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探究式教学
【可编辑】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教案设计

是稀硫酸也有的呢
思考
并回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忆稀、
浓硫
酸的
共性
【追问】那我们在前面金属的性质里学 大 多 启示学
过 Cu 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离子之后, 数 学 生用辩
所以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那和浓硫酸 生 想 证的眼
呢?
当 然 光去对
的 认 待科学
【追问】同学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为 Cu 事实
教 学 ①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浓硫酸
目标 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②通
过探究式实验,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其加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
作意识
②通过学习浓硫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化
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 学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重点
教 学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
难点
教 学 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结合使用归纳总结法、合作等方
【 方最法新整理,法下,载后以即及可多编辑媒】体设施
教具、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及试剂
察
将
验 抽象的
象 理论转
得 化为直
结 观的实
验现
象,使
同学更
易接受
本知识
点
【讨论】Cu+H2SO4=CuSO4+SO2+H2O 那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配平方 法,试着把这个方程式配平一下吧。
【讲解】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呢,很容 易知道在该反应中,浓硫酸做氧化剂, 铜做还原剂,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法, 我们很容易知道该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SO2+2H20
化学铜和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铜和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反思与改进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原理
理解化学铜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
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掌握化学铜和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操作实验的技能和熟练程度
实验结果理解:检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实验报告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清晰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实验操作和结果
教师评价: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实验教学,并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遵守实验规则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方程式:Cu + H2SO4 → CuSO4 + H2↑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新课标)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为了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设计了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实验4-9),教材中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已经知道,铜不能与酸反应放出H2。
但浓硫酸却可以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除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1所示)一、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时,试管底部往往有黑色沉淀物,反应所形成的溶液呈灰绿色,加热时间长一些,溶液颜色可变浅。
如果有硫酸铜生成,溶液应该是蓝色,为什么溶液呈灰绿色而且试管底部有黑色物质出现呢?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并且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从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两方面着手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做了一些探究。
二、实验验证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温度计、导管与橡皮管若干;实验药品:铜丝、铜片、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品红溶液、蒸馏水。
(一)浓硫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我们先来探究当铜片规格相同、硫酸过量时,浓硫酸浓度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过程【实验1-1】取18.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开始加热一会儿后产生气泡,在铜片表面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生成并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
随着温度升高,直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逐渐转变成细小灰白色颗粒状。
试管中出现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
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的铜表面有黑色物质,试管底部沉淀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绿色。
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的颜色慢慢变浅。
将此无色溶液倒入废液缸中,向试管中残留的灰白色固体中加少量蒸馏水,所得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实验1-2】取16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与【实验1-1】现象相似,但溶液中灰白色沉淀较少,溶液也呈浅蓝色。
冷却后溶液仍然为浅蓝色。
【实验1-3】取1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新课标)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为了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设计了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实验4-9),教材中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已经知道,铜不能与酸反应放出H2。
但浓硫酸却可以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除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1所示)一、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时,试管底部往往有黑色沉淀物,反应所形成的溶液呈灰绿色,加热时间长一些,溶液颜色可变浅。
如果有硫酸铜生成,溶液应该是蓝色,为什么溶液呈灰绿色而且试管底部有黑色物质出现呢?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并且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从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两方面着手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做了一些探究。
二、实验验证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温度计、导管与橡皮管若干;实验药品:铜丝、铜片、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品红溶液、蒸馏水。
(一)浓硫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我们先来探究当铜片规格相同、硫酸过量时,浓硫酸浓度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过程【实验1-1】取18.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开始加热一会儿后产生气泡,在铜片表面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生成并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
随着温度升高,直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逐渐转变成细小灰白色颗粒状。
试管中出现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
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的铜表面有黑色物质,试管底部沉淀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绿色。
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的颜色慢慢变浅。
将此无色溶液倒入废液缸中,向试管中残留的灰白色固体中加少量蒸馏水,所得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实验1-2】取16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与【实验1-1】现象相似,但溶液中灰白色沉淀较少,溶液也呈浅蓝色。
冷却后溶液仍然为浅蓝色。
【实验1-3】取1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探究

2018年第1期教育与装备研究卖验教学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探究宋志贵摘要: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出现的问题,通过文献和实验探究了影 响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因素,在文献资料的指导下,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从反应的温 度、硫酸的浓度、铜的用量、实验操作的方法等方面对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获得铜和浓 硫酸反应理想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和实验的方法。
关键词:铜;浓硫酸;实验;温度;浓度;操作方法一、问题的提出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表现在浓硫 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铜发生反应。
中学化 学教材中通过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来说明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以及反应生成的产物。
对 于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浓硫 酸的强氧化性的最适宜的现象,就是反应过 程中溶液变为蓝色、品红溶液褪色。
但是按 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并不 是这样,这就给学生认识铜和浓硫酸反应造 成了困惑。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浓硫酸和铜反应 的实验方法为[1]: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 然后加入2m L 浓硫酸,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 置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我们观察到 的现象是:在对反应物加热的过程中,铜片首先 变为黑色,然后溶液先由无色变为浅蓝色;继续 加热,液体的蓝色消失,出现灰褐色或灰白色的 浑浊物,品红溶液褪色。
这样的实验现象对铜图1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和浓硫酸反应的教学是不利的,让学生难以理 解,实验也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实验能 不能避免出现对学生造成困惑的多余的现象? 教材中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04 (浓)j =CuS04+S02T +2H 20。
实验出现的现象 能否和教材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相一致呢?我们 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一)铜和浓硫酸反应的文献[2]文献资料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98%的浓 硫酸和金属铜发生的发应不同,产物复杂多样。
温度在543K 以上发生的反应主要为:宋志贵,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对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深入探究

对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深入探究在一支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3ml 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是: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成了Cu2+,生成的气体是SO2。
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可是笔者在做实验时发现:开始加热一会后先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片表面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随着温度升高(至沸腾),试管中产生了细小的白色颗粒状物质,出现了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完的铜表面有黑色的不溶物,试管底部沉积的固体物质有黑色的和白色的,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白色,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试管中,溶液的蓝色不够明显。
出现了这种情况,导致课堂演示实验没有达到演示的目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向学生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二探究过程1.黑色物质成分的探究取18.4mol/L 浓硫酸3ml 和一小块铜片,按课本要求做实验。
试验完成后,笔者仔细进行了以下实验过程,探究试管中产物的成分。
(1)取少量试管中白色物质,加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水并振荡,发现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呈现蓝色;向此蓝色溶液中加入少量K4[Fe(CN)6]后,发现产生红棕色沉淀,说明是Cu2+,由此可知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了CuSO4。
(2)将铜片取出,用少许水洗涤中,黑色物质脱落但不溶解。
往洗涤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现部分黑色物质溶解,溶液呈现蓝色,由此说明黑色物质中有CuO。
(3)取试管中黑白相间的物质,加水溶解过滤后,将黑色物质加入到少量氰化钾溶液中,黑色物质全部溶解。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教案设计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2.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配制溶液、装置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等;3.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确定反应类型和反应物质的变化;4.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技能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观察实验现象。
难点:根据观察实验现象,确定反应类型和反应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硫酸、铜片、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等。
实验药品:浓硫酸、铜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装有铜片的试管,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铜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吗?请简单预测。
2.实验操作(15分钟)1)实验前准备:根据班级人数配制足够的浓硫酸溶液。
2)实验操作步骤:a)取一个空的试管,并在试管底部放入一小块铜片。
b)将试管倾斜放入烧杯中,以避免溶液溢出。
c)使用滴管将浓硫酸缓缓倒入试管中,直至试管内的铜片完全浸没在硫酸中。
3.观察实验现象(10分钟)a)观察铜片在浓硫酸中的变化。
b)观察试管内是否有气体产生。
c)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浓度的变化。
d)记录实验结果。
4.数据分析(15分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回答以下问题:a)该反应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b)反应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c)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5.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或教师总结归纳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并将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机理进行解释。
6.拓展思考(10分钟)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际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7.实验安全与控制(5分钟)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如佩戴实验眼镜、穿实验服、小心操作化学药品等。
五、实验步骤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戴上实验眼镜,避免溶液溅入眼睛。
2.使用滴管、玻璃棒等小心操作化学药品,以免滴漏和划伤。
3.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溶液要放入指定的储液瓶中,不得乱倾倒。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教案设计

课题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浓硫酸与铜反应
课型 新授课
十五分钟
执教者 何盈春
本章内容选自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1 第四章第四节浓硫酸与 铜反应,在学习本课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硫和氮的氧化 物,和本课题成并列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 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②通过探究式实验,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其加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②通过学习浓硫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 密联系。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交流【引导】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积极讨论 (2 分钟) 却能和浓硫酸反应,现在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
相互讨论一下。
【分析】其实呢,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知识的巩 固与提升 (1 分钟) 总结+作 业 布 置 (1 分钟)
【引导】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关于浓硫酸其他性 质的正面应用。
大多数学 生想当然 的 认 为 Cu 与浓硫酸 也不能反 应 开始期待 实验
启示学生用 辩证的眼光 去对待科学 事实
激发学生的 兴趣并启迪 他们科学是 建立在实验 的基础上的
三、演示 实验(4 分 钟)
【安装仪器】把装上浓硫酸的试管置于试管架上, 然后把绕成圈的铜丝置于试管里。最后把酒精灯置 于试管下。
温故知新, 让学生在回 忆旧知识的 同时进入本 课的知识点
【追问】那同学们知道浓硫酸这些性质是稀硫酸也 有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探究式教学
设计的背景:同学们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即脱水性,并且在上节课学生都基本上掌握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部分化学性质。
下节课,老师准备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根据目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选择了“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这一课题,因为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能在工农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一课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这一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创新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让他们对硫酸的性质有一个知识的梳理,为以后学习类似的知识奠定基础。
设计的定位:
课型:本课题是以课堂讨论、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课,由于学生已经是高一的学生,对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生认识稀硫酸不能跟铜反应的基础上,提出“浓硫酸与铜反应”这一课题,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时间2课时,80min。
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矛盾,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参考主要资料:
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流程图
由教师提出猜想
制定实验计划
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实验设计中不
大正确的内容,提出改进意见
由小组代表说出本组实验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对实验中出现的新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收集证据。
利用所学知识制定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①反应原理与条件,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操作方法,③生成物的检验
教师直接提出要探究的课题:浓硫酸能与铜反应
分组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