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学案

《俗世奇人》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2. 引导学生钦佩和赞赏“自食其力”、有独立人格的小人物。

二、课前预习:完成《评价手册》20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发展图,复述情节。

海张五:(现身)天庆馆()泥人张()手艺人()泥人像泥人张: ( ) 海张五 ( ) 海张五 ( ) 海张五2、请同学用评书的形式给我们讲述“泥人张”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想一想泥人张“奇”在何处。

2、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在“泥人张”身上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五、《俗世奇人》课内检测说说下面这段话体现了旧社会手艺人的什么性格?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俗世奇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逢场作戏、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等。

2.复述课文,感知内容。

3.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复述课文,感知情节1.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

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复述故事。

2.通过复述情节,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嘴杨巴是怎样一个人?回答的时候,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来分析。

(四)抓住精彩语言,品读课文无论是昨天我们学习的“泥人张”,还是今天学习的“好嘴杨巴”,两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且富有表现力。

你能否从两篇文章中,找出一、两句进行分析?提示角度:A富有表现力的语言;B天津的方言三、《俗世奇人》课内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怵.()硌.()吓懵.()阔chuò()看风使()(2)回顾课文,想想“泥人张”和“杨巴”个性上有什么不同?。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读文,掌握生僻字熟读课文,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评价人物。

2、过程和方法目标品读,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学习重点:了解泥人张、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难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学法指导: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撂高的 liào 发怵 chǜ瞅见 chǒu 硌牙 gè褒贬bāo 发蔫 niān 擅长 shàn 绰号 chuò难 nàn 发怔 zhèng 抠 kōu二、解释下列词语。

阔绰:发怔:天衣无缝:大名鼎鼎:看风使舵:左右逢源:人情练达:三、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f冯骥才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义和拳_______ 》,中篇小说《_铺花的歧路___》《_啊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课堂学习研讨1、“俗世”是什么意思?人世间,多指人民大众生活的民间2、“奇人”是什么意思?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当堂训练巩固研读课文:(一)听一听,理清课文, 泥人张是如何与海张五较量的?第一回合: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第二回合:贱卖海张五(二)说一说‘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读一读品味精彩语言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

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动作描写,,写出了泥人张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夸张,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20课 俗世奇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2:第20课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荤()蔫()褒贬()绰号()抠()蘸()发怔()撂()怵()戳()(2)解词发怔:。

怵:。

天衣无缝:。

难堪:。

大名鼎鼎:。

〖重点句子分析〗(1)由题目可知,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

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写“刷子李”一波三折,写“泥人张”则单刀直入,情节虽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2)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怎样精读精读一篇文章,除要了解文字意义之外,还要把文字所含的思路条理和语言条理印人脑中,成为熟套的一部分。

想做到这样,就必须全神贯注地或者说一面吟诵一面体会地由慢而渐渐快地读若干遍,直到熟了,能尝到其韵味为止。

所以,面对一篇课文,即使意思全明白了,也不可弃之不读了,还要认真地读,体会词语、句子内在的含义,体会作者斟酌词句的妙处,体会文章的内蕴,这样,文章才算读到家,才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

20《俗世奇人》学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西张庄镇中学教师寄语: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明白得刷子李、泥人张之〝奇〞,感受他们的个性魅力。

2、通过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两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亮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2、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奇〞;品味具有浓郁地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奇〞。

学习过程:一、识记字词1、读读写写,并注音怵〔〕抠〔〕阔绰〔〕撂( ) 怵( ) 抠( ) 戳( ) 蛮横( )2、词语讲明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二、整体感知3、初读课文,想想文章要紧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4、请以〝的故事〞为题讲讲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三、自主探究品读课文摸索5、讲讲刷子李、泥人张〝奇〞在什么地点?6、进一步探讨:①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②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7、请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讲一句话表达对刷子李、泥人张形象的明白得。

如:你是一个平凡的刷浆师傅,却刷出了一片杰出!四、合作释疑8、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精湛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专门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认真观赏品味。

9、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不管人物语言依旧表达语言,均简洁富有乐趣,请查找、朗读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现。

五、归纳小结本文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

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俗世奇人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俗世奇人学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0俗世奇人(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逢场作戏(féng chǎng zuò xì):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如今此词基本被男人用来向女人解释自己的出轨行为。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

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

看风使舵( kàn fēng shǐ duò ):看风向转动舵柄。

比喻做事无定见,随机应变,比喻看他人眼色或看形势办事。

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

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人情练达(rén qíng liàn dá):指通晓待人处事。

(二)认识作家冯骥才(1942一),当代作家。

原籍某某慈溪,生于某某。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炯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某某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三)《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某某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全书包括《俗世奇人》《序言》《蓝眼》《酒婆》《死鸟》《苏七块》《认牙》《冯五爷》《好嘴杨巴》《X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刷子李》《蔡二少爷》《背头杨》《青云楼主》《泥人X》《小达子》《大回》《X道元活出殡》《绝盗》《燕子魏》《海X 五》。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天津地方文化、习俗等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表演教学法: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天津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天津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津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天津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幽默元素。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20 俗世奇人教师寄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着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2、写作背景及作品介绍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

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

他们中间既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也有只认七个银元不认人的牙医苏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

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学案
内容预览:
20《俗世奇人》学案
教师寄语:拼搏创造奇迹,奋斗写就辉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
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之“奇”。

难点: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感受情节之“奇”;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语言之“奇”。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读读写写,并注音
怵()抠()阔绰()撂( ) 怵( ) 抠( ) 戳( ) 蛮横( )
2、解释词语
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

4、初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5、请以“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突破重难点
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
(1)结合课文,谈谈“刷子李”、“泥人张”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
(2)“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
(3)“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

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欣赏品味下面的语句。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②“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请寻找、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起哄哄动
B.屏障屏气
C.行当行头
D.阔绰绰号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能耐发怔喝采享有盛誉褒砭不一
结帐惊怵营造裤裆横冲直撞眼刁耳尖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____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曹小山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___刷子李的全身。

③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_____起这团泥巴来。

A.擅长搜索摆弄
B.善于搜查摆弄
C.擅长搜索玩弄
D.善于搜查玩弄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5、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顶子尤
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②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

好好学
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上文说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回答。

(2)文中划线的两处比喻句,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文中“居然”和“竟然”写出了徒弟曹小三怎样的心理变化?
(4)“奇人”刷子李“奇”在何处?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六、课后小记
答案解析: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即可)。

5、(1)刷墙时最关心刷子李身上有无白点;倒水点烟时搜索刷子李全身;刷最后一面墙时误认白点的复杂心理。

(2)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技艺的精湛。

(3)先是对师傅技艺的钦佩(居然),后又误认白点,出乎意料,表现出一种担心(竟然)。

(4)技艺奇,规矩奇。

体现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