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风水

合集下载

十大中国著名风水建筑物,风水好在哪儿

十大中国著名风水建筑物,风水好在哪儿

十大中国著名风水建筑物,风水好在哪儿建筑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而到了今天,它依然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独特的。

我国幅员辽阔,知名建筑众多,而其中就有不少,设计建设融入了古代风水学说的思想。

那么就让我们来盘点十大中国着名风水建筑物,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漂亮风水好在哪儿。

天坛:在长期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讲究则表示自然环境的风水说无疑具有许多现实意义,北京最重要的礼制建筑——位于老北京皇城郊外南、北、东、西四处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它们分别与先天晶灵分别中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成天南、地北、明日、夕月前的方位相一致。

其中天坛是号称“天子”的古代帝王在阳极阳生的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其目的祈愿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五台山:佛教本不重视易理风水,强调“世上本无穴,穴在我心中”。

因此寺庙只选择瓜德罗普向阳、风景优美、隔离尘俗之地。

但是任何外来文化一旦深入中国本土,就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神话传说高僧大德往往具有超凡脱俗智慧的智慧和审美情趣,颇会选择环境的风水宝地。

其建寺之处,或依山临水,或深山幽谷,由此可不难理解为何天下九华山僧占多,为何中国旧式名山如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等,早在数百上千年前,便已遍布整个佛寺道观了。

新疆八卦城:八卦城八卦的雏形据说是由南宁嘉定三年(公园1220年)道教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请前往西域勘察设定的,700多年后又经精通易理的伊犁屯垦使邱宗浚修建。

现在它已成为研究易经如何应用于城市建筑的重要。

紫禁城:紫禁城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中轴两端的建筑阴阳对称,中轴即是中央子午线,是规划紫禁城全部宫殿及北京城的基准线。

紫禁城内所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均位于中轴线上。

其他宫殿若不建在中轴线上能,也是严厉布局按照对称规划进行布局,分布在中轴线两端。

广州中信广场:中信广场位于中国广州天河区新城中心,共包括1幢80层摩天大楼中远大厦、2幢38层附楼、4层作为商场的裙楼以及地下2层的停车场,科砂藓广州火车东站。

天 坛

天 坛

天坛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在北京内城正阳门外,原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改称天坛。

是明清两代帝王孟春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祀天的地方。

帝王郊祀是一种祭祀的大典。

古代祭祀对象有皇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日等。

汉武帝定郊祀之礼。

冬至在南郊祀天,夏至在北郊祭地,所以称祭祀天地为郊,表示敬事上帝。

古人认为这是国家大事,所以在各种礼仪中置于首位,称为“五礼之首”。

从汉代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天坛共有两道坛墙,分出内坛和外坛。

平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内坛里建有斋宫和祭坛。

斋宫是皇帝祭祀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正殿为砖砌结构,整个建筑没有梁、枋、大柱,因此也叫无梁殿。

正殿后是寝殿。

正殿月台上有两个石亭,北为斋戒铜人亭,南为时辰牌位亭。

宫墙有两层,外宫墙环绕回廊163间,回廊外还有宽11.5米的御沟。

按照古礼规定,皇帝祭天前三天就要来斋宫斋戒,不吃荤腥,不喝酒,不吃葱蒜,不吊丧,不听音乐。

从清雍正时起,皇宫内建斋官,举行礼仪前四五个小时才到斋宫来,事实上斋宫就成了临时休息的场所。

祭坛共有两座,祈谷坛在北,圜丘坛在南。

二坛在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中间有墙隔开。

祈谷坛的中心是祈年殿,明清时为北京最高的建筑之一。

嘉靖二十四年在明初大祀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大殿为圆形,殿顶共三层檐,攒尖式圆顶,上层蓝色,代表上天,中层黄色,代表君主,下层绿色,代表臣民。

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时将三层檐都改成蓝色琉璃瓦,改名祈年殿。

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建的。

中央四根龙井柱,象征四季。

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

外层十二根柱,象征一天十二时辰。

加起来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令。

三层相加二十八根,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

殿内四周不用墙壁,全用隔扇门。

殿顶不用大梁长檩,而用二十八根大柱与三十六根枋桷互相衔接支撑。

殿内正中地面上的平面圆形大理石,有黑色纹理,自然形成龙和风的花纹,与殿顶九龙藻井相应,俗名“龙凤呈祥石”。

天坛的科学原理

天坛的科学原理

天坛的科学原理The Temple of Heaven, also known as Tian Tan in Chinese, is a complex of religious buildings in Beijing, China. I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is one of the city's most famous landmark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unique and reflect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天坛,又称天坛公园,是一处位於北京市区的古代建筑群。

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於天地之间关系的思想。

这个神圣的地方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许多人到访这里都会感受到来自古代的悠远庄严。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people visit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to appreciate the incredible architecture of the main buildings, such as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and the Echo Wall. These structures were meticulously designed and built to symboliz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and to facilitate the emperor'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ods.人们到访天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欣赏主要建筑物的不可思议的建筑风格,例如祈年殿、圜丘坛和回音壁。

北京的七个风水秘密

北京的七个风水秘密

北京的七个风水秘密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

每逢新年,过去北京各宫殿都张挂春联。

太和殿的春联是:“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龙德正中天”是一句风水中的语言,说的是太和殿地处中央龙穴,是风水中最高境界、最佳选择。

中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务必使其在全国的地理位臵、京畿的外局大势、城市内局布臵等诸方面,都臻于尽善尽美。

风水上认为,国都的西北要有龙脉。

看来,北京的许多风水秘密并不为人所知。

一、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比西安、南京都迟北京在三大古代都城中,成为“国家首都”的时间比西安和南京都要晚。

北京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周武王时期,尧的后代被封于这个地方,时称蓟丘,后为燕国国都。

从西周到唐代,北京称为蓟。

自西周燕国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一带肥沃之地,盛产一种奇异之草,人称蓟草,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蓟草十分繁茂,人称蓟丘,因此,人们习惯于称这里为蓟。

从蓟丘到周末的燕都,从唐代的幽州城到辽代的燕京,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北京,八朝古都,数百年的兴衰繁华,在这风水吉地轮番上演。

明清时期北京城区图西汉时,北京地区称为燕国、燕都、涿郡、幽州、广阳国、广阳郡。

东汉时,又称为上谷郡。

隋时称为幽州、范阳,唐人称为渔阳。

辽代时,正式改称为燕京。

金代称北京为圣都、中都,元代称为中都、大都。

明代时,称为北平、北京,清代改称为燕京。

民国时,称为京都、北平,1949年以后,称为北京。

二、12世纪中叶:北京才“龙翻身”所谓龙脉,就是连绵起伏的青山。

龙脉的中心为祖山,是王气郁积之处。

以此起始,引入京城,到达宫殿背后的靠山即“主山”。

主山两翼,左以河流为青龙,右引道路为白虎。

主山之前、青龙白虎之间的最佳选点,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为龙穴,明堂就应座落此处。

北京第一次“龙翻身”在公元12世纪中叶,时金主将国都由东北迁到这里。

真正的龙兴应该是在元朝。

令人垂青的风水宝地,北京的四个风水建筑盘点

令人垂青的风水宝地,北京的四个风水建筑盘点

令人垂青的风水宝地,北京的四个风水建筑盘点北京,历朝皇城,我国首府。

那么在那么寸土寸金的地方又有哪些着名的风水建筑呢?本期建筑风水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在北京城令人垂青的风水宝地,盘点一下北京的四个风水建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世纪坛风水北京世纪坛风水:北京有五坛,震五个方位:南为天坛,北为地坛,东为日坛,西为月坛,中为社稷坛,就是中山公园,社稷坛中央是五色土,天坛在南边建筑是圆形的,地坛在北边建筑是方形的,天圆地方,南为天,北为地,而世纪坛建筑却正好相反,南为方,北为圆,这是何意?因世纪坛东边是军博,属武职机构,西边是中央电视台,属文职机构,按照五行中文东武西,位置相反,相克,需要进行调整,将世纪坛建在中间,南为地,北为天,可以扭转乾坤。

另外世纪坛建在西方,有镇压西方之意。

中央青铜甬道有水,代表血脉,水流动就代表血脉流动,就有生命,1999年12月31日的子时,江泽民点燃了圣火。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鸟巢水立方盘古大观风水鸟巢是钢架构为金,金生水,水立方是水分子,龙遇水则飞,盘古大观为龙形建筑,但是潜龙勿用,死水要动起来才能让龙腾飞,水立方后有数码大厦,是电脑操作中心,外表是仿电脑芯片,此楼性质可催动水动起来,水涌动则龙腾飞。

鸟巢还有“凤还巢”之意,凤在哪里?午门的五凤楼盘古大观,名称含开天辟地之意,天为阳,地为阴,鸟巢为圆形为天,水立方为方形为地,天地融合,鸟巢和水立方中间就是龙脉中轴线。

这两个建筑相互对应,又分别与南边的国家大剧院和公安部相对,形成天地相对之格局。

国家大剧院风水国家大剧院于2004年8月1日建,有人认为此建筑不伦不类,无法与天安门一带修建的五十年代建筑相融合,实际此建筑为风水建筑,建在此地,将会让中国经济腾飞20年。

大剧院是金属制成,四周是湖面,有水,金水相生,水为财,中间不能进。

南低北高法则

南低北高法则

南低北高法则
南低北高寓意“步步登天”抟虚成实,虚实灵动,是天坛的建筑美学。

天坛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沿着天坛的中轴线由南向北行进,先低后高,首先是圜丘,尔后是皇穹宇,紧接着过丹陛桥,到达祈年殿,最后是皇乾殿,越往北走,地势越高,有一种“步步登天”的感觉。

“天”的尽头,就是乞求五谷丰登的殿宇。

揭秘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

揭秘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

揭秘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浑天说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关于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大多数人都只认为是“天圆地方”布局,这个认识是对的,但不够彻底。

今天,揭开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奥秘:“浑天说”。

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实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

“经之营之”327年,冥冥中,北京天坛最后形成“浑天说”的格局。

“浑天说”最权威说法是东汉张衡的《浑仪图注》:“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

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水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分之五覆地上,一百八十二分之五绕地下。

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其两端谓之南北极。

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之中也,在南入地三十六度,南极下规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

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

”我们顺着北京天坛的南北通道,寻找“浑天说”的构成:南端的圜丘坛是祭天的场所,相当于“浑天说”里面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的水和气。

圜丘坛代表宇宙的外壳,圜丘坛的中心代表宇宙外壳的基点!圜丘坛往祈年殿的丹陛桥,代表“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的立和浮。

祈年殿的四周路径构成了“天方地圆”代表天地。

天地处于圜丘坛北方,代表天地皆浮于水。

祈年殿处于“天地”的中心,代表“中国”。

中心所在领域“风雨有时,寒暑有节”(张衡《灵宪》)。

可见,北京天坛的风水格局是“浑天说”:圜丘坛代表宇宙外壳的“水、气”,丹陛桥代表“浮于水”,祈年殿外围路径画出“天、地”,祈年殿代表“地中”。

候风地动仪的总体结构也是遵循“浑天说”。

樽体=地,樽盖=天,摆=人,都柱=浮于水,都柱座=水。

天坛的神秘与庄严

天坛的神秘与庄严

天坛的神秘与庄严天坛,又称为北京天坛,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之一,天坛建筑群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座古老的祭祀场所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神秘与庄严的氛围,也能领略到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宇宙至高无上的敬畏之情。

天坛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占地约273公顷,整个建筑群主要由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和神厨房等组成,分为内外两重圈层。

天坛的整体布局呈南北走向,内圈与外圈相连接,象征着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与和谐。

这一独特的设计不仅凸显了整个建筑群的庄严与庄重,也彰显出古代中国人尊崇天地的信仰与敬畏。

天坛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祈年殿,也被称为“天坛大殿”。

这座建筑高达38米,直径约32.72米,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最大之作。

整座殿宇以青瓦覆盖,内外均为红色,宛如一颗巨大的红宝石镶嵌在北京的南部。

殿内供奉着明朝皇帝祭天用的神像和祭器,保留了当时宫廷祭祀天地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历史的厚重。

在天坛的北部,有一座巨大的半球形建筑,名为皇穹宇。

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其成为天坛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展现天坛庄严氛围的典范。

在穹顶的中心,供奉着“天心石”,象征着皇帝与天地之间的沟通。

站在穹宇下,仰视巨大的圆顶,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威严与崇高,体会到人与天地相互交融的神秘力量。

除了祈年殿和皇穹宇,天坛的登祀道和环壁也是其它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登祀道以其线条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的设计,将内圈和外圈的建筑完美地连接在一起,成为天坛整个建筑群的精华之一。

而环壁则起到围合的作用,既能保护内圈建筑的周护,又能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天坛是一座集祭祀仪式、建筑艺术和宇宙观念于一体的瑰丽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对天地至高无上的敬畏之情,以及他们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坛风水文化浅谈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楼市》作者:褚良才
184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
天坛地处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

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总面积为273公顷。

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的建筑设计特点是:圆形;而故宫的建筑特点为方形。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即地方(故宫)天圆(天坛)。

天坛四个门的命名是由《易经》的“乾”卦而来,即“元,亨,利,贞”。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雪的圣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

其造型别致精巧、装饰富丽堂皇,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

因嘉靖九年(1530年)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后又经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天坛现在的格局。

天坛东西宽1700米,南北长1600米,占地270余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还大2倍。

二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

天坛的南北轴线是一道长360米、宽29.4米的台基。

台基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到3米,代表步步升天。

人们把这条贯穿天坛南北的台基称为神道,又叫“丹陛桥”。

皇穹宇周围的围墙呈圆形,表示天象。

皇穹宇南面,便是圜丘坛,是皇帝祭天活动的场所,又叫“祭天坛”、“拜天坛”、“祭台”。

坛的外面有两道土墙,第一重为方形,第二重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认为9为数之极,是最尊贵的象征,因此圜丘坛建筑与9关系极为密切。

圜丘坛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

从中心面向外,3层台面每层都铺有9环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第1环为9块,第2环为18块,第3环为27块,到第9环为81块;中层从第10环的90块到第18环的162块;下层从第19环的171块到第27环的243块。

3层总计378个9,共3402块,象征九重天。

圜丘坛四周长160.2丈,总高度5米,分上中下三层。

四面石栏上雕刻花纹的石板数也有规定的数目,第一层每面栏板45块,四面共180块,由12个9组成。

第3层每面栏板18块,四面共72块,由8个9组成。

3层台面的栏板总数为360块,正合历法中一“周天”
的360。

传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想修一座祭天地的祭坛,但一直确定不了位置。

一天夜里,“北斗七星”落地,永乐皇帝当即决定在此筑坛。

据说这七块大的顽石是北斗星主。

清朝时常有居民想方设法从七星石上凿下小块碎石,携带回家用以驱妖避邪。

祈年殿的前身是“大祀殿”,是合祀天地神的地方。

乾隆时大修后改为祈年殿,专祀“皇天上帝”,因此大殿按敬天祈神的规格而建。

殿为圆形,象征天圆。

瓦用蓝色,象征蓝天。

殿正中有4根高大的通天柱,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中层有金柱12根,象征一年的12个月。

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年的12个时辰。

中、外层相加24根,象征一年的24个节令。

三层相加共28根,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

再加上顶部8根童子柱,为36根柱,象征36天罡。

大殿宝顶中心的雷公柱,象征着皇帝的“一统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