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畜禽养殖消毒要点

到 此要 求 。
3 饮 水 消 毒
饮水消毒的 目的是杀灭或控制畜禽体 内的 病原微生物 , 不能任 意加大水 中消毒 药物的浓度
消毒 。带畜( 禽) 消毒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 喷嘴向上喷出雾粒 , 雾粒在下降过程 中, 除与空 气 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 外 ,还 会与空 中的尘埃
结合 , 起到杀菌 、 除尘、 净 化 空气 的作 用 , 在 夏 季
消毒 药 , 按正 规 包装 应 将 3 0 %过 氧 化氢 及 1 6 %醋
喷雾消毒 的药物应 选广谱 杀菌 、刺激性小 的药 物, 水溶性不强、 带有异味、 刺激性强的消毒 药物
均 不 宜使 用 。 喷 雾 用 药 的 浓 度 必 须 按 照 使 用 说 明 配制 , 不 可 任 意加 大 或 降 低 。 喷雾 药 物 用 量 可按 5 ~ 2 5 m L / m, 计 算 ,可 根 据 季 节 变换 灵 活
类型 , 既 要 考 虑 对 病
降速度 太 快 , 起 不 到
原 微 生 物 的 杀 灭作
用 , 又 要 对 人 畜 无
消毒空气的作用 : 雾
粒 过 小 则 易 被 畜 禽 吸 入肺 泡 , 引起肺 水 肿、 呼吸 困难 。用 做
害。消毒药应严格按
要求配制后使用 , 如
过氧 乙酸 是一种消毒作用较好 , 价廉易得 的常用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一 l 2 — 2 9
畜禽舍消毒措施

畜禽舍消毒剂大全消毒就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的作用环节主要是针对家禽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中的传播途径。
通过消毒可以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流行过程的连续性,控制家禽病原体的感染和发病。
因此,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类。
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禽舍、场地、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性传染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进家禽后第一次消毒时间不低于10 日龄,以后每周进行1次。
育成禽10天消毒1 次。
成年禽15 天消毒 1 次。
2.临时性消毒:当养禽场发生传染病时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对象包括病禽停留的场所、房舍,病禽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剩余饲料、管理用具及管理人员的手、鞋、口罩和工作服等。
临时消毒应尽早进行,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决定于消毒对象及传染病的种类。
可用2〜4%氢氧化钠热溶液、含有2〜3%舌性氯的漂白粉溶液或20%新鲜石灰水溶液等。
3.终末消毒:指在传染病流行结束后,为了彻底地消灭传染病的病原体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一般情况下,终末消毒只进行 1 次。
二、畜禽舍常用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上不遗留有害物质。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热力灭菌、自然净化、机械除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热力消毒是最实用和有效的消毒方法,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
干热法包括干燥、灼烧、焚烧,湿热法包括煮沸、疏通蒸汽、低热消毒(巴氏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自然净化是指污染大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水体的病原微生物,不经人工消毒亦可以逐步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机械除菌是单纯用机械的办法除去病原体。
如畜禽舍的清扫和洗刷、饲槽的洗涤等,可以将畜禽舍的粪便、铺草、垃圾、剩料残渣清除出去,随着这些粪便污物的除去,也清除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此法只能使病原微生物减少,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所以要配合其它消毒法进行。
生猪养殖场常规消毒工作

生猪养殖场的常规消毒工作一、畜禽舍的消毒管理为避免尘土及微生物飞扬,清扫时应先用水或消毒液喷洒,然后对畜禽舍进行清扫。
畜禽舍清扫干净后,即可用消毒药喷洒或薰蒸。
消毒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从离门远开始,以墙壁、顶棚、地面的顺序喷洒,关门窗2-3小时,然后打开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料槽、地面等。
二、饮水和空气消毒使用水槽的养殖场要经常换水,保持清洁,水槽定期消毒。
通风换气是空气消毒最简便、减少空气中细菌数最有效的方法。
三、养殖场消毒池的管理养殖场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内放2-3%的火碱溶液或5%来苏尔溶液和草包,以便人、车进出时进行车底和轮胎的消毒。
消毒液注意更换,一般不超过1周。
四、粪便的消毒管理粪便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掩埋法:将粪便与漂白粉或新鲜生石灰混合,然后深埋地下,深度2米左右。
2、焚烧法:只限于患烈性传染病的畜禽粪便。
3、堆积发酵。
五、污水的消毒如污水量小,可拌洒在粪中堆积发酵;如水源被污染,每立方米水,加入漂白粉8-10克,充分搅匀,数日后方可启用。
六、尸体处理1、掩埋法:此法简单,但不彻底。
2、焚烧法:是销毁尸体、消灭病原体最彻底的方法。
非烈性传染病尸体不常用。
3、发酵法:将尸体抛入坑内,利用生物热的方法发酵,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将尸体投入坑内,盖封木盖,经3-5个月发酵后,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七、人员的消毒管理1、饲养员进入畜禽舍时,应穿专用工作服,胶鞋,并对其定期消毒。
工作服煮沸消毒,胶鞋用3-5%来苏尔浸泡。
2、饲养员除工作需要外,不准在不同区域或栋舍之间相互走动,工具不得互相借用。
3、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坚持场区门前踏3%火碱池,更衣室更衣,消毒液洗手,生产区门前消毒池及各畜禽舍门前消毒(盆),消毒后方可入内的消毒制度。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技术-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畜禽饲养场所的消毒
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养殖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一、入场消毒
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轮一周半),内放2%氢氧化钠液,每半月更换1次。
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两侧、顶壁设紫外线灯,一切人员皆要在此用漫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圈)。
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物品。
二、畜禽舍环境消毒
畜禽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以外,平时还应做好消毒。
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
畜舍及运动场应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料槽、水槽干净,每周消毒一次,圈舍内可用过氧乙酸做带畜消毒,0.3%~0.5%做舍内环境和物品的喷洒消毒或加热做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mL)。
三、饲养用具的消毒
饲养用具包括食槽、饮水器、料车、添料锹等,所用饲养用具定期进行消毒。
清扫(清洗)饲养用具如饲槽应及时清理剩料,然后用清水进行清洗。
可分别采用浸泡、喷洒、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饲养器具用途不同,应选择的不同消毒药,如笼舍消毒可选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而食槽或饮水器一般选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金属器具也可选用火焰消毒。
四、地面土壤的消毒
地面用2-3%的烧碱消毒,且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
场区人流物流通道用石灰铺撒消毒,每十天更换一次石灰。
(责任发布:乔六花(实习))。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5期表1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结果受体羊种类发情受体羊数/只移植受体羊数/只受体羊利用率/%移植胚胎数/枚妊娠羊数/只产羔数/只移植受胎率/%胚胎利用率/%自然发情11310996.5189658559.645.0诱导发情13312694.7232699855.242.23结果通过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自然发情受体羊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利用率为96.5%和94.0%,差异不显著(>0.05);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9.6%和55.2%,差异显著(<0.05);胚胎利用率分别为45.0%和42.2%,差异显著(<0.05)(表1)。
4讨论通过移植结果可以看出,自然发情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受胎率和胚胎利用率差异显著,而自然发情受体羊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自然发情受体羊体内激素水平及黄体发育情况相对于诱导发情受体羊较稳定,更有利于胚胎的发育和着床。
影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因素很多,但每次移植都应把各种可能的不良因素降到最低,尽最大能力提高移植胚胎利用率,为胚胎移植技术应用到生产提供一些数据。
摘要消毒是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清除和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中、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畜禽养殖环节疫病综合防控,实现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主要围绕饲料、饮水、空气、畜禽舍、生产区、车辆用具、人员、粪污、污水、动物尸体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畜禽;养殖场;消毒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季卫国1方占海2周月琴21.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81;2.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82收稿日期:2016-02-29季卫国,男,1965年生,助理兽医师。
1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应用机械或高温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有机械消毒、焚烧消毒、火焰消毒和高温高压消毒。
机械消毒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其常用的手段是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
畜禽养殖场的消毒技术..

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适用于潮湿和 阳光照不到的环境消毒,也用于排水沟 和粪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 蚀性,价格较低。 2.氧化剂类: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等。
3.卤素类:氟化钠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
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 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细菌 芽孢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 还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4.醇类:75%乙醇常用于皮肤、工具、 设备、容器的消毒。 5.酚类:有苯酚、鱼石脂、甲酚等,消 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 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
五、注意事项
第一、清除消毒对象表面的有机物,掌握好消毒剂的温度、
湿度、浓度、剂量、作用时间。 第二、不同消毒药品不能混合使用,消毒剂要轮换使用。 第三、稀释消毒药时使用杂质较少的深井水、自来水或白 开水,现用现配,一次用完。 第四、生石灰不可直接用于鸡舍消毒,将生石灰加水配成 20%的石灰乳涂刷墙壁、消毒地面,现用现配。 第五、 熏蒸消毒栏舍要密闭,盛药容器要耐腐蚀,熏蒸消 毒前机械性除粪和喷洒消毒要彻底,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消毒方法要正确,消毒时间要保证,熏蒸消毒后要通风换 气。 第六、按疫病流行情况掌握消毒次数,疫病流行时加大消 毒频度。
1、消毒方法的选择 2、消毒药物的选择
3,消毒处理计量
4、有机物的存在 5、温度及时间
6、湿度
7、酸碱度 (PH值) 8、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 9、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10、消毒制度和责任心
消毒药物的选择:在选择消毒药物上主要考虑所选择
的消毒药物对病原体的消毒力要强、无刺激性、对人 畜的毒副作用小、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使用方便、价 格低廉等。 消毒药物的更换: 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物可能 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在使用消毒药物的过程 中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 同一种消毒药物使用一到两 个月就要进行更换,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夏季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及常用消毒剂

夏季高温季节是消毒灭源的最佳时期,科学规范的消毒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和杀灭病原体的重要措施,对防止动物疫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消毒的步骤正常的消毒分三步,清、冲、喷。
如果是空舍消毒还需要增加熏、空两个环节。
1、清:清是指清理,病原生存需要环境,细菌需要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而病毒则必须依附在活细胞上才能生存,清理是把病原生存所依附的物质清理出去,病原也就一起清理出了畜舍。
如果不清理就消毒,会出现三个后果,一是因消毒药物剂量不足使消毒不彻底,二是增加消毒费用,三是增加舍内湿度。
2、冲:是冲洗,是把清理剩下的脏物用水冲洗干净。
3、喷:就是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
喷雾消毒是养殖场使用最多的一种,多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消毒,消毒面积大,速度快,消毒范围广。
喷洒消毒使用药量更大,速度更快,但不适用于消毒频繁而且需要控制湿度的产房或保育舍使用。
4、熏:熏蒸消毒,一般是使用甲醛和高镒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起到消毒作用。
这种方法用于其它消毒方式难以消毒的缝隙、空气等,是其它消毒方式的有效补充。
5、空:就是消毒后畜舍能空闲一段时间,使经历过清、冲、消、熏的病原,处于一个非常不适应的环境中,会很快死亡。
同时使畜舍变干燥,有利于畜禽饲养。
二、消毒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且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合格证明,并处于有效期内。
2、消毒时间。
主要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
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
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3、消毒剂要与病原接触。
消毒药喷不到的地方的病原不会被杀死。
如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此消毒前,要先进行清扫和冲洗。
4、消毒需要足够的剂量,一般是每公斤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氯胭酸钠粉、复合亚氯酸钠溶液)的消毒面积可达100o平方米。
禽场消毒技术.

禽场消毒技术一、消毒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通过机械性清扫、冲洗、通风换气、高温、干燥、照射等物理方法,对环境或物品中的病原体清除或杀灭。
1.机械性消毒: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手段,清除禽舍周围、墙壁、设施以及家禽体表污染的粪便、垫草、饲料等污物,以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该方法虽然不能真正杀灭病原微生物,但随着污物的清除,大量病原微生物也被除去。
2.辐射消毒法: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通过其光谱中的紫外线和热量以及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能够直接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如将清洗过的用具或蛋箱等放在阳光下暴晒,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般用于进出禽舍的人体消毒、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消毒以及防止一些消毒过的器具再被污染等。
3.高温灭菌: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凝固或变性,以杀灭致病微生物。
通常分为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1)煮沸灭菌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的灭菌。
在水中煮沸至100℃后,持续15~20min。
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使其成为2%的碱性溶液,沸点可提高到105℃,灭菌时间可缩短至10min,并可防止金属物品生锈。
(2)高压蒸气灭菌法:常用于耐高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玻璃容器、注射器、普通培养基和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灭菌前,将需要灭菌的器械物品包好,装在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压灭菌。
通常所需压力为0.105MPa时,温度121.3℃维持20~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
(3)干烤灭菌法: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灭菌。
通常灭菌条件为:加热至160℃维持1~2h;适用于易被湿热损坏和在干燥条件下使用更方便的物品(如试管、玻璃瓶、培养皿等)的灭菌。
(4)火焰灼烧灭菌法:用火焰喷射器对粪便、场地、墙壁、笼具、其他废弃物品进行灼烧灭菌,或将其动物的尸体以及传染源污染的饲料、垫草、垃圾等进行焚烧处理。
(二)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指应用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清洗、浸泡、喷洒或熏蒸,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以及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地基础工作。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材或培训讲座中,对消毒一事语焉不详,仅一提而过。
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搞好消毒更不清楚,因此在消毒环节上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消毒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请广大养殖户认真学习,按要求操作,为科学养殖打好基础,争取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分布与特性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病原微生物又叫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茨氏体、螺旋体等共八类。
它们是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就会大量繁殖,其中某些种类会对动体机体构成巨大威胁。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和水中大量存在,有的种类还可在土壤和水中长期生长、繁殖,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几百种微生物,包括大约10亿个细菌,12万个真菌。
特别是靠近畜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多,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病原微生物能吸附于尘埃、飞沫等微粒上,随风漂浮于空气中,多数只能生存数小时以下,但有一部分可生存数天以上。
特别是在污浊的圈舍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多,存活时间长,感染力强。
微生物可在健康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暂时存留或长期寄居、共生。
母乳中含有一百多种细菌,一个人的肠道内会生存着500多种细菌,人的内脏中有近90万亿个细菌,病毒的数量应该更多。
微生物在粪便、痰、眼屎等排泄物中大量存在,但健康动物的组织、体液中是无菌的(但有可能有某些病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包括隐性感染),患病畜禽的粪便、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十分可怕的传染原。
同时患病畜禽的组织、体液中也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并可在短期或终生向外界排放。
如有资料介绍,取1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血液,放入1个灌满水的标准游泳池中,混匀后,吸取1毫水被污染的水,注射到健康猪的体内,还有可能引起高致性猪蓝耳病。
由此可见,被污染的水体、场地、用具有多么危险,病原微生物在被污染的场地、墙壁、用具上可存活一定时间,最长可达1年左右。
在传染病发生时,患病畜禽的排泄物中,以及疫点、疫区内的水、土、空气、场地、器具上,都可能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消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解除它们对人类和健康动物的威胁,这就是消毒的目的。
2、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物理因素。
A、温度:微生物多数怕高温(多数70℃以上很快死亡),耐低温(-25℃以下可以永久保存),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7℃;B、干燥:多数数生物在干燥环境下很快死亡或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常用干燥的方法保存粮食、饲料、药材等,防止腐败和发霉。
但某些细菌、某些细菌的芽胞、真菌的孢子对干燥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日光、紫外线、X线等可以破坏核酸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因此,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其中日光是最廉价的天然消毒物。
但日光、紫外线、X射线对人和动物的眼睛、皮肤等有损害作用。
D、滤过:一定孔径的滤器(织物)可阻隔、吸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滤器、防护服、口罩等。
E、高压,尤其是超高压(一般认为压强超过100Mpa算作超高压)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
超高压常用语某些生鲜畜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养殖上应用较少。
(2)化学因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许多化学制剂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3)生物因素:微生物之间关系复杂,构成微生物区系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和畜禽就要得病。
第二节名词概念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及其芽胞全部杀死。
这是最高标准。
消毒:用各种办法但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芽胞及抵抗力较强的腐生菌则不能全部杀死。
防腐: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药):用于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叫消毒剂,如乙醇、烧碱等。
防腐剂(抑菌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叫防腐剂或抑菌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等、常用于饮料、食品、饲料等防腐防霉。
无菌:是指物体(多指表面)无活的微生物存在的意思。
在操作过程中,防止微生物进入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
常用于外科手术,菌种转代、组织提取等工作中。
第三节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1、机械消毒(即清洁和预清洁)机械消毒是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机械手段消除病原体的方法。
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消毒方法。
机械消毒法必须和其他消毒法同时使用才有效。
①清扫:用清扫工具清除畜舍、场地、环境、道路等处的粪便、污物等。
清扫前喷洒清水或消毒液,避免病原微生物随尘土飞扬,对沾有粪便形成的干痂,须用含有洗涤剂(如洗衣粉或百毒杀等)溶液喷洒浸润4小时后,才能很好清除。
清扫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清扫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②洗刷:用清水或消毒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洗刷。
除动物体表以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效果最好。
③通风:采取开启门窗、天窗、启动排风换气扇等方法进行通风。
通风本身并不能杀死原体,但通风可以把畜舍内的污秽气体和水汽排出室外,使病原体暴露在阳光和干燥空气中,能间接杀菌。
更重要的是通风能在短时间使室(舍)内空气清洁、新鲜、大大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降底感染风险,对预防那些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意义。
2、干热法:指用干热的空气(160—170℃处理2小时)进行消毒。
常用于不宜用其它方式消毒的器皿、试管、用具的消毒。
如餐饮业、家庭消毒柜的消毒,实验室的器具消毒等。
3、烧灼与焚化:烧灼是用火焰枪以气或油为燃料烧灼地面、墙壁、用具表面;焚化是对可燃烧的被污染物焚烧,使之化为灰烬,多用于垃圾、粪便等处理;烧灼与焚化方法能快速杀灭一切微生物,但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高,且易产生废气污染。
4、湿热法:包括:A、煮沸法(水沸后再煮15—30分钟),常用于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消毒;B、高压蒸气灭菌法(温度121.3℃,15磅/压力,维持15—30分钟),本法消毒最彻底,也最常用;C、巴氏消毒法(在63—65℃经过30分钟,或71--72℃经过15分钟,或让液体在较细的管道里通过132℃高温段1—2秒)也属于湿热消毒法,常用于牛奶消毒。
5、紫外线消毒法:要求距离2米以内,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
常用于手术室、无菌操作室、更衣室等消毒。
日光消毒效果也较好,要注意翻晒。
6、高温发酵消毒法(实质是生物消毒法):某些腐败菌在温度达到60—70℃时仍能正常生长,保证着发酵过程的持续进行。
方法是将粪便、垃圾等堆积起来,一般经3—6周即可杀死其中的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注意里外、上下翻堆,翻3至4次。
第四节化学消毒法1、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浓度。
一般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一般消毒剂浓度低抑菌,浓度高杀菌,但乙醇(俗称“酒精”)以70—75%浓度消毒效果最好。
作用时间。
消毒时,必须维持足够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不同的消毒药品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所需的时间并不一样。
如碘酊消毒皮肤,仅几秒钟即可,术者手臂的浸泡消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一般药液浸泡消毒在30分钟以上,熏蒸消毒一般在24小时以上。
有机物。
特别是含蛋白质的有机物的存在,会对病原微生物形成一层保护罩,阻止消毒药和病原体接触,或者与消毒剂直接作用,使消毒剂作用降低或失效。
因此,消毒之前,必须清除需消毒处的粪便、饲草、血污、脓汁等污物。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种类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度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细菌的芽胞对消毒剂抵抗力强,而繁殖体抵抗力弱。
猪丹毒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对消毒剂抵抗力强。
病毒中猪水泡病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特别强。
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剂,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消毒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很重要。
化学拮抗物。
如碱性消毒剂与酸性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接触,消毒作用降低甚至消失。
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如同为烧碱溶液、热溶液消毒效果更好。
外界环境。
以密闭最理想,特别是熏蒸消毒时。
风、雨、雪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剂的有效期、保管、使用方法。
凡规定有保质期或有效期的消毒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凡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过氧乙酸等必须密闭保存;凡能与空气成份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的消毒剂如烧碱、苛性钾、生石灰等应隔绝空气保管,以免降效或失效。
抗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消毒剂的生存压力下会发生变异,会产生演化,从而产生抗药性。
长期在同一场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故应轮换用药。
不同的消毒剂,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如使用强碱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很少产生抗药性。
2、常用化学消毒方法洗刷:用刷子蘸取消毒液进行刷洗,常用于饲槽、饮水器、用具等消毒。
浸泡:将需消毒的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拿出来。
喷洒:是指将消毒药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对象进行喷洒。
这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般以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均匀喷洒,务必均匀、周到,要求被喷物体表面有均匀而密集的细小水珠,但不下滴。
熏蒸:常用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对可密闭的房舍、空间进行消毒。
拌和:用粉剂类消毒剂(如熟石灰、漂白粉)对需消毒的对象(粪便、垃圾、被污染的表土等)消毒时,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堆放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撒布:将粉型消毒剂均匀地直接撒布在消毒对象的表面。
擦拭: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的消毒剂如7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
3、常用消毒剂种类消毒剂种类很多,兽医工作上常用的有酚、醇、醛、强碱、强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卤素类等。
四、常用消毒剂的用法用量(见表)第五节日常消毒1、皮肤粘膜消毒:畜禽皮肤消毒之前,要先剪毛(剃毛),然后肥皂水或清水洗净后,再用酒精、碘酒、洗必泰等涂拭。
2、创口消毒:高锰酸钾溶液、雷佛努尔、双氧水等涂抹、冲洗。
3、带畜禽消毒:应选用消毒力中等以上,对畜禽身体影响小,最好无色无味的消毒剂,如百毒杀、新洁尔灭、强力消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等,一般用喷雾法。
禁用对畜禽剌激性大或者有异味的消毒剂如烧碱、生石灰、来苏儿、甲醛等带畜禽消毒。
4、畜舍地面消毒:先清扫、再消毒。
地面、墙壁、畜栏可用火焰烧灼,或用烧碱溶液或石灰乳等喷洒(消毒后要冲洗干净),也可用其它消毒剂喷洒。
5、用具消毒:用消毒剂浸泡或煮沸、高压蒸气消毒。
6、粪便、垃圾消毒:用焚烧法或生物发酵法处理。
病死畜禽尸体用焚化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7、孵化室、仓库、密闭空圈舍用熏蒸消毒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