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原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对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对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出现的感染进行有效的处理。
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研究,分析导致ICU患者的导管出现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调查研究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主要部分,患者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感染。
其主要原因为人工气道,其次为留置尿管。
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造成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而且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做好相应的防感染工作,在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隔离处理,并采取必要的对策来对感染因素进行抑制,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对策近年来,医院中出现的感染事件逐渐增多,感染事件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了极大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感染问题进行处理。
而就目前的医院以及各医疗结构来说,其还没有找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对感染问题进行解决,感染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医院感染事件的频发,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
在医院中,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重相对要高,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型的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低,针对各种细菌以及病毒无法形成必要的抵抗力,从而使得患者很容易受到感染。
本文就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的50例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临床资料采取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了解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出现的原因,进而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以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导管出现相关性感染的ICU患者进行研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出其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ICU危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
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
人工气道的建立为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因素,其次为留置尿管。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做好ICU管理,加强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控制和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标签: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的是患者在放置导管时或将导管移除后48h内出现细菌性或真菌性血液感染的情况,ICU患者病情重且复杂,需要实施有创监测及有创治疗,加上抢救和监护的需要,约80%的患者常需各种导管留置。
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要比普通病房患者高[1],这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均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为了了解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有效控制ICU感染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本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ICU发生的20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患者351例的病例资料,将发生感染的2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146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05例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年龄20~54岁,平均(36.4±4.5)岁,对照组146例中男性88例,女性58例,年龄20~55岁平均(36.6±5.2)岁,两组的基本情况有可比性。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于无明显潜伏期、入住ICU48h 治疗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带有各种导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基本资料: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78人留置尿管,共发生院内尿路感染1例。
二、原因分析:三、整改措施: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目的调查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采用目标监测方法对2013年40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尿管患者的菌落数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9月315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26例患者发生菌落数,感染率为6.85%;经过监测干预10~12月92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4例患者发生菌尿症,感染率为2.86%。
结果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患者的菌落数明显相关,间断行膀胱冲洗菌落数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显著性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落数的发生率越高;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一些基础疾病因素有关。
结论患者在使用ICU 尿管时要严格把握化妆的适应证,使用过程中要要求进行无菌操作,且患者使用过程中尿管必须更换1次/月,每1月更换子母尿袋,每6d留取尿培养的菌落数发生率低于每6d更换尿袋,对存在感染患者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标签:导尿管;尿路感染;监测;干预措施留置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又称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ICU最普通且经常应用的一项基本操作,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是解决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是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准确记录其尿量以及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等。
对于昏迷患者在使用导尿管时要主要其局部的干燥、清洁。
通常而言,正常的排尿活动能够将尿路中的一些细菌等冲洗出去,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
当患者使用尿管后,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且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其发生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
从大的角度来说,留置导尿本属于是一种入侵式操作,这种操作不仅会造成患者尿道产生损伤,从而也为细菌的感染创造机会[1]。
为了调查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院感科于2013年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了目标性监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患者,剔除放置导尿管前尿培养阳性患者,共监测407例,其中男225例,女182例;<60岁165例,≥60岁242例。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作者:林丽红张伟文熊晓华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与ICU导管相关的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置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患者371例的病例资料,将发生感染的216例作为研究组,另155例未发生感染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寻找ICU导管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并根据216例的治疗结果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结果置管时间过长、原发疾病的种类、置管的方式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严密的监测及积极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治愈,后转其他科室继续治疗。
结论导致ICU 导管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原发疾病、置管方式有关,严密的监测及观察、积极的治疗是提高ICU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ICU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37-0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安全,已成为ICU必不可少的诊疗手段,它在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输液、静脉高营养、抢救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1]。
ICU是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监护的场所,该类患者多数处于病情危重状态,需要实施有创监测及有创治疗 [2],身体各器官功能多受影响,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对细菌的抵抗力降低。
加上抢救和监护的需要,约60%的患者常需各种导管留置,使细菌侵入机体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发生感染。
它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甚至造成患者的高病死率[3]。
我们对收治的216例置管并发感染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明确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患者371例的病例资料,将发生感染的21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155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关键词 】 重症监护病房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 危 险因素
Ri s k f a c t o r s a n a l y s i s o f c a t h e t e r — a s s o c i a t e d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I CU XU Y u a n 。 q i n . We i -
t i o n r a t e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d a y s o f c a t h e t e r a n d t h e t i m e s o f c a t h e t e r( X 2 = 3 9 . 7 6 , P<
素分析 。结果
采用前瞻性监测 , 对
2 0 1 1年 1月至 2 0 1 1 年1 2月入住 I C U> 4 8 h 、 年龄 >1岁的置 管患者进行监测 , 并对发生 C A U T I 的患者进行 危险 因
监测 患者共 1 0 9 6例 , 其 中接 受置导尿 管的患者 8 7 2例 , 导尿 管使 用率为 7 9 . 6 %, 置管 日为 9 0 1 0 d ,
i n I C U l o n g e r t h a n 2 4 h o u r s a n d o l d e r t h a n 1 y e a r o l d w e r e p r o s p e c t i v e mo n i t o r e d, a n d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c a t h e t e r — r e l a t e d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s On e t h o u s a n d a n d n i n e t y — s i x c a s e s we r e mo n i t o r e d, i n w h i c h 8 7 2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c a t h e t e r s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c a t h e t e r w a s 7 9 . 6 % ,a n d t h e d a y s o f c a t h e t e r we r e 9 0 1 0 d .T we n t y — o n e p a t i e n t s h a d c a t h e t e r — r e l a t e d u in r a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a n d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w a s 2 . 4 % .T h e a v e r a g e d a i l y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wa s 2 . 3 / o n e t h o u s a n d d a y s .T h e C AU T I i n f e c —
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4例ICU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针对性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
结果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可能影响感染发生(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见并发症,临床上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标签:重症监护;尿路感染;原因分析;护理措施尿路感染是医院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症监护室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多数尿路感染为留置导尿管患者。
导尿管留置是重症监护内的常见基本操作,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病房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4例ICU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32例。
针对性护理组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为(52.8±4.3)岁。
常规护理组中男81例,女51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为(53.6±4.2)岁。
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
1.2方法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检测,做好患者的局部皮肤护理,积极预防相关感染,并在感染发生后给予积极的应对措施。
针对性护理干预组首先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尿路感染相关原因,总结感染诱发因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1)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内工作人员的护理培训:定期对ICU内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帮助相关护理人员强化感染预防的护理知识,全部护理人员均需培训合格后上岗。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方法1003例住院时间>24 h、年龄>2个月的患者,运用前瞻性的检测方式对置管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从划分危险因素的等级来实施监控CRBSI患者。
结果1003例患者中750例采用了血管内置管的实验,综合的覆盖率为75%;广谱抗菌药物主要有:三代头抱菌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帕尼培南、万古霉素、喹诺酮类。
27.9%患者之前用过抗真菌药物,最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是大扶康。
置管时间:在置管5 d前发生感染的占19.3%,置管7 d后发生感染的占80.7%;感染前人均住院19 d。
置管的时间和频率越长越多,CRBSI 覆盖率随之逐渐增大(P<0.05),分别最高达16.3%,27.8%;置管的时间和频率是CRBSI产生危机因素。
结论ICU的CRBSI检测危险因素的标准依照两方面:留置时间与置管频率。
如果定时对双手进行清洁、在无菌环境中置管以及保养、使用后立即拔除导管,就能防止CRBSI的出现和发展。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科学技术在不断前进,临床医学也应用了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
但同时原发性菌血症的发展也和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的应用有巨大的关系。
它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使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变长、住院费用增多、占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情况严重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医护人员的劳动增加、占用了更多的床位资源,甚至可导致医院和患者的医药纠纷问题[1]。
ICU是CRBSI发病率高的原因,但国内相对此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填补了这一空白。
ICU危重患者的治疗离不开血管内导管的作用,但CRBSI病危情况也来自于血管内导管。
经过长期的跟踪检测ICU的血管内置管患者的病情,观察CRBSI感染情况,分析危及CRBSI的众多因素,为科学的防治和控制CRBSI的病情提出了科学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险 因 素 。 封 闭 引流 系 统 的使 用 具 有 一 定 的保 护 作 用 。C A U T I 常 见 病 原 茵依 次 为 大 肠 埃 希 茵 、 粪 肠球 菌 和 白 色念 珠 茵 。
结论 I C U患者 C A U T I 发病 率高 , 严 格 掌 握 留置 导 尿 适 应 证 、 加 强 感 染 的 危 险 因素 预 防 有 利 于控 制 感 染 。
[ 关键词 ] 导 管 相 关性 尿 道 感 染 ; 危 险 因素 ; I C U; 病 原 茵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4 . 1 5 . 0 1 5
[ 中图分类号 】 R 6 9 1 . 3
研 究方法对入住 I C U 且 接 受尿 路 插 管 的 5 2 6例 患者 尿 路 感 染 病 原 茵 分 布 特 点 及 C A U T I 危 险 因素 暴 露 情 况 进 行 回 顾 性 分析。站果 5 2 6例 患 者 C A U T I 发 病率为 3 O . 2 3 %。尿路插 管时间 > 7 d、 患 糖 尿 病 与 妇 科 感 染 是 其 发 生 的 独 立 危
依据 , 现报道 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我 院 2 0 1 2年 1 —1 2月 I C U接 受 尿 路 插
管 的患 者 5 2 6例 , 排 除发 生尿 路感 染 后 行 尿路 插 管患 者 , 男
1 7 2例 , 女3 5 4例 ; 年龄 1 —8 3 ( 5 1. 4 - 2 2 ) 岁 。 将 患 者 根 据 诊 断 是否发 生 C A U T 1 分 为 A、 B 2组 , A组 1 5 9例 为 C A U T I 患者 , B 组3 6 7例 为 非 C A U T I 患者 。 1 . 2 方法 对 每 一 例 的患 者 制 作 回 顾 性 图表 , 通 过 院 内 感 染
现 代 中 西 医 结合 杂 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Ma y , 2 3 ( 1 5 )
用 S P S S 1 9 .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资 料 汇 总 及 统 计 学 分 析 , 以 P< 0 .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病 原 分 布 应 用 WH O N E T 5 . 5软 件进行统 计分析 。
2 结 果
视 … 。I C U是 使 用 导 尿 技 术 最 频 繁 的 科 室 , 也 是 导管 相关性 尿 路感 染 ( C A U T I) 发生率最 高的科室 ,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具 有 重
・ 1 6 3 5・
I C U 导 管 相 关 性 尿 路 感 染 病 原 分 布 及 危 险 因素分 析
张昭勇, 张吉 才 , 陈永梅
( 湖 北 医 药学 院 附属 太和 医院 , 湖 北 十堰 4 4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 0 )
[ 摘要 ] 目的 调查 I C U导管相关性尿路 感染 ( C A U T I ) 危 险 因 素 及 病 原 菌 分 布 特 点 。 方 法 采 用 病 例 对 照 的
数据库统计 C A U T I 的发病率和病原 分离情 况 , 记 录 其 潜 在 的 危 险 因素 信 息包 括 诊 断 、 住院时间 、 年龄 、 性别 、 各 类 抗 生 素 的 使用情况 ( 培养前 1 个月 内的抗 生素使 用情 况 , 持 续 使 用 >1
周) 、 机 械 通 气 和 伴 有 的 各 种 慢 性 疾 病 及 患 者 的 预 后 。 细 菌 鉴定 : 菌 株 培 养 按 全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常规 方 法 进 行 , 经 法 国生物梅里 埃 V i t e k 2鉴 定 细 菌 到 种 。 C A U T I 诊断标 准 : 按 照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4 ) 1 5—1 6 3 5— 0 2
的危 险 因 素 作 为 自变 量 , 进行 非条 件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 析 , 计 算
导 尿 是 一 种 广 泛 应 用 于 排 尿 困难 、 麻醉 、 手 术 后 和危 重 患
2 . 1 C A U T I的 病 原 分 布 特 点 1 5 9例 C A U T I 患 者 共 分 离 病 原菌 1 7 3株 , 其中1 4例 为 多 菌感 染 。 女 性 患 者 念 珠 菌感 染 较 男性 高, 且有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见 表 1 。 表 1 C A U T I 病 原 菌分 布构 成 例( %)
要 的 实 用 意 义 。本 文 对 我 院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C A U T I 的发 病率 和病 原体分 别 进 行 回顾 性 研 究 , 采 用 病 例对 照 的方 法 探讨 C A U T I 发 生 的危 险 因 素 , 旨在 为 预 防 与 控 制 C A U T I 提 供理论
者 尿 量 观 察 的基 本 技 术 之 一 , 但 留置 导 尿 的 不 良后 果 是 易 引 起 尿 路 感 染 。近 年 由 导 尿 引 起 的 尿 道 感 染 不 断 升 高 , 对 引 起
感 染 的 病 原 分 布 特 点 和 危 险 因 素 的 研 究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每个 危 险 因 素 的 优 势 比 ( O R ) 和9 5 % 可信区间 ( 9 5 %C I )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