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试题: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考:(1)1912-1920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结 合材料,分析这段时间促进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20年代后,荣氏“春天”转瞬即逝的原因又是什么?从 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2-
结合课本内容,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创办企业 有利条件有哪些?
-6-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 民。
材料二:1901-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上谕,推行新 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政 府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私人资本 办工业。
材料四 1918年欧洲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
时间
国别
英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
比例 减少到1/2 减少到1/3
德 完全停止出口
英法德等国对华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战 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5-
实业救国思潮: 19世纪末,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初 步发展而产生。 该思潮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 倡导实业救国。 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在该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兴起了一股创办实业的 热潮。其中代表人物有张謇、周学熙等。
根据材料归纳,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9-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末-1912)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的原因 (2)初步发展的表现
民族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 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初步发展的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0课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测试题

第10课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
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
”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张之洞B.郑观应C.张謇D.方举赞解析:C。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准确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从“状元办厂”和“强实业”可判断出是张謇。
2.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从图表的数字信息看,面粉业发展迅速,从时间看是在1911~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应选B。
3.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间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选D。
4.下列诗句中比较恰当地形容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C。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又很快萧条。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A.提倡国货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B。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时间“1913~1919”,排除D项。
A、C项都属于内部因素,与题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
故答案为B项。
6.(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
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A、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
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这表明甲午战后: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但资本仍相对较少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门类不齐全不均衡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地域在逐渐扩大,但仍不均衡④民族资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4、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5、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太强大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D、民族资本发展很不充分6、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B 因具有排外性质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C、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外货”运动D、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过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8、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9、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10、“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与榨油业B、烟草业也火柴业C、化工业与钢铁业D、纺织业与面粉业11、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2、观察右图《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单选题1.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A. 19世纪50—60年代B. 19世纪60—70年代C. 19世纪70—80年代D. 19世纪80—90年代2.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布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
这一现象()A. 是单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的结果B. 体现国人自觉排外的理性心理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根本转变3.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
这些措施客观上()A. 加强了国家对军事的控制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发展D. 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物质基础4.一战期间中国很多发展迅速的民族企业在一战结束后却迅速衰落了,这主要说明了()A. 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B. 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C. 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D. 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5.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从政治角度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B.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C.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D.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6.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
此材料可印证()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仅到16万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①旧军阀的封建统治②官僚资本的侵夺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④残酷的战争环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下列各项符合张謇所办企业情况的是()①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②以纺织业为重点③按近代经营管理方式管理④属民族资本主义性质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4.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其根本原因是()A.这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B.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D.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几种经济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A.互相依赖B.不同程度地瓦解自然经济C.继承发展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3.1896~1899年张謇以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
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主要社会背景是()A.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松动4.(2011年河南濮阳二模)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5.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6.下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导致这一营业状况的因素有()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⑤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2011年广东中山高一联考)1929~1933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A.贸易逆差加大B.白银大量外流C.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压制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D.世界经济危机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8.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名师精编作业)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D.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等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B为正确答案。
2.(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 211所,入会人数达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D.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答案 D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2”“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等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D为正确答案。
3.(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茅盾小说《春蚕》中写道:(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
”陈老爷“发”起来的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C.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民国初期的特征是短暂春天,老陈老爷是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是他创办实业的动力,故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在1927年之后,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2、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和投资总额增加 (2)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等
3.结束: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 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小结
曲折发展
1860 1870 1895 1912 1914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调整与改造 (1949-1956)
(一)合理调整(1949-1953) (二)和平改造(1953-1956)
中 概况
时间
原因
国 民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
影响主要有:( )
(1)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2)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调整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先向中国输出资本;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族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枣^础J 号^固1. 张骞“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 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
此现象反映了( )A. 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B. 官僚资本正在形成C. 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D. 商人地位高过官员2. 据统计,1912〜1922年,中国纱锭总数由50余万增加到近160余万,布机由2616台增 加到6675台。
该资料直接反映当时中国()A. 自然经济非常强大B. 外国资本完全退出中国市场C.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 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3. 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
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 美元,为口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屮国经济的最高点。
这一时期中国经 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4.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5. 1948年,在老百姓屮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A. 国际环境有利C.社会性质改变B. 民族独立实现 D.政府大力支持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C.顺口溜屮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能力提升6.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7.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解析:D 自然经济自近代以来一直在瓦解,题干中变化不能用自然经济瓦解来解释,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政策主要是出于《马关条约》的赔款、为扩大税源的需要,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
映了财源极度紧张,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可知D项正确。
2.(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通告是由民国政府的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发出的,体现的是国家对民族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
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3.如图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对此分析认识正确的是( )
A.能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
B.国货因物美价廉受到大众普遍欢迎
C.提倡国货运动是福建首先倡导推动
D.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
解析: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即19世纪末,而图片时间是1920年,故A项错误;当时国货与洋货相比,不会物美价廉,
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福建在提倡国货运动,并不能说明是福建首先倡导推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提倡国货,说明国货与洋货在市场上存在激烈竞争,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无锡期中)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 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
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解析:C 民国二十五年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一战时间为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于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无锡工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局部抗战期间英美实行绥靖政策,且经济的援助的力度也不可能如此之大,故D 项错误。
5.(2018·山东日照期中)
上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
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
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
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1936年至1942年煤炭产业中外资产量所占比例,不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
由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量掠夺沦陷区的物资,故B 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重工业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
材料仅仅说明煤炭产业受外资控制,不能说明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故D项错误。
6.(2018·河北承德期末)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解析:C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人们纷纷将纸币兑换成实物以保值,人们在西药房门前挤购,不是用来治病,而是为了保值,故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通货膨胀情况下,易产生抢购风潮,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