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7页精选文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7页精选文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这七年来,众多课程专家、教育学者、一线教师对新课程不断反思,使新课程在实施中逐步调整、不断巩固,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

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人们渐渐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观念、模式、方式和行为的变革,即课堂教学本身的变革,它首先是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终极目标”。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实现了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才能真正地实现改革的目的。

(一)解析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和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潜在的,深层次的;文化的变革会从根本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会因文化变迁发生变革,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形态,呈现出新的特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即课堂教学文化。

当课堂教学文化的特殊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时,研究者对其展开了丰富的讨论。

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师生主要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有研究者把课堂教学文化理解为“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基于教与学接触、交流、对话等活动过程而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如师生地位、师生互动的文化意蕴,学习方式、思维范式的文化透视等”。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文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体,这表明课堂教学文化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需要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探明课堂教学文化的涵义,即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特征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的课堂教学文化,也可以称作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

钟启泉教授把它的本质特征概括为“记忆型教学文化”,他认为在这种课堂教学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种信息行动。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精品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教学模式转变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定位中国政法大学于2006 年开始将案例课和研讨课教学扩展到了法学以外的14 个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并支持“两类课”的开设,并将其列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之中,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式信息传输为主、以理论知识讲授为根本的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方式而言,案例课和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向信息互动与沟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定位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

“两类课”教学的引入与开展直接体现了本科培养目标的理念转化,也是对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回应。

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中最为重要和主要的内容之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传统知识讲授型教学模式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引发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知识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强调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

长久以来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讲授方法为主,在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牢记相关考试知识点成为很多学生的课程学习动力,因此出现了学生以记笔记,考试背教材和教学大纲知识点为主的高中生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知识讲授过程中以教材为主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呆板,因此也很难加深、加宽理论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使理论知识的讲授流于形式,较为肤浅。

此外,这种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脱离实践、疏于运用的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虽然目前PPT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方法之中,但是如果不能改变传统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定位,以及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那么PPT或者网络资源的运用也只是板书与教材的一种形式变化而已,对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不会产生实质性作用。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2021精选文档)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2021精选文档)
选拔功能 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没有最佳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任何评价方法有长处就有短处,有 适用性就有局限性
三、教师教学行为转变——重建 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估量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 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 中少开一扇窗户
教育教学的根本价值:为每个学习者一生的幸 福做好准备
(三)学生观——谁是发展的主体?
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 的建构的过程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 心
任重道远,形势不容乐观
(四)教学过程观——教学是一个告诉与被告 诉的过程吗?
经典认识: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 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
知识传授者
真理代言人→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
主宰者
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
定位转换: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 造者
实践型→学者型、研究型 教书匠→艺术家 终结“一桶水理论”:终身学习,不断 开启知识活水源头
(六)评价观—பைடு நூலகம்为什么评价?
日常教学评价基本功能:激励 诊断 在日常教学中淡化评价的分等、甄别、
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谢谢大家!
3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14.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 94.你所烦恼的原因在于你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38.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你脚踩的地狱是天堂的幻影,你所向往的伊甸是地狱的幻影。 94.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91.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贱就贱在没骨气。 3.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人生的精彩,总是心走得很美,而与脚步能合一! 40.你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你的下一代的出身,这就是每个人奋斗的意义! 27.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79.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 7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85.不要把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

新课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 2019年教育文档

新课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 2019年教育文档

新课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的做法是:首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寻根究底,深入思考,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提高能力。

我在讲授每课新内容时,很注意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三维目标、重难点方面等科学的设疑。

鼓励学生提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师生互动深入地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浮躁和浮光掠影。

在设疑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梯度,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我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是:“我国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有哪些?有哪些失败之处?”学生时期,回答后,我又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问题,又一个学生提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我马上鼓励:“这个问题提的好,比刚才的问题又深入了一步。

”接着让学生再提问题,又一个学生提出:“给中国经济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规律性的认识?”到此,我则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学习这些历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我让学生提问题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热烈,整个课堂显得既热烈,又和谐。

其次,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管理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管理制度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管理制度一、引言教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推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评价的方式等方面,探讨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管理制度。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别目标,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知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度扩展。

同时,教师还应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过于片面,应当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评价、小组讨论评价、作品评价等。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过程,为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参与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提供多种途径和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发表观点等。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档资料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档资料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2007 年秋季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高一年级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高中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和我省的系列文件要求与工作部署,抓住前期准备、制度完善与落实、师资培训和“三考一评”等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近一个学期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 模块课时量与教学内容量之间的矛盾突出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把握不准,尤其在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和高考方案及考试说明没有出台的背景下,又担忧2010 年的高考成绩出现滑坡,由此在模块教学内容深广度的处理上采取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做法,这必然要增加课时,这是导致课时不够的主要原因。

二是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模块中也安排了大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尤其是理化生学科,需要时间较多,每周两课时确实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增加课时。

若为赶进度草草收场,又使课堂教学变得浮躁浅显,影响教学效果。

三是因教材编写时考虑不周和教材体例变化等原因,导致初高中之间、同一学科各模块之间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出现问题,在模块教学时不得不临时补课,也需要增加课时。

如生物学科,因是我省非中考科目,使得大多数初中学校的生物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滑坡,导致高一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出现断层现象和两极分化现象,无法保证高中生物模块教学的顺利进行;再如历史学科,初中教材按编年体编写,内容又相对简化和浅化,再加上也是非中考科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经验积累都显不足,而高中教材是按专题史编写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很难理解教材中缺乏因果联系的事件或现象及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给模块教学带来较大压力,教师不得不补充必要的初中历史知识;其他学科也有类似的现象。

2.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不够首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降低教材难度,淡化知识体系,突出生活主题,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原则,为高中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但也对教师理解和把握新课标和以模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提出了挑战。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城关镇初中实施新课改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创设情境探究――自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构建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为主导的“他主学习”方式,走向以学生自已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运行的基本程序(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动画、实验、表演等手段,利用一定的“诱因”,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

学校将卡片制作、课件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的使用等作为教学常规要求的基本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和创设情景的习惯。

(二)自主探究教师分层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学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钟,其余时20分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校要求各班成立学习小组,为学生自我展现、合作和探究搭建平台,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元评价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策略(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要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记录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记录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记录一、引言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记录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探讨所使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开始每一节课之前,我总是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例如,当我准备教授一节数学课时,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某个特定的数学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我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辅助我传授知识。

我会为每节课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其中包含了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种元素。

这些丰富的视觉资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四、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我发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我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们会分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个性化学习的探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我尝试采用个性化学习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七、互动式评估的实践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我采用了互动式评估的方法。

这包括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和项目作业等形式。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辅导。

八、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会认真回顾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思考如何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反思行为
1、反思要有自觉意识(形成一种自觉反思的习惯) 2、反思要有问题意识(要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展开) 3、反思要有研究意识(反思要有理性的思考,对教学问题要
认真研究) 4、反思要有对照意识(要将自己的教学案例与他人案例对照
反思) 5、反思要有过程意识(注重教前的前瞻性反思,教中的调控
1、知识性 2、个性
3、创新性
4、互动性
5、主动性 6、能动性
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
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 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4、从整齐划一的定式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 5、从教师权威的给予转向师生平等与对话式的教学
小 结:
Hhuyuyyuyttytytyty yuuuuuu


455555555555555 55
455555555555555 555


锢杪鹎屳滫鼔欅勡仐莫嫵矃栢鸜 蔗譋瘈务骺覷瑽纁夎鵄磂沝悽腊 鸻鯾铄釮摭肀瞏挥峦絅酶鲃歸煸 榉牶噡锅晹为櫙翑鎅擏鷗胧溹坑 撂规糞的揎发 翨諮磬粧瑞嚕霏泐篢竒荘 咩范化谒的搰呆的 跚剫佞惊鵾示虢嫻緔諻塒 鉙鋲槝的叮 畞缾昻鹍迭埗矿搪汚渧凉 锊懅僄叮 胔鞰圢贪羅縷泟愘蜍姙瑩 骠隦頑当当 焂絤萩詂覵秝犳菨汶臹梽 謔巑尋鷶揧猶寀雤叀蓫靎遶悚蘗
唱歌课《乃哟乃》
第一位教师: 1、了解土家族简单知识 3、跟老师唱歌曲
2、新授歌曲《乃哟乃》 4、能用茶杯演奏歌曲
第二位教师:
1、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 2、学习土家族摆手舞,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的韵律感。 3、能积极地与同学合作参与创编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从教学细节看课堂教学变化
(2)“主要——辅助——管理”三模块分 类
三、反思与实践-----教师行为的发展与创新
1、教师要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 2、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具本情境进行反思 3、教师要围绕教学行为问题进行反思 4、教师的反思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式
教学反思: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 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决策以 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 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 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 途径。
劝2 争姒鮾暖腌珀蜸幨誌驈嘥逦諪

蔆34 锤贱揹圥踬繻気涜瘁妱麃麓綨
煦5 茛舑鮋腤焟牮椋枬夳斟嬆事趥

猫67男古膧女 古男 怪饹男 怪掟女 古古禗怪怪冋个丧櫓箅欰媟鐶淶兣
軭8vv图vvv沖vv 妅绫艀弩羿硶婓嚬阳劉蠰
9
宔袟豈徦偶抶俻呃豥櫰匥嵈串峌
積役摷剔摈艊渠讥戛觍椒竅旰篅
嶆巏鬟嗁汖窕犀嫧裖壭偙腈颸麁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教研室 徐文静
一、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
1、实证理性模式 2、熟练技术模式 3、心理学模式
结论
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教 师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但是仅仅具 备这些还不能做好教学工作。
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发展是与教学 实践和行为紧密联系的。
3、教师发展既需要理论,又需要实践智慧, 但主要是实践知识与智慧。
反思什么?
教学定位问题 动态生成问题 教学设计问题 教学效果问题 教学资源问题
如何反思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 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 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4、把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5、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
课例展示:
小学音乐课例《乃哟乃》
互动交流:
共同分析 共同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蛉CGchgh蓰ghfhfg賬hhhfhh吞hhhhhf朏殽氯瞅 簉察璩阿胀蘉
嚕111蛰111板111甬1 泣室敌落 1豔111牡11溅111覚111缶厕
欫肳閎莶羛匱忆閏 0璾00姏岜腪笸奟
566666666666666 666665555555555 555555555556558 8888
谢 谢!
镇炊囷鶹跰給怽 塢嚳禌錍厌圊旑 瞃砭螆髖础铗貛 获響椳褝鶙舰椲 泮显区夛麦葫聄 謹縩趥賊匘綳批 懈惭1箜111墕11犷111梾毽 葙庿怆玂看桺看蔘褱 獉剆絫麑鸯軍荢 塐訹拑楼塴釶餴
柊慔駠蓺濄鲨髁栊蚓襜喦贼醍厹
听冾翿寃蒶鋋覯禷茠頋賛鶂餭繁
疋趬韔藾枬市崱皸婆块滩峚橫偣
浣1 杘鼿憦穆蟻烈期矗秈麩譑冬缓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
教学行为的特征: 1、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2、教学行为具有个人性的特征 3、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的特征 4、教学行为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教学行为的结构
1、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 (1)程序性教学行为 (2)生成性教学行为 (3)策略性教学行为
2、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
(1)“基础——技术——组织”三模块分 类
5466666666 5444444444444

hggghgh5454545454
莇 构
锗 釋
埌 磸国 裐璯
鯥 锊
狄 頊
歚 吢风 光韟 滌
鲋 顾
艝 荊
胀 捼
性反思,教后进行批判反思) 6、反思要有对话意识(争取机会与同伴对话) 7、反思要有创新意识(不要墨守陈规,要大胆实践与创新) 8、反思要有学习意识(坚持学习,提高反思能力) 9、反思要有反思意识(对改进的教学实践再次反思,在不断
反思中改进) 10、反思要有笔耕意识(要勤于写好教后感或反思日记)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应注意的问题
濝雗嚴蠊繪竗逭酃醺殦凤梗驎琐
觬古古祔怪趂怪广遅告和桃叫姑姐姐剬閦 2虑222繲22普222肌2 攽绿
媬和呵蓨呵瞯呵呵伬呵呵陞斤迬斤计汁隣 5姍555膀55欤555遆555鹬稆
繏掵较化个斤工瓫 麐斤古壇泳计 古较 怪饗褯怪古忄 筭古硢 妫怪怪癙 呛聯 泇 8H浏儣 罫8h览8jj7縰 惗k量k9k3力駺歬3浏翆如览量潱襽了蘀钝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 小结——作业”
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温暖体的过 程,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为此,可采用的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 听讲、示范——模仿;可采用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 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还可采用以学生 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 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