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

知识结构
知识线索
雅典民主制度与古
雅典民主 利的意识;希腊的
制度
城邦制度;奴隶制
经济的发展;平民
与贵族的矛盾斗争
发展过程
内涵(特征)
影响
梭伦改革:奠
利:缓和矛盾,巩固
定基础;克利 主权在民;轮流 统治,对近代西方民
斯提尼改革:
主制度影响深远;
执政;权力制衡;
知识结构
4.强化措施 (1)分化事权,使机构间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 (4)加强思想控制。 5.演变脉络 形成于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巩固于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刺史制 ),完善于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加强于宋元(二府三司制、行省制),明清强化 并走向顶峰(内阁、厂卫、军机处)。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向崩溃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4.加强和扩大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
吉林省自创“海选”制度 1998年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吉林省梨树县村民委员会“海选”
村民大会召开
村民投票选举村委会
村民委员会就职演说
附:本册总结
附: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概念 分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2.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三个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日益加强思想控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 2 1982 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更加重视民族工作: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内容: (2)意义: 3、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1998年,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 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文化大革命”期间,全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化大革命 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 没有召开。 没有召开。 (4)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 新时期, 新时期 民代表大会, 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 完善。 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及 其作用 (一)发展
1、初步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立: 议的召开 年人 2.确立 确立: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 2.确立: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人 大召开后) 大召开后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发展到新阶 3.发展到新阶 段: 1956年“八字”方 年 八字” 针的提出
4、遭破坏: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 、遭破坏 年 年政治协商制 度 5、完善:1982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长 、完善: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 十二大提出了“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 与共”方针 (二)作用 1、提建议、监督,作出科学决策; 、提建议、监督,作出科学决策; 2、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PPT(1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PPT(18张)

前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时间 前六届政协召开时间
第一届 1954——1958年 第二届 1959——1963年
第一届 1949——19554年 第二届 1954——1959年
第三届 1964——1965年
第三届 1959——1965年
第四届 1975年
第四届 1965年
第五届 1978——1982年
第五届 1978——1983年
年代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曲折
1、曲折原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曲折表现:
结论1:公民的基本人权肆意被践踏,法律尊严荡然无存 结论2:非法夺权造成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陷于瘫痪, 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结论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邓小平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① 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2、表现: 21)逐步健全法制②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第六届 1983——1987年
第六届 1983——1987年
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
3、教训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 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 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5.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 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 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现象反映了我国当时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解读】 材料一中“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体现了以阶级斗争 为纲,“左”倾错误扩大化,材料二体现了“文化大革命”对人权、法制的践 踏。 【结论】 (1)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2)国家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很不健全;人民法律意识淡薄;动乱中国家法 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 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民主法制建设变化是什么。你能得 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状况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消极 影响的角度分析。第(2)问,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主选举”“直接选 举”,由此判断回答基层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第(3)问,第一小问从民主法制建 设的进步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法制建设两者的关系思考。 答案:(1)我国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 重破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影响: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 委会干部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变化: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认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同步进行,在 “依法治国”方略下,民主制度更加真实、广泛。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应用示例 1999年3月,“依法治国”在中国被正式写入宪法,这 说明( ) A.国家开始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 点
B.推动了中国进入法治化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C.1982年宪法被全面改动 D .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解析: 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法制化。 而1982年宪法只是进行部分修改,使民告官有法律保证的是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答案:B
(3)根本大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________都失去了保障。 (4)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________,陷于瘫痪。社会 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5)__________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______________制度遭到破坏。
(2)刘少奇 (3)人身自由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4)夺权 (5)人民代表大会
(3)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________工作。 (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________》。
3.成就
(1)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
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________奠 定了重要基础。 (3)全面立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宪法 (2)依法治国
基础达标 1.“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 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突出表明了( ) A.国家的民主法制被破坏 B.党的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认识到加强 __________的必要性。 2.举措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________,________,执法 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中共中央为________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 ________。 1.社会主义法制 2.(1)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2)刘少奇 冤假错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育。
[对点巩固] 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 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 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④[ 点拨 ]
实行村民自治是渐进的历史发展
过程。 实行村民自治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样, 是 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有其产生、 发展和完善的不 同阶段。
主题一
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艰巨性
[核心必记] 1. 从发生原因看,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文化大革命” 发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 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材料三
1980 年 8 月下旬, 意 思考:根据材料三回答“文
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 · 法拉 化大革命 ” 对民主和法制 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 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何避免类似 ‘ 文化大革命 ’ 提示: 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 那样的悲剧? ” 邓小平回答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 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 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 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 持 久 地 进 行 民 主 和 法 制 教 上解决问题。”
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 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结果。民主法制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 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也使民主法 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与急迫。
②[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从 1966 年 6 月至 10 月初, 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 428 亿元,黄金 118.8 万余两、古董 1 000 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 1.66 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 1 700 余宗,从城区赶走 “牛鬼蛇神”3 900 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 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人教版必修一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2张PPT)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哪年哪次大会上通过?
3、我们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
新课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起来,人们沉浸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 热情之中,开始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的冲刺。然而此时,初步形成的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却面临着危机,一场浩劫使 之中断,这段挫折的真实历史就是----“文化大革命”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和人民政协会议
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村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
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晴天霹雳
“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被批斗
国歌作词者田汉被批斗
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的 说:“……我个人也是公 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 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 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 制裁的。”
张志新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干 事,因“指出国家领导人的错误” 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折 磨,始终坚持自己立场,不承认 自己有罪。1975年4月3日,张志 新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令人 惊怖的是,在行刑之前,为防止 张志新在刑场上发表“反动”声 音,行刑者用手术刀野蛮地切断 了她的喉管。
1954年宪法规定: 公民有言论自由 权
1967年1月,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 导权,接着许多地方因为政权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小结: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
(1)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出现严重倒退。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1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1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今)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设完善 ①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 发展:民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新时
③意义:体现了‥的权力,体现了‥的原则
期社
会主 义民 主法 制建 设的 发展
大 量 书 籍 被 撕 毁
红卫兵以“破 四旧”的名义 四处修改路名, 焚烧图书,捣 毁文物,抄家 侮人,冲击党 政机关。北京 外国使馆聚集 的街道东交民 巷一度被更名 为“反帝路”
1966年8月清华大学红卫兵在砸毁牌坊上的 “清华园”题 字
故宫被红卫兵改 为“血泪宫”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 1978年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方针 全面开展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建设。 把“依法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
小资料: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什么是 “左倾”?什么是右倾?
探讨:
文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危害: 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和严重的破坏 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
教训: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正确认识国情,坚持经济建设(最深刻) 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专权 ‥‥‥‥ ‥‥‥‥
二、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制的践踏 (1966~ 1976)
民主法 制破坏 的表现
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批斗、抄家和人身迫害 刘少奇冤案(新中国最大冤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民主法制遭践踏 (1)对法制的践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②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③1967 年 1 月, 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 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对民主的践踏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学思之窗] (见教材 P99)结合“文化大革命”破坏民主法制的 史实和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看法。
提示: 民主和法制关系密切。 没有民主的法制不是真正的法制, 没有法制的民主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文化大革命”期间,国 家法制不健全、不完善,民主发展程度也不高。改革开放后,提出 了“依法治国”的方针,特别强调加强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国民主法制发展到了新阶段。
3.成就 (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基本政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 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1984 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 2.基层民主建设 (1)依据:1998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2)表现 ①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②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③创造性地发展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互动讲练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史料研习] 史料一 全国掀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 中央 “ 文革 ” 小组煽动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 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各级人民群众团体, 这些机关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领导干部 以及一些群众被扣上 “ 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 的帽子而遭到批 斗、抄家和监禁。整个社会不断陷于动乱之中。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主要成就。 4.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史料应用] (1) 史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 么?
提示: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 保障。说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 根据史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 怎样的警钟。 提示: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 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①提出: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3)加紧立法工作 ①1982 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②制定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易误提醒]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 ”不是任何科学意义上的 “革命 ”或社会进 步,而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 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村委会是国家的基层单位,但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因此, 选举村干部不是选举国家的行政人员,而是选举基层的负责人员。
[史论归纳] 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从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 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 从后果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 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 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 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助学助记] [图解识记]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维升华]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1)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 人崇拜和专断。 (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史料二 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 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 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 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学会读史] (1)史料一以省略号为标志前后分别反映了“文化 大革命”中对国家机关和干部群众的冲击。 (2) 史料二应注意程度性词语“只有”说明了健全社会主义民 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学法导引】 1. 运用调查、 走访等形式了解“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政治生活。 2.从法律制度、民主制度两个方面分析民主政治的重建。
新知导学
夯基提能
[主干知识]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原因 (1)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2)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 级复辟的危险。 (3)林彪、江青等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图示记忆]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答题术语 (1)“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造成动乱局 面。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 国方略。 (3)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依法 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新时期, 国家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