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专题复习导学案【考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2)“守恒”是指质量守恒,并不是指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是指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的总和相等,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来确定的,如果有超出质量比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两个肯定变”“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两个肯定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一、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及验证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B.铁丝生锈后质量增加了C.湿衣服晒干后变轻了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小了2、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 )3.下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4、在化学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C、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和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D、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二、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 + CO2 淀粉 + 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__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解释。

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当堂训练。

一、预习导学案:1、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能再分;其实质是分裂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即原子的重新组合。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呢?由探究实验一和探究实验二可得: 质量总和等于物质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没有改变,没有增减,所以也就没有变化。

二、课堂导学案:(一)、质量守恒定律:1、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探究1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又缩小,天平平衡。

探究2现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

结论:。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没有增减,原子的也就没有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和、跟”,“→”表示“生成”。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意义:(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质)(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量)点燃如:C + O2========== CO2(1)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质)(2)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量)三、当堂检测案: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2、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电解8g水可得4g氢气和4g氧气B.6g的碳与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D.6g氧气与2g碳反应生成8g二氧化碳3、将a g一氧化碳和b g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一定为(a+b)gB.大于(a+b)gC.小于(a+b)gD.不大于(a+b)g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和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 C (A+B+C)克 D、(A+C)克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导学案“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从事实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加深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理解;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培养解运用知识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认识到科学原理要经过事实或实验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

二.知识复习1.列出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式,并求出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

2.列出求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式,并求出8.8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的描述:4.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即原子本身不会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分散后重新构成了生成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改变,数目不会增减,质量也不会改变,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前相等。

5.质量守恒定律的完整理解:(1)物质:(2)元素:(3)原子:(4)分子:6.把医用脱脂棉隔绝空气加热时,能生成碳和水,推断脱脂棉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为什么?三.典型题讲解1.已知某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回答:(1)从生成物分析,该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2)今将9.6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0.8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计算该9.6 g有机物中都含有哪几种元素?各多少克?(3)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并写出化学式。

2. 密闭容器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 可能是催化剂B.表中x 为4.64C.c 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 、b 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若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a 与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四.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1. 2009河南中考19.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学习过程
检学:成功让我自豪!
检学(独立完成,组长检查后互相批阅)
一、基础巩固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关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二、能力提升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2、将24.5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为,同时生成氯化钾。

(提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学习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学习重、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案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微观解释例1. 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 总和。

【思考与交流】(1)质量守恒定律适于解释物理变化吗?为什么?(2)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能否在敞口容器内进行?为什么?【反思与小结】无论是在开放体系还是封闭体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但如果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体系中进行。

案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 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因此在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 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 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

例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请你利用这个定律判断: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所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HCl= +NaCl中“ ”内的物质是()A. H2OB. CO2C. H2CO3D. NaHCO3案例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植物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

据此推断:(1)这一过程中叶绿体起作用;(2)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例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 KNO3B. C12C. H2D. NaOH例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如称量药品、食品加工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问题导向的学习: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设计;二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是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激发。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在实验中如何准确地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让学生思考:“在本次学习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增减。

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前知回顾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课前思考
1.阅读教材
P90《活动与探究》“方案一”思考:此实验方案中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玻璃管上端不系小气球会导致什么后果?
2.阅读教材
P90《活动与探究》“方案二”思考:此实验方案与方案一有何不同?为什么?
3.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的各种物质的等于的各物质的。

4.阅读教材
P92[实验5-1]、[实验5-2]根据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若要使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5.大胆猜想: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水平,若请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6.阅读教材
P93第一段请考虑,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___可分,__不可分。

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不变。

你能利用宏观的事物对这一微观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吗?
三、预习反馈:
请试着完成课后习题:1.(1); 2; 3。

四、预习感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期末复习 第6讲 质量守恒定律一、知识目标重点1. 掌握质量守恒的内容及原因;2. 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1.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二、考情分析考查题型 :单选、填空、计算、实验考查分值 :中考分值4-8分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对定律的理解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质量守恒的原因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对定律的理解(1)“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概念中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

(3)“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所有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

3. 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4.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5. 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1)实验原理:一般通过比较反应前和反应后装置的总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若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2)常见实验铁和硫酸铜的反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少;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石灰水放在敞口容器内,其质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知识梳理
1. 内容: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 原因:
(1)宏观:反应前后的种类、质量不变。

(2)微观: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 应用:
(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确定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4)解决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形题。

(5)解决图表数据分析题。

【特别注意】
1.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守恒。

3.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 牢记在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
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三、重难点突破
1.利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确定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在反应 A+B=C+D中,10gA和20gB恰好反应生成 5gC,反应生成 D的质量
为。

变式训练1.在反应 A+2B=2C+D中,10gA和20gB恰好反应生成 5gC,反应生成 D的质量为。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推测物质的元素组成:
(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例2.(1)某纯净物X在隔绝空气后,分解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2)某纯净物Y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变式训练2. 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O2B.NH3C.H2D.SO2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
例3. 某物质1.6g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通过计算可知,这种物质由元素组成。

变式训练3.某化合物 4.6g完全燃烧,生成 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5O24CO2+2H2O。

则X的化学式是()
A.C4H8
B. C2H2
C. C4H4
D. C2H5OH
变式训练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5O24CO2+2H2O。

则X的化学式是()
A.C4H8
B. C2H2
C. C4H4
D. C2H5OH
4.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形题
例5.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请在图中反应后的方框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画完整。

变式训练5.(2018•广东)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

(1)请把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图表数据分析题
例6.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克) 4 31 21 1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克)M 40 6 16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变式训练6.(2019 •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四、考点检测
练习1.(2019•黔西南州)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练习2.(2019•营口)物质X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该物质的原理是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lO2 B.HClO C.Cl2O5 D.HClO3
练习3.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16%
B. 乙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8
练习4.(2019•潍坊)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练习5.“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

(1)请把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二、知识梳理: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元素,原子。

三、重难点突破:
例1.25g ;变式训练1.25g ;
例2(1)C 、H 、O ;(2)C 、H ;变式训练2.C ;
例3. C 、H ;变式训练3.B ;例4.C ;变式训练4.B ;
例5.在反应后的方框内补画一个
;变式训练5. (1);
(2)2CH 4+O 2 2CH 3OH ;
例6.C ;变式训练6.C.
四、考点检测: 练习1. B 练习;2.A ;练习3.C ;练习4.A
练习5. (1)
;(2)2NO 2+4CO =====催化剂
N 2+4C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