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指导:现代公文用语“常见病”

合集下载

机关工作公文写作53条病例分析及修改实例

机关工作公文写作53条病例分析及修改实例

机关工作公文写作53条病例分析及修改一、“经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评定,《浙江人大》被评为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关于表彰〈浙江人大〉杂志社的通报》,2010年2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文件初稿)按:上句有了“评定”这一动词,下句“被评”就显得多余。

修改方法之一,就是删除“被评”。

二、“为了发扬成绩、鼓励先进,经秘书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浙江人大》杂志社予以通报表彰。

”(《关于表彰〈浙江人大〉杂志社的通报》,2010年2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文件初稿)按:“秘书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前面加上一个介词“经”,原来的主谓结构就变成了一个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在句子当中一般都是作状语的,因为前面“为了发扬成绩、鼓励先进”表示目的在句中也是作状语,这样一来,本句就成为没有主语的句子,因而是不完整的。

修改方法之一,删除介词“经”。

介词类似的用法造成的语法错误在公文起草当中经常会碰到,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三、“2010年2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在杭州召开省政府和省法院、省检察院负责人座谈会。

省政府张鸿鸣秘书长、省法院齐奇院长、省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省法制办孙志丹主任出席座谈会。

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会议有关成员、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列席会议。

座谈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主持,丁祖年、洪建新副秘书长分别通报了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监督等工作安排情况,姚民声秘书长就改进和加强常委会会议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说明。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负责人座谈会纪要》,2010年2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文件初稿第一段)按:上述所引座谈会纪要第一段写了三层意思,一是会议的时间、地点、名称;二是会议的出席、列席人员情况;三是会议的主要内容。

总体上还是可以的,但在介绍座谈会出席、列席人员时出现了问题。

第一,介绍座谈会出席人员时,遗漏了省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这就不够全面。

作者可能觉得省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在下文将会出现,所以前面就干脆省略掉了。

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推荐五篇][修改版]

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公文写作常见的公文格式问题一、发文字号不规范公文版头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6个要素,在这6个要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一是年份书写不规范。

把2017年写成17,不够完整准确;二是年份外面使用中括号、小括号等。

不够规范,正确的写法是使用(xx)六角括号。

二、文种使用不规范在文种选择和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一是生造文种。

按照《条例》的规定,法定运行的文种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这15种。

也就是说选择发文的文种时,不能在这15种之外。

比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xx年xx工作的实施方案,这种写法显然是不规范的,因为实施方案不是法定文种应该修改为: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 年xx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还有就是叠用文种。

《条例》中规范的15个文种,不能把两个不同作用的文种叠加在一起使用。

比如关于xxxx的请示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上级接到此文以后无法确定到底是请示的事项还是报告的事项,不能正确处理。

因为,二者的行文目的和回复形式是不同的,请示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

所以请示通常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和指示,需要上级以批复的形式给予明确的答复,一个请示必须用一个批复回复;报告的适用范围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属于请阅件,上级通常会以阅存的方式处理。

三、标题写作不规范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提炼概括,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公文核心的内容,让收文者通过阅读标题,清楚文件的基本内容。

完整的公文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

在实际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标题要素不完整,有的机关单位发文只写事由和文种,有的只写文种,随意的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这样的写法不利于收文者掌握公文基本的内容,影响工作效率。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行政公文工作范文实用文档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行政公文工作范文实用文档
逻辑清晰:确保文档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语言规范:确保文档语言规范,避免使用口语化、网络用语等不规范 语言
检查校对:在完成文档编写后,进行多次检查校对,确保无误后再提 交
01
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公文格式规范
主送机关:明确、准确, 不得遗漏
附件:如有附件,需注明 附件名称和数量
页码:页码位置统一,便 于查阅
公司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与 行政公文工作范文实
用文档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
02
行政公文工作范文
03
实用文档编写技巧
04
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05
实用文档示例与解析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公文常见错误点评
格式错误
标题格式错误: 标题过长或过 短,不符合公
文规范
语言:准确、规范,避免使 用口语、网络用语等不规范
用语
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便于阅读和理解
附件:如有必要,附上相关 文件、数据等作为参考
函件公文
函件公文是一种正式的公文形式, 用于处理公务事务
函件公文的正文部分应简洁明了, 表达清楚,避免使用口语化语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函件公文的格式包括标题、主送 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
正文格式错误: 段落间距不统 一,字体大小
不一致
页眉页脚格式 错误:页眉页 脚内容不完整, 不符合公文规

பைடு நூலகம்
附件格式错误: 附件格式不符 合公文规范, 如附件名称、
附件内容等
语言不规范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市委办讲课材料)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市委办讲课材料)

文稿服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非常感谢办公室给我这个时机,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文稿服务的一些心得体会。

同时,也借这个时机,向市委秘书长班子、主任班子和各兄弟科室,对综合调研室长期以来的坚强领导、倾情关心和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文稿服务既是我们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在机关工作的必备技能。

文稿服务,既包括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14种公文,也包括领导讲话、致辞、经验总结材料、感谢信等各类应用文体。

高质量搞好文稿服务,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思辩能力、写作技巧外,还必须准确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比方切实吃透上级精神,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精心搜集写作素材,认真细致构思谋篇,精益求精反复修改等。

当然,这些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可能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培训,大家都知晓了,所以我也不在能力素养、基本要求等方面多讲了。

今天,主要是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特别是我们自己在文稿服务中犯过的一些错误和个别部门报送材料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操作层面,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我们的一些感悟。

在说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观点,“文无定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绝对正确的结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有一点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就是写材料,一定要有方向感。

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写稿?什么场合用?什么背景用?受众是谁?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同的场合、背景、对象,文章的写法是不同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

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就有可能下笔千里、离题万里。

我认为,文稿服务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力戒空洞无物,在“实”字上下功夫文稿,它的意义不是起草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是要让受文者知晓、领会、理解、贯彻、执行。

因此,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饱满、实在,不能空洞无物。

【写作指导】公文标题中一些常见的毛病

【写作指导】公文标题中一些常见的毛病

公文标题中一些常见的毛病标题是行政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

据此,须精心制作。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

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一、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例1、***部、***部、***部、***部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

例2、***高校关于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

例3、***高校关于加快发展本院彩色印刷品生产若干措施的通知。

例4、***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和深化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

例5、***高校关于认真做好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病例分析:例1的介词“关于”应用未用。

以标题中四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面向全国各单位的,但也可理解为只是面向本系统,易产生歧义,其原因是在发文机关与理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应补上。

例2的动宾搭配不当。

此标题中心词为“试行办法”,其限定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进一步搞活校产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搞活”的宾语应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是“政策”。

例3的动宾搭配失当,文种使用不当。

此标题“加快发展”的宾语应是“彩色印刷品”而不能是“若干措施”,阅文件内容有“决定采取以下措施”等语,应使用“决定”、“规定”。

若使用“措施”等是非规定文种,应另拟发文通知,并随通知附发。

例4的标题有多项错误:1、动宾搭配不当,标题限定部分“加快和发展”的宾语应是“普通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而不能是“若干问题”。

“若干问题”需另外用一个动词与之搭配,2、在没有适配动词与之搭配的情况下,“若干问题”被迫充当限定部分的中心词,而“若干问题”不能限定“试行意见”;3、“意见”本属于导向性和参考性文书,不具强制性,在“意见”之前再加上“试行”实属多余。

存在问题 公文用语

存在问题 公文用语

存在问题公文用语
公文用语是指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一些固定用语和表达方式。

在撰写公文时,使用规范的公文用语可以提高文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公文用语通常包括开
头的称谓语、正文的表述和结尾的结束语等部分。

在写公文时,开头常用的称谓语包括“尊敬的”、“敬爱的”、“各位”等,用于对收信人的称呼和致意。

正文部分的表述通常需
要使用一些规范的用语,比如“根据”、“特此通知”、“为了保证”等,这些用语能够使句子更加严谨和正式。

而在公文的结尾部分,常用的结束语包括“敬礼”、“谨上”、“此致”等,用于表
达写信人的谦恭之意。

公文用语的使用旨在规范公文的写作风格,使其具有统一的格
式和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提高公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读者能够
更清晰地理解公文的内容和意图。

另外,规范的公文用语也有助于
提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展现出一种严谨、规范、负责
的工作态度。

总的来说,公文用语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规
范了公文的格式和表达方式,提高了公文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规范管理。

因此,在写公文时,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公文用语的规范,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公文中常见的问题

公文中常见的问题

公文中常见的问题第一篇:公文中常见的问题公文中常见的问题一、文种使用不当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修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确定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将向国内外公布重大事件的公告用于销售化肥、农药、种子等事宜;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二、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公文文头不规范。

(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

(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

(四)结构层次序数混乱。

(五)附件不符。

(六)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

三、行文规则混乱(一)超级行文。

(二)多头行文。

(三)请示一文多事。

(四)党政不分。

四、提法不当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从而造成一定的混乱。

五、名称表述混乱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混乱主要有:一是同一名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

二是排名次序混乱。

三是随意用简称。

六、时间表述含糊一是用时间代名词而不用具体日期。

二是年份随意省略。

三是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

七、用词不当一是词义误用。

二是生造词语。

三是词语使用不当。

四是滥用模糊词语。

八、不符合语法不少公文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以致于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错误。

一是成分残缺。

二是成分多余。

三是搭配不当。

四是语序不当。

九、数字使用不统一公文使用数字概念模糊,书写形式杂乱和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数字概念不清楚。

二是数字概念不准确。

三是数字书写形式不统一。

第二篇: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一)文种使用不规范一是生造文种。

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

公文写作常见病误-公文用语不恰当

公文写作常见病误-公文用语不恰当

公文写作常见病误:公文用语不恰当 公文用语要求准确、简洁、质朴、得体。

一、准确准确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和起码的要求。

公文语言的准 确就是用恰当的词语、 正确无误的句子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 况、本质特征。

常见的错误有:(一)逻辑错误 错例:经过全力拼搏, xx 局已基本超额完成了 xx 年度的目 标任务。

食堂买了很多蔬菜和土豆、黄瓜、辣椒。

滥用方言土语“三先生”、“款爷”、“大腕”、“小姐”、“先滥用流行语言 “追星族”、 “打工仔”、 “酷”、 “帅”、 “靓”、 “ xx ”(我想你)、“ xx ”(我爱你)、“ xx ”(我发誓)、“ xx ” (一生一世) 、“ xx ”(我爱你一生一世) 、“撮一顿”(吃一顿 饭)、“顶一下”(支持一下)用语不准确的历史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中、美、英 三国于 xx 年 x 月 xx 日在波茨坦发表公告, 敦促日本投降。

日本错例: (三)错例:天皇收到公告表示接受,但内阁首相铃木在x 月xx 日接见新闻人士时说了一个歧义语,对“公告”表示“默杀疙”。

但日本的“默杀疙”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加评论、默认”,二是“不予理睬”。

盟军认为日本政府是表示“不予理睬”,即于x 月x 日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胖子”,随后x 月x 日又在长崎投下了一个名为“瘦子”的原子弹,共杀死、杀伤日本居民约xx 万人。

有人称这是一次“灾难性的用语差错”。

(四)引用语句不规范引用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用发文字号错例:根据市政府〔xx 〕xx 号文件要求,各级农村调解组织要广泛开展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以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正例:根据《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x市府发〔XX〕XX号)要求,各级农村调解组织要广泛开展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以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数目字”标注不规范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指导:现代公文用语“常见病”
公文语言有别于其它文体的语言,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语言精炼、文风质朴、讲究程式的规范等。

由于公文语言运用有其特殊的风格和要求,因此在起草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现就公文用语的“常见病”简析如下:
一、书写不规范
公文用语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容产生歧义。

汉语中,形近字、同音字特别多,起草公文应特别注意字词的书写,消除错别字。

由于疏忽大意或对其词语内涵不清楚.容易造成公文语言中错别字的产生。

如“升国旗”写成“开国旗”;“苦干、实干、加巧干”写成“苦干、实干、加23干”;“启事”写成“启示”;“务必”写成“勿必”;“反映”写成“反应”;“消除”写成“消灭”等。

二、语义辨析不当
汉语言中,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时可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近百个意义相近的近义词语,在选择时要注意它们语义的细微差别,准确恰当地运用。

如:关于“死”的词语就有“逝世”、“亡”“英年早逝”“寿终正寝”“牺牲”、“殉职”“老了”等,运用时要注意其细微的区别。

三、词语外延限定有误
公文中往往因一字一词之误导致种种歧义,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和损失。

“公司决定,从一九九九年一月起,适当增加在岗职员的工资”。

这里的“从……起”至关重要,起到了准确界定的作用。

这里特别指出要避免语义过分地夸大或贬低,防止诸如“特大”、“最”、“最最”“首创”“第一”等“特大调”的误差。

四、简缩词语欠规范
人名、地名、年月日等不能滥用简称。

年份写法应概用全数,不得省略。

简称应规范化。

如“全国人大”不能写成“全人大会”,也不能用作“国大”。

“两个文明”、“三个代表”、“四有新人”等都不能随意增删。

并且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简称词语不能过多,多则滥,滥则有损文风。

五、词语搭配失当
公文写作中语言要互相搭配,以使语句通顺、表意清晰。

否则,就会出现语病。

如“我们要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

动宾搭配失当:不能“继承”“作风”。

六、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某些成分,也会使语句不畅,表意不清。

如“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们了解了社会”。

这就缺少主语,应将“使”去掉。

七、指代不明
公文写作中使用代词,要使句子连续、结构紧凑,还要保持代词的前后一致。

否则就会指代不明。

如“我厂经过治理整顿,面貌一新,该厂领导班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厂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

这里“我厂”、“该厂”、“这个厂”前后不统一。

八、套话、空话连篇
公文旨在实用,切忌套话、空话。

如“在……大好形势下”、“在……指引下”、“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等等。

千篇一律,反将公文写得死板生硬,没了生气。

九、滥用文学语言
公文用语要精确、庄重、简洁。

即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修饰、渲染。

如“罪犯张某,在我公安人员的追捕下,抱头鼠窜……”。

其中“抱头鼠窜”就是文学语言,在此应用欠妥。

十、逻辑混乱
公文语言也要符合逻辑,符合逻辑就是符合思维规律,否则就会出现语病。

如“不生产出东西来,拿什么去消费?所以必须多积累,少消费”。

应该说“生产消费一起抓”;“全体党员都投人抗洪队伍中,只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

“全部加人”就不应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

十一、语句重复又叠用
公文以简明为佳,忌用语上的重复、叠用的余赘。

如“全体师生们”、“反映了情况和问题”、“截止三月底为止”等,都是用语的重复、叠用。

十二、数字使用不规范
数字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材料,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无误,并力争规范。

如“80年代中期以前,多数新闻单位实行的是全额预算管理。

……从八十年代初,北京首次举行了大
规模读者调查后,受众调查逐渐被各级新闻单位所重视”。

这里的“80”与“八十”应当统一起来。

十三、语序混乱
词语在句子里,句子在段落中的安排是有一定的次序的,这是汉语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个规律。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表意不清,甚至错误现象。

如“艺术创作的题材,要反复仔细地到生活中去检验和推敲”。

显然,状语“反复仔细地”是修饰“检验和推敲”的,应当与它*近;“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是两种说法混用在一起,造成了语序混乱,应改为“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十四、标点符号误用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同样也具有表情达意、传播信息之功效。

标点符号的误用,同样影响公文的写作质量。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这句话中,书名号常常误用做引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