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面对乱象路在何方?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公共信息传播和服务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传播快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政务新媒体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信息重复、沟通受阻、参与度低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中存在信息重复的问题。
由于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它们之间的信息发布重叠现象比较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公众在获取信息时产生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协调,避免相同信息在多个平台发布,同时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不足。
政务新媒体的初衷之一是方便公众参与政府的决策和管理,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公众在政务新媒体上的参与度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及时回应公众问题的能力,以及公众对政府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不高所致。
为了提升互动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制定有效的互动机制,及时回应公众问题,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政务新媒体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创建了新媒体平台,但并未真正将其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导致信息传播的覆盖面不够广。
传统媒体对政务新媒体的报道的报道力度不够,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与传统媒体合作,加强信息的传递和报道,同时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知晓度和关注度。
政务新媒体建设中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由于新媒体传播的高速性和广泛性,政府发布信息时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制度,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运营。
政务新媒体建设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境。
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协调,提升运营水平,扩大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政务新媒体的定义政务新媒体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多媒体传播手段,向公众传达政府政策、服务信息和公共事务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
政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政务信息发布的传播模式,实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信息共享。
政务新媒体可以包括政府官方网站、政务新闻客户端、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在线渠道。
政务新媒体的定义体现了政府利用新兴技术传播政策和服务信息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通过政务新媒体,政府可以更及时、高效地向公众传递信息,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政务新媒体的建设不仅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手段。
政务新媒体的兴起,标志着政府传播方式的进步和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新时代。
【200】1.2 政务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政务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提高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政务新媒体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回应民众关切,引导舆论舆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民众进行互动,了解民意民情,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政务新媒体还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改革和创新。
政务新媒体建设对于提升政府形象、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3 政务新媒体建设面临的困境政务新媒体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领导。
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导致政务新媒体的建设过程缺乏整体性和战略性。
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政务新媒体的内容质量不高是一个困境。
由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编辑和运营团队,政务新媒体的内容质量往往无法保证。
内容质量不高会影响受众的使用体验和信任度,进而影响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政务新媒体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也是一个困境。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支持,政务新媒体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和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影响政务新媒体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新媒体对于政府舆论引导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对于政府舆论引导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政府舆论引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政府舆论引导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新媒体对政府舆论引导的挑战1.信息传播速度快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消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
这对政府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需要更加及时地回应和解释事件,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舆论失控。
2.信息来源多样化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的报道。
政府的声音可能会被其他声音所淹没,政府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
3.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新媒体上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谣言等泛滥成灾。
政府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筛查和辟谣工作,以确保公众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
二、新媒体对政府舆论引导的机遇1.拓展传播渠道新媒体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平台直接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政策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2.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新媒体的兴起使公众参与意识得到提升,公众更加关注政府的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民意调查、征集意见等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感,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建立互动平台新媒体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信任。
三、应对策略1.加强新媒体运营能力政府需要加强新媒体运营能力,建立专业的团队负责政府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
政府新媒体的内容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2.加强信息筛查和辟谣工作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上信息的筛查和辟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信息和谣言,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
3.积极回应公众关切政府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及时解答公众疑问,回应公众诉求,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之道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之道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政府形象和决策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保障政府形象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建立应对机制、提升危机应对能力、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之道。
一、建立应对机制政府在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危机,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
这包括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危机应对责任人,建立协调机制等。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舆情分析、信息传递等功能,能够及时发现舆情危机的迹象,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危机管理团队应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网络舆情危机。
明确危机应对责任人,是为了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确定责任,做出决策。
协调机制则是为了保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提高应对效率。
二、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关键。
首先是加强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能力。
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应该接受专门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培训,了解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提高应对能力。
其次是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流程。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流程应明确、简洁,能够迅速响应和决策,避免因流程不畅而导致危机失控。
政府还应建立危机演练机制,定期组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演练,检验危机应对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只有不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政府才能更好地处理网络舆情危机。
三、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方式。
首先是正面回应。
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时,应当及时正面回应舆情事件,采取公开透明的态度,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加强舆情引导,化解舆论压力。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
政府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主动发布政府工作信息,增加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政务新媒体在政府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政务新媒体建设不仅可以方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可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联系,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但是在实际建设中,政务新媒体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一、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1.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建设成本高。
政务新媒体建设需要不断跟进技术更新换代,保持与时俱进,但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政府不断需要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和系统。
2.信息管理和安全难题。
政务新媒体平台涉及到大量的政府信息和大众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信息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造成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3.运营和推广难度大。
政府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和推广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机构往往面临推广渠道不足,运营团队不完善等问题。
4.内容质量不高。
政务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政府信息内容质量不高,不够专业和权威,导致公众对政府新媒体的关注度不高。
5.对外宣传受限。
政务新媒体在对外宣传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一些政府机构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宣传时容易受到一些法规和政策的限制。
1. 加强技术研发,合理规划资金。
政府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合理规划投入资金,推动政务新媒体建设。
2.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体系,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政务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安全。
3. 增加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运营和推广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质量。
5. 与外部媒体和机构合作。
政府应与外部媒体和机构合作,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拓展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提升政府对外宣传的效果。
三、结语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困境,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并不断推动政务新媒体建设向着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架起一座更加便捷、高效的桥梁。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级政府纷纷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旨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政务信息获取的需求,同时也提高政府的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然而,政务新媒体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就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1、信息资源不充足政务新媒体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向公众提供政务信息。
但是现实却往往是信息资源不足,政府难以及时、准确地发布政策文件及新闻资讯,限制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进而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人才脱颖而出有限政务新媒体建设中,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辈出的队伍,对于新媒体运营、信息发布、网络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高。
但我国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瓶颈、培养模式不够完善,造成了人才的供给不足的难题。
3、操作技术不熟练政府工作人员对新媒体的操作技术了解程度有限,操作手段单一,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语言”,导致难以达到与公众进行更为灵活有效的沟通的效果。
4、媒体使用习惯不同政府工作人员和公众之间的媒体使用习惯有差异。
政府工作人员可能习惯使用更为正式、繁琐的语言进行传播,而公众更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此差异导致了双方的交流存在了障碍。
1、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对各级媒体采编资源及特殊采访权的配置,为政务新媒体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料,进一步拓宽微信、微博、政务App等平台的信息展示,增强公众的新闻阅读体验。
2、优化人才培养政府应鼓励有意愿从事政务新媒体工作的人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业能力,将政务新媒体工作逐渐融入公务员培训体系。
同时,也应当加大对各级政府新媒体人才的补充和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配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操作培训,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开拓新的工作思路,使其更好地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工具和语言特征,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角度与公众进行有意义、效果十足的交流。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看法的重要平台。
在这一大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部门新媒体的现状出发,探讨“关停潮”对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新媒体的现状政府部门新媒体是指政府机构在互联网上设立的各种公众服务平台,包括官方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
这些新媒体平台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政府传递政策信息,了解民意诉求,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和民主化。
在信息时代,政府部门新媒体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关停潮”对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影响近年来,“关停潮”对政务新媒体建设和运营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是资金和人力的不足。
随着政府对新媒体建设投入的减少,一些基层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更新受到了限制,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待遇也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政府部门虽然开通了政务新媒体平台,但是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政务新媒体平台只是形式上有,内容上无,无法起到传播政府政策信息,了解民意诉求的作用。
第三是监管不力。
一些政府部门新媒体平台存在内容泛滥、虚假信息、违法违规等问题,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对政务新媒体的信任度下降。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基层政务新媒体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对策研究为了解决“关停潮”对基层政务新媒体产生的影响,需要政府部门和新媒体从业者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1.加大对基层政务新媒体的投入。
政府部门要增加对基层政务新媒体建设与运营的投入,提高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和运营效果。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
2.提高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待遇。
政府部门要提高对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待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及对策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新媒体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信息传播不畅、参与度低、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政府部门应加强新媒体的内容建设。
政务新媒体应该为公众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来提升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政府部门应提高新媒体的传播效果。
政务新媒体应该通过精准的投放和定向传播的方式,切实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众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提高信息的覆盖范围和传播速度。
政府部门应提高新媒体的用户体验。
政务新媒体应该关注公众的使用习惯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用户界面和功能设置,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用户体验。
政府可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积极回应公众的问题和意见,增加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管理。
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和运营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和审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
政务新媒体的建设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公众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政务新媒体获取信息、参与政务活动。
政府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增强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信任和理解。
政务新媒体建设困境的解决需要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内容建设、提高传播效果、改进用户体验、加强监管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政务新媒体才能更好地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提供支持,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新媒体面对乱象路在何方?
记者秦宏刘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参与人们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一大批政务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不断出现的负面报道和质疑面前,一部分政务新媒体传播平台遭遇尴尬的存在。
神回复不断
1月7日,陕西凤县官方微博在网友“秦岭听溪”转载的一条关于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被处分新闻下回复称:“在小编眼中,他是一个正直、朴实、实干的人”。
随后,微博管理者回应称:“一个是他平时的为人,一个是他自己干的事”,二者并不矛盾。
这段话随后引起媒体对该微博内容发布者对腐败者态度的抨击。
同一天,浙江温州台州区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在回复记者对当地公安部门采购的临机植入设备时,称:“哎呀!好险!好险!还好记者大人没看到我局采购高压水枪!而且一次采购了三把!这要说我们镇压群众还得了!”。
在网友质疑其所发内容是否合适的情况下,该微博编辑又以调侃的语气称:“本小编为温州公安打抱不平,结果闯了大祸。
小编这个‘临时工’恐怕明天要下岗……”,完全一副将官方政务微博账号当作自己私人账号的样子,随意发声。
实际上,类似的政府微博发声已不鲜见,甚至有些已经成为引起网民愤怒的源头。
2014年7月,江西丰城市一位市民鄢细荣曾向媒体投诉“丰城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
原因是丰城市国土资源局在给其要求纠正错误、调处纷争的回复中说到:“因我局工作人员对政策、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无力对该纠纷进行调处,敬请谅解。
”
就在近日,哈尔滨大火事件中,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1月3日凌晨4:25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
短短585字的通稿,“领导高度重视”这样的文字就有258个,占了开篇一半的内容,引起网民的愤怒和声讨。
作为常见
要么一条微博不发玩失踪、要么发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刷存在感、要么不回应评论保持冷峻面孔……在目前新浪微博开设的十多万个政务微博账号中,不乏一些不发布内容、或发布内容较少、几乎不与网民互动的账号,被网民冠以“僵尸”头衔。
这些“僵尸”政务微博表现出的“半死不活”的状态让人颇感失望。
记者查询部分官方政务微博发现,不少账号在注册后只发布过个位数、十位数的微博内容,更有甚者干脆只完成了注册步骤,似乎忘了身负发布内容的职责。
还有一些政务微博则在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再无音信。
微博认证为“河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官方微博”的@河北旅游官方资讯,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账号主页上自2013年8月23日后再也没有发布任何内容。
只管发布、不管回复也成为不少政务微博的通病。
记者查询发现,微博认证为“太原市医疗保险中心官方微博”的@太原医保中心综合科,从账号注册之日起只发布过55条内容,其中大多数内容转发和评论少得可怜。
微博认证为“青岛市物价局官方微博”的@青岛物价所发布的359条微博中,大部分微博的评论、转发均为零。
南宁市旅游局的官方微博@南宁旅游局、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的官方微博@南京城管等地方政务账号页面上,大多数微博评论在个位数徘徊,一些热心网民的回复也未得到及时回应。
到底怎么办?
一些基层政务微博运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运营政务微博的过程中要面临种种困难和限制。
发布什么内容合适,如何回复网民的评论,都是要考虑的。
负面评论回应了容易出岔子,
往往是一概避之。
还有一些政务微博负责人表示,由于现在政府部门发展新媒体平台的热情很高,既要办微博,又要开微信公众号,人手往往又不够,只能顾此失彼。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王晓红认为,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在运营新媒体平台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新媒体的旧逻辑”,单向发布内容,把微博等作为政令发布平台,不进行有效互动,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王晓红建议,新媒体平台的发布和运营,应该从用户需求出发,加强便捷性和实用性,线上线下相互融通,“应该用做线下工作的态度对待线上的内容”。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表示,政务微博管理部门应该拿出持之以恒的态度,把政务微博打造成信息公开、接受百姓监督反馈的平台,而不应在开设后弃之不管。
同为“神回复”,2014年12月31日,宁夏银川民政部门官方微博用拼音支招的幽默形式却受到网友的称赞。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认为,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内容中使用幽默的语言是允许的,一些智慧的回复有时能够起到比板起面孔说话更好的效果。
但事关政府形象的公共平台,更应该根据道德和法律来发声。
付诚建议,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在内容发布、政策解读、便民服务方面加强建设,并在体制机制上解决当前一些部门存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