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水平
国内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半衰期长。 2临床应用
2.1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溶栓药物最早应用于AMI治疗,溶栓治疗使AMI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使心肌得到早期再灌注,从而挽救濒临 死亡的心肌,防止了心肌梗死的进展、心腔的扩张,有益于改 善心室功能,而使牛存率得到提高。尿酸氧化酶、链激酶和 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早期临床应用的溶栓药 物。链激酶治疗:剂量:150万Iu于1 h内静滴,配合肝素 抗凝。近年主张,加链激酶速溶栓即150万IU,30 IIlin,ivd, 町提高再通率。我国加速溶栓多中心临床结果表明链激酶 治疗再灌注率79.7%¨J。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治 疗:8 mg iv,42 mg于90 min ivd,总量为50 m∥J1。开通率 为79.3%。尿激酶治疗:150万Iu左右30 min内ivd,配合 肝素抗凝,再通率73.5%H J。张占海”1对23例AMI并肿 瘤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持续微量泵泵入,成活率有明 显提高。 2.2急性脑梗死(ACI)治疗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有效方法之一,自体 动.静脉内瘘是最常采用的血管通路,多种原因造成内瘘堵 塞,以往多采用再次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术等 方法解决。但此方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复发率也较 高,临床上对血栓形成多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戎殳等旧1 报道局部注射,在48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共进行50例次溶 栓治疗,结果成功率86%。陈云波等Ⅲ1采用尿激酶从瘘口 注入联合口服双嘧达莫治疗,血管再通成功率达80.0%,认 为局部作用快,操作简单、危险性低,值得推广。杨海波Ⅲo 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17例 后,12例内瘘恢复通畅,平均再通时问(15.5士11.8)h,效 果良师,从事Il每床药学工作。1H:(0779)2022194 E—Inial LydiallongIlong@sim.om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抗凝、抗栓治疗— — 核心治疗
抗栓——抗血小板治疗
(1)阿司匹林 :为基本和首选药物,无禁忌证的 STEMI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负荷量),继以75 ~ 100 mg,每日1次。
(2)吲哚布芬 :用于胃肠道出血或消化道溃疡病史 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用法为200 mg( 负荷量),继以100 mg,每日2次。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的抗凝、抗栓治疗— — 核心治疗
(3).1 氯吡格雷 STEMI患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300 ~ 600 mg负荷量,以后75 mg,每日1次。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救治流程
确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10 min内完成12导联(必 要时18导联)心电图并分析,送检心肌坏死标志物。从确诊 STEMI开始,启动溶栓及抗凝等相关治疗。
确诊STEMI :①程度重,时间>20 min,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 或速效救心丸后未缓解);
②STEMI心电图ST-T动态演变;
③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溶栓前急诊实验室检查
心肌坏死标志物 血常规 电解质 动脉血气分析 凝血功能(APTT/ACT) 随机血糖 SCr BNP/NT-proBNP D- 二聚体
推荐意见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建议检测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应该检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病情危险评估系统
项目
病史
年龄≥ 75 岁 年 龄 65 ~ 74 岁 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介绍

15
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药理作用 及机制
阿替普酶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增大,是治疗急性 心梗、脑梗死以及肺动脉栓塞的最常用溶栓药。
可从血循环中迅速清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血浆清除率550-680毫升/分钟)。相 对血浆α半衰期(T1/2)4-5min。这意味着20min后,血浆中本品的含量不到 最初值的10%。周边室的残留量,其β半衰期约为40min。
22
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
23
药理作用 及机制
可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纤溶蛋白溶解酶,以降解血栓中的纤维 蛋白,发挥溶栓作用。
剂量增加时瑞替普酶的血浆活性浓度增加并呈单指数方式下降,t1/2为11-16min。 在较高剂量,血浆中瑞替普酶的抗原浓度降低呈一双指数方式,较其活性的减低需 更长的时间。总之瑞替普酶的药代动力学似乎与受试者的疾病情况无关。
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19
禁忌症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时的补充禁忌症:有脑卒中史。(过去6个月中有缺血性脑卒中 或TIA的病史,3小时内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除外)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的补充禁忌症: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发作已超过3小时尚未开始静脉滴注 治疗或无法确知症状发作时间;开始静脉滴注治疗前神经学指征不足或症状迅速改善;48小时内曾 使用肝素且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实验室正常值上限;有脑卒中史并伴有糖尿病;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 发作;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收缩压高于185mmHg或舒张压高于110mmHg,或需要强 力(静脉内用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血糖低于2.8mmol/L或高于22.2mmol/L。 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不适用于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溶栓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血栓性疾病是世界性高发病,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一直为临床界与学术界所重视。
本文对溶栓药物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浅议了溶栓药物在国内、国外的应情况,希望能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溶栓药物;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进展血栓病系常见多发病,于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高危因素,常见疾病类型有动脉血栓、脑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中,仅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就达30%,世界每年都有数千万人死于血栓性疾病。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区,每年死于本病的总人数在因病死亡总人口的占比甚至达到40%以上,远超癌症死亡比例,位居各类死因之首。
溶栓治疗对血栓病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视为血栓治疗的一线方法,因此,寻找和研究溶栓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溶栓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 溶栓药研究进展 1.1 第一代溶栓药初代溶栓药的代表性药品包括链激酶和尿激酶2种,其作用机理为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原,从而使其成为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发挥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第一代溶栓药缺乏特异性,而且溶栓速度慢,临床副作用显著,可引起全身纤维亢进,造成严重出血。
链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合成,该药虽不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却能快速地同存在于循环系统的纤溶酶(或者游离纤溶酶原)相结合,启动纤溶系统,发挥血栓溶解功能。
链激酶优点在于效果好、价格低,但因其本源为链球菌,所以本身带有抗原性,临床过敏反应较大,此外,本品对心肌、肝脏也有一定损害,所以不适合临床推广。
尿激酶本身属于肾脏合成蛋白质,是从人尿中提炼得到的丝氨酸蛋白酶,该药有高分子量、低分子量之分,前种在我国临床多有应用。
医学试验表明,尿激酶作为一种人尿制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内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纤溶酶产生裂解作用,使其成为纤溶酶。
经研究证实,纤维酶既有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包括Ⅴ和Ⅷ两种)和纤维蛋白原菌的作用,又能影响二磷酸腺苷的诱导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23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23例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经验。
方法通过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接诊急诊收治的23例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规范化治疗,动态观察,总结经验及教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结果与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明显改善了心梗预后,大大减少了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为患者进一步PTCA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静脉溶栓和PTCA术是近年来心梗治疗的一大突破性进展,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PTCA术,但是即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普遍在基层的临床医生熟练掌握,静脉溶栓简便、易操作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对挽救濒死心肌和梗塞后心室重构有很大好处。
但是其益处是呈时间依赖性的,也就是说溶栓越早受益越大。
近年来我科一直开展急诊静脉溶栓,对23例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共计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3-66岁;既往冠心病史11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无相关疾病者7例;发病时间3-6h心电图提示相邻两个导联ST抬高符合诊断AMI,其中下壁心梗15例,下壁并右室梗死3例,前壁梗死3例,前间壁梗死2例,伴急性左心衰9例,右心衰3例。
1.2方法1.2.1一般治疗病人入院后15min内完成有关评价,监测18导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排除溶栓禁忌证,30min内确诊并开始溶栓。
一般治疗如下:(1)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2)静脉硝酸甘油(无禁忌证)。
(3)充分镇静止痛,包括静脉注射吗啡。
(4)溶栓:采取《心血管防病及治疗指南》(2005年修订版)。
具体如下: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3g立即嚼碎口服,以后每天0.3g,3-5天后改服75-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300ng口服,以后改为75ng每天口服一次。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效果的对比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效果的对比
张密;王萍;王雪琪;罗美;王忠明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
【年(卷),期】2014(11)B08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
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
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总页数】2页(P255-25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效果对比
【作者】张密;王萍;王雪琪;罗美;王忠明
【作者单位】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老年病科;中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国产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水平/世界上首款智能手机控制汽车 [J],
2.经皮冠状动脉置入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J], 袁耀峰;李志荣
3.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 侯金霞
4.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研究 [J], 郑雯;荣阳;刘家宁;马殿忠;李晓倩;荣根满
5.AngioJet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J], 王珊珊;于志海;王海涛;涂灿;陆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新进展及挑战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新进展及挑战刘寅;高静【摘要】With high incidence, high mortality, high disability and high medical co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the most acute even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th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coronary disease), becomes the priority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vital point of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MI treatment strate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reat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recent large-scale clinical trials, the guideline of treating AMI are constantly updated at home and abroad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 work. In this paper, we share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concepts in treating AMI,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new academic frontiers. We aim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latest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急性事件(慢病急性期)具有高发病、高致死致残、高花费的特点,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也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键控制点.近些年,AMI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以及新型治疗手段的应用,依据近期的大型临床试验,国内外不断更新AMI的治疗指南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分享了AMI救治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展望新的学术前沿,对国内外最新治疗指南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析.【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7(045)011【总页数】6页(P1124-1129)【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休克,心原性;首次医疗接触【作者】刘寅;高静【作者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300020;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3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自2002年至今,我国AMI患者总体死亡率依旧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同时又带来了沉重的公共卫生经济负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