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七节力学单位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一物理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解得3Fmgμ=, 故A 项错误;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mgμ=,解得 24Fa m=, 故C 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解得4ga μ'=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2.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物块A 左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M ,通过轻细绳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连接,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给A 施加水平恒力F ,系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4N 。

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 向左拉物块B ,系统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6N 。

则( )A .m :M =4:3B .m :M =3:2C .F =10ND .F =12N 2.某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若把其中一个力1F 的方向沿顺时针转过9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两个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F mB .12F mC .12F mD .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5m 、m B =m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0B .都等于2gC .0和3gD .0和2g 4.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 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B .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011g v v ⎛⎫+ ⎪⎝⎭C .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D.小球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02v5.在小车车厢的顶部用轻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车厢水平底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

当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减速运动时,木块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30°,如图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木块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含答案解析)(18)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含答案解析)(18)

一、选择题1.2020年7月20日消息,近日俄军最新型的图-160M 战略轰炸机首飞,飞行过程持续34分钟,飞行高度为1500米,能搭载多达40吨的各型炸药。

在这则新闻中涉及了质量、长度和时间及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新闻中涉及的“34分钟、1500米和40吨”中,只有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 .“千克米每二次方秒”被定义为“牛顿”,所以“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三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而天只是时间的单位D .两个或更多的符号表示的单位一定是导出单位2.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水平桌面上固定的力传感器,通过水平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长木板左端固定的细绳跨过光滑滑轮悬挂一小桶。

从0t 开始,断断续续往小桶中缓慢加水,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不考虑水平桌面与木板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内,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B .0~t 3内,小桶中的水量时刻在增加C .t 3~t 4内,木板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t 4~t 5内,木板一定做匀速运动3.如图,箱子内,一物体静止在倾斜固定的木板上。

现将箱子轻放到弹性安全气垫上并由静止释放,在箱子从A 向下压缩气垫至最低点B 的过程中,物体始终相对木板静止。

设木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N 和f ,则从A 到B 的过程中( )A .N 先增大后减小,f 先减小后增大B .N 先减小后增大,f 先增大后减小C .N 和f 都是一直减小D .N 和f 都是一直增大4.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 0=4m/s 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根据题意计算出的下列物理量正确的是()A.上滑、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均为a=8m/s2B.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5C.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4m/sD.木块在2s末返回出发点5.在机场和火车站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用的水平传送带如图所示,当行李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后,传送带和行李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通过检测仪检查,设某机场的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4m/s,某行李箱的质量为5kg,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旅客把这个行李箱小心地放在传送带上的A点,已知传送带AB两点的距离为1.2m,那么在通过安全检查的过程中,g取10m/s2,则()A.开始时行李箱的加速度为0.2 m/s2B.行李箱从A点到达B点时间为2 sC.传送带对行李箱做的功为0.4 JD.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摩擦痕迹,该痕迹的长度是0.03 m6.如图所示为水平匀速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一个物块以某一速度从左边冲上传送带,则小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是()A.B.C.D.7.一质量为m的乘客在高楼内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含答案解析)(25)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含答案解析)(25)

一、选择题1.物块A 左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M ,通过轻细绳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连接,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给A 施加水平恒力F ,系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4N 。

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 向左拉物块B ,系统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6N 。

则( )A .m :M =4:3B .m :M =3:2C .F =10ND .F =12N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6 s 内,不存在甲、乙加速度相同的时刻B .0~6 s 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 .3 s 末,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D .若甲、乙在t =0时刻相遇,则它们在0~6 s 内还会相遇两次3.如图所示,木块、、A B C 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A 的质量为2m ,B C 、质量均为m 。

现有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木块C 上,使三木块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受到4个力作用B .B 不受到摩擦力作用C .木块C 的加速度大小为4F mD .C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4F 4.国产歼-15舰载机以80m/s 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如图所示。

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 速度减小为零。

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 )A .位移B .加速度C .平均速度D .受到的阻力 5.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0v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0t =时,将质量1kg 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 )A .1~2s 内,物块的加速度为21m/sB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下C .传送带的倾角30θ=︒D .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6.在房顶的底部宽度一定情况下,为了使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高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答案解析)(29)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答案解析)(29)

一、选择题1.物块A 左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M ,通过轻细绳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连接,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给A 施加水平恒力F ,系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4N 。

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 向左拉物块B ,系统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6N 。

则( )A .m :M =4:3B .m :M =3:2C .F =10ND .F =12N 2.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经各成员国表决,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 )”的1号决议。

根据决议,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4个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被重新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利用国际单位制,可以推导出某个未知物理量的单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物理量的认识。

已知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物体在空中下落时的动力学方程:221π2mg c r v ma ρ-=。

其中ρ为物体的密度,v 为速度,c 为一个常量。

则常量c 的国际单位是( ) A .没有单位 B .2s /(kg m)⋅ C .s/m D .22N m /kg ⋅ 3.国产歼-15舰载机以80m/s 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如图所示。

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 速度减小为零。

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 )A .位移B .加速度C .平均速度D .受到的阻力 4.如图甲所示,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m A =0.5kg ,m B =0.7kg ,B 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 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相连接,连接拉力传感器和物体A 的细绳保持水平。

从t =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2t (N )作用在B 的物体上,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t 1=3s 、t 2=5s ,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据此可求( )A.3s后,B开始向右运动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B 4 5μ=C.5s后,B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56μ=5.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分别为m、6m、2m,B和C分别固定在轻质弹簧的两端,B和C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A.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B.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D.A和C的加速度大小都为3g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 1kg、m2= 2kg的滑块A和滑块B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拉力F作用在滑块A上,拉力F从O开始逐渐增大到7N 的过程中,关于A和B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始终保持相对静止B.当F > 5N时,A、B发生了相对滑动C.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相对滑动D.开始相对静止,后来发生相对滑动7.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的质量为m,套在光滑竖直杆上,B的质量为3m,轻绳右侧与竖直杆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将系统自静止开始释放,刚释放时物块A 的加速度为( )A .27g ,方向竖直向上B .12g ,方向竖直向上 C .12g ,方向竖直向下 D .32g ,方向竖直向上 8.用外力F 拉一物体使其做竖直上升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加速度a 随外力F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规定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a 0B .物体的质量为002F a C .当a =a 1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D .当a =a 1时,拉力010F F a a 9.如图所示,沿直线运动的小车内悬挂的小球A 和小车水平底板上放置的物块B 都相对车厢静止.关于物块B 受到的摩擦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块B 不受摩擦力作用B .物块B 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左C .物块B 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右D .因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故物块B 受到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10.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50s 时间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含答案解析)(6)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含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1.物块A 左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M ,通过轻细绳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连接,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给A 施加水平恒力F ,系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4N 。

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 向左拉物块B ,系统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6N 。

则( )A .m :M =4:3B .m :M =3:2C .F =10ND .F =12N 2.下列物理量既属于矢量,其单位又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A .质量B .位移C .时间D .力 3.如图所示,在饮料瓶的下方扎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出。

现让瓶子做下述几种运动,运动中瓶子没有转动,忽略空气阻力,观察喷水的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放手让瓶子自由下落,小孔仍向下喷水B .将瓶子竖直向上抛出,瓶子向上运动时小孔不再喷水,瓶子向下运动时小孔向下喷水C .将瓶子水平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时小孔不再喷水D .将瓶子斜向上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时小孔仍向下喷水4.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水平桌面上固定的力传感器,通过水平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长木板左端固定的细绳跨过光滑滑轮悬挂一小桶。

从0t 开始,断断续续往小桶中缓慢加水,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不考虑水平桌面与木板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内,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B .0~t 3内,小桶中的水量时刻在增加C .t 3~t 4内,木板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t 4~t 5内,木板一定做匀速运动5.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 0=4m/s 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则根据题意计算出的下列物理量正确的是()A.上滑、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均为a=8m/s2B.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5C.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4m/sD.木块在2s末返回出发点6.如图所示,物体在五个共点力的作用下沿1F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0t=时刻撤去力1F,而保持其余四个力不变,则物体的v 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7.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50s时间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解析:选B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即向上做加速运动或向下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即向下做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在A、C、D选项中,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只有选项B 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而且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正确。

2.某同学站在一观光电梯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探讨该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运动状况,如图所示的v­t图像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改变状况(向上为正方向)。

依据图像供应的信息,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5~10 s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他所受的重力C.10~20 s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下降,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D.20~2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解析:选D 由v­t图像可知,0~5 s内,电梯的加速度为正,说明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5~10 s内,电梯的加速度为0,该同学做匀速运动,故电梯地板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他所受的重力大小,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错误;10~20 s内,电梯加速度向下,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C错误;20~25 s内,电梯加速度向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D正确。

3.细绳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目录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目录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目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第二节时间位移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第三节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第二节研究摩擦力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换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六节超重和失重第七节力学单位本章复习与测试必修二第一章抛体运动第01节什么是抛体运动第0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03节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第04节平抛物体的运动第05节斜抛物体的运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圆周运动第01节匀速圆周运动第02节向心力第03节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01节万有引力定律第02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第03节飞向太空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01节功第02节动能势能第03节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第0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5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06节能量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第07节功率第08节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第01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第02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第03节量子化现象第04节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1第一章电场第01节认识电场第02节探究静电力第03节电场强度第04节电势和电势差第05节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第06节示波器的奥秘第07节了解电容器第08节静电与新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二章电路第01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第02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第03节研究闭合电路第04节认识多用电表第05节电功率第06节走进门电路第07节了解集成电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三章磁场第01节我们周围的磁现象第02节认识磁场第03节探究安培力第04节安培力的应用第05节研究洛伦兹力第06节洛伦兹力与现代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0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02节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03节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0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05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一)第06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二)第07节自感现象及其应用第08节涡流现象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交变电流第三章第01节认识变交电流第四章第02节交变电流的描述第五章第03节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六章第04节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七章第05节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第八章第06节变压器第九章第07节远距离输电第十章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传感器第01节认识传感器第02节探究传感器的原理第03节传感器的应用第04节用传感器制作自控装置第05节用传感器测磁感应强度本章复习与检测选修3-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0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02节测量分子的大小第03节分子的热运动第04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第05节物体的内能第06节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三章第01节晶体的宏观特征第四章第02节晶体的微观结构第五章第03节固体新材料第六章第04节液体的性质液晶第七章第05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第八章第06节气体状态量第九章第07节气体实验定律(Ⅰ)第十章第08节气体实验定律(Ⅱ)第十一章第09节饱和蒸汽空气的湿度第十二章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十四章第01节内能功热量第十五章第0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十六章第03节能量守恒定律第十七章第0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十八章第0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九章第06节研究性学能源的开发利用第二十章本章复习与测试选修3-4第一章机械振动第01节初识简谐运动第02节简谐运动的力和能量特征第03节简谐运动的公式描述第04节探究单摆的振动周期第05节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第06节受迫振动共振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二章机械波第01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第02节机械波的图象第03节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第04节波的干涉与衍射第05节多普勒效应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第四章第01节电磁振荡第02节电磁场与电磁波第03节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第04节电磁波谱第05节电磁波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检测第四章光第01节光的折射定律第02节测定介质的折射率第03节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第04节光的干涉第05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第06节光的衍射和偏振第07节激光本章复习与检测第五章相对论第01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02节时空相对性第03节质能方程与相对论速度合成第04节广义相对论第05节宇宙学简介本章复习与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七节 力学单位
A 级 抓基础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 A .N 、kg 、s B .N 、m 、s C .m 、kg 、s D .kg 、s 、cm
答案:C
2.(多选)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g 、m/s 、N 是导出单位 B .kg 、m 、s 是基本单位
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 ,也可以是g
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 =ma
解析:力学单位制中,kg 、m 、s 是仅有的三个基本单位,A 错,B 对;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只能是kg ,C 错;只有三个物理量都是国际单位,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 =ma ,D 对.
答案:BD
3.下列仪器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测量工具的是( ) A .天平 B .弹簧测力计 C .秒表
D .刻度尺 解析:天平测质量,弹簧测力计测力,秒表测时间,刻度尺测长度,其中力不属于基本物理量,故选B.
答案:B
4.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即F f =kv 2
,则比例系数k 的单位是( )
A .kg/m 2
B .kg/m 3
C .kg/m
D .kg/m 4
解析:由F f =kv 2
可得k =F f v 2,故k 的单位是kg ·m/s
2
(m/s )
2=kg/m ,
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答案:C
5.(多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位移的单位选定为基本单位
B .牛、千克米每二次方秒都属于力的单位
C .在厘米、克、秒制中,重力加速度g 的值等于98 cm/s 2
D .在力学计算中,所有涉及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
解析:力学单位制中,质量、位移、时间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而不是力的单位,故A 错.根据F =ma ,1 N =1 kg ·m/s 2
,故B 对.在厘米、克、秒制中,g 值不变,g =9.8 m/s
2
=980 cm/s 2
,故C 错.在力学计算中,没有特殊说明,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应取国际单位,D 正确.
答案:BD
6.关于力的单位“牛顿”的理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这个单位是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 N 而规定下来的
B .“牛顿”这个单位是由牛顿第二定律F =kma ,当k =1时规定下来的
C .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产生1 m/s 2
的加速度的力为1 N D .物体所受重力19.6 N 中的“N ”并不是规定的,而是测出来的 答案:C
B 级 提能力
7.芳芳同学解题时,得到某物理量A 的表达式为A =4π
2
T 2
L ,其中L 为长度,T 为时间,
则可知物理量A 的单位为( )
A .m
B .m/s
C .m/s 2
D .m 3
/s 2
解析:长度的单位是m ,时间的单位是s ,所以物理量A 的单位是m/s 2
,C 正确. 答案:C
8.质量m =200 g 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a =20 cm/s 2
,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 .F =200×20=4 000 N
B .F =0.2×0.2=0.04 N
C .F =0.2×0.2=0.04
D .F =0.2×0.2 N =0.04 N
解析:物体质量m =200 g =0.2 kg ,加速度a =20 cm/s 2
=0.2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0.2×0.2 N =0.04 N ,故选D.
答案:D
9.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l 是长度,v 是速度,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
l
g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2)v 2
r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3)m v 2
r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解析:由
l
g 分析单位是 m m/s 2=s ,
物理量应是时间;由v 2r 分析,单位是m 2/s 2
m
=m/s 2
,物理量应是加速度;由m v 2r 分析,单位是kg ·m 2/s 2
m
=kg ·m/s 2
,即单位是N ,物理量应是力.
答案:(1)秒 时间 (2)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 (3)牛顿 力
10.一质量m =2 000 g 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为100 N ,互成120°的力的作用,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又是多少?
解析:木块的质量m =2 000 g =2 kg ,当三个力互成120°时,这三个等大的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加速度a 1=0;当其中一个力反向时,F 合=200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a 2,则a 2=
F 合m =2002
m/s 2=100 m/s 2
. 答案:0 100 m/s 2
11.汽车满载时总质量为5 t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速度达到36 km/h ,所受阻力为重力的0.02倍,求汽车的牵引力大小(g 取10 m/s 2
).
解析:按国际单位制有m =5×103
kg ,t =5 s ,v =10 m/s
由v =at ,得a =v t =105
m/s 2=2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阻=ma ,则F =F 阻+ma =(0.02×5×103
×10+5×103
×2)N =1.1×104
N ,故牵引力为1.1×104
N.
答案:1.1×104
N
12.质量为10 g 的子弹,以300 m/s 的速度,水平射入一块竖直固定的木板,把木板打穿,子弹穿出时的速度为200 m/s ,板厚10 cm ,求子弹受到木板的平均作用力.
解析:子弹的质量为m =10 g =0.01 kg ,木板厚度为d =10 cm =0.1 m ,故运动学公
式可求得子弹的加速度为a =v 2t -v 2
02d
=-2.5×105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子弹所受的平均
作用力为F =ma =-2.5×103
N ,负号说明子弹受到的是阻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2.5×103
N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