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测试题21
第10课《小石潭记》课时评估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课时评估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俶.尔(chù)佁.然(yǐ)奉壹.(yī)幽邃.(suì)B.篁.竹(huáng)清冽.(liè)翕.忽(xī)为屿.(yǔ)C.为坻.(chí)为嵁.(kān)寂寥.(liáo)披拂.(fú)D.翠蔓.(wàn)龚.古(gōng)差.互(cī)珮.环(p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快乐)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心乐.之C.其岸势犬牙..差互D.全石.以为底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似与游者相乐.B.皆若空.游无所依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其岸势犬牙..差互6.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以.其境过清A.全石以.为底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近岸,卷石底以.出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闻水声,如鸣珮环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B.其岸势犬牙差互....C.其一犬牙..坐于前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9.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6.21《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6.21 小石潭记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心乐.之(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记之而去.( )(7)悄怆幽邃..( )(8)隶.而从者( )答案:(1)特别(2)愣住的样子(3)以……为乐(4)像北斗七星那样(5)互相交错(6)离开(7)幽深极了(8)随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4)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茎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四面/竹树环合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解析】选C。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析】选D。
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课内阅读。
(2013·苏州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前两段,完成(1)~(4)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下.见小潭( )②参差..披拂(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往来翕忽..( )答案:①向下②参差不齐③表示估计数目④轻快敏捷(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答案: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答案:6. 2 (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 4 (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20年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一、填空(8分)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三、理解性填空(8分)1、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2、《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心情愉快的句子是:3、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4、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四、内容理解(9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五、对比阅读(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基础积累(13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3分)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填空。
(8分)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
3.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为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之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尔俶尔远逝惟手熟尔二、阅读理解(37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字。
(2分)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全石以为底。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3分)8.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分)(二)比较阅读(2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新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测试卷带答案可缩放A4打印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二、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 分)(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2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
(4)隶而从者(
跟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小石潭记
【课时速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洌.(liè)为嵁.(kān)
B.为坻.(chí)幽邃.(suì)差.互(cī)
C.参.差(cēn)佁.然(yǐ)寂寥.(liáo)
D.俶.尔(shū)翕.忽(xī)悄怆.(chuànɡ)
【解析】选D。
D项中的“俶”应读chù。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俶尔
..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差
..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忽然(2)愣住的样子(3)轻快敏捷(4)随风飘荡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 潭西南
..而望
【解析】选B。
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
5.按照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乃记之而去”,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到……去)
B.犬牙差互
..(互相交错)
C.蒙络
..摇缀(覆盖、缠绕)
D.悄怆
..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解析】选A。
A项中的“去”应为“离开”。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8.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句子: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意在表现孤寂凄凉的思想感情。
10.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处,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延伸提能力】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予之亟.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芟.山而更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之迥.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莫非是这钴潭吗?
13.《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者在内容上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潭的本身,后文着重写潭源;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幽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清秀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凄苦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出了当地农民困苦的生活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