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第十章_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第十章 外交战线的胜利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

第十章 外交战线的胜利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
第十章 外交战线的胜利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3、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一、外交政策和原则
1、什么是外交: 2、外交的特点 (1)
(2) 以实力为依托 (3) 秘密协商。
(2) (3)
(1) 以国家利益为目标。
3、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1)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 力量欢欣鼓舞。 (2)帝国主义和反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的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政策
原则
1、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 地位参加;且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任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 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 己的贡献。 成就:同所有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加强同周边国家的 友好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 的力量, 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的作用。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 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 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 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 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杜鲁门主义相比发生了什 么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的两大 步骤是什么?
一、五十年代前半期我国外交的特点— 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同17国建交 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

历史作文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历史作文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历史作文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扮演着中国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角色。

从晚清时期开始,到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合作,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探讨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一阶段:晚清时期的封闭与保守晚清时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压迫。

在这个时期,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主要目标,更多地采取封闭和保守的策略。

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清政府对外交政策的制定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

然而,这种封闭保守的外交政策并未为中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独立。

在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下,中国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国土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同时,晚清时期的外交政策也没有为中国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友好关系,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十分脆弱。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的追求平等与独立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初步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转变,国内出现了积极倡导平等和独立的声音。

中国追求平等和独立成为了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

中国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外交辞令的有力抗议以及与外国签订平等条约等方式,谋求改变不平等条约体系,争取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这一阶段的外交政策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获得,如中国成为《凡尔赛和约》的签约国之一,成功恢复了对青岛的主权。

但在整体上来说,由于国内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中国的外交成果十分有限。

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仍然较低,被列强进一步蚕食。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与积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社会的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支持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倡议和方案,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这一阶段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专题梳理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专题梳理

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专题梳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进行梳理。

首先,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当时国内面临着战争的后果和经济的困难。

外交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外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国家的独立、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目标。

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和安全。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地位,并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平衡。

第三,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原则和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结盟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外交的重要里程碑包括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建交、与苏联建交、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

这些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外交的重要突破和发展,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第五,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挑战。

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如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网络,推动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国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区安全问题、领土争端、国际贸易摩擦等,需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和应对。

最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未来展望。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推动多边主义、国际法治和公正世界秩序的建设,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是在国家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标是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平衡。

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

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

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隆重宣告成立,这是中国5000年封建帝制历史中的重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面临的外交环境变化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态度,新中国政府着手开展外交活动,为国家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和好评。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中国初立国际外交舞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之初,取得的成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由于国际社会中尚未统一认可新中国的存在,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主张“争取国际地位,重视中外宣传,加强同外国人民联系”,并及时组建了外交机构,以开展对外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吸引了西方国家的注意,其中美国和西方国际阵营对新中国的成立表示反对,但是苏联和东方阵营国家大多数支持新中国。

当时的中国国际论坛毛泽东成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全球范围内的广大国家所认同和信任。

1955年,中国曾举办过亚非会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高度赞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联合国承认为合法成员,第一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朱棣文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驻联合国的首任大使。

二、中国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随着新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攻击也不断加强。

美国之所以进行针对中国政权的反华运动,是因为中国已向苏联决裂,成为苏联的战略对手,至此,美苏关系开始重要起到两极的平衡作用。

美国利用被认为对中国有特殊意义的政治和事件,诸如“台海危机”和“文化大革命”等活动,来挑起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困境和紧张形势。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巧妙地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维护着自身国家的和平,以及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及影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自1949年诞生以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国家。

当前,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日益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3.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内政改革的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内政改革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 教学目标: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外交关系的演变。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外交策略的调整。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过程。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内容、意义。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背景。

b.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c.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d. 总结:强调新中国外交成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困境与挑战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主要内容、原因。

3.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影响。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困境与挑战的背景。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快速经济增长的大国,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全球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影响力以及地区与全球合作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

一、外交政策的转变中国的对外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性的大国关系。

这一政策转变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信任。

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其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积极通过参与国际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式来促进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地区与全球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在地区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推动着地区与全球合作的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亚洲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亚合作等地区性合作机制,并在区域安全、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了广泛响应,为地区和平稳定以及共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四、中国的国际地位与责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捐款援助发展中国家,推动缔结国际安全条约和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等。

中国的对外政策注重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多极化和民主化进程,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的对外关系与世界地位密不可分。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外交政策转变、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地区与全球合作的推动以及国际地位与责任的担当,都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继续发展其对外关系,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

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

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外交政策与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不断演变和调整,旨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和平发展以及参与全球治理。

本文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估。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采取了“带路先锋”的积极外交政策,旨在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解放运动,并积极参与冷战时期的国际斗争。

然而,由于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实施“和平崛起”和“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与各国建立互信、互利和互谅的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并主张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出台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政策,实现了对外交往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

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地位评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仅具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储备,还有长达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冲突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积极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其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外汇储备。

中国的快速崛起为世界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和合作可能。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自由化进程,致力于构建公平、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合作机制,如东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的外交政策着力推动各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多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许多变化,并逐渐取得了显著成就,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独立自主”,即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己的判断和立场,主权平等、互利共赢。

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发展的道路,支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和维护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民主化的国际体系。

二、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通过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为国际事务的解决提供建设性的贡献。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支持并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原则主张各国应该互相尊重独立、领土完整、平等和互不侵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在国际事务中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武力。

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反对以武力解决问题。

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区域合作架构。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五、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中国一直倡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结构,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全球治理的平衡和民主。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改革。

六、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渐调整和成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面对新形势,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做了 某些调整。第一,完善和发展了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和平外交政策;第二,在大国关系复杂而 深刻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与发达国家之 间的关系;第三,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 境;第四,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 结合作。第五,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使 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首先,构建合谐世界,世界各国必须 正确处理相应关系。 其次,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充 分的思想理论依据,绝非一种空想。 再次,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长期坚持 的战略目标,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 步的客观规律。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三节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冷战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1. 在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同时,地 区热点层出不穷,天下仍不太平。 2.“一超多强”成为国际格局的过渡状 态,西方国家间矛盾呈上升趋势。 3.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 区域化、集团化也迅速发展。 4.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 用不断增强。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二节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主要表 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 (二)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全新的内容 (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明确提出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目标。 面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明确提出科技和经济 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国 际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3. 邓小平客观地估量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4. 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和策略,也就是总的对外谋略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4版)
冯特君 主编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十章
新中国外交及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 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重点问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 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邓小 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 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坚实基础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 思想根基。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急剧发展,尤其 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呼唤着新 思想、新理论的诞生,以指导人们正确地 认识形势并采取新的对策。 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了 新的任务,需要新的思想指导来创造新的 国际环境,以保证新任务的实现。 邓小平非凡的经历、丰富的经验以及他 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是其国际战略思想得 以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关键所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一节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20世纪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 其主要特点为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中国外交经历了同时承受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压力的考验,在曲折中开拓前进。 1. 2. 3. 4.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 中国同西第4版)
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在冷战后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风云 变幻,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也有很多新问 题。面对新的形势,党中央在全面贯彻实 施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 际形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如何 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国际形势的变化,实 现我们第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许多 重要的新观点,制定了有关的新政策,丰 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构建“和谐世界”的提法最早见诸2004年10 月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2005年4月,胡锦涛 同志出席雅加达亚非国家首脑会议时明确提出“ 共同构建和谐世界”;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时,又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 ,系统论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四点基本主张。 2006年8月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把“坚持推动 建设和谐世界”作为新时期、新阶段对外工作重 大目标之一,标志着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已经 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取得外交胜利的指南
毛泽东为我国制定的国际战略大致可以划分 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 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和对本国实力的估计,制定相应的对外政策,处 理对外关系,来实现国家的利益。 (一)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 (二)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三)毛泽东对中国实力的估量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和谐外交”的实践及其效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统揽国 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国内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 时,在国际上推进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立持久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妥善处理各种难点 、热点、焦点问题,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 际环境,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为构建和谐世 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出了新的贡献。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关键术语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极化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区域集团化 “三个代表” “和谐世界” “和谐外交”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复习思考题
1. 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国际战 略思想及其意义? 2. 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如何正确认识构建“和谐世 界”理念的内涵及其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崭新局面
(一)大国关系的新调整 (二)同西方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得到稳 定发展 (三)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取得显著进展 (四)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 作不断加强 (五)中国全面地参与了国际事务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总之,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得中国 得以大步走上国际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着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独特作 用。我们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 泛好评,我国的国际威望迅速提高,中国 真诚地希望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而努 力奋斗。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引下,我国的外交工 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我们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尊严,捍卫了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 发展 (三)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对外经贸关系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 (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在 多边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国 家利益观 2.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通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长期观察与思 考,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主题的论断。 针对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局势,及时 提出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论断。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及其意义
建国近60年来我国的国际战略是随 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与时俱进 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 新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 突破、新贡献,是对新时期邓小平国际 战略思想和世纪之交中国外交思想的继 承和重大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使我国的 外交工作出现新面貌,推进到新阶段, 并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冷战的结束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苏东剧变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同 时,西方国家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移到中国 ,向中国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这迫使中国必 须认真反思总结并寻求有效的对策。 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 使中国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西攻东守的斗 争态势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给中国一定的经济压力。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在这一时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形成 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 的基本准则 (四)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4版)
(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及其深远影响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 理论的精髓一样,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无论是在对国际形势的宏观分析上, 还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正确估量上;也无 论是在对外政策策略的制定上,还是对国 家利益的认定上,邓小平都是从实际出发 的,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既总结历 史的经验教训,又强调对现实情况的缜密 分析,还重视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