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概要(12公开课)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史一、恒星的组成有哪些?答:75%氢25%氦1%重元素二、地壳中有哪些主要的元素?哪个含量最高?答: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养闺女贴钙,哪家没青菜)。

含量最高的是氧,48.6%。

三、季风是怎么形成的?答: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引起四、土壤污染的治理方式有什么?答: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利用蚯蚓;积极推广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

3.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5.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

6.换土和翻土。

五、哪些电池是属于一次性电池?答:梓锰干电池镁锰干电池。

六.哪些气体属于温室气体?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水汽,氟利昂七、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答:电能,氢能,汽油,柴油,火药,甲醇,丙烷,苯胺,硝化棉,硝化甘油。

八、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答:干结大气水汽气溶胶质粒子九.河水的补给的来源有哪些?1、雨水。

2、冰雪融水。

3、湖泊和沼泽水。

4、地下水。

5、积雪融水。

6、混合补给。

十.春分点在黄道上向西移动52.9秒是因为地轴的什么?因为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十一.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短多少?古代称这个为什么?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3秒称为日月岁差十二.能量每经过一个能量集,保留多久能达到下一个?10%——20%十三.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1)客观真理性。

所谓科学的客观真理性,首先是就其来源而言,它是以存在的事实为研究对象,以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的;其次是就其内容而言,是对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真实反映。

(2)社会实践性。

任何科学都具有社会实践性。

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

自然科学史资料,通识课复习
——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学生105分作文《心之力》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1900-1995),著名英国 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 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大家 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以 撰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文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长期以来, “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 技史”的代名词。

《自然科学史》参考书目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斯蒂芬•F•梅森(英):《自然科学史》,上海外国自然科
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


W.C.丹皮尔(英):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商务印书馆,1997 科林• A •罗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


一、什么是自然科学?
二、什么是自然科学史?
三、自然科学史包括哪些内容? 四、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史?
自然科学




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现象,其状态、属性 、类型及运动变化规律。 自然界:无机自然界、有机自然界(包括人的生物 属性) 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 学、生物学、现代科学技术(材料、能源、信息、 环境、空间、海洋……) 两大传统:数学传统:天文学、力学、几何光学 实验传统:化学、电学、磁学、热学
自然科学史的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自然科学(16世纪以前)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三章 阿拉伯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第二部分 近代自然科学(16-19世纪) 第四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五章 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六章 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七章 19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八章 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部分 现代自然科学(20世纪以来) 第九章 物理学革命及现代科学的产生 第十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十一章 现代技术革命

自然科学史教学大纲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自然科学史教学大纲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自然科学史》 教学大纲(2012 年)
李净
张红岩
肖磊
编写
自然科学史
目 录
前 言 ...........................................................................................................................................................6 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编写人员 ...............................................................6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6 三、本课程的学时分配 ...............................................................................................................6 绪 论 ...........................................................................................................................................................7 第一节 什么是自然科学史 ...............................................................................................................7 一、自然科学 ............................................................................................................................... 7 自然科学史的主要内容 .......................................................................................................7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意义 .......................................................................................................8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 之谜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 之谜课件(共21张PPT)

1.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
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 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 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 是 ( ) A、达尔文 B、法拉第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2.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 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主要原因是达尔文的进化( ) 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材料四:1896年,严复将达尔文的坚定 拥护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介绍 到中国。命名为《天演论 》《天演论》 敲响了祖国危亡的警钟:生物不断在 “变”、不断在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规 律,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与天争 胜”而终“胜天” 只要人治日新、变法 图强,国家就可永存,种族就可不坠,此 所谓“存亡生死,其权仍操之我手”!因 此,中国变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而且 刻不容缓!
(二)振奋人心的时代——达尔文与进化论
合作探究:1、结合时间轴探寻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
背景(19C五六十年代)
材料一:
14世纪— 16世纪 1600 1688 1765 1840 1859
《物种起源》 英国“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发表
“文究:2、结合教材知识探寻达尔文进化论的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我从哪里来 二、我为什么是这样
三、我该怎么做
一、我从哪里来
(一)思想迷茫的时代——教会的禁锢
女 娲 造 人
上帝创世说
1、神创论 2、进化论
进化论论
二、我为什么是这样
(一)、开拓视野的时代 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7-19世纪前期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自然科学史讲稿第五讲

自然科学史讲稿第五讲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教育学教师姓名:姚雯雯授课时间:第四周讲授内容请同学们讲讲牛顿三大定律。

第五讲(上)近代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建立一、牛顿和经典力学1、牛顿生平就在伽利略去世的1642年,牛顿诞生在伦敦北面的伍尔素普村。

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病逝。

牛顿出生时体重仅1.4公斤,母亲都担心难以养活,可是他却享年85岁。

母亲怀念他父亲,给他起了同爸爸一样的名字——伊萨克·牛顿。

因生活贫困,牛顿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婆抚养。

他从未得到父爱,母亲又不在身边,所以他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与交际。

唯有大自然与手工制作给童年的牛顿带来了几分乐趣,田园的小鸟、蝴蝶是他的好友。

12岁时在镇上中学读书,寄宿在母亲朋友克拉克夫人家中。

不久继父去世,他只能辍学回家,当了3年小农民。

1660年秋又回到中学,毕业时校长称赞他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在这段时间,他同克拉克夫人的女儿斯托瑞的纯洁情谊使他终生难忘。

后来斯托瑞回忆说:“牛顿是个严肃、沉静、爱思索的少年,他从不和别的男孩子一起玩那些愚蠢的游戏。

他常常为我和小伙伴们制作一些小桌子、椅子,我们很高兴将心爱的玩具放在上面”。

牛顿终生未娶,曾经相亲,但他约会时总是精神恍惚、心不在焉。

据说他总是反复讲宇宙的奥秘,对方难免生厌。

有时为了核实一个计算数据,竟把人家晾在一边,一去不回。

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替学校做些杂活以减免学费。

在这期间,牛顿读了亚里士多德、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一些哲学问题。

1665年6月,伦敦爆发淋巴腺鼠疫,10月剑桥大学的评议会投票决定停课。

牛顿回到家乡,1667年4月才重新返回剑桥。

在这非凡的18个月里,他完成了三项划时代的科学成就;提出万有引力理论,把阳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和发明微积分。

24岁的牛顿已经完成了一生的主要科学业绩。

牛顿系统地论述动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建了统一的力学理论。

他的力学研究经典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据说在热销中有人出4倍的价格来买,买不到的人居然会手抄全书以解求知的愿望。

自然科学史12讲

自然科学史12讲

自然科学史12讲一、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

约在3000年前,上埃及王美尼斯一统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在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从公元5000前的塔萨文化(一统上下埃及)到希腊征服古埃及为止,古埃及文化是历时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

2.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3.复合象形文字:3500BC,古埃及人发明了图形文字,图形文字经长时间使用后演变成为包括字母、音符、词组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

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可以表示一定的概念,有表音作用,并且出现音节字。

4.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将由埃及文字演变出的北闪米特字母制定成了历史上第一批由22个辅音字母,无元音组成的字母文字。

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产生了希腊字母,后产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文字、字母的共同来源。

5.天文学:对天体以及其他宇宙物质进行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科学。

6.纸草文书:利用纸草进行书写是埃及人的一项重要发明。

尼罗河三角州地区盛产一种酷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人们将纸草切成长度适中的小段,剖开压平,拼排整齐,连接成片,晒干后即成纸草。

用芦苇杆之类的东西做笔,蘸上菜汁和黑烟末调成的墨,在纸草上进行书写,由于长时间后干燥易碎,因而流传很少。

7.《史密斯医学纸草》:写于BC1700年,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外科学著作”,记载了48种身体各部位的外伤诊断以及疗法。

8.《埃伯斯纸草》:写于BC1500年,记述了人体70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提供了877种治疗方案,其中疾病种类已经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等现代医学科目。

9.历法:古埃及最早的历法与尼罗河水情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一年的第一天:尼罗河水开始泛滥。

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位365天,一年分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

10.木乃伊: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活,灵魂仍会附着在尸体或者雕塑上,所以,法老们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88P)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88P)

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
Methods for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知识结构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History track of natural science development
1、重要的成就
物理学领域 (1)经典力学
Classical mechanics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 自然界中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 吸引的作用力,这一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意 义:这一定律的发现,把天体和地面上物体的运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Three important events at the naissance stage of neoteric natural science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t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neoteric natural science
The third law: Force and counterforce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光的波动理论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 牛顿的微粒说Newton's light corpuscle theory • 惠更斯的波动说Huygens' light fluctuation theory (3)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的发现 (4)电磁学Electromagnetics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自然科学概论课件第四章(共63张PPT)

自然科学概论课件第四章(共63张PPT)

(3):法国的拉瓦锡和拉晋拉斯研究了生物的呼吸,开 创了动物生理研究。
(4):比利时化学家赫尔盖特作为著名“柳树实验”,首 创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5):荷兰学者英根豪茨则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6):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 胞,荷兰的列文虎克则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等微生 物。
细胞学说的创始人,基本内容是——细胞是 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构造部分,好是生命 活动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尽管在外形
和具体功能方面有着差别,但有共同的基本 构造,按照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 过程;细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自己的 生长和发育过程。
B: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巨著《物 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以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为内容的生物进化理 论。
D: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征: 遗传:使得生物的后代与亲代的性状
保持基本的连续和稳定。 变Fra bibliotek:使得生物的后代能够产生新的
性状,导致物种的进化与发展。 在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中,遗传是
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前进 的。
E:具有生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不断自 我更新的特征。例:人的红血球每秒 更新1000万个;蛋白质敏天80天更换 50%;人体内每天都有数十亿个细胞死 去,同时又有数十亿个新细胞生长出来; 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一年就有98%被更 换。
自然科学概论课件第四章
一、生物学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生物学以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等生命体为研究对象。
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 的规律。
二、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1、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分:
分类学、形态学、组织学、胚胎学 、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 古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生物物 理学等分支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化学的三大成就
1、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 第一卷出版,系统阐述了( )。 A.有机化学 B.分子学说 C.元素周期律 D.原子论
2、简述道尔顿创立 原子论的意义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要说明的 自然现象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抓住化学的核心和最 本质的问题,在化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无论从 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超过了氧化学说。 虽然存在缺陷,但化学的新时代就是随着原 子论的建立才正式开始的。
“八音律”
1864年英国人纽兰兹提出元素的八音律。
从某一个元素开始数到第八个元素,它与 最初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性质。
依此制成8个竖列7个横列的周期表。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9年,俄国的 门捷列夫发表《元素 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 》的论文。 1871年,提出元 素周期律,把已知的 63种元素排列为8个 竖列12个横列。
元素的性质为什么随着原子量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练习
1、19世纪化学的三大成就是:
原子论
人工合成尿素 化学元素周期律。
2、( )的合成表明,无机物与有机 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氰酸铵 B、醋酸 C、尿素 D、酒精
3、提出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惊人的预言
类硅(预言) 原子量 72 密度 5.5 化合价 +4 比热 0.073 二氧化物密度 4.7 四氯化物沸点 ﹤100度 四氯化物密度 1.9 四氯化物分子体积 113 锗(实际) 72.3 5.47 +4 0.076 4.703 86度 1.887 113.5

1955年新发现的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 钔,就是追认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方面 作出的重大贡献。
更使得人们意识到原子必有内部结构,为进 一步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作了必要的准备。
2、简述道尔顿创立原子论的意义
见前面
3、简述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同1
4、简述人工合成尿素的重要意义
见前面
5、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物体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粒子——原 子所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 性质。 2)同一种元素原子的形状、性质和质量完全相 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各不相同,原子量是其最 基本特征。 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化合物。化 合物的复杂原子的质量是所含各种元素的原子质 量的总和。
“生命力论”者认为,有机物属于“有生命 之物”,是在一种“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 的,而不能从生命体外的生产中或实验室里 用化学的方法合成,不可能从无机物合成有 机物。 “生命力论”在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划了一 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贝采利乌斯
(瑞典化学家 ,1779-1848)
“有机化学”是由当
在哲学思想上,原子论揭示了化学反应现象 与本质的关系,继天体演化学说诞生以后, 又一次冲击了当时僵化的自然观,对科学方 法论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及整个哲学 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尔顿一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化学新时 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所以道尔顿应是近代 化学之父。
NH4OCN(氰酸铵)
三兄弟元素说
1829年德国人杜伯莱纳提出;
如氯、溴、碘;锂、钠、钾;钙、 锶、钡等; 指出性质十分相近的三个元素的原子 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1/2(Cl+I)=Br
“螺旋图”
1850年培吞柯菲尔指出相似元素的原子 量具有算术级数的关系。 1862年法国人尚古多提出“螺旋图”, 在圆柱的螺旋形上排列元素。
同简答题1ຫໍສະໝຸດ 预言的证实(1)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保德朗发现一种新 元素(镓),其性质完全与门捷列夫预言 中的一种空格元素相同; (2)1879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森发现的一种元素 (钪)与门捷列夫的另一种空格元素的性 质相同; (3)1885年德国化学家温克勒尔发现的一种新 元素(锗)再次填补了门捷列夫预言的第 三个空格。
但这一成就未能立即给“生命力”论以 致命的打击。由于维勒当时所用的氰酸铵 是依赖于有机物制成的,“生命力”论维 护者争辩说:“生命力”即在维勒所用的 氰酸铵中。 “能在实验室人工合成一个小孩吗?”
1845年德国有机化学家科尔伯从无可争辩 的无机物制成了公认为有机物的醋酸:
C + Cl2
S
CCl4
6、简述原子-分子学说的组成及其要义
学说分别由道尔顿和阿佛加德罗提出。
道尔顿认为:原子是构成单质元素的基本微 粒,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相结合形 成化合物。 阿佛加德罗则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参加化 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单质或化合物 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
论述题
1、试论元素周期律发现的重要意义

A、科尔伯
B、贝采利乌斯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小结
尿素的人工合成
元素周期律的提出
思考:
1、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存在什么科 学缺陷?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谢谢!
名词解释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现原子序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空格元素
门捷列夫发表了他的元素周期表后,也没 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表中留有一些空 格,门捷列夫宣称这些空格代表没有发现 的元素。
三个空格
门捷列夫挑选了其中三个空格,根据它 们在表中上下方元素的特性来推断和描述 了这些当时未知的元素应有的特性。
这一预言也受到相当大的怀疑。
原子论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在科学理论上,道尔顿的原子论是继氧化学 说之后理论化学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揭示出了一切化学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子运 动,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对化学真正成 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化学及其 相关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
2、元素周期表
按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元素 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表。
简答题
1、简述元素周期律发现的重要意义
这是人类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又一个层次的伟 大综合,把原来彼此孤立的各种元素的知识 综合起来,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系,为 研究化学元素和化学变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 依据,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阅读教材P142;
思考:人工合成尿素有何重要意义?
简述人工合成尿素的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的真正起步是从人工合成尿素开始的。
尿素的人工合成,表明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并没 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颠覆了“生命力论”,开始 了有机物的广泛研究,奠定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 础,推动了统一化学的建构。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十分重视原子量的研 究,但是他没有想到原子量竟然成为打开化 学元素内在联系的钥匙,导致门捷列夫化学 元素周期律的提出。
水,阳光
Cl3CCOOH
Na-Hg
CH3COOH
1854年柏赛罗合成了油脂。 1854年-1856年,又合成了甲烷、甘油、乙醇等许多典 型有机化合物。“生命力”学说才宣告破产。 从此确信了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是完全可能的。
1874年肖莱马(Schorlemmer. C. 1834-1892): 将有机化合物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O NH2–C–NH2(尿素)
尿素(脲)
白色晶体或粉末。
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
体内含氮代谢物, 通常用作氮肥。
“生命力论”
长期以来,人们所能得到的有机物只能从有 生命的动植物体中提取,即只能从有机物出 发制得有机物。许多无机物在古代就已能从 单质及其化合物经化学操作制得。于是,产 生了并流行起一种“生命力论”的思想。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门捷列夫抓住原子量这个化学元素的基本 特征,将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阐明了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观点,在元素周期律的确立 上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 (现原子序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把原先彼此孤立 的各种化学元素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有 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系,完成了人类关于自 然界知识的一次伟大综合。
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瑞
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于
1808年首先引用,以区别
于矿物的化学——无机化 学。将两者绝对分开是基 于“生命力论”。
来自 动植物
来自 矿物
有机物
×
无机物
■ 1828年,贝采利乌斯的学 生、德国化学家维勒由氰酸铵 (典型无机物)制成尿素(典 型有机物)
NH4OCN
60℃
H2N-CO-NH2 O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 生物的化学分支。
有机化学的发展
酒石 1770年—— 分离提纯有机物 尿液 鸦片 1806年—— “有机”和“生命力” 1828年 1828年—— 人工合成有机物 1845年 1854年 1848年—— 明确是C化合物
酒石酸 尿素 吗啡 尿素 醋酸 油脂
1874年—— 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