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居民和生活练习题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A. 黑色人种B. 白色人种C. 黄色人种D. 混血人种【答案】B【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B【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A. 气候湿热B. 地形平坦C. 交通闭塞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A. 甲地--海上明月B. 乙地--炊烟袅袅C. 丁地--小桥流水D. 戊地--激流飞瀑【答案】(1)A(2)C(3)D【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测试卷加答案(满分必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是()。
A.埃及文明B.印度文明C.中华文明D.巴比伦文明2.在东南亚很多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居住的房屋是()。
A.“牛粪屋”B.干栏式房屋C.竹楼D.蒙古包3.世界上许多国家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是()。
A.拥抱礼仪B.贴面礼仪C.握手礼仪4.下列名人中,不善于反思自己的是()。
A.纸上谈兵的赵括B.孔子的学生曾子C.在课桌上刻上“早”字的鲁迅5.请你在以下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四大古文明的一项()。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印度文明二.填空题(共6题,共18分)1.()是许多国家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礼节。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3.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从渔猎到()的伟大变革。
()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4.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的()。
5.世界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中下游,那里地势低平。
6.()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北极地区终年白雪覆盖,气温非常低。
()2.半坡人已经会种植水稻了,能够吃上大米了。
()3.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交往中形成的。
()4.四大文明古国一直延续至今。
()5.中华文明比其他三大古文明要更加高尚、优秀。
()6.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请把下面相关联的两项连接起来哥白尼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提出“日心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爱迪生成功研制出耐用的白炽灯泡,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1.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什么意义?3.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有何意义?4.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可以怎样为保护文化遗产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六.综合题(共1题,共10分)1.一一对应:①李时珍() A、活字印刷术②毕昇() B、文学家③孔子() C、《资治通鉴》④高尔基() D、教育家⑤司马光() E、《本草纲目》⑥印度() F、秦兵马俑⑦山西() G、瓷都⑧日本() H、平遥古城⑨陕西() I、和服⑩景德镇() J、纱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C4.A5.B二.填空题1.握手2.殷墟3.农耕;畜养;原始农业4.文明时代;门槛5.亚马孙平原6.金字塔三.判断题1.√2.×3.√4.×5.×6.√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测试卷精品【历年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东南亚很多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居住的房屋是()。
A.“牛粪屋”B.干栏式房屋C.竹楼D.蒙古包2.四大洋中最大的是()A.印度洋B.大西洋C.太平洋3.四合院是()古建筑。
A.印度B.法国C.中国北京D.俄罗斯4.拉丁美洲令人着迷的舞蹈,没有受()的影响。
A.印第安文化B.非洲文化C.欧洲文化D.印度文化5.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差异。
学会()。
A.尊重差异B.消除差异C.排斥差异D.远离差异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1.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源泉。
2.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寂寥的()、坦荡的()、幽深的峡谷海湾、汹涌的海洋瀑布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
4.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流域和()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6.建筑作为一种(),适应于各地()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反映。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2.中华文明比其他三大古文明要更加高尚、优秀。
()3.对于不同文化,我们应该包容和开放。
()4.“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情。
”在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中,人类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文化。
()5.文明古国创造的文明只有文字。
()6.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为拉丁美洲的两大特征。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连线题。
昆明唐三彩洛阳故宫博物院台湾滇池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1.列举几个你所知道的国外著名的古代遗址。
2.请选择你浏览过或是了解到的一处世界自然景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测试卷附完整答案【精品】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A.6000年和7000年B.7000年和6000年C.7000年和8000年D.8000年和7000年2.在东南亚很多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居住的房屋是()。
A.“牛粪屋”B.干栏式房屋C.竹楼D.蒙古包3.在世界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埃及文明D.中华文明4.下列对陆地地形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连绵起伏的高山②有低洼的盆地③有宽广的高原A.①②③B.②③C.①③5.下列关于古代文明的遗迹说法错误的是()A.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B.是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C.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6.与下图标识一致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D.东南亚国家联盟7.()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
A.春风B.清明C.立春D.惊蛰8.下列对金字塔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B.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C.金字塔的建筑充分证明了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D.金字塔是中国的文明象征9.下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交往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样有利于人们对不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B.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长补短C.这是国家的作秀行为,不用理会10.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A.李修平B.袁隆平C.邓小平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是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人们在长期的()中形成的礼仪,也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到()、从()到()的伟大变革。
4.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而是相互()。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了不同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是()A. 白色人种B. 黄色人种C. 黑色人种D. 混血人种【答案】 A【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了三种不同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人是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人种的分布问题,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欧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及部分美洲地区。
2.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A. 林海雪原B. 沟壑纵横C. 高楼林立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 禁止焚烧秸秆B. 珍惜每寸土地C. 杜绝乱扔乱放D. 实行达标排放【答案】(1)C(2)C【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3.“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A. 阿拉伯人B. 因纽特人C. 柬埔寨人D. 菲律宾人【答案】 A【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卷(含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卷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上海、北京、广东等省份目前已先后开展“时间银行”服务。
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自己向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储存进去,未来需要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时,用储存的时间兑换,存“时间”兑“养老钱”。
据此完成问题。
1.“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需要B.人口老龄化C.人口总数庞大D.性别结构失衡2.“时间银行”的互助式养老模式,以下国家最有可能需要借鉴的是()A.埃塞俄比亚B.巴西C.埃及D.德国3.2020年吉林省的人口出生率是4.84‰,人口死亡率是7.8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1.16‰B.-1.16‰C.2.97‰D.-2.97‰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某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
该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电力来自核电。
图示意该国核电站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题意结合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主要农业部门集中在其南部B.该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密度低C.该国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D.该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多瑙河两岸5.支撑该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A.科技水平较高B.市场需求萎缩C.第三产业发达D.煤炭资源丰富6.该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A.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B.提高进口能源比重C.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D.大力开发水能发电(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邦奇等著名学者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我们七年级历史考试前,先下手为强地提前复习,这样才会巩固所学。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变化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掘井饮水方便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A.三四千年B.四五千年C.五六千年D.七八千年二、问答题: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自设创造: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人教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A3.C4.C5. D6. A7. B8. C二、问答题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居民》同步检测题.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居民》同步检测题【字词荟萃】1、给下列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辟扁感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数以千计处事空地3、把词语补充完整。
拥而至喜洋洋遮天地整齐一【句段集锦】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奇葩”的意思是,在这个句子中,“奇葩”指的是。
从“数以千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
傣族人至今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是因为。
【课文链接】摘抄能体现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的特点的句子。
【课外延伸】1、阅读:晶莹的雨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
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
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
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
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
树上还有桑叶,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
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
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
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
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
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不会这样难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样的居民和生活
一、填空题
1.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由于(),形成了不同的()和()。
2.阿拉伯国家的位置:()和()的大多数国家,居民主要是(),通用(),这些国家被称为()。
3.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阿拉伯人的住房(),房屋顶部(),()。
人们喜欢吃()()()等。
4.阿拉伯国家的气候:()
5.阿拉伯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6.印第安人是()的土著居民,属()人,使用()语。
7.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8.在农作物种植上,印第安人栽培了()()()()()()()等农作物。
在艺术创造上,印第安人的艺术充分体现了他们()和(),表明了他们对生活
的()和()。
工艺品有()()()()()和()等。
独具一格的()至今是现代美洲人民艺术发展的基础。
9. ()是非洲热带草原上一个著名的游牧民族。
10.马塞族人的生活习俗:⑴()
⑵()⑶()⑷()
11.根据人类()的特征,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的,没有。
12.黄种人皮肤呈(),头发(),面庞(),体毛()。
黑种人肤色(),头发(),嘴唇(),体毛()。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头发天生就是(),鼻梁(),嘴唇(),体毛()。
13.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逐渐形成了多种()和()的人种。
14.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生活在一
个地方,受()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的特征。
非洲的环境特征:
黑人的特征:
15.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和(),正是这种()才使我们的世界()。
我们要尊重()和他们的()。
二、判断题。
1.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
2.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巴比伦国王为王后建造的。
()
3.古巴比伦的“两河文明”指的是印度河和恒河文明。
()
4.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自己发明出来的。
()
5.阿拉伯国家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
6.印第安人是非洲的土著居民,属黑种人。
()
7.马塞族是游牧民族,经常居无定所。
()
8.混血民族和混血类型的人种是由于民族不断迁徙和融合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