低【知识迁移】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