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健康心理学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是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健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
它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的情感、思维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正面心理状态的培养。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消除疾病和问题,还需要积极地发展个体的潜能和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通过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模式,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除了个体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环境可以对个体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包括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如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且实践性强的指导。
它帮助个体获得了认知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咨询

• (三)结束巩固阶段 • 1、当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共同认为咨询已经达到 了预定的目标,咨询就到了结束语巩固的阶段。
• 2、此时心理咨询已经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娴熟的心 理咨询技术打开了来访者的心扉,找到心理问题的 症结所在,帮助来访者增加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 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咨询方法 • 1、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个别 咨询;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 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 1、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 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与技 术,对有心理障碍或疾患的人进行治疗的过程。
• 2、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与适应 方式,缓解和消除其症状与痛苦,促进人格改善, 增进身心健康。
• 3、二者相似之处: • 1)两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 2)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 • 3)两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 4)两者的目标都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等。
• (二)心理分析治疗的常用方法 • 1、心理分析多用于对神经症的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是
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分析、重新解释、讨论和 分析来访者潜意识的内容以及早期经验,体验与自我有关 联的情感与记忆,促进自我了解,使来访者达到顿悟。
• 2、心理分析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使来访 者自己意识到其潜意识中的症结所在,并产生意识 层次的领悟,了解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 在的意义而消失。
• (二)心理帮助阶段 • 1、这一阶段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阶段,是咨询过 程的核心阶段,是通过解决问题达到来访者自我接 纳和自我成长的阶段。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讲学课件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教学互动
我的自画像:我是谁?(自我认识与评价) 对自己的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的评价: 对自己的智力、优点、特长的评价: 对自己的短处、缺点、弱点的评价: 我的座右铭: 我最欣赏自己的是: 我最讨厌自己的是: 我的烦恼是: 我最近一次流泪: 我的朋友: 我与家人相处: 我的心理是否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会影响一个人如何去认知周围的世界,进而影 响一个人的行为。在相同的环境中,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对于相同的学习条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都与自 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会给个人带 来快乐和积极的社会效果,而不健康、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则 会给个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可见,自我意识是一个复合体,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愿 望、动机,即在过去生活背景中形成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对 未来的展望,还包括自豪或羞耻、自尊或自卑、激励或责备 等这样一些情感的体验。自我意识的形成受到个人的成长经 历、生活环境、自我态度、他人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 且,自我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经验和 心理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2) 本我、自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 自我的结构。他认为,人初生时只有一个本能的我(本我), 其功能是一切为生存,其行为表现大多属于原始性的冲动, 遵循的原则只要快乐,肆无忌惮,且个人多不自知。他像一 个幼儿,容不得紧张,希望得到满足,易冲动、非理性、无 组织。自我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它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 件和限制,代表人的学习、训练和经验,遵循现实原则。超 我是社会规范中是非标准与价值判断的代表,它遵循道德原 则,支配、监督个人的一切。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要素解读

3、能在平等交谈中,启发求助者进行正确的独立思考 4、有灵活性,随时转变咨询方式,以克服求助者的阻抗
和掩饰。 5、有把握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向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解求
助者内心世界的目的。
2、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1 普遍联系的观点; 2.2 要有“度”的概念; 2.3 历史-逻辑-现实的观点; 2.4 中立性态度;
2.1 普遍联系的观点:做到整体观 念、全面考察、系统分析
2.1.1 心身一体的普遍联系
2.1.2 心理问题归因强调心理-生理-社 会因素交互作用
2.1.3 心理活动的综合性:知、情、意 三者及与行为的联系
(二)各种治疗的共有特性
1. 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的、有情感交流 的信赖关系这个相助的人往往是咨询者或治疗家,多 数时候还有某个团体(如家人)的参与。
2. 治疗背景或设置。指与治疗和治疗者相联系的一些 象征性、标志性的事物和情景。例如,一个有名望的 诊所,布置有书架、书桌、安乐椅、治疗者的毕业文 凭或其它证明治疗者专业能力的文件等等的会谈室, 安静和给人安全感的气氛等。
TIPS
①自我概念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因此能够在后天改变。 无论是自己还是来访者,都有改变的可能和动力。
②健康的自我概念要求个体恰当地认识自己,i.e.能够整 合地认识和对待自己。
③留心和使用一些可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如一些心理测验的结果、他人的反馈、日记等。
④喜欢和接纳自己。
⑤人的自我接纳和成长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课题,而不是某 一时刻的结果。人生是无法预测的,所有可能发生在我 们身上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学习去面对。自我接纳和成长 是我们积极面对问题的必然结果。
05956健康心理学

(2)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P7)
一般健康连续体式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通常透露着一层意思;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的追求。不过现实中不乏身体有疾病但心理健康或者相反的人,因此,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既相互影响有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的这一关系模式,既是状态性的描述,同时又蕴含着彼此间的动态作用。一方面可以解释身心健康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的人;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关注身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相互促进或彼此消减。
生态学研究
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P48补)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现在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拓展了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致病因素,治疗应该对病人有针对性,应该整体考虑病人的健康状态,所选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问题,应该采取心、身同治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疗。)
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开始把人看成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完整统一体。
毕生发展的观点
识记:
健康测量的标准
群体健康测量标准: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的综合情况。
个体健康测量标准:主要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
第二章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章认知与⼤学⽣⼼理健康第⼆章认知与⼤学⽣⼼理健康导⼊:我们这⼀代最伟⼤的发现是⼈类可以借由改变⼼中的态度来改变⼈⽣。
——威廉?詹姆斯所谓快乐⼈,不是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是持着某种特定态度的⼈。
——休?当斯态度可以改变⼈⽣,可以创造快乐与痛苦,在我们的⽣活、学习与⼯作中,我们常常可以体验到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以为某种消极情绪是由于某⼀客观事件引起的,⽽客观上也的确存在着某⼀客观事件,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试者去改变⼀下对这⼀客观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态度,也许就可以消除这⼀消极的情绪,⽽使你⼼理豁然开朗。
因此,当客观事件在不断地发⽣着,甚⾄是不受⼈们意志控制地发⽣的时候,我们⽆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来改变⼼态、情绪与⾏为,从⽽建⽴健康的⼼理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看,认知⽔平直接影响着⼈的⼼理健康⽔平。
第⼀节认知的概述⼀、认知(cognition)的概念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以及周围事物对⾃⼰的意义与作⽤的想法或观点。
1、认知影响⼈的态度、价值判断与观念。
对于同样的事件,由于认知不同,则会产⽣不同的态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当这种类似的情景反复出现时⼈对该类情景所反映的事件形成了⼀种固定的观念。
2、⼈的认知是具有选择性。
符合主体需要的信息被放⼤,不符合需要的信息被缩⼩3、影响认知的众多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
对于某⼀具体情景来说,会有许多因素控制个体对它的认知,例如要对⼀个⼈进⾏评价,那么他的外貌、学识、⾏为表现、别⼈的评价等都会影响你对他的评价。
这些认知因素之间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
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会使⼈感受到⽭盾和冲突,现实中,⼤部分⽭盾和冲突都表现为认知⽅⾯的。
这种⽭盾和冲突,会使⼈感到不愉快,感到焦虑。
于是,⼈们会想⽅设法去消除或减轻这种不协调,⽽当⼈们的认知体系是协调的时候,就会努⼒的保持这种关系,避免接触与已有认知因素相⽭盾的信息。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谁更有价值?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 这时,一位老者,手舞足蹈,欢歌而过。年轻人止 住老者,问:“老人家,你为何如此快乐?”老人朗声回 答:“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生而为人;星辰之中,唯 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最是五谷养人,我 能终生享用,为什么会不快乐?”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老人家,我觉得很自 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年轻人还是满脸忧伤。老者 微微一笑,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自卑呢?” 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摆了摆手,继续说:“如果给 你一粒种子,去培育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呢?” 说完,老者朗笑而去,年轻人顿觉释然。 其实,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就不难发 现,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感觉的那么糟糕, 那么没有希望。
(一)过度自卑
[调适方法]
– 首先应对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 改变自己; – 其次,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 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 做到扬长避短; – 第三,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 态度,同化自我但有限度; – 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 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 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 第五,对外界影响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 勇于坚持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同时保持一定程 度的容忍。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活动:“自画像”——我是谁?
请拿出一张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 写出20个句子,这些句子是“我是…… ”
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如身高、 体重、容貌)的认识和体验。
生理自我
是个体验和愿望。
我 意 心理自我
识
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关系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1、4、7、10、12、14、15、 17、19、21、23、27、28、29、31、33共16项 自我的灵活性:2、3、5、8、11、16、18、22、24、 30、32、35共12项 自我的刻板性:6、9、13、20、25、26、34共7项。
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成分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
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 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 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 发展的最高阶段。
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
(四)有效地控制自我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 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 意指出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 坚持到底。
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 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 不会失败。
克服自卑心理:
1.改变认识,培养自信; 2.要正确与他人比较; 3.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调整理想自我) 4.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自己的弱点、增强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2 健康心理学理论 Theories of Health Psychology
Chapter Outline
“疾病”的历史(History of “illness”)
身心关系(The mind-body relationship)
二、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三)中世纪欧洲
教会的解释:恶魔附体
疾病是上帝对邪恶的惩罚
治疗:折磨身体以驱除恶灵
二、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四)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解释
1.
笛卡尔(R. Descartes):身心二元论
身体和心灵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二者互动很少
人的灵魂随着肉体的死亡而离去,使解剖成为可能 医学研究肉体,灵魂交给宗教和哲学来研究
时刻为自己准备台阶,有时被矛盾心理困扰。
D.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
自我防卫强,不把内心想法完全暴露。
处事待人冷静,人缘不错。
有以退为进之义,“我早估计到这一点”,政客多有
此口头语,隐藏真实想法。
E.但是、不过
有些任性,用“但是”为己辩解,也显示其温和、委
婉,以免他人产生冷淡感。
F.啊、呀、这个、那个、嗯。
词汇少或思维慢,反应较迟钝
较有城府
也有自傲者常用此语。
怕说错话,需片刻思考,内心常较孤独。
“冰山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影响着我
们的大多数行为(Freud believed that it is the unconscious that exerts the most influence upon our behavior.)
弗洛伊德关于“转换性癔症”的解释
Conversion hysteria
a 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version of mental conflict into somatic forms
(into paralysis or anesthesia having no apparent
and past event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经过努力可以恢复
潜意识
储存我们所有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创伤和不愉快经验
The unconscious: that part of the mind that
stores all our experiences, especially those of a
traumatic or unpleasant nature.
是一种无所觉的心理历程,包括大量原始冲动、本能
,大量不为社会所容许的欲望, 此时的能量是人类
行为的源泉(研究重点)
潜意识
社会对潜意识的压抑很大
潜意识与意识两者不能直接转化,因为其中有某种
“抗拒”,即检查制度。
潜意识经过“化妆”,有时能浮现到意识,通过非正
间接思维状态——梦、幻觉……(暂时缓解紧张,但不
能消除)
五、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
(二)自我(ego)——人格的现实部分
从id发展而来,是人格和外部相接触、与环境相作用
的内部人格结构。
作用:压抑本我的活动(作用最直接,但效率差)
遵循“现实原则”
五、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
(二)自我(ego)——人格的现实部分
“冰山理论”
所有行为的答案都蕴藏在这个
隐藏的、难以接近的、占整个 心理4/5的区域中(Moreover
he maintained that all the answers to our behavior and actions lay in this hidden, inaccessible area
常途径表达:神经症、梦、失误……(可以间接了解
潜意识)
潜意识表达途径——神经症
是一种功能性障碍
源于潜意识被压抑
有躯体化表现,但无生物学病变
为防止神经症,意识将“不愉快”压抑、遗忘
潜意识表达途径——梦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曲折实现
通过心理分析和自由联想来了解潜意识
化妆后 (导致梦的离奇性)
检查制度 (逃过守门人)
功能: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寻找现实对象
调节id的原始需求 抑制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大量冲动 调节id与super-ego的冲突 一仆(
ego)三主(现实、id、superego)
五、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
(三)超我(superego)——人格的理想部分
人格的监督和惩罚系统,遵循“至善原则”
Two models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模型(The Biopsychosocial health model)
Section 1
健康与疾病 Health and illness
一、疾病的历史
History of ―illness‖
–100 years ago: contagious diseases
障碍。
评价:“只要没有细胞损伤和生理病变,就是健康”,
忽视了社会因素的作用。
二、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五)20世纪医学观的新进展
对“生物医学模式”提出挑战
心身医学:弗洛伊德
– 心理因素可以引发躯体疾病,而非细胞病变。如:转换
性癔症
行为主义健康观:
– 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改变个体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Today: Lifestyle diseases
一、疾病的历史
饮食性疾病 vs. 感染性疾病
历史上曾大规模流行的疾病:流感、鼠疫、疟疾、痢
疾、肺结核
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天灾?人祸?
医学干预与死亡率下降: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公共卫
生体系改革
一、疾病的历史
“现代病” (WHO,1999c)
《弗洛伊德传》
琼斯
一、Freud对人的看法
人是能量守恒系统
能量需要宣泄,否则出问题
人是受本能驱使的
人类文明程度与本能压抑成正比
压抑太多,则需要从其他方面发泄
二、Freud对科学的看法
严谨性
在实证研究的初期,一些模糊的理论和大胆的猜测也
是必要的
三、Freud的心理动力结构理论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死本能
破坏、死亡。“回归无机物的本能”
四、Freud的本能理论
(三)本能活动的两个原则
快乐原则
最基本;寻求能量的直接满足、能量的直接释放
现实性原则
不能即刻满足时,学会延迟满足
四、Freud的本能理论
(四)本能的特点
根源:源于躯体神经生理的兴奋状态
二、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四)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解释
2.
解剖生理学的发展:
近代医学对致病微生物的发现→疾病理论的进步→无菌
术和麻醉术等治疗技术的发明→外科的发展→医学及医
生地位的确立
二、疾病的理解:病因学的探讨
(四)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解释
3.
生物医学模式
每一种疾病都会在生物学上产生变化,表现为某种躯体
盖伦
疾病可以通过机体不同的病理表现来定位
对内科医学具有深远影响
希伯克拉底:四液说
抑郁质
黑胆汁 喜怒无常 忧郁的
胆汁质
黄胆汁 易怒 急脾气
多血质
血液 高兴的 健康的
粘液质
粘液 迟缓的 无精打采的
Hippocrates:Four Humors
心理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影响,人的心理有三个组成部
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His fundamental belief was that the mind was the
most powerful influence on an individual‘s
actions. He propounded the concept that our
that makes up four fifths
of the mind.)
四、Freud的本能理论
(一)早期的本能分类
性本能(libido,力比多):维持种族生存
自我本能: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
四、Freud的本能理论
(二)晚期的本能分类
生本能
追求自己种族生命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
是道德化的自我:传统价值观、社会理想、父母期望
、社会规范……
最初来源于家庭:家长的奖赏→ 外在要求不断内化
基石:libido投射受挫,如“俄狄浦斯情结”
治疗方法
驱魔,魔法 忏悔或安抚神灵 驱魔 咒语、颅骨环钻等吓走魔鬼
⑤ 灵魂丧失
魔法仪式找回灵魂
Trephination(环钻术)
早期的颅骨环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