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与复习 教案+教学反思+课时练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与复习 教案+教学反思+课时练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整理与复习 教案+教学反思+课时练

我学到了什么。

(教材第52页)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我认识了曲线图形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我认识了百分数,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我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分数问题。

•我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

现在咱们就分单元进行归纳总结吧!【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累积,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圆。

师:“圆”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跟小组成员说一说,可以列成表格加以整理,也可以画成图加以整理,只要能系统地把所学知识展示出来就好。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路。

•我们先是认识了圆,了解圆的特征,包括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d=2r;还学会了画圆,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认识了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测量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πd或C=2πr。

•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之后,我们探究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先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S=πr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和方程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升入初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概念、运算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难点: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知识点的PPT课件。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巩固已学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教案与反思精品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教案与反思精品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学习过半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整理与复习(3)一、知识概述这一课时主要是对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数字的认识、数位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算式里的加减法等内容。

二、课时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1.熟悉数字的认识和数位的认识;2.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3.熟练掌握算式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1.数字的认识和数位的认识;2.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算式里的加减法运算。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 认识数字和数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0~9的数字,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同时告诉学生数字由什么组成。

随后教师再写出一个两位数,并问学生这个数由几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分别在哪个位置上。

2. 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具体方法是先比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如果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不同为止。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比较39和48的大小关系,9比8小,因此39比48小。

随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些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加减法运算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写出来。

4. 总结复习教师让学生自己回忆、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进行复习。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数字和数位的概念、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2.练习法:通过给学生一些算式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3.互动法:通过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是对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完成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更灵活地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3)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有系统的认识,能熟练掌握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2.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意义、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识别、性质及计算。

4.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的单位换算。

5.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统计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计算。

2. 难点:四则运算的简便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数学知识体系图,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

2. 新授:分模块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知识点。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3)2. 内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 结构:采用总分结构,先列出大模块,再细分到具体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练习题。

2. 选做题: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复习,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6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教案与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学习过半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旧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摘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旧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民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7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7整理与复习 第二课时教案与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樱落学校曾泽平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生活才会更精彩。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 练习二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 练习二 教案

练习二。

(教材第30~31页)1.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2.在具体情境中,结合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难点:运用画图法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我知道了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我学会了借助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来分析题意。

•我会找单位“1”,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的能力。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由来已久了,在《算法统宗》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

其中有一首“以碗知僧”,就属于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大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9题“以碗知僧”原题)学生认真阅读,同桌交流题意。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生:大意就是,山上有一座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

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利用方程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吧!可以跟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再自己做。

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跟大家说说?生:“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说明所用饭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3;“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说明所用汤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到了什么。

(教材第52页)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我认识了曲线图形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我认识了百分数,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我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分数问题。

•我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

现在咱们就分单元进行归纳总结吧!【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累积,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圆。

师:“圆”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跟小组成员说一说,可以列成表格加以整理,也可以画成图加以整理,只要能系统地把所学知识展示出来就好。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路。

•我们先是认识了圆,了解圆的特征,包括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是d=2r;还学会了画圆,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认识了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测量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πd或C=2πr。

•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之后,我们探究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先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所以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S=πr2。

•学过关于圆的知识之后就是为了应用,可以利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还可以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总结得很好,条理清楚,覆盖面全,继续努力。

2.分数混合运算。

师: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归纳“分数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说说你归纳的某一板块的知识点呢?生1:关于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首先涉及的是运算顺序,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一样,计算的时候,要按运算顺序依次计算。

生2:在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时,画图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帮助我们找等量关系,然后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解答。

3.百分数。

师: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想说点什么呢?生1:在比较时,除了以前学习过的比较谁多谁少,还可以比较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生2: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都要先思考问题中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生3:百分数问题的解答和分数问题非常类似,很多类型的题目具有相同的分析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这半个学期来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开心吗?今后我们要逐步学会自己整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与运算,归纳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类1.分别以O1、O2(见下图)为圆心,以1厘米为半径画圆,然后以线段O1O2的中点为圆心,以2厘米为半径画圆。

画出三个圆后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考查知识点:圆的相关知识;能力要求:能综合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B类2.完成下面的表格。

(考查知识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能力要求: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3.甲、乙两队共同修建了一条公路,甲队完成了全长的55%,比乙队多修1900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考查知识点:百分数;能力要求:能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B类:2.3.1-55%=45%1900÷(55%-45%)=19000(米)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我的数学日记和巩固应用。

(教材第53~56页)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一)生:他们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成长足迹,也就是这段时间自己的收获。

师:你有什么收获呢?说说这半个学期来你的成长足迹吧!学生可能会回答:•分数混合运算容易出错,做完后检查一遍是个好方法。

•车轮做成圆形,原来和半径处处相等有关,太神奇了。

•观察物体要多个角度看一看,想一想。

•人们发明了整数、小数、分数、负数,我又知道了还有百分数,这些都是人们生活的需要。

……师:同学们收获还真不少,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成长的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舞学生的学习劲头。

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足迹,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我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点儿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学不完的,是不能停止的。

我们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二)学生可能回答:•我们用化曲为直的方法,通过转化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相信以后我们也会有办法得到球体积的计算公式,只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罢了。

•以前我们也不知道百分数,大概也有千分数、千分号吧,我们课下上网查查就知道了。

•我们知道了圆周率是无理数,但是不知道无理数的概念,以后一定会学到的,如果现在要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自己查资料。

•降水概率20%的意思就是降水的可能性是20%。

……师:说得真好,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攻破这些难题。

2.我的数学日记。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等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3.巩固应用。

师: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日后逐渐会解决的。

现在咱们来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第17题)学生读题。

师: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应该首先根据圆形喷水池的周长,计算圆形喷水池的半径,列式为43.96÷3.14÷2=7(米)。

接着结合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右图),从图中容易看出小路的面积其实就是环形的面积,环形面积应该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这样我们就要算出大圆的半径为7+3=10(米)。

所以小路的面积就是3.14×102-3.14×72=160.14(平方米),也可以写成3.14×(102-72)=160.14(平方米)。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环节作为复习课的主线。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加油哟。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期学习注入动力。

】A类1.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下面的点。

(考查知识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能力要求:能进行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B类2.小杰上午做了10道题,对了9道;下午又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求小杰这一天做题的正确率。

(考查知识点:百分数;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B类:2. 10-2=8(道)(9+8)÷(10+10)=85%教材第54~56页“巩固应用”1. (1)1.8厘米 3.6厘米(2)6厘米3厘米(3)7厘米 3.5厘米2.略3. (1)3.14×42=50.24(平方厘米)(2)3.14×(1.4÷2)2=1.5386(平方分米)(3)6.28÷3.14÷2=1(厘米) 3.14×12=3.14(平方厘米)4.5. ①、③、②6. 38%36%26%7.8. x=0.3x=24x=2509.14. 3.14×(3×2)÷3=6.28(厘米)15. (1)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2)用同样的材料制成横截面是圆形的排水管比制成其他图形的面积大,这样排水量就大。

16.(4+6)×4÷2-3.14×(4÷2)2÷2=13.72(平方厘米)20×20-3.14×102=86(平方厘米)17. 43.96÷3.14÷2=7(米)7+3=10(米) 3.14×(102-72)=160.14(平方米)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过半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生活才会更精彩。

整理与复习(1)一、填空:1、圆心确定圆的(),()确定圆的()。

2、如果把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周长就会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倍。

二、判断: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N个小扇形,当N的数值越来越大,每个小扇形就越来越接近三角形,其高越来越接近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