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7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一、恒星的组成有哪些?答:75%氢25%氦1%重元素二、地壳中有哪些主要的元素?哪个含量最高?答: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养闺女贴钙,哪家没青菜)。

含量最高的是氧,48.6%。

三、季风是怎么形成的?答: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引起四、土壤污染的治理方式有什么?答: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利用蚯蚓;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

3.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5.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6.换土和翻土。

五、哪些电池是属于一次性电池?答:梓锰干电池镁锰干电池。

六.哪些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水汽,氟利昂七、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答:电能,氢能,汽油,柴油,火药,甲醇,丙烷,苯胺,硝化棉,硝化甘油。

八、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答:干结大气水汽气溶胶质粒子九.河水的补给的来源有哪些?1、雨水。

2、冰雪融水。

3、湖泊和沼泽水。

4、地下水。

5、积雪融水。

6、混合补给。

十.春分点在黄道上向西移动52.9秒是因为地轴的什么?因为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十一.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短多少?古代称这个为什么?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3秒称为日月岁差十二.能量每经过一个能量集,保留多久能达到下一个?10%——20%十三.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1)客观真理性。

所谓科学的客观真理性,首先是就其来源而言,它是以存在的事实为研究对象,以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的;其次是就其内容而言,是对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真实反映。

(2)社会实践性。

任何科学都具有社会实践性。

自然科学史 07 群星争辉-18世纪的科学

自然科学史 07 群星争辉-18世纪的科学

的方法。库仑认为磁针架在轴上,必然带来摩擦, 进行深入研究,又发现线扭转时的扭力和针转过
的角度成比例关系,从而利用这种装置算出静电
力或磁力的大小。这导致他发明了扭秤,能以极
高的精度测出非常小的力。由于成功设计了新的
指南针结构及在研究普通机械理论方面作出的贡
献,1782年,他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电学大师 —— 库仑
达朗贝尔的科学成就
数学是达朗贝尔研究的主要课题, 他是数学分析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 为极限作了较好的定义,但没有公式化 (没有摆脱传统的几何方法的影响,不可 能把极限用严格形式阐述——波义尔); 但他是当时几乎唯一一位把微分看成是函 数极限的数学家。
达朗贝尔的科学成就
达朗贝尔是18世纪少数几个把收敛级数 和发散级数分开的数学家之一,并且他还提 出一种判别级数绝对收敛的方法——达朗贝 尔判别法(现在还使用的比值判别法)。 他同时是三角级数理论的奠基人;为偏微
丹尼尔伯努利
1733年丹尼尔离开彼得堡,开始了与
欧拉最受人称颂的科学通信。在信中,丹
尼尔向欧拉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信息,欧拉
运用杰出的分析才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给
以最迅速的帮助,他们先后通信40年,是
最亲密的朋友和竞争对手。丹尼尔还同
C.哥德巴赫等数学家进行学术通信。
丹尼尔· 伯努利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 几乎涉及当时的数学和物理学前沿问题。在 纯数学方面,涉及代数、微积分、级数理论、 微分方程、概率论等,但他最出色的工作是 将微积分、微分方程应用到物理学,研究流
丹尼尔获奖的次数可以和著名的数学家欧 拉相比,因而受到了欧洲学者们的爱戴, 1747年成为柏林科学院成员, 1748年成为巴黎科学院成员, 175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还是波伦亚(意大利)、伯尔尼(瑞士)、都灵 (意大利)、苏黎世(瑞士)和慕尼黑(德国)等科 学院或科学协会的会员,在他有生之年,还一 直保留着彼得堡科学院院士的称号。

自然科学史原文与解析

自然科学史原文与解析

自然科学史原文与解析自然科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历史记录。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科学方法的发展。

以下是一段自然科学史原文及其解析。

原文:自然科学史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人类对世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史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密不可分。

自然科学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经验总结,逐渐积累了有关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解析:这段原文提到了自然科学史的定义和意义。

自然科学史是对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研究,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一部分。

自然科学史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经验总结的方式,积累了关于天文、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原文:在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基于神秘主义的观念。

例如,古埃及人相信太阳是由众神掌控的,而且自然界的现象都是神迹。

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界的规律性,科学思维和哲学思想相互交织。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有关自然界本质和种类的理论,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这段原文讲述了古代对自然界的认识方式。

古埃及人相信自然界的现象是神迹,并将太阳等自然现象归因于神。

而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界的规律性,科学思维和哲学思想逐渐交织在一起。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自然界本质和种类的理论,对后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原文:中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中的黑暗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会对科学研究具有垄断地位,并且宗教观念限制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然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打破了这种限制,为现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伽利略的地心说颠覆了以教会为中心的世界观,让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解析:这段原文描述了中世纪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作用。

中世纪时期,教会对科学研究具有垄断地位,并且宗教观念限制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自然科学史讲稿七讲

自然科学史讲稿七讲

自然科学史讲稿七讲————————————————————————————————作者:————————————————————————————————日期: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教育学教师姓名:姚雯雯授课时间:第八周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史授课专业和班级2011级科学教育授课内容进化论的发展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早期进化论观点和达尔文物种进化论的学习,了解近代生物学的重要理论。

教学重点达尔文进化论教学难点进化论的发展历程教具和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讲解进化论观点发展情况,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时间分配(90分钟)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讲授新课第七讲进化论的发展一、早期生物进化论1、亚里士多德积微渐进论2、林奈物种不变论3、其他生物学家的理论二、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1、贝格尔舰环球考察2、人工选择的考察3、功利主义选择观4、《物种起源》三、作业:进化论对后世的影响。

四、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5分钟70分钟3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40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5分钟10分钟板书设计第七讲进化论的发展一、早起生物进化论二、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1、亚里士多德积微渐进论 1、贝格尔舰环球考察2、林奈物种不变论 2、人工选择的考察3、其他生物学家的理论 3、功利主义选择观4、《物种起源》讲授新拓展内容进化论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讲授内容第七讲进化论的发展万物初始之前,宇宙是无边无际混沌的黑暗,只有上帝之灵穿行其间。

上帝对这无边的黑暗十分不满,就轻轻一挥手,说:“要有光”,于是世间就有了光。

上帝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

亮光隐去,黑暗重临,从此,世间就有了昼与夜的交替。

这是上帝创世的第一天。

第二天,上帝仍不满意眼前空洞的景象,就一挥手说:“天上要布满星辰。

09-10(一)电子07级自然科学史(7).

09-10(一)电子07级自然科学史(7).

他的论述发表于1846年以《物理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讲稿中,这是论述能量守恒定律的最早的著作,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又叫热力学第一定律,
它的数学形式为: Q=(E2-E1)+A 化A表示功。
E2-E1表示系统内能的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
制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指出:不可能从单一 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热机必须工作于两个
第一 ;自然界存在能引起偏转的作用力,这就
是电流对磁的作用。它不是沿直线的,而引力、和静 电力的作用却是在直线上发生的。
第二;人们开始认识宇宙的第二种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安培对电磁学的贡献 1823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1836)以极大的 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 几个星期后他发现电流不仅会对磁针发生作用。两 根通电导体也会发生作用。他当它有同向电流时相吸 ,反向电流时相斥。
法国工程师卡诺在研究各种蒸汽机效率的长期实
践中认识到:热是一种物理运动形式,热和机械能(功)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878年人们发现了他的一本日记,其中记载了这样的见解:热不过是动力,或者更确切
地说,不过是改变了形式的运动,在自然界中动力在量上是不变的,准确地说,他是不生不灭的。
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18-1889)发现电流 热效应的焦耳定律。
k 1
n
安培为电动力学的创立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为纪念他以安培的名字做为电流的单位
法拉第与电动力学的诞生 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产生磁的现象之后,很多人 开始找它的“逆”效应,即磁能否产生电。英国著名 物理学家法拉第(1779-1867)成功地通过实验发现了这 种逆效应。

自然科学史(傅海辉)

自然科学史(傅海辉)

《自然科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人类智力、文化一部分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总结和概括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经验教训。

本课程为具有文理交叉性质的自然科学综合史.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历史中其他因素的关系,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科学的起源
§1史前时代的科学萌芽
§2文明早期的科学
第二章古希腊和古罗马
§1古希腊和古罗马概述
§2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
§3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
§4亚里士多德
§5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
第三章中世纪
§1中世纪概述
§2中世纪的科学
第四章十六、十七世纪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2天文学革命
§3力学革命
§4生物学与医学革命
§5化学革命
第五章十八、十九世纪
§1天文学与地学
§2化学
§3生物学
§4热学
§5电磁学
第六章二十世纪的科学革命
§1物理学危机
§2量子力学
§3相对论
§4天文学与宇宙学
§5地质学
§6生物学
结语
注:
一般认为,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因此本课程原则上不包括数学史.但是由于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需要时亦将涉及.。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 转动惯量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 转动惯量

自然科学史与方法论转动惯量一、自然科学史的概述自然科学史是指对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对各种自然现象、物质、生命等方面的认识和探索,以及科学思想、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历程。

自然科学史是一门综合性强、跨学科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二、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概述自然科学方法论是指对自然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一门哲学分支。

它包括了科学观察与实验方法、假设与验证方法、归纳与演绎推理等方面。

自然科学方法论旨在揭示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提高人们对于现象和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

三、转动惯量的概念转动惯量是指刚体在围绕某一轴线旋转时所表现出来抵抗改变其角速度大小或方向的特性。

转动惯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为千克·米²。

转动惯量的大小取决于刚体的质量分布和旋转轴线的位置。

四、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1. 点质量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对于一个点质量m在距离旋转轴线r处的情况,其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I=mr²来计算。

其中,m为点质量的质量,r为距离旋转轴线的距离。

2. 杆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对于一个长度为L、质量为m的均匀杆绕过其中心垂直于杆长轴线旋转时,其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I=(1/12) mL²来计算。

其中,L为杆长。

3. 球体和圆盘形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对于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绕通过其球心轴线旋转时,其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I=(2/5) mR²来计算。

对于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圆盘形物体绕通过其中心垂直于平面轴线旋转时,其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I=(1/2) mR²来计算。

五、实验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1. 旋转平台法旋转平台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转动惯量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个旋转平台和一些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将物体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改变旋转平台的角速度和时间来测量物体的角加速度,从而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

最早的科学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了。

那时的人类还很脆弱,过着和其它野兽一样原始的生活,生命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与自然抗争安全的活下去。

对于所有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人类逐渐发现自己的无助,便开始想象世间存在着一种超能力,并希望通过膜拜这种超能力而寻求到保护。

经过长久的进化人类意识到事物的规律,于是他们每次都会重复之前产生了期望效果的行为,并且每次都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原始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直到古希腊那些哲学家的诞生。

科学终于从被动的积累变成了主动的探求。

到后来希腊文化的光芒逐渐退去,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这一切都过去之后,人类终于等来了又一个光明的时代一文艺复兴。

这个时代的科学迅速的成熟起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已经应用了实验这一研究方法,相比古希腊的纯观察和思考更加的科学,获得真相的结果也更加容易。

但这一时期的科学主要是一种艺术科学。

这一时期的一代表科学家就是达芬奇,为了他的艺术创作,发明了很多的科学成果。

科学革命后,自然科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首先发展并成熟起来且成为一独立体系的是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那时期一批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伽利略一近代力学之父。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和皙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在力学、天文学、哲学方而皆有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其在力学上的成就: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开普勒一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继哥白尼之后笫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而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惠更斯一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而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 金 术 士 的 作 坊
第二节
近代化学的诞生
罗伯特· 波义尔(1627—1691),英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创 始人。出身贵族家庭,神童,11岁会希腊文和拉丁文。 提出:化学必须象物理学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 1661年发表《怀疑的化学家》 : 1、 化学本身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独立部分,是探索宇宙奥 秘的一个方面。 2、元素:火、水、气、土 ,硫、汞、盐 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 只有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例如黄金,虽 然可以同其它金属一起制成合金,或溶解于王水之中而隐蔽起来, 但是仍可设法恢复其原形,重新得到黄金。水银也是如此。作为 万物之源的元素, 一定会有许多种。 3、“混合”与“化合”不同。炼金术:所有元素都混合在物 质中,火可以分离。波义尔:自然界物质由元素化合而成,不可 能进行简单分离。如玻璃,仍是化合物。 4、空气中的某一部分(亚硝气)是燃烧和动物呼吸必需的。
第三节
燃素学说
贝歇尔(1635-1682)德国化学家。发表《地下物理 学》:自然界所有化合物含有三种不同的土:玻璃状土、 油状土、流质土。燃烧使油状土逸出,玻璃状土留下。 斯塔尔(1660-1734)贝歇尔学生。将油状土叫“燃 素”:易燃物有较多燃素,燃烧时,被烧物体中的燃素被 空气吸收,空气只起助燃作用,并带走燃素。 对今日的氧化—还原反应作出了自洽而相反的解释。斯塔 尔还认识到:金属生锈与木材燃烧时同一类化学过程。 问题:燃素是否有重量?
《物种起源》:广泛引证生物在人工培养下的 进化现象、在自然条件下的多样性分布、生物 化石所呈现的时间上的生物进化现象,以说明 在自然选择作用的物种进化规律。 1863年赖尔发表《古老的人类》:将进化论 用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上。 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发表《自然创造史》: 生物个体的胚胎发育史,实际上是种族进化史 的重演。1874年出版《人类的进化》,将生物 重演律运用到人类的进化。 1893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即 严复译成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777年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 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 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 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 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即近代化学)时期。 3、否定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最简单组 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 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 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1787年《化学命名法》:单质以化学特性,化合物由组成其元素。 1789年出版《化学概要》,列出第一张元素一览表, 1)简单物质,光、热、氧、氮、氢等物质元素。 2)简单的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素、氟酸素、硼酸素等, 其氧化物为酸。 3)简单的金属物质,锑、银、铋、钴、铜、锡、铁、锰、汞、钼、 镍、金、铂、铅、钨、锌及被氧化后生成可以中和酸的盐基 4)简单物质,石灰、镁土、钡土、铝土、硅土等。
33岁达尔文和他的儿子
第二节 走向自然体系
布丰(1707-1788),生于法国贵族家庭,23岁进英国 皇家学会,32岁为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于1749至1788

年间发表《自然史》,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 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 不同意林奈人为分类法,主张自然分类法。 大胆猜测地球经历七个发展阶段:1.太阳与彗星相撞形成太阳 系;2.地球表面发生造山运动形成山脉和海床;3.海洋出现;4. 海水冲蚀地表形成沉积层;5.出现陆地及陆上植物;6.动物出现; 7.人类诞生。地球可能存在7.5万年,生命在4万年前出现。 物种可以退化,某些动物器官已失去效用(猪的侧趾),类 人猿可能是人退化的,驴和斑马是马退化的,物种可能有共同的 祖先。
第三节 早期的生物进化论
拉马克(1744-1829),生于法国破落贵族家庭。 34岁出版《法兰西植物志》,35岁当选巴黎科学院院 士,1801年出版《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首创脊 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概念。 1809年出版《动物学哲学》:提出物种进化学说。认 为生物的进化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 发展序列,不是严格的直线发展,而是不断分叉,形成 树状谱系。两种力量推动进化:1.生物体内固有的进化 倾向;2.外部环境对进化的影响。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生 活习性变化,生活习性变化导致器官的用进废退。如羚 羊变成长颈鹿。
第十三章 近代生物学
生物学是具有庞大分支的学科群。古代从属于博物学,亚 里士多德及其弟子们做了大量工作。中世纪基督教不关心大 自然中的生命,对博物学没有任何贡献。文艺复兴后博物学 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生物学要比物理学和化学还要复杂和丰 富,必须收集不计其数的事实加以考察,才能安排出条理。 近代生物学的形成: 1、采矿业的发展需求进行的地理探察工作; 2、医学发展需求开展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研究; 3、纺织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 4、宗教的和反宗教的大斗争时代的影响。
第四节
气体研究与氧的发现
从赫尔蒙特开始,知道自然界有很多种气体 。到18世纪才认识到气 体也是一种元素。 黑尔斯(1677-1761)出版的《植物静力学》:物资加热后在水面 收集各种气体。 布莱克(1728-1799)苏格兰化学家,发表《关于白镁氧、生石灰 和其他一些碱性物质的实验》:白镁氧(碱性碳酸镁)加热后放出气体 变成氧化镁;石灰石加热放出类似气体变成生石灰。称“固定空气”。 普利斯特列(1733-1804)英国人。用多种方法采集 “固定空气”, 并发现可部分溶于水,制成“苏打水”,成为英国海军饮料。 1772年 发表《对各种空气的观察》:由铜、铁、银等金属与稀硝酸制取的 “亚硝空气”(氧化氮)、“燃素化空气”(氮),与浓硝酸制取的 “亚硝蒸汽”(二氧化氮)、“减缩的亚硝空气”(氧化亚氮)、“酸 性空气”(氢氯酸)。在空气中加热水银得到红色矿灰(氧化汞), 再放入集气装置加热得到“脱燃素空气”(氧),发现助燃,吸入舒 服。
第一节
从炼金术到化学
文艺复兴时期:点石成金、医药化学运动、矿物学 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1):医药化学运动的始祖。17岁进入巴 塞尔大学学习,34岁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的医学教授 。 把医学和炼金术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医疗化学:把天然的原料 转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一切物质都是活的并且自然地 生长,而人能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加速或改造这种天然过程。 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由硫、汞和盐三要素(精神、灵 魂、身体)组成。疾病是由于元素之间不平衡引起的,平衡的恢 复可以用矿物药物而不用有机药物。 阿格里克拉(1494-1555):近代矿物学之父。生于德国,在 意大利学医,受帕拉塞尔苏斯影响对矿物产生兴趣,利用矿区行 医,系统总结了已知的采矿和冶金方法,写出《论金属》 赫尔蒙特(1577-1644):比利时医生。提出“气体”概念 gas 粪便发哮—肥气—可燃烧;木头燃烧—野气—能灭火。
第一节
生物分类法
亚里士多德分类:“属”、“种”,500种植物。 1600年已知植物6000种,1700年已知植物18000种。 卡尔· 冯· 林奈(1707-1778):生于瑞典,20岁进入龙得大学 和乌普萨拉大学,系统学习了博物学,28岁在荷兰取得医学博 士学位。31岁到乌普萨拉大学任植物学教授,潜心研究动植物 分类学,共发表180多种科学论著,1735年发表《自然系统》, 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命名法” : 1、自然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矿物界; 2、植物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 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 用拉丁文定 植物学名,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前者为属名,后者为种名; 3、动物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蠕虫六大纲,人与 猿同归一属。
西方自然科学史 第七课
第十二章 近代化学的诞生
化学的产生要有两个先决条件: 1、积累大量形形色色物质的性质和转变的经验; 2、采矿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化学要成为一门科学,首先就要根除炼金术及其神 秘的方面。 化学的发展走的是使原属幻术和万物有灵的观念逐 渐合理化的道路,把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现象用少数几 条言词概括归出条理来,再形成应用量度和计算的物 理性测验。
第五节
拉瓦锡的化学革命
安东· 洛朗· 拉瓦锡(1743-1794):生于巴黎,20岁获法学学士,
并取得律师证书,后转向研究自然科学。22岁当选巴黎科学院 候补院士。25岁研究成功浮沉计,用来分析矿泉水。32岁任皇 家火药局局长,35岁任皇家科学院教授。近代化学之父。 1、质量守恒定律: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加热石膏时放 出了水蒸气,用天平称量其质量,称为“结晶水” 。总结出质 量守恒定律,用等号表示变化过程。如糖转变为酒精的发酵过 程: 葡萄糖=二氧化碳(CO2)+酒精 2、燃烧原理:空气含氧和氮气。 “氧”是“成酸元素”的 意思。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 ,燃烧是 物质同氧气的结合,这就是彻底推翻了燃素说的燃烧学说。从化 学的观点看,物质燃烧和动物呼吸同属于空气中氧所参与的氧化 作用。 识别出了氢气,氢和氧化合成水,氢是“成水的元素”。
第四节
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查里· 达尔文(1809-1882),生于英国,祖父和父亲都是名 医和博物学家,16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19岁到剑桥大学学神 学,22岁随英国海军“贝格尔号”去南美科学考察,历时5年, 回国后相继出版《航海日志》、《地质报告》(包括《珊瑚礁》、 《火山岛屿地质观测》、《南美地质观测》)、《贝格尔号航行 中的动物学发现》,29岁被任命为地质学会秘书。 1838年出版《珊瑚礁的结构和分布》:珊瑚礁是珊瑚虫的残 骸累积而成。 1844年写成《物种起源问题的论著提纲》,1859年出版《论 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存斗争中最适者生存》,简称 《物种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