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化学总复习专题八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材基础—自热身]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当溶液中离子积(Q c )大于溶度积(K sp )时有沉淀生成。

①调节pH 法:如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 至4左右,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②沉淀剂法:如用H 2S 沉淀Cu 2+,离子方程式为Cu 2++H 2S===CuS↓+2H +。

(2)沉淀的溶解当溶液中离子积(Q c )小于溶度积(K sp )时,沉淀可以溶解。

①酸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aCO 3溶于盐酸: CaCO 3+2H +===Ca 2++CO 2↑+H 2O 。

②盐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Mg(OH)2溶于NH 4Cl 溶液:Mg(OH)2+2NH +4===Mg 2++2NH 3·H 2O 。

③配位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gCl 溶于氨水: AgCl +2NH 3·H 2O===[Ag(NH 3)2]++Cl -+2H 2O 。

④氧化还原溶解: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 2S 溶于稀HNO 3。

(3)沉淀的转化在难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小的沉淀会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②实例:AgNO 3溶液――→NaCl AgCl ――→NaBr AgBr ,则K sp (AgCl)>K sp (AgBr)。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件(44张)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课件(44张)
- 2+ Ksp 不变,加入 Na2SO4 固体,增大 c(SO2 4 ),c(Ba )减小,错误。

2. (2016· 海南高考)向含有 MgCO3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 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2 3 )
)
B.c(Mg2+) D.Ksp(MgCO3)
C.c(H+)
沉淀容易实现。 ④应用 a.锅炉除垢:将 CaSO4 转化为 CaCO3,离子方程式为 CaSO4
- 2- +CO2 3 ===CaCO3+SO4 。
b.矿物转化:CuSO4 溶液遇 ZnS 转化为 CuS,离子方程式为 ZnS+Cu2 ===CuS+Zn2 。
+ +
对点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Mg(OH)2 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难溶电解质
(2)特点 ①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 速率相等。
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溶解的方向
吸热
溶解的方向 不变 生成沉淀的方向 溶解的方向
[以 AgCl(s)
Ag+(aq)+Cl-(aq)
ΔH>0 为例] 平衡后 c(Cl ) 增大
3.实验:①0.1 mol· L-1AgNO3 溶液和 0.1 mol· L-1NaCl 溶液 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a,过滤得到滤液 b 和白色沉淀 c; ②向滤液 b 中滴加 0.1 mol· L 1KI 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

淀 c 中滴加 0.1 mol· L 1KI 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质 NH3· H2O, 进而促进了 Mg(OH)2 的溶解, 故正确。 (2)AgCl 和 AgI 的 Ksp 不相等, 则 0.1 mol AgCl 和 0.1 mol AgI 混合后加入 1 L 水中, 所得溶液中 c(Cl-)不等于 c(I-),错误。(3)符合沉淀转化的原则,正 确。(4)Cu(NO3)2 溶液中 Cu2 浓度较高,抑制 Cu(OH)2 的溶解,正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全国一等奖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全国一等奖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通过以氯化钠、氯化银溶液溶解平衡的建立,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再转化为硫化银沉淀,以及除水垢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沉淀转化和沉淀溶解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四、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动画展示六、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动画展示NaCl溶解平衡,并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的化学平衡理论。

来分析NaCl溶解于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思考、观察[设问]在NaCl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当v(结晶)=v(溶解)时,体系处于什么状态[学生]思考、回答[板书]一、溶解平衡NaCl(s)Na+(aq)+Cl-(aq)[讲解]溶解平衡具有等、动、定、变的平衡特征。

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理论,并与溶解平衡建立联系[设问]NaCl能不能和盐酸反应[学生]思考回答[演示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浓盐酸[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过渡]可溶电解质既然存在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电解质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板书]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思考与交流]指导学生阅读P61-62,思考: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2.当AgNO3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3.难溶电解质(如AgCl)是否存在溶解平衡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3[学生]仔细阅读、思考理解,并写出AgCl的溶解平衡表达式[板书]有固体存在的悬浊液,都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练习]书写氢氧化镁、碳酸钙溶解平衡的表达式[设问]当向AgNO3和NaCl恰好完全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I-,若再加入S2-,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思考,[学生]分组实验3-4步骤向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Cl溶液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入KI溶液向新得固液混合物中加入Na2S溶液现象[设问]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据实回答[讲解]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word文档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word文档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剖析(一)教材剖析苏教版本节教材知识建构线路:■ 这个建构线路体现了由理论到运用主线。

在理论部分有两个要点,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建立沉淀与溶解是可逆过程观点;二是通过类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构建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教材编写体现以下四个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认识能力。

②特别注意生产、生活与实验情境创设。

本节生活情境美丽溶洞、误食钡盐中毒救治、氟化物防治龋齿等体现了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而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知识,则被全部置于生产生活情境之中。

③注意运用直观方式说明问题。

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是可逆过程”建构时,采用了直观描述微观图景方法;在“形成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概念”时,采用相关化学平衡知识类比迁移这种比较直观建构方法。

④能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二个活动与剖析、三个交流与讨论,涵盖了上述知识建构线路中全部环节。

(二)学生情况剖析学生此前深入地学过物质溶解与化学平衡,也经历过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运用于电离与盐类水解,这些为学生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层面基础。

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沉淀与溶解问题仍有错误认识。

具体为:①沉淀与溶解是两个对立统一现象,在学生那里却常常是割裂。

②生成沉淀复分解反应因其反应迅速、现象明显、反应灵敏,常使学生形成单向反应错觉,妨碍了其为可逆反应建构。

③习惯上将沉淀物看作不溶物前概念,对沉淀在水中有微少溶解认同有强干扰。

二、设计思路要进行追求科学本质剖析,就要关注科学中观点与证据,即观点产生过程要被追问,获取证据实验要经历紧扣目标思路层面构想,这些在下面学习过程设计中将被显性化。

第1课时从帮助学生产生“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存在着沉淀溶解可逆过程”核心问题开始,到用反证法设计实证方案并实施实证,证实该核心问题结束。

第2课时内容是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第1节课核心问题是: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吗?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过程:三、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难溶物亦溶,难溶物在水中真存在沉淀溶解与沉淀生成可逆过程。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3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3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转化。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转化。

教学难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问题思考】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一般说20℃时,溶解度介于为微溶,小于的为难溶,介于的为可溶,大于的为易溶。

AgCl、BaSO等就属于难溶解物。

那么他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解?4【活动与探究】(1)将少量PbI(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2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请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aq) Cl(aq) + AgCl(s) Ag沉淀溶解过程——速率v;沉淀生成过程——速率v 21v>v21v= v 2 1v<v 2 11、概念:【注意】此处的“”表示“溶解”和“沉淀”是相对的两方面,不表示电离。

【问题思考】AgCl是我们熟悉的难溶物,AgNO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3淀AgCl。

—+的反应真能进行到Cl和Ag如果上述两种溶液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

你认为底吗?如何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证明你的结论?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②③④—+(aq)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l Ag (aq) + 【问题思考】写出AgCl(s)3、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①定义②表达式【练习】请写出PbI、Cu(OH)、BaSO、CaCO、Al(OH)、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32243度积K表达式sp③意义【注意】对于同类型难溶物可用K来比较溶解性大小,类型不同的难溶物则应转化为sp溶解度后再进行比较。

④影响因素4、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①利用K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spn+m-(aq)(aq)+nBB(s)mA原理:A nmn+m-)= c(Bc(A)=-9,试计算室温下碘化铅饱和溶液10为7.1×1、已知在室温下,碘化铅的溶度积(K)例sp2+-的浓度。

2018届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课件:8.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018届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课件:8.4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4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④加入少量CaCl2固体: 左移 减小 、 、 c(Ca2+)增大 、 ⑤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2+ 减小 左移 、 、 c(Ca )减小 、 ⑥再加少量CaCO3固体: 不移动 、 c(Ca2+)不变 、 不变 、
不变 不变 不变
;
;

-5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落实基础 1.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1)概念: 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 沉淀溶解 成 饱和溶液 时, 速率和 沉淀生成 速率相等的状态。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当AgCl溶于水形成 饱和 溶液时,AgCl 溶于水形成Ag+和Cl-的速率 等于 溶液中的Ag+和Cl-结合生 成AgCl的速率的状态,属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11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7)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 的,Ksp也变小 ( ) (8)向0.1 mol· 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溶 液中无Ag+( ) (9)AgCl(s) Ag+(aq)+Cl-(aq)、AgCl Ag++Cl-分别表示 AgCl的溶解平衡、电离方程式( )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3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方法指导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外界因素对其的影响,同样遵循勒 夏特列原理。 (1)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 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沉淀平衡 向溶解(吸热)的方向移动,同时Ksp增大。而Ca(OH)2(s) Ca2+(aq)+2OH-(aq)平衡在升温时向沉淀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

本节课力图通过沉淀溶解平衡模型的形成,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

通过硬水软化和除水垢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学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终建立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新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

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2.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第三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包括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学生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3.教学策略分析(1)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认识。

①通过AgCl 转化为AgI 的实验,形成认知冲突,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

②在解决硬水软化及锅炉除水垢的实际问题中,巩固和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③在沉淀溶解平衡建立、深化和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5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018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理解溶度积(K sp )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应用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沉淀溶解平衡 (1)含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溶解平衡状态。

(2)建立过程固体溶质 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v 溶解>v 沉淀,固体溶解v 溶解=v 沉淀,溶解平衡v 溶解<v 沉淀,析出晶体(3)特征(4)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以AgCl 为例:AgCl(s) Ag +(aq)+Cl -(aq)溶电解质AgCl 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后者表示强电解质AgCl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①调节pH 法如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 至3~4,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②沉淀剂法如用H 2S 沉淀Cu 2+,离子方程式为H 2S +Cu 2+===CuS↓+2H +。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如CaCO 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Ca 2++H 2O +CO 2↑。

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 4Cl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 +4===Mg 2++2NH 3·H 2O 。

③氧化还原溶解法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 2S 溶于稀HNO 3。

④配位溶解法如AgCl 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gCl +2NH 3·H 2O===[Ag(NH 3)2]++Cl -+2H 2O 。

(3)沉淀的转化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②应用: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提醒: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动态平衡,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平衡发生移动——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或一种沉淀向另一种沉淀转化。

②用沉淀法除杂不可能将杂质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 -1时,沉淀已经完全。

教材 VS高考1.(SJ选修4·P933改编)将AgCl分别加入盛有:①5 mL水;②6 mL 0.5 mol·L-1 NaCl 溶液;③10 mL 0.2 mol·L-1 CaCl2溶液;④50 mL 0.1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各溶液中c(Ag+)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答案 C2.(溯源题)(2016·海南化学,5)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①,增大的是②③。

①c(CO2-3) ②c(Mg2+)③c(H+) ④K sp(MgCO3)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SJ选修4 P88“问题解决”,对沉淀的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诊断性题组]1.基础知识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沉淀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相等(×)(2)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正向移动(×)(3)某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4)因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故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S沉淀(√)(5)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6)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7)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8)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pH增大B.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减小C.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K sp(AgI)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O-3、SO2-4,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解析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但Ca(OH)2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中c(OH-)减小,溶液的pH减小,A错;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但离子的总浓度增大,B错;由沉淀的转化规律可得,K sp(AgCl)>K sp(AgI),C对;加热煮沸硬水,只能软化具有暂时硬度的硬水,D错。

答案 C3.(2015·德州模拟)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热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水解平衡原理。

答案 A4.(2016·成都一诊)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均会增大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CaSO4 CaCO3+SO2-4C.盐酸溶液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解析温度升高,K w增大,温度升高促进碳酸钠溶液水解,c(OH-)增大,A选项正确;加入碳酸钠溶液,把硫酸钙转化为碳酸钙:CO2-3+CaSO4 CaCO3+SO2-4,B选项正确;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而硫酸钙不与盐酸反应,所以在盐酸溶液中碳酸钙的溶解性大于硫酸钙,C选项正确;根据CO2-3+CO2+H2O===2HCO-3知,HCO-3浓度增大,D选项错误。

答案 D【练后归纳】沉淀生成的两大应用(1)分离离子: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溶度积小的物质先析出,溶度积大的物质后析出。

(2)控制溶液的pH来分离物质,如除去CuCl2中的FeCl3就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等物质,将Fe3+转化为Fe(OH)3而除去。

【规范模板】某工厂用六水合氯化镁和粗石灰制取的氢氧化镁含有少量氢氧化铁杂质,通过如下流程进行提纯精制,获得阻燃剂氢氧化镁。

已知EDTA只能与溶液中的Fe2+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与Mg(OH)2反应。

虽然Fe(OH)2难溶于水,但步骤②中随着EDTA的加入,最终能够将Fe(OH)2除去并获得纯度高的Mg(OH)2。

请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加以解释:Fe(OH)2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OH)2 Fe 2++2OH -,当不断滴入EDTA 时,EDTA 将结合Fe 2+促使平衡向右移动而使Fe(OH)2不断溶解。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 (s) m A n +(aq)+n B m -(aq)为例·sp (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 不变。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 sp 增大。

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 不变。

提醒:①并非K sp 越小,其物质的溶解性就越小。

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性可以直接用K sp 的大小来比较,K sp 越小,其物质的溶解性就越小;而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它们的溶解性就不能直接用K sp 的大小来比较。

②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 sp 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由溶度积小的难溶电解质向溶度积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教材 VS高考1.(RJ 选修4·P 65思考与交流)判断下列有关难溶电解质及其溶度积常数K sp 的说法是否正确(1)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2)Mg(OH)2可溶于盐酸,不溶于NH4Cl溶液(×)(3)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4)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2.(RJ选修4·P674改编)已知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AgBr的溶解度为8.4×10-6g,如果将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结果为( )A.只有AgBr沉淀生成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C.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D.AgCl沉淀少于AgBr沉淀答案 C3.(溯源题)[2016·课标全国Ⅰ,27(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2-4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2.0×10-5mol·L-1,此时溶液中c(CrO2-4)等于5×10-3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探源:本考题源于教材SJ选修 4 P88“表3-14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 ℃)”及其拓展应用,考查了借助溶度积对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定量判断问题。

[拓展性题组]题组一溶度积概念理解及其定量计算1.已知25 ℃时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4(s) Ba2+(aq)+SO2-4(aq),K sp=1.102 5×10-10,下列有关BaSO4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25 ℃时,向c(SO2-4)=1.05×10-5mol·L-1的BaSO4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c(SO2-4)增大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O3)2固体,则BaSO4的溶度积常数增大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则该溶液中c(Ba2+)>c(SO2-4)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则该溶液中c(SO2-4)减小解析BaSO4的溶度积等于c(Ba2+)和c(SO2-4)的乘积,故饱和溶液中c(SO2-4)=1.05×10-5mol·L-1,再加入BaSOc(SO2-4)不变,A项错误;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4固体不溶解,B项错误;加入Na2SO4固体,BaSO4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a2+)减小,应为c(SO2-4)>c(Ba2+),C项错误;加入BaClc(SO2-4)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