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水性质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1章油气水性质-xie

地层压力进一步降低,影响油气的采收率。
水对油气黏度的影响
02
水的存在会使油气黏度增大,增加采收难度和生产成本。
水对地层渗透性的影响
03
水的侵入会使地层渗透性变差,影响油气的流动和生产能力。
油气水混合物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油气水混合物的相态变化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油气水混合物会发生相态变化,影响采收 率和生产能力。
水的溶解性
水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包括气体、 固体和液体。溶解物质的种类和数 量取决于温度、压力和水质的纯度。
油气水混合物的化学性质
01
相态平衡
油气水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会达到相态平衡,即气相、油相和
水相之间的比例保持恒定。了解相态平衡有助于油气田的开发和生产。
02
化学反应速度
在油气水混合物中,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会发生,如氧化、还原、水解等。
水的相态特征
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态 特征,如气态、液态、固态等
。
油气水混合物的物理性质
混合物的密度
混合物的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 ,取决于油气和水各自的密度
以及它们的体积分数。
混合物的粘度
混合物的流动难易程度,取决 于油气和水各自的粘度以及它 们的体积分数。
混合物的相态特征
混合物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相 态特征,取决于油气和水各自的 相态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分数。
油气水混合物的流动特性
油气水混合物的流动特性直接影响采收率和生产能力,需要采取相 应的开发措施来改善流动特性。
油气水混合物的处理难度
油气水混合物的处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分离和 回收油气资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PPT(共56页)

高硫石油; 低硫石油; 含硫石油。
一般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盐岩系含油层,
而产自砂岩的石油则含硫较少。
海相石油一般含硫量较高,陆相石油一般含硫量较低。我国原
油多属低硫石油(如大庆、任丘0.33-0.43%、大港、克拉玛依0.05%) 和含硫石油(如胜利)。前苏联伊申巴石油含硫量高达2.25~7%,其 他如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中东的石油含硫量也较高硫在石油中可以
6
2、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 (1)含硫化合物 (2)含氮化合物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S、N、O元素含量虽然很低,但由这些元素
组成的非烃化合物数量不少,尤其在重质馏分中含量更 高,可达30%。它们对石油的质量鉴定和炼制加工有着 重要影响。
7
(1)含硫化合物 含硫量 大于2% 低于0.5% 介于0.5~2%之间
有支链者,为异构烷烃或异烷烃。 C-C-C-C
C
4
(2)环烷烃 在分子中含有碳环结构的饱和烃。 按分子中所含碳环数目,可以分为单环烷烃(通式
CnH2n)、双环烷烃(通式CnH2n-2)、三环烷烃(通式CnH2n-4) 和多环烷烃。
石油中最重要的环烷烃 甾烷 萜烷-追踪母岩,油源对比指标 由于碳原子所有的价已被饱和,所以环烷烃和烷烃一样,
第2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 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1、油气水共存:石油和天然气是储藏在岩石孔 隙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有 水与油、气共存。为开发好油气藏,必须了解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2、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 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3、可燃矿产: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 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它们多由古代的 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 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 岩。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1章 油 气 水性质-xie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的含氮量一般在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 我国大多数原油含氮量均低于千分之五。 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碱性和非碱性两类。
碱性含氮化物多为吡啶、喹啉等及其同系物, 非碱性含氮化物主要是吡咯、卟啉、吲哚和咔
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 要。
9
金属卟啉化合物
在石油中钒、镍等重金属都与卟啉分子中的氮呈络合状态 存在,形成钒卟啉和镍卟啉 指相原油中卟啉类型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海相石油富含钒 卟啉,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我国原油一般以镍卟啉为主, V/Ni比值都小于1。 有机成因动物血红素 和植物叶绿素都属卟啉 化合物,前者为铁的络 合物,后者是镁的络合 物。它们同石油中这类 化合物的结构相同,所 以,在石油中发现卟啉 化合物,可作为石油有 机成因重要证据之一 石油低温生成卟啉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250℃)或氧化条 件下,卟啉可以发生开环裂解反应而被破坏。说明石油是在相对 10 低温的条件下生成。
23
6.溶解性 石油主要由各种烃类化合物组成,由于烃类难溶于水, 因此,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若以碳数相同的分子进行比较,溶解度烷烃<环烷烃<芳香 烃。 除甲烷外,各族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均随分子量增大而减 小。 外界条件对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不同影响: (1)温度由150℃降低到25℃,石油的溶解度会降低 78~95%; (2)除烷烃中的气态馏分外,压力对烃类的溶解度影响 甚微; (3)水中无机组分含量和含盐量增加时,烃类的溶解度 会降低。 石油尽管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例如氯 仿、四氯化碳、苯、石油醚、醇等等。根据石油在有机溶剂 中的溶解性,有助于鉴定岩石中的石油含量及性质。
馏分 温度℃ 轻馏分 石油气 汽油 <35 煤油 中馏分 重馏分 柴油 重瓦斯油 润滑油 渣油 >530
油气田水各种性质。

油气田水的各种性质1.油田水的概念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气田区域内与油气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的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2.地下水的产状地下水由于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中,其存在状态是不同的,有3种情况:(1)吸附水。
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呈薄膜状的水,在地下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亦称束缚水。
(2)毛细管水。
存在于岩石的毛细管孔隙和裂隙中的,当外力超过毛细管阻力时,才能在孔隙中流动。
(3)自由水。
存在于储集岩的超毛细管孔隙、裂缝或孔洞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3.油田水的矿化度总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盐分的总含量。
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下的残渣的相对质量来表示。
单位为mg/L、g/L或10-°(每升毫克数/水的相对密度)。
一般说,海相沉积油田水矿化度比陆相的高,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水矿化度比碎屑岩储集层的高;保存条件好的储集层比开启程度高的高,埋藏深的比埋藏浅的高。
4.油田水的物理性质(1)相对密度。
油田水中因溶有数量不等的盐类,矿化度一般较高,相对密度多大于1. 0,且矿化度越高密度越大。
(2)粘度。
油田水的粘度一般比纯水高,且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
温度对粘度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粘度快速隆低。
(3)颜色及透明度。
油田水因含杂质,大多不透明,常带有颜色,含H2S时是淡青色;含铁质胶状体时带淡红色、褐色或淡黄色。
(4)嗅味。
油田水中含石油时,具汽油或煤油味;含H2S时,具腐蛋味;溶解有NaCl时,带咸味;含氯离子时,带苦味。
(5)导电性。
纯水不导电,但油田水中由于含有各种离子,却能够导电。
油田水的导电性随含盐量的增高而增加,而电阻则随之减小。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5-油气水性质分析和成图方法

(7)储层含油气水性质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储层含油气水性质的方法比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类。
在各种分析方法中,每种方法针对的地质特点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提高油气评价的准确性,需要优选适合适合本地区地质情况的解释方法。
储层含油气水性质的定性分析①油层最小电阻率法油层最小电阻率(R t)min是指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当储集层的电阻率大于(R t)min时,可判断为油(气)层。
对于某一地区特定的解释层段,如果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时,可用此方法。
油层最小电阻率的确定一般采用估计法和统计法。
②标准水层对比法对于某一地区,如果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可以根据测井曲线划分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测电阻率最低的渗透层作为标准水层。
然后,将解释层的电阻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3-4倍标准水层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层。
③径向电阻率法一般情况下,储集层的泥浆侵入特征表现为:油(气)层产生减阻侵入,水层产生增阻侵入。
因此,在径向上,油(气)层的深探测视电阻率大于浅探测视电阻率,水层的深探测视电阻率小于浅探测视电阻率。
与油(气)层的最小电阻率法和标准水层法比较,径向量电阻率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岩性、物性等到变化造成的影响。
④邻井曲线对比法对于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的一个地区,选择邻井经试油已证实为油(气)层的储集层作为对比层,根据地质规律与邻井对比,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
⑤不同时间的测井曲线对比法在适当的不同时间里,对同一井段进行同一测井方法的重复测量并加以对比,其测井值的变化可近似认为前、后两次测井时泥浆侵入深、浅不同所引起的。
这种变化在油(气)层和水层是有区别的,据此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
储集层含油气性的定量分析含油饱和度是定量分析储集层含油性的主要指标,由于饱和度参数本身已经基本消除了不同岩性、物性及水性(矿化度)的影响,使用饱和度参数判断油(气)、水层比定性解释更合理。
油气水的组成和性质.

3
第一节 原油的成分和性质
(一)、元素组成
碳、氢两种元素在原油中一般占95%以上
2017/10/14
4
第一节 原油的成分和性质
(二)、化合物组成 烃类(Hydrocarbon):指全部由氢和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烷烃、 环烷烃、芳香烃
1、烷烃(Alkanes) :属饱和烃(CnH2n+2)
2017/10/14
8
第一节 原油的成分和性质
3、芳香烃(Aromatics)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类,属不饱和烃。
单环芳烃(含一个苯环) 多环芳烃(含两个以上独立苯环) 稠环芳烃 ( 含两个以上苯环 , 彼此通 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 原油中 1 ~ 3 环的苯、萘和菲系列含量 最高,占芳香馏分的 70 %左右,而 四环以上的芳烃仅占不到10%。
单环芳烃具特殊芳香味,有毒。
2017/10/14
9
第一节 原油的成分和性质
非烃类 1、含硫化合物(Sulfur compounds) :
含量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存在形式元素硫、硫醇、硫醚和噻吩类等,
有机硫化物已鉴定出250种
原油中的硫主要来自有机物的蛋白质和围岩
的含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等,故产于海相环境
碳
氢 硫
83.0%~87.0%
11.0%~14.0% 0.05%~8.00%
氮
氧
0.02%~2.00%
0.05%~2.00%
除碳、氢、硫、氮、氧外,原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它们的含量一般只是百万分之几甚至十亿分之几。微量金属元素30多种, 有 Fe、Al、V、Ni…。
沥青质沉淀造成的不利影响 降低井的产量 增高泵压 堵塞生产设施 • 用溶剂溶解去除 防治方法 • 用机械方法去除 • 加入分散剂防止沥青质集结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石油
石油醚
不溶
可溶
硅胶
吸附
不吸附
沥青质
胶质
油质
13
油气田开发基础
§1 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组分 油质 苯胶质 酒精-苯胶质 沥青质
族分 饱和烃(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 非烃 黑色固体粉末
14
油气田开发基础
§1 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四、石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变化较大,从白色、淡黄色、黄褐色、淡红色、
深褐色、黑绿色到黑色。多数为黑色。 石油颜色与组分含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O、S、N总量仅占1~4%;
如 墨 西 哥 石 油 含 硫 3.6~5.3% 。 美 国 加利福尼亚第三系石油氮含量可达 1.4~2.2%。
2、灰分:其它微量元素,如:
(V)(Ni)等构成了石油灰份,已发现其 它微量元素50多种。
2
油气田开发基础
§1 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石 油 的 元 素 组 成
(注: 重量百分比%)
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 5~16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 17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5
油气田开发基础
§1 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2、环烷烃
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单环烷 烃(CnH2n)、双环烷烃(CnH2n-2)、三环烷 烃(CnH2n-4)及多环烷烃。
3、芳香烃,通式为CnH2n-6
第二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1、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2、天然气的成分及性质 §3、油田水的成分及性质
1
油气田开发基础
§1 石油的成分及性质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100 85 80 60 40 20 0
C
第一章 油、气与水的成份和性质

四、海、陆相石油基本区别 海相: 芳香-中间型、石腊-环烷型为主,饱 和烃 25-70%,芳烃占总烃25-60%,S较高, V/Ni>1,δ13C值,一般>-27‰,低腊,一般 为0.5-3.0%; 陆相: 石腊烃为主,部分为石腊-环烷型,饱 和烃 60-90%,芳烃占总烃10-20%,S较低, V/Ni<1,δ13 C值一般<-29‰, 高腊,一般 >5,为10-30%。
在多数石油中: ①正烷烃多于异烷烃; ②低分子正烷烃多于高分子正烷烃。 正烷烃在成熟石油中相对含量的分布曲线多数 有三个共同特点: ①正烷烃分布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曲线; ②正烷烃C15内有一极大值; ③奇数和偶数碳原子烃分布很有规律,二者含 量相等。
不同类型原油分布曲线分为3种基本类型: ①主峰小于C15,主峰区较窄; ②主峰大于C25,主峰区较宽; ③主峰在C15-C25之间,主峰区较宽。 石油烷烃中,有大量异烷烃,其中最有意义的 是具特征结构的异烷烃-异戊二烯型烷烃。特 点是直链上每四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结 构上宛如由若干个异戊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 (一)元素组成 由C、H及少量氧、硫、氮等元素组成。 据统计: C, 84-87%;H, 11-14%; O+S+N, 1~4%;微量元素约万分之几。 显然:C、H占绝对优势,也叫碳氧化合物 (hydrocarbon)主要呈烃类存在。
S, 平均为0.65%; S>2%,高硫原油; S>0.5% S<2%,含硫原油; S<0.5%,低硫原油。 碳酸盐含油层和咸水湖沉积的石油,S 一 般含量较高。 N 平均为0.094%; 通常 >0.25%,高氮原油; <0.25%,贫氮原油。
微量元素(石油组分中发现)有: Fe, Ca, Mg, Si, Al, V(钒),Ni(镍), Cu (铜) ,Sb(锑),Mn, Sr(锶),Ba(铍), B(硼),Co(钴),Zn (锌) ,Mo(镅),Pb(铅), Sn(锡),Na (钠), K (钾), P (磷), Li(锂), Cl (氯), Bi(铋),Be(铍)Ge(锗),Ag(银), As(砷),Ga(镓),Au(金),Ti(钛),Cr(铬), Ca(镉)等59种元素。 我国原油一般Ni高,V低,V/Ni比值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油气水性质(4学时)§1 石油沥青类的概念及组分(0.5学时)一、概念: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石油沥青类、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它们由古生物演变而来,故统称为可燃有机矿产。
岩石圈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而沉积岩又根据成因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及生物岩;而生物岩根据可燃性又可分为可燃性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
二、组成组成可燃有机矿产的主要元素为碳和氢,还会有少量的氧、硫、氮等杂质。
其中煤所含碳要比石油多,氢却比石油少;氧在石油中也较少;C/H比值以石油和沥青最小,煤类最大。
碳的热值约为34.0MJ/kg,氢的热值约为142.2MJ/kg,即一个单位的氢所放出的热量四倍于碳;氧则使可燃矿产的热值降低。
因此石油的热值比煤类大。
三、可燃有机矿产的分类从物理状态分类,可燃有机矿产可分为三类:1.气态可燃矿产:即天然气。
2.液态可燃矿产:以石油为代表。
3.固态可燃矿产:种类较多,包括煤、油页岩、硫磺及石油衍生物:地沥青、地蜡、石沥青等。
§2 石油的性质和组成(1学时)一、石油的组成:(一)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C、H、O、S、N。
其中,C:84~87%,H:11~14%,两者占97~99%;O、S、N总量仅占1~4%,个别情况下,高硫石油,这个比例可达3~7%。
如墨西哥石油含硫3.6~5.3%。
石油中氮含量很少,一般为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个别情况下N含量也很高,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第三系石油氮含量可达1.4~2.2%。
此外,石油中还有其它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灰份,目前,采用发射光谱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从石油灰份中发现了其它微量元素54种。
这些元素近似自然界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说明石油与原始有机质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
尤其是(V)(N i)是分布普遍并且有成因意义的两种元素(钒、镍),把它们的比值(V/N i)用来确定生油岩相,进行油源对比。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主要由C、H两种元素组成,按两者之间结合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通式为C n H2n+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五到十六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十七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烷烃分子结构是碳原子与碳原子以单键相联接,排成直链式,其余碳原子键全部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直链烃类。
无支链者为正(构)烷烃,有支链者为异(构)烷烃(结构式参见教材)。
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这说明石油中正烷烃同系物是一个连续系列。
由于石油中正烷烃低分子多于高分子,因而在正烷烃系列的C15以内有一个极大值。
在石油的烷烃馏分中,最重要的是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其结构特点是在直链上每四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在结构上宛如由若干个异戊间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
它们可能是天然色素或萜烯类衍生的产物。
它们在石油中的含量可达0.5%,在石油和沉积物中往往以植烷、姥鲛烷和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含量最高。
由于同源的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的类型和含量均相似,所以它们被用来研究油源对比及运移。
2.环烷烃即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
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
按分子中所含碳环数目,可以分为单环烷烃(C n H 2n )、双环烷烃(C n H 2n-2)、三环烷烃(C n H 2n-4)及多环烷烃。
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环烷烃和脂肪烃分子中所有化合价均被饱和,所以它们都属饱和烃,性质相似,化学稳定性高,但其物性(如密度,熔点、沸点都比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高,但相对密度小于1)。
3.芳香烃指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物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
单环芳烃,指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的芳烃,包括苯及其同系物:CH 3 CH 3苯 甲苯 对二甲苯CH 3多环芳烃是指分子中含两个或多个独立苯环的芳香烃。
联苯稠环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两个或多个苯环,彼此之间通过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稠合而成的芳香烃。
萘蒽菲在石油的低沸点馏分中,芳香烃含量较少,且多为单环芳烃;随沸点升高,芳烃含量增加,并出现双环芳烃。
在重质馏分中,还可出现稠环芳烃。
(三)石油的非烃组成石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含硫化合物主要有:单质硫S 、H 2S 、硫醇(RSH )、硫醚(RSR ′)、环硫醚( , )、二硫化物(RSSR ′)、噻吩( )及其同系物。
硫是石油中的一种有害杂质,因为它易产生硫化氢、硫化铁、硫醇铁、亚硫酸或硫酸等,对机器、管道、油罐、炼塔等金属设备产生腐蚀。
所以含硫量常作为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的石油多为低硫石油。
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称含硫石油。
一般产于砂岩层中的石油含量低,多为低硫石油,产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石油多为高硫石油。
c H 三苯甲烷2.含氮化合物分为碱性和非碱性两种,一般含量为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
碱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异喹啉和卟啶及其同系物;非碱性包括咯、卟啉、吲哚和咔唑及其同系物。
其中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要,它的分子包含四个吡咯环,因此称为 族化合物。
动物血红素和植物叶绿素都属 族化合物(即卟啉化合物),它们是石油有机成因的有利证据。
3.含氧化合物一般只有千分之几,个别石油可高达2~3%。
可分为酸性和中性两类。
前者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为石油酸;后者有醛、酮类。
环烷酸很容易生成各种盐类,其中碱金属盐能很好地溶解于水中,在石油接触的地下水中常含这种环烷酸盐,可作为找油的标志。
(四)石油的馏份和组份组成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比较复杂的,为研究和使用方便常用蒸馏方法或熔解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分割成不同的组份。
1.馏份组成:利用化合物不同沸点特征进行加热蒸馏得到不同馏份,如汽油、煤油、柴油、重瓦斯油、润滑油、渣油。
2.族份组成:石油的族份组成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及沥青质。
3.组份组成:根据石油中化合物的不同组份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如硅胶)所具有的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特性,将石油划分为四个组份。
(1)油质:是石油的主要组份,可溶解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所吸附,成份主要为饱和烃和一部分芳香烃。
(2)胶质:可溶于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而不被硅胶所吸附。
可分为苯胶质(用苯解吸的产物)和酒精——苯胶质。
前者多为芳香烃和一些含有杂原子(氧、硫、氮)的芳香烃化合物,后者主要为含杂原子的非烃化合物。
轻质油中胶质含量少于5%,重质油中胶质含量可达20%以上。
(3)沥青质:不溶于石油醚和酒清,而溶于苯、三氯甲烷的沥青部分。
其分子量较大,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宏观结构呈胶状颗粒,其分子结构以稠环芳香烃和烷基侧链组成的复杂结构。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二、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颜色变化较大,从无色、淡黄色、黄褐色、淡红色、深褐色、黑绿色到黑色。
颜色的不同跟成份有关。
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油质含量高,颜色浅。
石油一般以黑色为多。
石油颜色的不同可有以下几个原因:1)无色或浅色石油:可能在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剩下浅色油质部分。
亦可能是由于高温裂解,使高分子烃碳链断裂,变成低分子烃,而形成浅色轻质组分(如塔里木)。
四川黄瓜山、华北大港,多数为黑色。
2)如果石油受到氧化或菌解而形成黑色的沥青质、炭质[如胜利、克拉玛依(热采)]。
2.密度和相对密度:密度指单位体积重量;相对密度指标准条件下原油密度与4℃下纯水密度之比值,无因次量刚。
原油的密度在20℃下,一般介于0.75~1.0之间。
通常把相对密度>9.0的石油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的为轻质石油。
大庆、大港、克拉玛依均为轻质油。
而胜利(0.90~0.93)、伊朗(1.016)、美国加利福尼亚石油(1.01)、墨西哥(1.06)为重质油。
美国常用API 度,西欧常用波美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它们与相对密度之间的口口 口口 口口 口口关系参见教科书。
石油的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淡色石油密度小,反之则大。
这取于其化学组成;胶质、沥青质含量↑,密度↑;高分子量含量大,密度↑。
地下原油还跟所处的温度和压力及溶解气量有关。
3.粘度指流体质点相对移动时所受到的内部阻力。
它是对流体流动性能的度量,单位为帕斯卡秒(Pa·S)。
在研究石油时,通常测定的不是绝对粘度而是相对粘度,即液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之比。
石油的粘度变化很大,如大庆石油粘度在50℃为9.3~21.8×10-3(Pa·S)、孤鸟油田馆陶组原油则为103~6451×10-3Pa·S。
粘度的变化受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及溶解气量影响。
分子量小的烷烃、环烷烃含量多,粘度低;反之,高分子化合物含量多,则石油粘度高。
T↑、粘度↓;T↓、粘度高。
P↑、粘度↑;P↓、粘度↓。
溶解气量高,则粘度低;反之则高。
石油的粘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油田的开采和集输方面很重要。
如克拉玛依采用注蒸气法开采,还有一些油田注氮气开采。
4.凝固点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石油凝固点的高低取决于含蜡量及烷烃碳数高低。
含蜡量高,则凝固点高,反之则低。
凝固点高的石油容易使井底结蜡,给开采工作造成困难。
在开采和集输过程中要研究其凝固点,而采取升温办法解决结蜡现象。
5.导电性原油是一种非异体,其电阻率高达109~1016Ω·m。
可利用此性质,用电阻率曲线来判断油水层。
6.溶解性石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成份和外界条件。
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甲烷除外)随分子量增大而减小。
碳数相同的烃类比较: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7.荧光性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轻汽油及石蜡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发出特殊蓝光的现象,称为荧光。
石油的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
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
轻质油的荧光为浅蓝色,含胶质多的石油呈绿色和黄色,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
石油的荧光性现象非常灵敏,只要溶剂中含有十万分之一的石油或沥青物质就可发光。
在油气田勘探中,荧光分析可鉴定岩样中是否含油,并大致确定组分。
用荧光录井方法判断含油层(例子)。
8.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旋光角。
这种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如偏光面向右转,是右旋物质;向左转,则为左旋物质。
引起旋光性的原因是分子中具有不对称分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