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共1课时课件(苏教版必修4) (1)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3-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中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他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一生留下众 多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保护、城市规划、 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等学术领域,而且广泛涉及建筑美学领域。梁 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他曾参加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 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 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 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 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著有《清式营论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10-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首页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3)体形·体型 辨析:“体形”,人或动物身体的形状,也指机器等的形状。“体型” 是人体的类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例句:①这种处理既有充分的功能依据,又极大丰富了建筑物的 体形和外部轮廓线的变化。 ②近日,美国“罗代尔健康网”分析了人们最常见的3种体型及其 相应的锻炼方法。
的手法直观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效 果;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 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既
写出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神秘莫测的浪漫 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 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 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 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 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 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整体感知】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归纳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首先说明北京城墙的存废是 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慎重讨论,然后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认为拆除 派的观点“是有偏见的,片面的,狭隘的,也缺乏实际的计算的”“都 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他认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 发展,而且有利于丰富人民大众的生活,久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他的辩驳有理有据、有节有情,显示出高瞻远瞩的气度与风范。
答案:梗/哽重 【慧眼识异同】 同:两个词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异:①“慎重”指谨慎认真,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 态度,常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②“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跟“随便、轻
浮”相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庄严、端正、持重,常跟“举止、神
(
)
2.“6·3”吉林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原因已经初步查明,系公司厂房一
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 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和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
﹒﹒
)
理爆炸。
(
答案:√。该语境指火势扩展迅速,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面对推出少爷待客菜、老爷私房菜、小姐养生菜等各种佳肴的争议

﹒ 沧桑( ﹒

壮硕(
xuān/cuó
﹒ 无愧( ﹒
轩昂(
kuì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绿 绿带( 绿林( ) ) 刹 什刹海( 刹车( ) ) 颈 颈环( 脖颈儿( ) )
答案:lǜ/lù chà/shā
jǐnɡ/ɡěnɡ
二、写对字形
阻ɡěnɡ( ɡěnɡ( 如ɡěnɡ( ) )咽 )在喉 qiánɡ( 吝sè( qiánɡ( 蔷 / 啬 /樯 )薇 ) )橹 滥 /褴 泛làn( lán( ) )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公开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公开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

人民大众的生活,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文本研读
论辩双方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拆除派
保存派 发展现代作用、休息、军事 巧开城门节流 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是罪过、 丰富我们对北京的喜爱,增强民 族精神饱满
失去功用、无园林地带 阻碍交通
封建遗迹
砖等有薄利可图
本文论辩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 作者简介:
•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 东省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
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
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1928年2月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
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系统阐述了自己的
观点,结合城墙的保护对“梁陈方案”的原则作了进一步发挥,建 议将城墙建设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环城立体公园”。
北京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 王朝明和清的都城——京师顺天府的城
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
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 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 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知识拓展:辩论有什么特点?
• 辩论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论”与“辩”。 “论”就是“立”,正面阐明己方观点的正 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的错误。
“辩”是中心,“论”为“辩”服务。
知识拓展:辩论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论点明晰,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 ②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辩驳精到,切 中要害。
第四单元 · 文本研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课件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课件1

在他的著作中, 这样描述当时的北京城: 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
1950年,梁思成与陈 占祥联名上书中央,建 议完整保存北京古城, 在公主坟以东,月坛以 西,建立一个新的北京 行政中心。这就是著名
的《梁陈方案》。
毛主席的回应是: 有那么一个教授, 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
苏联专家团来了, 他们执意要建一个 莫斯科红场的翻版。 以天安门为中心, 依次扩建的思路 就这么确定了。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2015年7月14日, 北京市规划委表示, 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行政副中心转移。
通州 这个“北京市副中心”就是:


而早在1949年, 就有一个人提出类似观点,
他叫: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
梁启超之子,中国古建筑学家。 曾一句话救下日本两座古城—— 奈良和京都。1948年,在平津战 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 古建筑目录》,交给解放军,使 北平古迹免受炮击,保护了北平 的文物和古城墙。
“单中心”环形扩张—— “摊大饼”
专家团建议: 北京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城市。 毛主席指示: 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重工业产值一度高达63.7%) (80年代各类烟囱达1.4万多根)
拆墙派声音越来越大, 梁思成抱病为之一搏, 在《新建设》上发表文章: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梁思成的北京城墙公园设想图
他这样预言:
现在没有人相信城市是一门科学,但是一些发达 国家的经验是有案可查的。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 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2010年9月某日北京路 况,红色为严重拥堵。
活动一: 我代梁先生辩驳
(可借助图片)
1979年吴良镛设想示意图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4单元-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课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4单元-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课件
【答案】 (1)慎重 (2)庄重
2.蔓延·曼延 两者都有“向前延伸”的意思。 从意义上看:“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 从适用对象上看:“蔓延”可用来形容杂草、火势、疾病等;“曼延”可 用来形容山脉、水流、道路等。
从感情色彩上看:“蔓延”多用于贬义,“曼延”是中性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小石路在山间________(蔓延/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2)教育焦虑在社会各个阶层____________(蔓延∕曼延),拥有着较多社会资 源和话语权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往下掉”,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父母,则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上一层楼”。
【答案】 (1)曼延 (2)蔓延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他认为,智能离开人类都无法定义,人类被机器取代纯粹是庸.人.自.扰.。 () 理由:
【答案】 ×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此处强调的是担忧人类被机器取代,所以应该用“杞人忧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蔓蔓瓜.延蔓.((
) ))拓拓拓..展片((
) )
(4)铺茶铺.店平铺(.(
) )
2.语境辨析法
(5)邻居家养的狗突然发狂,一口咬住主人的脖颈.( ),伤口逼近颈.( ) 部动静脉,差点要了主人的命。
(6)对于冰城市民来说,以后去美国游玩选择更多更方便.( 便.( )宜。
(4)阻ɡěnɡɡěn(ɡ(
) )咽
田ɡěnɡ( )
【答案】 (1)拆 折 (2)砌 沏 (3)蔷 樯 啬 (4)梗 哽 埂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慎重·庄重 两者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慎重”指谨慎认真,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态度,常 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跟“随便、轻浮”相 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庄严、端正、持重,常跟“举止、神情、装束”等 词语搭配。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3.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 巧,并能运用这种技巧进行片段习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的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历史,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 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 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 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是简单地将其拆除还是保存下来?从主张保存者 对主张拆除者的论点的反驳中,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墙 不是简单的一堆砖堆,而是承继着中华的历史和文 明,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所以存废成为人们争论的 问题焦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作者并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摆出主张 废除和主张保存城墙的双方的观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采用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主张保存的理 由。
文中运用了五个问答句,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回答 上紧扣问题,深入论证说明道理。论证中大量地运用反 问、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形象有力地阐明了北京城 墙应该保留的观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小结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问题探究
重难点解析
【提问】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 并且申报世界遗产。面对历史创伤的回忆,究竟应该保 持废墟还是重新修建?有关提议一经披露即引起社会各 界热烈讨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4.5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4.5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 的发展。 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 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 大局考虑,达成共识:保存保护而利用
针 锋 相 对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梁思成先生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理性的辩驳当中的? 提示:梁思成先生的辩驳在理性当中渗入了浓烈的情感,他动情地 歌赞:北京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的结构“朴质无 华”,它的体形“单纯壮硕”,它的外像宏伟“轩昂”,“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 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它是“磊拓嵯峨,意味深 厚的艺术创造”,“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对这样 珍贵的历史遗产,梁思成痛心地疾呼:“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有了这 一番入理动情的辩驳,主张拆除一方的理由就显得“偏差幼稚”了。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写作积累
1.文中主张保存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功用问题的? 提示:(1)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下来与发展北京 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反而有利。 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 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立体公园、军事功用),将永远地成为我 们可贵的环境。 (2)城墙不会阻碍交通。可以通过现代道路系统的设计,合理控制车 流。 (3)城墙不应是封建遗迹,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我们的 民族纪念文物。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巧,并能运用这种技 巧进行片段习作。 3.了解关于北京城墙历史争论的相关背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 养爱护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苏教版语文高一必修四课件 专题四 文本22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苏教版语文高一必修四课件 专题四 文本22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答案
3.选词填空 阻碍·妨碍 (1)加拿大谘商会发表一份关于加拿大引资投资政策的报告,称不透明的引资 政策成为中国对加投资的最大 阻碍 。 (2)执勤交警让司机袁某出示有关证件,张某拒不让司机出示,一直争持半个 多小时,严重地 妨碍 了民警依法执行职务。 解析 都有“使不顺利”的意思。“阻碍”含“阻挡”之意,“妨碍”含 “造成不利影响”的意思。
2.背景展示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 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 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为 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就是梁思成此时撰写的建设方案。
类文品悟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
文外迁移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
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
多座,房屋9 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
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返回
本课结束
返回
文内文外
文内深读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赏析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对于 北京城墙的处理意见,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坚决主张拆除城墙的“拆 除派”;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坚决主张保存城墙的“保存派”。梁思成 曾在1957年写下这样一段话——“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 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专题四 走进语言现场
文本22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 问题的讨论
文本导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大雅·荡》
赏读:靡:无。鲜:少。克:能。凡事都有好的开端,但很 少能够有好的结局。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说明事物难得善始善终, 有劝勉人持恒成事的意思。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 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3.审美视窗
中国古建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
梁思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和保护建筑文 化遗产的一代学术大师,其学术思想已永远定格在世人心中:在 烽火连天的抗战中国,他遵从先师朱启钤之命为考察、测绘古建 筑跋山涉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云多变的新中国,他一方面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梁思成 (1901—1972) ,广东新会人,中国 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
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
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是这一学 科的开拓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 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
为保护和抢救北京旧城、不让“古都坍塌”而奔走呼号,另一方
面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撰写赞美那些 “老当益壮”的中国古建 筑光彩的文章。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晚年他还以特别心态在《人民日报》上开辟“拙匠随笔”专栏, 用建筑科普文章充分展示他对建筑艺术、传统与现代、美观实用 经济诸问题的“话语”。对于梁思成的执着,他的学生郑孝燮曾 撰文称“他的足迹是一条建筑文脉”,并指出:“梁公文脉”包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哲思短章
春 宴
安妮宝贝 蝉鸣,午后雷阵雨,俯身采摘西红柿嗅闻到的芳香,风吹过 时树叶掠动,清晨竹叶尖端的露水,孩子的笑容,一朵即将开至
沉堕而不自知的花,一个以此遗忘世界的亲吻,以及黑夜中无人
知晓的泪水和心碎„„所有本真的存在令人内心震颤。 真、善、美需要被克制,以及带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压抑和 伤痛。自由的、放肆的、愉悦的、流泻的,到最后才会显示出某 种失控的力量的变形。
相信别人。而不管这个人在你身边,还是离开你。这段关系是已
经结束,还是依旧延续。外界事物处于无常的变动、更换、破碎、 损毁之中。爱人有血肉,更易腐朽。只有你的相信,来自你内心 的爱,是完整而稳定的存在。不管何时何地,与什么样的人在一 起。持有它们,就持有长久。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生活本身千疮百孔,人,又岂能幻想借助他人微薄之力得到 成全。感情的解脱与他人无关,只与个体的超越性有关。高级的 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落为脾气和情 绪。
若生活失去意识情感自主建设,没有芳香轻盈超脱光亮的质
地,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活着,目的何在?还是因为究其实质根本 没有其他选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时间有限,获取当下哪怕只有一刻欢愉,都是财富。此刻拥
有伴侣,并肩面对良辰美景,人生即使是一段迢遥长途,通往无
底深渊,也暂且放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所有创痛和离别把 它推远,推远,推到下一刻边缘。“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长苦夜短,何不秉烛游?”说的也不过就是这些。 当你学会爱自己,相信自己,你就能够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篇
答案
(1)à i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2)多音字
薄利 薄 薄饼

铺路 铺 床铺 卓著 著 执著 什刹海 什 什么

强大 强勉强 倔强
温度 度 揣度
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
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 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当时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 大,梁思成不得不为之一搏。他抱病写下了本文,发表于1950年 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历史选择了前者,历史也让今天 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修身名句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赏读:齐景公的大臣梁丘据很佩服国相晏婴,认为自己不管 怎样努力也赶不上他。晏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鼓励梁丘据,说 了这句话。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 可以到达目的地。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作品著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 等作品,有《梁思成全集》传世。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2.写作背景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首都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 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前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
含着丰富的理论学说、经验积累,这都是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对史书对凝固的建筑探索、发掘、研究、整理、参与全身心投入 之结果。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预习作业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阻碍 ( . 远眺 ( . 琼 华岛( . ) ) ) 狭隘 ( . 颐 和园( . 衙 署( . ) ) ) 甃 ( . 焚 毁( . 软肋 ( . ) ) )
赏读: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弛。
意思是,一直把弓弦绷紧不放松,连周文王和周武王也做不到; 一直把弓弦松开不用,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会这么做。有时拉开 弓,有时卸下弦,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方法。比喻治理国家 要宽严相济。后来也比喻生活或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有
节奏地进行。
温馨晨读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