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

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指收⼊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扩张,不断达到新的⾼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度,进⼊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真实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个⾼峰之后,以周期的低⾕⽽告终。

其特点是:⽣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过两次严重的萧条,⼀次发⽣在1873~1879年,⼀次发⽣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预经济的⽬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起来分析国民收⼊与价格⽔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决定模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4篇【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4篇【圣才出品】

的资本存量就会少,相应的产出水平就会低。这个结论也说明:减少储蓄率的长期后果是较
低的资本存量和较低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许多经济学家批评长期预算赤字的原因。
2.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①定义: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就是指稳定状态时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
②意义: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描述了如何将产出在消费和投资间分配才能使经济福利最大
该方程决定了资本随时间的运动情况;同时也决定了其他内生变量,因为所有的内生变
2 / 215
圣才电子书

量都依赖于 k ,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人均产出:
y f k
人均消费:
c 1 s f k
③稳定状态
当投资和折旧相等时,就会有: k sf k k 0 。
MPK
如图 7-4 所示, f k* 曲线代表人均产出, k* 代表折旧,也代表稳态时的投资,那么
两曲线之间的差距就代表稳态时的人均消费水平。求解
K gold
,也就是找到使
f
k*
曲线和
k* 之间的差最大时的资本水平,那么在这个资本水平下两曲线的斜率相等, f k* 的斜率
为 MPK , k* 的斜率为 ,所以仍然得到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条件: MPK 。
①初始资本水平小于 k* 时,投资 sf k 大于折旧 k ,所以人均资本会增加。也就是说,
只要投资大于折旧,人均资本水平就会向右移动,直到达到 k* 时,投资和折旧相等,人均 资本不再发生移动,经济达到了均衡状态。
②当初始资本水平大于 k* 时,原理和①一样,只是现在折旧大于投资,因此人均资本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一部分导论第1章思考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23.1 复习笔记1.经济的收入与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因为,在每一次交易中,卖者的收入必定等于买者的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或总产量。

由于收入等于支出,可以把经济中赚到的收入(工资、租金和利润)加总起来衡量,也可以用经济中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衡量,也就是说,收入等于支出等于GDP。

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3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增长)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增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个经济的产出⽔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实现增长的⼀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按照⼀个不变的⽐例增长;(3)⽣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其主要思想是:⼈均投资⽤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均投资⼤于资本扩展化时,⼈均产出就会增长;当⼈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平,⼈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

这个维持不变的⼈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均资本⽔平k *。

在稳定状态,由于⼈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律⽔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答:资本的黄⾦律⽔平是指在稳定状态⼈均消费最⼤化时所对应的⼈均资本⽔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5章 开放的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净出口(net exports )答: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用EX 表示出口,用IM 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trade surplus and trade deficit )答: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 I NX -=。

如果一国的()S I -和NX 是正的,该国就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的()S I -和NX 是负的,该国就有贸易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

3.平衡的贸易(balanced trade )答:平衡的贸易是指进口值等于出口值,即0NX =。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 I NX -=。

如果一国(S I -)和NX 是正的,则该国有贸易盈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 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 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 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 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 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 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 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可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一般商 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显著地下降。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 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 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 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
5.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是指实际 GDP 减少,但不严重的时期,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 两个季度下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 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 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7.模型(models) 答: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 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 或经济理论结构。 其特点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中心,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一些变量,设立 某些假设前提,并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把这些变量列成一定的方程式或方程式体系,以表示 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经济过程的运行情况,模拟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 为,同时据以分析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 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 济模型,事先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 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极其简单的描述。
2.实际 GDP(real GDP) 答:实际 GDP 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
1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 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 2010 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 实际 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 GDP 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 2010 年的价格,便可得到 以 2010 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4.失业(unemployment) 答: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处于无工作的状态。各国一般采取登记 的办法统计失业人数。凡进行失业登记而未就业并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劳动者为失业人员。 失业人员包括:①新成长的劳动力达到就业年龄未能就业者;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 等单位的人员自行辞职或者被辞退(或者被解雇)以后未及时就业的;③企业倒闭、破产引 起的失业。此外,还有因开工不足等原因,工人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劳动,只 领取部分工资的半失业。 失业可分为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 6、7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 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 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 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 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 1936 年出版 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 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 世纪 60 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 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 世纪 90 年代新 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 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 率在零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增长乏力, 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 市场普遍低迷。
3 / 5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指实际 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 和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 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 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 度,进入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