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合集下载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

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效果和用典分析用典效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的典故、刘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

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

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

诗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代)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

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

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

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

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江东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滔滔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篇怀古词,上阙⽤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侵者的事迹,暗⽰应像他们⼀样保家卫国。

下阙⽤刘义隆冒进误国暗⽰当今的统治者⼀意孤⾏,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的坚决抗⾦但反冒进政治⽴场,表达了⾃⼰深深的忧愤之情。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课⽂原⽂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本研习,使学⽣理解⽂中⽤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 2、进⾏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能的愤概; 3、通过苏⾟豪放词风的差异⽐较,使学⽣进⼀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复习。

1、预习课⽂,对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指英雄遗风,即英雄⼈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吞万⾥:豪⽓简直能吞没万⾥江⼭,形容⽓概⾮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这⾥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弃疾的有关⽣平资料以及创作这⾸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壁怀古》。

4、指名学⽣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之激烈,⼜有⼒地衬托了英雄⼈物。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谢谢 !
人物
孙仲谋(孙权) 孙仲谋(孙权) 寄奴(刘裕) 寄奴(刘裕) 刘义隆 佛狸(拓跋焘) 佛狸(拓跋焘) 廉颇
故事
击败曹军 保卫家园 京口建率北伐失败 击败刘义隆 瓜步山上建行宫 饭十斗 肉十斤
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能饭否?
永 遇 乐
辛 弃
东 营 职 业 学 院 教 育 系 李 芳
京 固 亭 怀 古
·

口 北
永遇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能饭否?
讽今 怀古 言志 抒怀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及解释整理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及解释整理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及解释整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yǒng遇yù乐lè·京jīng口kǒu北běi固gù亭tíng怀huái古gǔ辛xīn弃qì疾jí千qiān古gǔ江jiāng山shān,英yīng雄xióng无wú觅mì,孙sūn仲zhòng谋móu处chù。

舞wǔ榭xiè歌gē台tái,风fēng流liú总zǒng被bèi,雨yǔ打dǎ风fēng 吹chuī去qù。

斜xié阳yáng草cǎo树shù,寻xún常cháng巷xiàng陌mò,人rén道dào寄jì奴nú曾céng住zhù。

想xiǎng当dāng年nián,金jīn戈gē铁tiě马mǎ,气qì吞tūn万wàn里lǐ如rú虎hǔ。

元yuán嘉jiā草cǎo草cǎo,封fēng狼láng居jū胥xū,赢yíng得de仓cāng皇huáng北běi顾gù。

四sì十shí三sān年nián,望wàng中zhōng犹yóu记jì,烽fēng火huǒ扬yáng州zhōu路lù。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及解释整理

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及解释整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yǒng遇yù乐lè·京jīng口kǒu北běi固gù亭tíng怀huái古gǔ辛xīn弃qì疾jí千qiān古gǔ江jiāng山shān,英yīng雄xióng无wú觅mì,孙sūn仲zhòng谋móu处chù。

舞wǔ榭xiè歌gē台tái,风fēng流liú总zǒng被bèi,雨yǔ打dǎ风fēng 吹chuī去qù。

斜xié阳yáng草cǎo树shù,寻xún常cháng巷xiàng陌mò,人rén道dào寄jì奴nú曾céng住zhù。

想xiǎng当dāng年nián,金jīn戈gē铁tiě马mǎ,气qì吞tūn万wàn里lǐ如rú虎hǔ。

元yuán嘉jiā草cǎo草cǎo,封fēng狼láng居jū胥xū,赢yíng得de仓cāng皇huáng北běi顾gù。

四sì十shí三sān年nián,望wàng中zhōng犹yóu记jì,烽fēng火huǒ扬yáng州zhōu路lù。

可kě堪kān回huí首shǒu,佛bì狸lí祠cí下xià,一yī片piàn神shén鸦yā社shè鼓g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制作时间:2014-5-23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预习案
【知人论世】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

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后来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

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

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1204年)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

辛初到镇江,积极作为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

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

《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

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初识文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并在下面的表格内抄写一遍课文。

千古江山:久远的年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金戈铁马:精锐部队元嘉草草:草率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可堪回首:不堪,哪堪
探究案
【整体把握】
一本词最大的写作手法是用典,借典抒怀。

请找出词中所用典故的句子,并指出这些典故分别是哪些历史人物。

1.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历史人物:孙权
主要事迹: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

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

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2.句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人物:刘裕
主要事迹: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

《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

”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3.句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历史人物:刘义隆
主要事迹:
4.句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历史人物:拓跋焘
主要事迹: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苏六合),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该为祠庙,称佛狸祠。

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

5.句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史人物:廉颇
主要事迹: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体用典意】
1、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明确:苏轼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则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2、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
(1)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警告当局)
5、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怒斥偏安)
6、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和,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知,权奸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

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壮心未已)
归纳总结:作者通过用典,达到借古喻今。

请你总结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统治者的警告。

手法: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训练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和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同一年在镇江任上写的怀古之作。

赏析: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且都围绕“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集中慨叹“千古兴亡”,议论则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

2、层次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意境。

3、融古语入词,杜甫的诗句和曹操的话被巧妙安排词中,毫无斧凿痕迹。

活用典故成语,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词和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同一年在镇江任上写的怀古之作。

全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