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评审标准 医务科管理要点 苏体隆

合集下载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科(处)管理要点苏体隆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科(处)管理要点苏体隆

添加标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的文件
添加标题
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安排(包括外院派送的住院医师)
添加标题
出科考核及年度考试等
例: 1.2.3.1【A】符合“B”,并
开展临床路径试点专业和病种数、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入组率、入组后完成率符合要求。 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肺炎、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行单病种规范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 有信息化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
参考的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规定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与管理办法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办法等
例: 2.7.1.1 【B】符合“C”,并
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 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科室质量监控指标
住院科室 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 患者安全类指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甲级病历率 平均住院日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例数
手术科室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 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手术后感染例数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 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例数
进行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医疗技术管理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 。
住院诊疗管理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管理院内、外会诊,明确院内会诊任务,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会诊活动 。 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规范,培训相关人员。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1.医院有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有一个结构 合理、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领导班子。各 职能部门应配备专职管理干部负责管理。
4
提供医院组织架构模式图与领导 班子成员名单;提供职能科室人员 名单、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医院无组织架构模式扣1分;领导班
子分工不明确扣1分;职能科室无计 戈y、无总结一科扣1分。
2.医院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做好执行计划的检查、考核、评价工作。
2科室主任配备齐全,每缺一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扣0.5分。
2.临床科室:
一级临床科室:
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 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皮肤 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
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有4个以上专科,设消化、心血管、 呼吸、血液等。
夕卜科:应设3个以上专科,设普外、泌尿外 科、骨科等。
1无相应的制度、规范等文件扣1分。
2培训率低于80%扣1分。③无督促 检查执行记录扣1分。④考试考核有1人不合格扣1分。⑤有较严重违法 行为者,此项不得分。
2.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 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验; 法人、床位数、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 化应及时变更。
5
核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其 诊疗科目。
3分,如有超范围执业,1人扣5分。
4.医院每年有法律、法规培训计划,每年不 少于两次组织全院人员培训并有记录。
5
考核医院领导班子、职能处室负责 人、部分科主任、护士长(15人), 了解对医院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知识的知晓情况。
少1次培训记录扣1分,有1人不及 格扣1分。
四组织机构和管理(^0分
/|\

2012新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医务科管理要点

2012新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医务科管理要点
批准、公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 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准时更新
主要制度
制定医疗治疗治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 相配套的制度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治理工作预备与考核 方案、考核标准、质量指标
制定对重点部门的治理标准与措施,每季 度有一次检查、评估
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治理标准与措施, 每季度有一次检查和评估
留意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客观评 价
关注治理工具的应用
二.赐予医务科的职能
院长为医疗质量治理第一责任人,负 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治理和持 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争论医疗质量 和医疗安全工作。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治理工 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治理和 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医疗、护理等治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全面医疗质量治理与医疗安全治理工 作,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担当指导、 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治理工作, 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准时反响,落 实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治理协调 机制。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供给急性心肌梗死的 安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戒烟安康辅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 、把握危急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AMI-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状况。 AMI-10患者对效劳满足度评价结果
(七) 坚持推动预约诊疗效劳
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把握 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状况有督导检 查与整改措施。
加强培训教育
通过新入院人员岗前培训、住院 医师会议、中青年医师大会、 科主任例会等形式进展培训。
督导检查〔通过以下方式〕 医务科业务查房
危重病人下巡下视:重点检查危 重病人抢救制度、会诊制度、 病例争论制度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科 处 管理要点 苏体隆81页文档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科 处 管理要点 苏体隆81页文档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 科 处 管理要点 苏体隆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XXXX二甲医院评审标准

XXXX二甲医院评审标准

XXXX二甲医院评审标准本文档旨在提供XXXX二甲医院的评审标准,以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能够达到行业标准。

评审标准将从医院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医院需要根据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接受监管机构的评估和审查。

一、医院设施1.1 医院环境•医院应具备清洁、整洁、通风良好的环境。

•病房、手术室、候诊区等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医院应配备适量的洗手间和卫生间,方便患者和员工使用。

•医院应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1.2 舒适设施•医院应配备适量的床位,以满足患者的入住需求。

•医院设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保证病患的舒适度。

•医院应提供适当的光线和温度调节,以保持舒适的医疗环境。

•医院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座椅、桌子等设施,以方便患者和家属的使用。

二、医务人员2.1 医生资质•医生应持有相应的医学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审核医生的执业资格,并记录相关信息。

•医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

2.2 护士资质•护士应持有相关的护理资格证书,并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审核护士的资质证书,并记录相关信息。

•护士应具备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3 医务人员配备•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医生和护士的数量。

•医院需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合理,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应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活动,提升专业水平。

三、医疗设备3.1 检测设备•医院应配备常见的检测设备,如X光机、超声波设备等。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精度,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医院需定期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2 手术设备•医院应配备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手术设备。

•手术设备应具备先进的功能和操作便捷性。

•医院需定期维护手术设备,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

3.3 医用耗材•医院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耗材。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医疗质量管理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医疗质量管理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衡量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二级甲等医院而言,其具备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展开,从医疗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医院设备与设施二级甲等医院应当具备一流的医疗设备和舒适的医疗环境。

评审标准包括医院设备的先进性、设施的完善度、环境的整洁程度等方面。

评价细则可以考察各类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规范程度,并且要求医院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的制度,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医疗技术力量医疗技术力量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级甲等医院应当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团队,包括专家、知名医生和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

评审标准可以考察医院的专家组成、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等方面,评价细则可以对医院医生的职称、出诊率、学术成果等进行考核,并且要求医院建立专家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医院的学术研究和医疗工作。

三、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因素。

评审标准可以包括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的规范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评价细则可以考察医院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监控和投诉处理等情况,并且要求医院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院的整体形象。

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医院医疗质量稳定提升的重要手段。

评审标准可以包括医院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制度的健全性等方面。

评价细则可以考察医院的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质量的监测和反馈机制等,并且要求医院建立质量管理内审机制,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五、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审标准可以包括医院的安全管理体系、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

评价细则可以考察医院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况、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和防范等,并且要求医院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医院二甲评审(医务科)

医院二甲评审(医务科)

医院二甲评审(医务科)第一篇:医院二甲评审(医务科)医院二甲评审(医务科)医院评审医务处相关工作内容概要1、1.2.3.1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析,及时反馈,改进。

2、1.2.4.1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和住院天数。

有调研、有具体实施措施。

3、1.2.6.1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4、2.4.1.1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5、2.4.3.1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6、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

2.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7、2.6.1.1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

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8、2.6.2.1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置,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9、2.6.3.1对医务人员进行知情同意和告知方面的培训,对实施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如化疗)或输血、使用血液制品、贵重药品、耗材等时应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10、2.6.5.1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有关医务科的制度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有关医务科的制度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有关医务科的制度医务科是综合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职责涉及招聘、培训、管理和评估医务人员的工作。

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中,医务科的制度是评审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下面是关于医务科制度的一部分详细内容,供参考。

一、医务科概述医务科是负责医疗团队管理和医务人员培训的科室,其主要职责包括合理规划和组织医务人员的编制、人事工作、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考核评价等。

二、医务科组织架构1.医务科应设置一位具备丰富医务管理经验的科长,并配备相应的副科长、主管医生和人事助理等人员。

2.医务科下设有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医务人员管理、职称评定等工作组或小组。

三、医务人员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编制管理(a)合理规划医务人员编制,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现有医务人员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医务人员的合理配备。

(b)严格按照编制表进行招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招聘程序合法合规。

(c)每位医务人员应有明确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要求。

2.医师执业注册管理(a)医务科负责医师执业注册的管理工作,包括新进医师的执业注册和离职医师的注销。

(b)注册医师应根据规定定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医务科应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并对参加考试的医师进行管理文书的编制和考核工作。

(c)医务科应定期核查医师执业情况,确保医师的执业行为符合法规和伦理规范。

3.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a)医务科应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体系,包括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临床案例讨论、技术培训等。

(b)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

(c)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相关考试,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

4.职称评定制度(a)医务科应制定职称评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评定要求和程序。

(b)医务科应组织职称评定工作,根据医师的绩效和学术水平进行评定。

(c)职称评定结果应及时公示,确保评定过程公正透明。

四、医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1.绩效考核(a)设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工作量、质量和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 为第一责任人。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 施。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 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记 录。





对科室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每月至少一 次)检查,并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措施。 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 分析。 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 量改进。 科室对落实改进的意见的成效进行自我评 价,提出再改进意见。

监管的项目多
标准中“ 主管部门、职能部门、 主要职能部门”出现的频率多 例 主管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 责 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评价、 分析、反馈及整改措施

新标准理念的改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评价方法 由按部门一一对应的纵向管理转向 按患者就医流程的横向评价 管理者从病人角度对整个医院服务 质量,医疗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 包括个体监督和系统追踪。 注:医务科如何开展追踪管理
常见的问题
会议记录的内容多,但大多数是领 导的讲话、业务学习等内容 发现问题的少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少

职能部门——医务科




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 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承担履行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 量管理职能,工作有记录。 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定 期(至少每季一次)检查与评估,工作有 记录。 定期分析(至少每季一次)医疗质量评价 工作的结果

三.医务科的管理重点
发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委员会的 作用 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 规范、诊疗指南 “三基”培训及考核 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 制 医疗技术管理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 进 (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 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 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 高服务水平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

(六)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与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指标 平均住院日 住院费用、药品费用 出院30天内再住院率 非预期再手术率 并发症与合并症 死亡率等
单病种监测指标 例: 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AMI-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 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 酶使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 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戒烟健康辅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 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AMI-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AMI-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七) 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
1、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 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 长期预约 2、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操 作流程,逐步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3、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 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支持医务人员 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4、建立与上级对口支援医院以及挂钩 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



AMI-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 LDL-C(≥1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 脂治疗。 AMI-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 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 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 间与结果☆ AMI-2.1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 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 (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 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 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 AMI-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EMIST) ☆ 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 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MI患者。 AMI-3.1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 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 AMI-3.2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 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主要制度




制定医疗治疗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 相配套的制度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 方案、考核标准、质量指标 制定对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与措施,每季 度有一次检查、评估 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每季度有一次检查和评估




制定医疗风险管理方案,主要医疗风险处 理预案、流程 制定医疗核心制度 制定患者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 制度、标准、流程 制定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程序 制定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 综合诊疗制度、程序
落实核心制度与医院存在的问题相 结合: 会诊制度:会诊的适应症、会诊的 及时性 疑难危重病例院内大会诊:邀请临 床药师和营养师参加。 分级护理制度
处罚 下发警示通知书 暂停处方权,在医务科接受再培训 再教育,写出心得体会
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 南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 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 医疗工作 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 改措施 根据医学发展和本院实际,对规范和指南 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三)“三基”培训及考核
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 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 和培训计划 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 备及经费保障。 有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 安全的体制



有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 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 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 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 生。 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 程 根据情况医院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 警通告
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医务科 管 理 要 点
苏体隆
主要内容 对新标准的理解 赋予医务科的职能 医务科管理的重点 对医务科的新要求

一.对新标准的理解
涉及医务管理的内容广 涉及监管的项目多,部分与其他职 能部门有协作 新标准的理念发生改变

内容广
每章节均有体现(除第五章),特 别是第四章。

落实制度
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 核心制度 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 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 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 查与整改措施。

加强培训教育 通过新入院人员岗前培训、住 院医师会议、中青年医师大会、 科主任例会等形式进行培训。
督导检查(通过以下方式) 医务科业务查房 危重病人下巡下视:重点检查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会诊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科主任夜查房 终末病历质控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 续改进 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 加强投诉管理 对重点部门的监管评价

(一)发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等 委员会的作用
医院质量管理组织
主要包括: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各质量管理相关小组 质量管理部门 各职能部门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评审采用五档表述方式



A-优秀 (有持续改进,成效良好 ) B-良好 (有监管有结果) C-合格 (有机制且能有效执行 ) D-不合格 (仅有制度或规章或流程但 未执行)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 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 目
总之:
对医务科的要求更全面 对医务科的要求更具体

二.赋予医务科的职能
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 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 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 和医疗安全工作。 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 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 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工 作,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 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 实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 机制。
对各专业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 标 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 明确要求 对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管理、评价制 度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身份识别制度 医嘱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危急值 目录 知情告知制度

实验性医疗管理制度、审核程序、知 情同意、全程监管等资料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措施 尊重患者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的制度、 措施
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流程执行情况有检 查、反馈、改进措施。 建立跨部门的协调与讨论机制 有信息化的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

(五)医疗技术管理

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 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 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 绩效的评价。
核心:职称+能力

实行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授权制度。 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 目的目录。(操作风险大、易于发生 并发症的) 成立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 (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组成) 制定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 复评标准。 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动态管理。(2年 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