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合集下载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_古诗文网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_古诗文网

忆江南词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_古诗文网(3441人评分)7.8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写翻译
写赏析app下载
收藏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
赏析二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
赏析
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1忆江南刘禹锡唐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赏析】: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

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嚬”,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

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额。

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

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翻译赏析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翻译赏析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忆江南》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注释: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创作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忆江南》原文注释及简析

《忆江南》原文注释及简析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忆江南:词牌名。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忆:怀念。

谙:熟悉。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古诗今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

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

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

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

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翻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赏析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赏析:此词选自《白氏长庆集》。

长庆三、四年(823、824)间,白居易眼见朝政日非,主动要求外放,来到杭州任刺史。

杭州是江南的一颗明珠,这里的春天是那么的旖旎,这里的山水是那么的迷人,诗人修筑圩堤,疏浚湖泊,寄情山水,徜徉林泉,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晚年,退居洛阳,那美好的江南风光还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他以童真般的迷恋写下了一组清丽动人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开头两句赞美江南风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表现得那么真挚而充满感情。

诗人深情的赞美,深切的思念,如春草生发,如春江涨潮,自然而充满爆发力。

“好”即“美“的意思,如“美景”称为“好景”。

“江南好”即“江南美”,“谙”即熟悉。

下文就扣住自己熟悉的江南美景来写,作者又没有全面铺开,而选择了最普遍、最有代表性、也是诗人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美景来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升起了,霞光点燃了江边那如火的鲜花,红得那么耀眼,那么精神,带着跳动的光焰,带着春日的勃勃生机,“红”色是基调,是春日太阳、霞光的杰作,好似音乐中的主旋律,而如火苗跳动的江边鲜花就是那最精采的聚光点,好似音乐中的华采乐段,“火”字还写出了春风翻拂鲜花散发出不同光采的神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江南
《忆江南》教案
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王霞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欣赏《欢乐的夜晚》
教学设计:本课设计四个环节:看江南舞——看江南景——唱江南歌——听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接触、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在学会歌曲《忆江南》后,进行一些拓展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3、通过欣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

4、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2、欣赏乐曲《欢乐的夜晚》,对乐曲情绪、演奏乐器等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江南风光的秀美和表现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舞】
目的:在舞蹈《小城雨巷》中开始课堂教学,感受江南舞蹈的美,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要求:带领学生进入江南舞蹈世界,感悟江南舞蹈的特点。

方法:谈话法、欣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开始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视频。

看的时候请思考:你觉得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舞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看舞蹈视频
生:(舞蹈婀娜多姿,柔美,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其实这段舞蹈节选自春晚舞蹈《小城雨巷》,在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间,一群清秀的江南姑娘,带领我们进入了梦幻般的世外桃源。

让我们在他们的引领下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

二、【赏江南景】
目的:通过欣赏江南的景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的秀美,
要求:创设意境,引出歌曲教学。

方法:欣赏、谈话、朗诵
1、看江南景视频
师:江南好,江南美,明媚清澈的江南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雨、纯净皎洁的江南月、悠久深厚的江南历史文化、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著名的《忆江南》。

那个同学能来把这首诗背一下呢?
2、生背《忆江南》、出示《忆江南》。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

三、【唱江南歌】
目的:学习演唱歌曲《忆江南》,并进行一定的拓展活动,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文化。

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能用有感情地、苏州方言演唱歌曲,同时用相同的旋律演唱另外2首《忆江南》。

方法:演唱、欣赏、谈话、评议
1、听歌曲《忆江南》,听后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师:江南好风景,江水绿如蓝,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出生于江南的当代作曲家戴于吾先生作曲的《忆江南》。

首先一起来欣赏一下。

2、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可用身体摆动、手划线条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旋律、情绪。

3、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4、唱完说说歌谱中一共用到了哪几个音?
生回答:1、2、3、5、6
师简介:歌曲中一共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我们分别把他
们叫做宫商角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又叫民族调式。

5、解决难点:一字多音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唱谱你们发现了吗?这首歌曲有个特点,就是一字多音。

老师给你们找出了2句,让我们来看看。

老师教唱歌曲中的难点句。

6、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歌曲(对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重点教学)
7、结束句进行重点教学。

(高八度对比教学,还有这一乐句的演唱感情引导)
(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指导学生用“渐弱”的力度来唱最后一句。


8、比较完整地唱歌曲
说说怎样唱这首歌曲更好听?
(音量轻,气息连,表情好,用歌声表现对江南的无限赞美)
哪个同学能来示范下呢?(唱后展开师生间的评议)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唱唱这首歌曲。

9、拓展:
(1)欣赏苏州评弹《江南好风光》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吴侬软语、苏州的评弹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听听苏州评弹《江南好风光》,一起来欣赏一下。

(听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老师用苏州话演唱《忆江南》
师:苏州软软的、糯懦的语言特点一下子把江南水乡的美,江南人的柔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苏州的刺史,所以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忆江南》。

如果我们用苏州话来唱唱这首歌曲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的第一段来演绎一下。

(3)教学苏州方言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想试一试吗?苏州方言的特点的发音位置靠前靠上,有种低吟浅唱的感觉。

老师把他的发音已经有了标注,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

师生一起用苏州方言读《忆江南》,然后再一起唱一唱。

(4)用相同旋律演唱白居易的另外2首《忆江南》
师:接下来老师想考大家一个文学题目,白居易的《忆江南》其实不光是我们今天学的这一首,你们知道他一共包括几首诗吗?谁能来背一背?
生一起朗诵另外2首《忆江南》
师: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的歌曲《忆江南》的旋律把两外2首《忆江南》唱一唱,行吗?
学生唱另外两首《忆江南》
四、【听江南曲】
目的:听江南丝竹五重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加深对江南风格音乐的理解。

要求: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知道其演奏乐器。

方法:听赏、评议、模仿
1、带着问题听赏乐曲《欢乐的夜晚》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带大家一起看了江南舞、赏了江南景、唱了江南歌,为了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文化,老师还要带你们来听听江南曲。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胡登跳的作品《欢乐的夜晚》。

请同学思考这首乐曲它给你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听后说一说,议一议。

2、师总结:《欢乐的夜晚》是一首由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和古筝五件丝弦乐器演奏的重奏曲。

作者以娴熟的创作技巧,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生动地表现了联欢晚会的热烈场面。

3、出示以上五种乐器的图片,并听一听他们的声音特点。

4、再次听赏乐曲,看现场演奏视频,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

作业布置: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一起共同感受了众多江南音乐作品,相信同学和老师一样不得不感叹音乐的表现力是何其的丰富,课后老师希望同学能与你的家人、朋友一起收集有关更多的江南音乐,下节课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