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山西三省2015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理综化学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5年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__化学卷7word版_含答案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理综化学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u 64 Fe 56 S 32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2分)7. (原创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可以缓解温室效应B.用电化学方法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氨,也可以用电解法精炼铜C.检测NaClO、KMnO4等具有强氧化性物质溶液的PH时,最好选用PH计D.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后可制得乙醇和少量甲醇,所得乙醇和甲醇的热值相同8.(原创题)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如果试纸先变蓝后变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B.向Na2S2O3稀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S2O32—+2H+=SO2↑+S↓+H2O,利用产生浑浊的快慢或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测定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C.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醇杂质可加水除去,其原理与溴水中加四氯化碳萃取溴类似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恢复红色,说明亚硫酸不稳定9.元素元素的相关信息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能与其气态氢化物(乙)反应生成盐B 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C 在短周期元素中,其原子半径最大D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且低价氧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D的单质和H2OE 元素最高价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A.A的气态氢化物具有还原性,常温下,该氢化物水溶液的PH>7B.C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C.有B和E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D.C与D可形成不同原子个数比的化合物10. (原创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系统命名是3,4-二甲基己烷B.是有单体CH2=CH-CH3和CH2=CN发生加聚反应而得到的C.等质量的甲醛和乳酸[CH3CH(OH)COOH]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不相等,但生成水的质量相等D.分析反应:,由于该反应生成了不饱和化合物(含碳氧双键)和小分子,因此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11.(原创题)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 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物质Na S Al2O3熔点/℃97.8 115 2050沸点/℃892444.6 298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B.根据上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350℃~2050℃C.放电时,Na+的移动方向为从电极A到电极BD.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 x == 2Na + xS(3<x<5),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 x2- - 2e-=xS 12.(原创题)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 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第I卷(必做,共8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是A.处理废弃塑料制品较为合理的方法是使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B.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C.实现资源的“3R”,即减少消耗(Reduce)、增加重复使用(Reuse)、重复再生(Recycle)D.逐步推广天然气,代替石油和煤的使用8.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22CO NO O 、和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 试纸测得0.10mol 14L NH C -⋅l 溶液的pH=5.2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燃烧时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向饱和AgCl 溶液中加入盐酸,SP K 变大C.若存在简单阴离子2R -,则R 一定属于VIA 族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233K Na CO NO ++--、、、 ②()110/c H mol L +-=的溶液中:23241Cu A SO ++-、、③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24Na NH S Br ++--、、、 ④水电离出的H +浓度为1310-mol/L 的溶液中:2241Na Mg C SO ++--、、、 ⑤在加入铝粉能产生2H 的溶液中:22443NH Fe SO NO ++--、、、 ⑥在含大量3Fe +的溶液中:41NH Na C SCN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⑤⑥ 12.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222CO g H O g CO g H g ++”中的0H ∆>B.图②是在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在“()()()22332A g B g AB g +”的0H ∆<D.图④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23A g B g C g D s ++的影响,乙的压强大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酯化反应、甲苯的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B.乙烷生成省乙烷和乙烯生成溴乙烷的反应类型相同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第Ⅱ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 53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18道题。
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高三化学下学期冲刺试卷(含解析)

2015年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B.通常所说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实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D.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的二氧化氮2.有机物X只含C、H、O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若X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6%,则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X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3.已知2H2O2(l)═2H2O(l)+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可能是加入了二氧化锰B.2 molH2O2(l)的能量高于2 molH2O(l)的能量C.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时放出的热量:途径Ⅰ大于途径ⅡD.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耗时:途径Ⅰ大于途径Ⅱ淡黄色试液2新收集的酸雨5.W、M、X、Y、Z是四种短周期元素,M、X、Y处于同一周期,X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Y2﹣、Z+、W2+、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W>M>X>Y>ZB.原子半径:Z>W>M>Y>XC.离子半径:W2+>Z+>M﹣>Y2﹣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M>Y>X6.已知KBiO2+MnSO4+H2SO4→Bi2(SO4)3+KMnO4+H2O+K2SO4(未配平),利用上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饱和K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电子移向为石墨Ⅰ→溶液→盐桥→溶液→石墨Ⅱ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C.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2+﹣4e﹣+4H2O═MnO4﹣+8H+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7.25℃时,用Na2S沉淀Cu2+、Zn2+两种金属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B.25℃时K甲(CuS)均为1×10﹣28C.向l00mLZn2+、Cu2+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Na2S溶液,Zn2+先沉淀D.向Cu2+浓度为10﹣5mol•L﹣1工业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二、非选择题8.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SO2烟气必须脱硫后才能排放,脱去烟气中SO2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1)“热解气还原法”:CO还原SO2生成S4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脱硫①下列试剂中适合用作该法吸收剂的是(填字母,下同).a.澄清石灰水 b.浓硫酸 c.Na2CO3溶液②“钠碱法”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向100mL,0.2mol•L﹣1NaOH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0.448LSO2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pH<7,则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HSO3﹣)>c(SO42﹣)>c(H2SO3)b.c(OH﹣)+c(SO32﹣)=c(H+)+c(H2SO3)c.c(Na+)+c(H+)=c(HSO3﹣)+c(SO32﹣)+c(OH﹣)③工业上常用Na2SO4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烟气通入1.0mol•L﹣1的Na2SO4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设这个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此时溶液中c(SO32﹣)=0.2mol•L﹣1,则溶液中c(HSO3﹣)=④“亚硫酸铵吸收法”用(NH4)2SO3溶液在吸收塔中封闭循环脱轨,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4)2SO3+SO2+H2O=2NH4HSO3,测得25℃时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a 点时n(HSO3﹣):n(H2SO3)= ,b点时溶液pH=7,则n(NH4+):n(HSO3﹣)= (3)“离子膜电解法”利用硫酸钠溶液吸收SO2,再用惰性电极电解,将阴极X溶液导出,经过滤分离硫磺后,可循环吸收利用,装置如图2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阳极产生的气体的化学式为.9.四氧化锡(SnCl4)是合成有机锡化合物的原料,其熔点为﹣33℃,沸点为114℃,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产生有刺激性的白色烟雾,实验室大量制备四氧化锡时常采用如图1的“双联式”装置,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制备纯净干燥的Cl2;②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制成锡花,将干燥的锡花放入试管2中;③从导管5缓慢地通入干燥的氯气;④当试管Ⅰ中几乎充满SnCl4时,停止通氯气,并在导管5下面放一干燥的玻璃瓶;⑤用吸耳球从仪器A上口向装置内吹气以收集SnCl4;⑥然后经支管向试管中再填装锡粒以继续反应.(1)如图2是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①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以漂白精固体[主要成分为Ca(ClO2)]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同时装置C亦是安全瓶,能检测试验进行时D 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C中的现象.③试剂X可能为.(2)用锡花代替锡粒的目的是.(3)蒸馏四氧化锡可用如图3装置.①蒸馏前若发现试管中液体呈黄色,可采取的措施是.②该装置汇总有两处不合理之处,它们分别是,.③试剂Y为.10.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1)二氧化碳重整可用于制取甲烷.已知:CH4(g)+CO2(g)⇌2CO(g)+2H2(g)△H1=+247kJ•mol﹣1CH4(g)+H2O(g)⇌CO(g)+3H2(g)△H2=+205kJ•mol﹣1则反应CO2(g)+4H2(g)⇌CH4(g)+2H2(g)的△H3.(2)一定压强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2发生反应:2CO2(g)+6H2(g)⇌CH3CH2OH (g)+3H2O(g),其起始投料比、温度与CO2的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①降低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②在700K 、起始投料比=1.5时,H2的转化率为.若达到平衡后H2的浓度为amol•L﹣1,则达到平衡时CH2CH2OH的浓度为.(3)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二甲醚:2CO2(g)+6H2(g)⇌CH3OCH3(g)+2H2O(g)△H.在一定压强下,将2.5molH2与amolCO2置于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大小关系为.A.x=y B.x>y C.x<y D.无法判断②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0,△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转化率分别为z、w时,达到平衡的时间前者长 D.转化率分别为y、w时,平衡常数不同.三、选考题[化学--化学与技术]11.生产电池级活性二氧化锰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电解锰阳极泥(主要含MnO2、MnO,还含少量铅、钙的化合物等)作原料并采用如下工艺制备:(1)还原炉中加入焦炭生成Mn2O3的化学方程式为;酸浸时,为提高浸取率可采用的措施有(举一例).(2)过滤Ⅰ中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3)调节pH后,Mn2(SO4)3的歧化产物是(填化学式),加入NaClO3氯化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该工艺中不直接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作原料而采用电解锰和阳极泥,其优点是.(列举一点).(5)若电解锰阳极泥中含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总转化率为b%,则1t电解锰阳极泥可得到活性MnO2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三、选考题[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2.铁元素不仅可以与SCN﹣、CN﹣等离子形成配合物,还可以与CO、NO等分子以及许多有机试剂形成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Fe2+的电子排布式为,常用SCN ﹣检验Fe2+,二者可按n:1(n=1~5)的个数比形成血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的化学式用通式表示为(2)CN﹣有毒,含CN﹣的工业废水必须处理,用TiO2作光催化剂可将废水中的CN﹣转化为OCN ﹣,并最终氧化为N2、CO2①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填化学式)1molFe(CN)32﹣中含有e键的数目为③铁与CO形成的配合物Fe(CO)3的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CCl4,据此可以判断Fe(CO)3晶体属于(填晶体类型)(3)乙二胺四乙酸能和Fe2+形成稳定的水溶性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原理如下:①乙二胺四乙酸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②乙二胺(H2NCH2CH2NH2)和三甲胺[N(CH3)2]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4)铁铝合金的一种晶体属于面心立方结构,其晶胞可看成由8个小沐星立方结构堆磅而成,小立方体如图所示,则该合金的化学式为,已知小立方体边长为0.289mm,此铁铝合金的密度为k•cm﹣3.三、选考题[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异丙酸荷酯(G)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可由A和D为原料制取,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RCH═CH2RCH2CHO②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组吸收峰③2 molE与1mol反应可生成1mol百里酚酞④(1)A的名称为;E→F的反应类型为.(2)D→E的化学方程式为;B→C的化学方程式为.(3)G的结构简式为.(4)某化合物是E的同分异构体,已知某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且不能与Na反应产生H2,则该化合物的结构有种,其汇总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9:2:2: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5)由苯和化合物A经如下步骤合成M.反应条件Ⅰ为;反应Ⅱ试剂为,J的结构简式为.2015年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高考化学冲刺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B.通常所说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实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保护环境D.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气中产生了少量的二氧化氮【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分析】A.聚二氧化碳是可降解塑料;B.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煤改气”“煤改电”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氧气,有些变成了臭氧.【解答】解:A.聚二氧化碳是可降解塑料,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故A正确;B.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B正确;C.“煤改气”“煤改电”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D.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氧气,有些变成了臭氧,感觉到空气清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难度不大,注意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氧气,有些变成了臭氧.2.有机物X只含C、H、O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若X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6%,则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X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根据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6%,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确定分子中氧原子个数,进而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或酯基,确定有机物结构.【解答】解: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36%,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所以分子中氧原子数目N(O)<≈2.27,故含有O原子个数为2,相对分子质量为:=88,有机物X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令烃基的组成为﹣C n H m,烃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32+12+1)=43,所以12n+m=43,讨论得到:n=3,m=7符合,故此烃基为:﹣C3H7,即碳架结构可以是正丙基或异丙基,此时若含有羧基,即为正丁酸或异丁酸,总共有2种;若为酯基,则可以是: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乙酸乙酯或丙酸甲酯,此种情况有4种,故总共为6种,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分子式确定以及同分异构体个数判断,依据含氧量讨论得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已知2H2O2(l)═2H2O(l)+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可能是加入了二氧化锰B.2 molH2O2(l)的能量高于2 molH2O(l)的能量C.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时放出的热量:途径Ⅰ大于途径ⅡD.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耗时:途径Ⅰ大于途径Ⅱ【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催化剂的作用.【分析】A、途径II的活化能小于途径I;B、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催化剂只改变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D、途径II化学反应速率快,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图可知,途径II的活化能减小,可能加入了催化剂,故A正确;B、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即2mol双氧水的总能量高于2molH2O和1molO2的能量之和,那么2 molH2O2(l)的能量高于2 molH2O(l)的能量也正确,故B正确;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H,故C错误;D、途径II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涉及活化能、催化剂影响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淡黄色试液2新收集的酸雨【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但淡黄色试液一定含铁离子,可能含亚铁离子;B.沉淀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转化;C.新收集的酸雨含亚硫酸,与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D.NaOH足量,生成的Na2HPO3为正盐.【解答】解:A.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但淡黄色试液可能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所有FeCl3,故A错误;B.白色Mg(OH)2转化为蓝色Cu(OH)2,说明Mg(OH)2的溶度积大于Cu(OH)2,故B正确;C.新收集的酸雨含亚硫酸,与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不能说明是否含SO42﹣,故C错误;D.NaOH足量,生成的Na2HPO3为正盐,则H3PO3属于二元酸,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5.W、M、X、Y、Z是四种短周期元素,M、X、Y处于同一周期,X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Y2﹣、Z+、W2+、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W>M>X>Y>ZB.原子半径:Z>W>M>Y>XC.离子半径:W2+>Z+>M﹣>Y2﹣D.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M>Y>X【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W、M、X、Y、Z是五种短周期元素,Y2﹣、Z+、W2+、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M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结合离子电荷,可知Y为O元素、Z为Na、W为Mg、M为F 元素,M、X、Y处于同一周期,即处于第二周期,X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即处于ⅣA 族,故X为C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W、M、X、Y、Z是五种短周期元素,Y2﹣、Z+、W2+、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M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结合离子电荷,可知Y为O元素、Z为Na、W为Mg、M 为F元素,M、X、Y处于同一周期,即处于第二周期,X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即处于ⅣA族,故X为C元素.A.原子序数Mg>Na>F>O>C,即原子序数:W>Z>M>Y>X,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Mg>C >O>F,即原子半径:Z>W>X>Y>M,故B错误;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Mg2+,故C错误;D.非金属性F>O>C,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非金属性一致,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难度不大.6.已知KBiO2+MnSO4+H2SO4→Bi2(SO4)3+KMnO4+H2O+K2SO4(未配平),利用上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饱和K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电子移向为石墨Ⅰ→溶液→盐桥→溶液→石墨Ⅱ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C.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2+﹣4e﹣+4H2O═MnO4﹣+8H+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溶液的pH增大【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反应KBiO3+MnSO4+H2SO4→Bi2(SO4)3+KMnO4+H2O+K2SO4中,KBiO3→Bi2(SO4)3,Bi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MnSO4→KMnO4,M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该原电池中负极甲石墨Ⅰ变化为:MnSO4→KMnO4,电极反应为Mn2+﹣5e﹣+4H2O═MnO4﹣+8H+,正极乙石墨Ⅱ变化为:KBiO3→Bi2(SO4)3,电极反应为BiO3﹣+2e﹣+6H+═Bi3++3H2O,据此分析.【解答】解:反应KBiO3+MnSO4+H2SO4→Bi2(SO4)3+KMnO4+H2O+K2SO4中,KBiO3→Bi2(SO4)3,Bi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MnSO4→KMnO4,M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该原电池中负极甲石墨Ⅰ变化为:MnSO4→KMnO4,电极反应为Mn2+﹣5e﹣+4H2O═MnO4﹣+8H+,正极乙石墨Ⅱ变化为:KBiO3→Bi2(SO4)3,电极反应为BiO3﹣+2e﹣+6H+═Bi3++3H2O,A、电池工作时,电子移向为负极移向正极,但不经过溶液,故A错误;B、盐桥中钾离子带正电荷,其移动方向为移向正极,则钾离子移向乙烧杯,故B错误;C、负极甲石墨Ⅰ变化为:MnSO4→KMnO4,电极反应为Mn2+﹣5e﹣+4H2O═MnO4﹣+8H+,故C错误;D、正极乙石墨Ⅱ变化为:KBiO3→Bi2(SO4)3,电极反应为BiO3﹣+2e﹣+6H+═Bi3++3H2O,消耗氢离子,则pH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的化学电源,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电池工作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25℃时,用Na2S沉淀Cu2+、Zn2+两种金属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B.25℃时K甲(CuS)均为1×10﹣28C.向l00mLZn2+、Cu2+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Na2S溶液,Zn2+先沉淀D.向Cu2+浓度为10﹣5mol•L﹣1工业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lgc(S2﹣)与lgc(M2+)的值越小,说明浓度越小,lgc(S2﹣)与lgc(M2+)的乘积越小,说明Ksp越小,溶质越难溶于水,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物料守恒可知应为2c(S2﹣)+2c(HS﹣)+2c(H2S)=c(Na+),故A错误;B.在25℃时,CuS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Ksp(CuS)=c(Cu2+)×c(S2﹣)=10﹣25×10﹣10=10﹣35,故B错误;C.依据此图可知,CuS的Ksp较小,故CuS最难溶,那么首先出现的沉淀是CuS,故C错误;D.由于在25℃下,CuS溶液的是Ksp是10﹣35,小于ZnS溶度积,故向Cu2+浓度为10﹣5mol•L﹣1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图线中lgc(M2+)、lgc(S2﹣)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8.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SO2烟气必须脱硫后才能排放,脱去烟气中SO2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1)“热解气还原法”:CO还原SO2生成S4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CO+4SO2S4+8CO2(2)“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脱硫①下列试剂中适合用作该法吸收剂的是 c (填字母,下同).a.澄清石灰水 b.浓硫酸 c.Na2CO3溶液②“钠碱法”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向100mL,0.2mol•L﹣1NaOH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0.448LSO2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pH<7,则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a.c(HSO3﹣)>c(SO42﹣)>c(H2SO3)b.c(OH﹣)+c(SO32﹣)=c(H+)+c(H2SO3)c.c(Na+)+c(H+)=c(HSO3﹣)+c(SO32﹣)+c(OH﹣)③工业上常用Na2SO4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烟气通入1.0mol•L﹣1的Na2SO4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设这个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应更换吸收剂,此时溶液中c(SO32﹣)=0.2mol•L﹣1,则溶液中c(HSO3﹣)= 1.6mol/L④“亚硫酸铵吸收法”用(NH4)2SO3溶液在吸收塔中封闭循环脱轨,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4)2SO3+SO2+H2O=2NH4HSO3,测得25℃时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a 点时n(HSO3﹣):n(H2SO3)= 1:1 ,b点时溶液pH=7,则n(NH4+):n(HSO3﹣)= 3:1 (3)“离子膜电解法”利用硫酸钠溶液吸收SO2,再用惰性电极电解,将阴极X溶液导出,经过滤分离硫磺后,可循环吸收利用,装置如图2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4H++4e ﹣═S+2H2O ,阳极产生的气体的化学式为O2.【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分析】(1)CO还原SO2生成S4和CO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该反应方程式;(2)①根据脱硫的原理,适合用作该法吸收剂的是能与SO2发生反应的物质,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注意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较小;②n(SO2)==0.02mol,n(NaOH)=0.1L×0.2mol/L=0.02mol,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反应后测得溶液pH<7,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结合溶液的电中性原则、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解答该题;③结合Na2SO3+SO2+H2O═2NaHSO3分析离子浓度,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溶质为NaHSO3,则电离大于其水解;④根据图象曲线在二者比值的变化及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的化学式组成进行分析、计算;(3)阴极是二氧化硫在酸性溶液中得到电子生成单质硫,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氧气.【解答】解:(1)CO还原SO2生成S4和CO2,CO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合价升高2价,SO2生成S4,化合价降低4×4=16价,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16,则CO的计量数为8,二氧化硫的计量数为4,然后根据观察法配平可得:8CO+4SO2S4+8CO2,故答案为:8CO+4SO2S4+8CO2;(2)①a.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较小,不适合做吸收剂,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不用浓硫酸反应,则无法吸收二氧化硫,故b错误;c.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二氧化硫能与Na2CO3溶液反应,SO2+Na2CO3=Na2SO3+CO2,故c 正确;故答案为:c;②n(SO2)==0.02mol,n(NaOH)=0.1L×0.2mol/L=0.02mol,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a.亚硫酸是弱酸,反应后测得溶液pH<7,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即c(SO32﹣)>c(H2SO3),NaHSO3溶液是盐溶液,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HSO3﹣电离和水解程度相对于亚硫酸钠的电离都比较小,所以c(HSO3﹣)>c(SO32﹣)>c(H2SO3),故a正确;b.根据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得:c(OH﹣)+c(SO32﹣)=c(H+)+c(H2SO3),故b正确;C.溶液中一定存在电荷守恒,根据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c(Na+)+c(H+)=c (HSO3﹣)+2c(SO32﹣)+c(OH﹣),故c错误;故答案为:ab;③由Na2SO3+SO2+H2O═2NaHSO3,c(SO32﹣)的浓度是0.2mol•L﹣1,则反应的Na2SO3溶液为1.0mol/L ﹣0.2mol/L=0.8mol/L,由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生成的c(HSO3﹣)为:0.8mol/L×2=1.6mol/L,故答案为:1.6mol/L;④”亚硫酸铵吸收法”用(NH4)2SO3溶液在吸收塔中封闭循环脱轨,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4)2SO3+SO2+H2O=2NH4HSO3,测得25℃时溶液pH与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点时两个比值相等,则n(HSO3﹣):n(H2SO3)=1:1;,b点时溶液pH=7,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H4+)=n(HSO3﹣)+2n(SO32﹣),又根据图象曲线可知,n(HSO3﹣)=n(SO32﹣),则n(NH4+):n(HSO3﹣)=(1:2):1=3:1,故答案为:1:1;3:1;(3)阴极是二氧化硫在酸性溶液中得到电子生成单质硫,电极反应为:SO2+4H++4e﹣═S+2H2O;阳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O2,故答案为:SO2+4H++4e﹣═S+2H2O;O2.【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试题知识点较多、题量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方法,明确判断离子浓度大小常用方法.9.四氧化锡(SnCl4)是合成有机锡化合物的原料,其熔点为﹣33℃,沸点为114℃,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产生有刺激性的白色烟雾,实验室大量制备四氧化锡时常采用如图1的“双联式”装置,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制备纯净干燥的Cl2;②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制成锡花,将干燥的锡花放入试管2中;③从导管5缓慢地通入干燥的氯气;④当试管Ⅰ中几乎充满SnCl4时,停止通氯气,并在导管5下面放一干燥的玻璃瓶;⑤用吸耳球从仪器A上口向装置内吹气以收集SnCl4;⑥然后经支管向试管中再填装锡粒以继续反应.(1)如图2是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①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以漂白精固体[主要成分为Ca(ClO2)]和浓盐酸,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②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同时装置C亦是安全瓶,能检测试验进行时D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C中的现象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③试剂X可能为无水氯化钙.(2)用锡花代替锡粒的目的是增大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蒸馏四氧化锡可用如图3装置.①蒸馏前若发现试管中液体呈黄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锡花.②该装置汇总有两处不合理之处,它们分别是缺少温度计,Ⅱ和Ⅲ之间缺少干燥装置.③试剂Y为氢氧化钠溶液.【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①次氯酸钙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盐酸,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依据化合价升级数目相同配平方程式;②生成物中含有杂质氯化氢、水蒸气;装置C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D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C中的压强增大,C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③可通过无水氯化钙除去水蒸气;(2)根据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3)①蒸馏前若发现试管中液体呈黄色,说明含有氯气,可以通过氯气与锡花反应而除去;②根据蒸馏装置应通过温度计控制温度;根据四氧化锡(SnCl4)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必须防止水的进入;③根据收集的SnCl4中混有氯气,氯气有毒,可通过碱性溶液吸收;【解答】解:(1)①漂白粉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②反应过程中氯化氢和水蒸气是氯气中的杂质,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装置C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D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C中的压强增大,C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③生成物中含有杂质水蒸气,可通过无水氯化钙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钙;(2)用锡花代替锡粒的目的是增大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增大与氯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①蒸馏前若发现试管中液体呈黄色,说明含有氯气,氯气与锡花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入锡花;故答案为:加入锡花;②蒸馏装置应通过温度计控制温度;四氧化锡(SnCl4)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水解,必须防止水的进入;该装置汇总有两处不合理之处,它们分别是缺少温度计;Ⅱ和Ⅲ之间缺少干燥装置;故答案为:缺少温度计;Ⅱ和Ⅲ之间缺少干燥装置;③收集的SnCl4中混有氯气,氯气有毒,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点评】本题考查了氯气、四氧化锡的制备和性质,明确制备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题目难度中等.10.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1)二氧化碳重整可用于制取甲烷.已知:CH4(g)+CO2(g)⇌2CO(g)+2H2(g)△H1=+247kJ•mol﹣1CH4(g)+H2O(g)⇌CO(g)+3H2(g)△H2=+205kJ•mol﹣1则反应CO2(g)+4H2(g)⇌CH4(g)+2H2(g)的△H3﹣163kJ/mol .(2)一定压强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2发生反应:2CO2(g)+6H2(g)⇌CH3CH2OH (g)+3H2O(g),其起始投料比、温度与CO2的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①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在700K 、起始投料比=1.5时,H2的转化率为40% .若达到平衡后H2的浓度为amol•L﹣1,则达到平衡时CH2CH2OH的浓度为mol/L .(3)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二甲醚:2CO2(g)+6H2(g)⇌CH3OCH3(g)+2H2O(g)△H.在一定压强下,将2.5molH2与amolCO2置于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
豫晋冀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理综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年度豫晋冀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O16 Si 28 S 32 Fe 56 Cu 64 Au 197 Pb 207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物质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A.C3H8OB.C4H10OC. C4H8Cl2D.C5H11Cl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9.25℃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氨水中加人少量NaHCO3粉末:B.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D.Na2CO3溶液中缓缓通入少量10.如图为以SCY陶瓷固体为电解质的电化学合成氨装置,将该装置的底部置于加热炉内保持570℃的高温。
将氮气通入陶瓷内筒,将氢气通过陶瓷内茼和石英外筒间的空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钯电投N为正极B.钯电板M上发生氧化反应C. SCY陶瓷固体电解质中H+移向钯电极MD.理论上每消耗0.3 gH2,可生成2.24L NH311. W、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Z处于同—周期,W,X、Z的离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x的氧化物具有两性,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熔点,W>Z B.离子半径:W>X>ZC.最高正价:W>X>ZD.原子序数:Z>W>X>Y12.利用右图装置(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由②中现象不一定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13.已知常温下,Ag2S(黑色)的(砖红色)的,AgCl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gCl在NaCI溶液中一定有:B.由图中数值玎求得;C.三种银盐饱和溶液中c(Ag+)的大小关系;D.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Cl-.可用K2S溶液作指示剂26.(13分)乙酸环己酯具有香蕉及苹果的气味,主要用于配制各种饮料、冰淇淋等,实验室制备乙酸环己酯的反应原理、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将12.0 g(0.2 mol)乙酸、l0.0 g(0. l mol)环己醇和15 mL环己烷加入装有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的四颈烧瓶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15 mL 98%浓硫酸,滴加完后将恒压滴液漏斗换成分水器装置(如图),加热回流90 min后,向反应液中依次加入水、10%的NaHCO3溶液、水洗涤,然后加入无水MgSO4,放置过夜,加热蒸馏,收集168-174℃的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有香味的液体产品6.9g(1)上述反应装置图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
2015届高三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内含答案)

2015届高三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Ti 48 Cu 641.下列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A.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防止离子运动B.硫酸、硝酸、合成氨均使用了催化剂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D.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2.关于中学化学实验如下描述:①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检验。
②配制FeCl3,SnCl2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③分液漏斗、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④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检验卤代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碱液再加AgNO3溶液。
以上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0.4mol/LHB溶液和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B-)> c (H+)> c (Na+)> c (OH-)B.5mL0.02mol/LHCl溶液与5mL0.02mol/LBa(OH)2溶液混合,经充分反应后,如果溶液体积为10mL,则溶液pH=12C.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份溶液中的c (Na+):③>②>①D.0.1mol/LHA溶液与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则有:c(H+)+c(Na+)>c(OH -)+c(A-)4.相同温度下,体积为2L的3个恒容容器中发生:N 2+ 3H22NH3△H=A. Q1=Q2=46.3KJB. ②中NH3的转化率大于③中NH3的转化率C. 容器①与③分别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相同,且K<1D. 将容器①的反应条件换为恒温恒压中进行(投料量不变),达到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较恒温恒容时减小了。
山西省太原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二)理综化学

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笫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 存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变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 64 Au197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韪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在电冶铝的电解槽中存在电解质 ,己知X 、Y 、Z 、W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相同.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予序数:W>X>Y>ZB.原子半径:r(W)>r(X)>r(Y)>r(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w<xD.在电解过程中,W 3XZ 6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电解质的导电性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B.大豆富含蛋白质,故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C.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海水提溴的过程都包含化学变化D.地淘油经处理后可作为汽车燃油,故地沟油的成分是梭态烃9.新型燃料电池(DBFC)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NaBH 4中氢为-1价),有关 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过程中.Na +从A 极区向B 极区迁移B.电极B 材料中含MnO 2层,MnO 2起导电作用C.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L 6 mol 1L -⋅H 2O 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12 个A ND.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10. 25℃的四种溶液:①溶液②pH=2的HCl 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 =12的NaOH 溶液,有关上述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④溶渡中水电离的c( H +):①>④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C.分别向等体积的上述溶液中加入100 ml ,水,溶液的pH:③>④>①>②D.将①、④溶液混合后pH =8,则11.分子式为C 10H 12O 2的有机物,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2015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卷参考答案

2015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5分)(2)mg (s 2+s 3+s 4)(2分)⎥⎥⎦⎤⎢⎢⎣⎡⎪⎪⎭⎫ ⎝⎛++⎪⎪⎭⎫ ⎝⎛+2212544421T s s T s s m (2分) (3)pkp E E E ∆∆-∆或kkp E E E ∆∆-∆(1分)23.(10分) 6.0 (2分)(1)电路图如图所示。
(2分)(2)2122I I r I -(2分) (3) 5.663(5.661~5.665) (2分)(4) LRa 16332 (2分)24.(14分)(1)电动车提供的机械功率为 P = UI ×75%…………………………(1分)且 P = F 牵v 0 ………………………………(1分)最大速度行驶时匀速,则:f = F 牵………………………………(1分) 代入数据得:f = F 牵 = 72 N …………………………………(1分) (2)匀速阶段:t 1 = 4 s 内,位移为s 1 = v 0t 1 = 40 m ……………………(1分) 滑行阶段:t 2 = 8 s 内,加速度a 2 =-f /m =-0.72 m/s 2…………(1分) 末速度为 v 2 = v 0+a 2t 1 = 4.24 m/s ……………………(1分)位移为s 2 =v 0+v 12t 2 = 56.96 m …………………………(1分) 刹车阶段:t 3 = 2 s ……………………………………………(1分) a 3 =-v 2 / t 3 =-2.12 m/s 2 ………………………………(1分) -Δf -f = m a 3 …………………………………………(1分) Δf =-( m a 3+f )= 140 N …………………………………(1分) (3)刹车阶段:s 3 =v 2+02 t 3= 4.24 m ……………………………………(1分) 总位移s = s 1+s 2+s 3 = 101.2 m ………………………………………(1分) 25.(18分) 解:(1)设粒子经过时间t 0打在A 点沿+x 方向有L = v 0t 0 ……………………………………………(2分) 沿+y 方向有 L = 12 E 0q m t 02……………………………………(2分)解得 q m = 2v 02E 0L …………………………………………………(2分)(2)粒子通过电场的时间t =2Lv 0= 2T …………………………………………………………(1分) 分析:从t = 0时刻开始,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每个场强变化周期的前1/4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a 1 =3Eqm, 沿+y 方向;在每个场强变化周期的后3/4时间内加速度大小a 2 = Eqm,沿-y 方向。
2015年高考理综模拟试卷及答案(化学部分)

2015年高考理综模拟试卷及答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l2N:14O:16Mg:24Al:27S:32C1:35.5Fe:56Cu:64I:127Ba:137Na:23Zn: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3.0g甲醛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 AB.在标准状况下,22.4L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2N AC.200mL1mol/L的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离子总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Na2O2与足量CO2反应生成2.24L O2,转移电子数为0.4N A8.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1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C.H2SO4(aq)+Ba(OH)2(aq)= BaSO4(s)+H2O(l)ΔH=-57.3 kJ·mol-1D.3H2(g)+CO2(g)= CH3OH(l)+H2O(l)ΔH=+135.9 kJ·mol-19.某苯的衍生物,含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分子式为C8H10O,其中不跟NaOH溶液反应的衍生物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10.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某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一定有:c(OH-)+2c(A2-)=c(H+)+c(H2A)B.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0.05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 c(Cl-)>c(H+)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N溶液和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c(CN-)+2c(OH-)=2c(H+)+c(HCN)D.0.1 mol·L-1(NH4)2Fe(SO4)2溶液中:c(NH)+c(NH3·H2O)+c(Fe2+)=0.3 mol·L-111.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现象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B 检验某盐是否为铵盐C 证明酸性下H2O2氧化性比I2强D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12.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向含Mg2+、Al3+、NH4+的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沉淀的量与NaOH的体积的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